1907年東北改制,“東三省”就是這樣形成的

中國東北地區,因為包含黑龍江,吉林,遼寧三個省,所以通常被簡稱為“東三省”,此地土地富庶,資源豐富,是中國重要的工農業基地,可謂國之重鎮。然而在中國各個地理大區中,東北實際上是最晚開發的一個,東北地區正式建省的時間非常短,那還是在1907年,而在此之前,東北地區其實有一條相當獨特的發展軌跡。

現在的東北地區供養了一億多人口,但是在古代,這裡的開發可是相當不容易的,原因說來也簡單,用東北話說吧:這旮沓太冷了!現在這個工業社會,東北的開發倒是比較容易,但在古代那可是相當困難,事實上漢人的開發區基本就只到了遼東,再往北,那進行農業開發就困難了。

1907年東北改制,“東三省”就是這樣形成的

注:中國人口密度圖,即使是今天,東北北部的吉林黑龍江兩省仍有很多人民密度較低的地區

所以,古代中國東北地區生活的都是些漁獵民族,比如秦漢時的肅慎,扶余等,但有時也例外,東北也孕育過比較強大發達的國家,比如隋唐時期的高句麗,渤海等,這通常是氣候變化,使得東北稍微暖和一點的時候(比如唐代,東北的氣候就相對溫和些)。

所以,現在的東北地區,除遼東外,其它地區很長時間的發展和中原王朝是脫節的,雖然中原王朝相當強盛的時候也對此有過控制(比如漢設立了漢四郡統治朝鮮半島北部和東北部分地區),但這種控制往往是不嚴密的。

然而,從地緣上看,東北地區和中華核心的華北地區關係相當微妙,雖然東北整體上是比較封閉的(被山脈和河流隔離)嗎,但還是有一條遼西走廊和華北連接的,而且距離非常近,所以這兩個板塊合成一體是個大趨勢。

1907年東北改制,“東三省”就是這樣形成的

東北地形圖,富庶的東北平原被山脈和河流包圍著,並通過遼河平原連接中國華北地區

從歷史上我們可以看到,東北地區崛起的勢力屢次給中原王朝帶來極大的威脅(隋唐時的高句麗耗費了隋唐兩朝六代帝國近百年時間才擺平;12世紀崛起的女真人滅了北宋並建立金朝;17世紀又是女真人,入主了中原建立了清朝)。

到了清朝,毫無疑問,東北已經徹底成為龐大中原帝國的一部分,畢竟滿清的龍興之地就在東北,但是呢?龍興之地是龍興之地,但清朝建立之後這裡自然是陷入邊緣地帶了,道理也很簡單:有了中原這個富庶的溫柔鄉,誰還跑到東北這天寒地凍的老家啊。

那麼,東北是不是成了普通的行省呢?

這個問題就很複雜了,清王朝並沒有按照傳統的漢地方式在東北設置行省,而是用了一種極為特殊的方式——設置將軍轄區。

1907年東北改制,“東三省”就是這樣形成的

注:三將軍轄區在康熙至乾隆年間逐漸形成,統領東北事務

清朝是中國封建制度的巔峰,其鼎盛時期面積達到1300多萬平方公里,在工業時代之前,讓這麼廣大的地區形成一個整體是非常困難的,所以為了維持這個版圖,必須因俗而治,清朝在漢地沿用了行省制,在蒙古主要用的則是盟旗制,在新疆用伯克制+漢式州府的混合體制,在西藏則設置噶廈體制…

但是在東北似乎比較特殊,其它地區要考慮當地民情,所以沿用適合他們的統治方式,但這東北是清王朝的老家啊,滿清統治者愛怎麼管理就怎麼管理,基本沒什麼太大的阻力,那清朝為什麼要在東北搞個特殊的將軍轄區呢?

這其實不是基於國家利益而做出的策略,而是基於清統治者的私心。

清朝統治者把東北當做自己的“龍興之地”,不希望外人(漢人)進去破壞當地的自然生態及民俗風土,同時也為了保護東北的皇室圍場及八旗封地,以及給自己留一塊保留地,故滿清對於東北採取了封禁措施。康熙七年(1668)開始,清朝一改之前鼓勵開拓東北的政策,對東北進行封禁。

1907年東北改制,“東三省”就是這樣形成的

注:柳條邊,清朝在17世紀後半期,於東北地方興建的堤防壕溝,其主要形式為“插柳結繩,以界蒙古”,在封禁地區修浚邊壕,沿壕植柳,謂之柳條邊。清王朝除在某些災年對東北進行小規模開放外,大部分時間都對東北嚴防死守,這導致東北地區的人口極少,也為後來沙俄掠奪掉黑龍江以北的土地埋下了伏筆。

其實以清朝的封建農業發展水平,東北得到更大的開發是有可能的,但因為這種封禁政策,長期以來清王朝在東北地區的存在感很薄弱。根據統計,乾隆三十一年年(1766),東北地區人口數量只有丁口713485,要知道當時全國開始有幾億人口啊,這個比例極不正常,而且這些人大部分還是在遼寧,更北的純封禁區——吉林和黑龍江等地幾乎就是無人區,這也為後來沙俄割去黑龍江以北的地區留下了隱患,

既然如此,東北的建制自然是非常特殊的了,清朝在這裡設立了盛京,吉林和遼寧三將軍轄區,設立的是將軍轄區而不是行省,說明當時東北地區的管理以管理駐防軍和國防事務為主,而不是發展經濟,正常統轄人民,因為這裡根本沒有正常的政府,而是特殊的軍管區。

這套體制實行了200多年,到了清末,這個體制維持不住了,這有兩方面原因,其一,由於華北天災不斷,人民大肆移民東北,清政府也被迫加大放禁力度,東北人口數量暴增,需要一個正常的政府管理。

1907年東北改制,“東三省”就是這樣形成的

注:丁戊奇荒時期,大批災民湧入東北,朝廷也默許,從此闖關東成為社會上生活困難者尋求出路的廣泛現象,1912年,東北人口激增到約558萬,直至日本二戰投降前,從關內移民至東北的人口已超過兩千萬,“闖關東”使得東北地區漢人移民人數遠超滿族、蒙古族及土生漢人,以及同期進入東北的俄裔、韓裔及日裔移民,使整東北從此成為穩固的漢族文化主體地區。

第二,南邊能防住漢人,但俄國人從北邊來了。邊防形勢嚴峻,急需充實邊疆!1860年黑龍江以北喪失後,黑龍江將軍特普欽上疏朝廷,呼籲開禁放墾,鼓勵移民實邊,獲得採納;1873年柳條邊被下詔即時撤除,其關防防堵措施亦全數取消;19世紀90年代以後,東北全面解禁!

這下子,自然東北地區居民數量激增,而東北事務也以軍事為主變為民事為主,所以這個時間段,東北三將軍轄區都出現一個特徵:管理旗人的機構大量萎縮,而管理民事的官署則增加了很多,說明東北地區越來越需要一個正常的政府,中國正常的政府是什麼呢?就是行省。

1907年東北改制,“東三省”就是這樣形成的

當時移民到東北的除了漢人,還有因災而來的朝鮮人,以及俄國人

所以,此時東北日益向行省制過度,光緒元年(1875年),盛京將軍崇實建議將軍一職改為“管理兵刑兩部、兼管奉天府尹事務,加兵部尚書銜”,另頒“總督奉天旗民地方軍務”關防一顆,並加“兼理糧餉”字樣,此建議經朝廷審議後執行。盛京將軍統攬奉天民政、財政、軍事大權,成為事實上的“總督”,奉天也因而具行省之實。此後,吉林將軍、黑龍江將軍吏治也進行了類似的改制。

19世紀90年代之後,中國東北的局勢非常動盪,甲午戰爭嚴重削弱了清朝實力,日本控制了朝鮮,並差點割讓遼東(在俄國干涉下失敗),然而隨後清朝錯誤地採用“聯俄拒日”戰略,使得俄國勢力進入東北,尤其是趁著1900年義和團之亂,俄國20萬大軍入侵東北,幾乎取得了東北的統治權。

1907年東北改制,“東三省”就是這樣形成的

1900年,沙俄對海蘭泡和清朝管轄下的江東六十四屯兩地中國居民進行的大屠殺,共造成約7000名中國無辜居民死亡,史稱“庚子俄難”

這引起日本的強烈不滿,矛盾尖銳的日俄兩國在1904年打了一仗(日俄戰爭),此戰給中國東北地區帶來極大破壞,大量無辜中國人民遇難,而清王朝根本不敢招惹這兩支老虎,竟對於這場在自己本土上的戰爭表示中立,但對東北控制的削弱也給了清朝很大刺激,1904年開始,清政府為維護在東北的統治,開始比較詳細地規劃東北問題。

1907年東北改制,“東三省”就是這樣形成的

日俄戰爭,兩大列強在東北斗法,清王朝雖無力制止卻也深受震動

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四月,趙爾巽任盛京將軍,七月,他提出要變更東北軍政管理機構,並進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九月,因東三省“民物凋殘,瘡痍未復”,清政府派徐世昌等人前往查勘東北地區的具體情況,徐世昌親自考察東北後,對東北資源豐富情況和情況之危險有著深刻的認識,其直言“不至東北, 不知東北之偉大 , 不至東北之危險”,徐世昌正式提出東三省改制建議,所謂改制,也就是建省,次年春天,徐世昌等返回京師,上《密陳考察東三省情形折》、《密陳通籌東三省全局折》,主張破除舊制,實行改革,將東北改設行省,設總督一員,並委以全權。

1907年東北改制,“東三省”就是這樣形成的

徐世昌(1855年10月23日-1939年6月5日),其在東北採取開商埠、借國債、連與國、修鐵路等一系列措施;並在東北推行新政,以此來抵制日俄對中國東北的控制。

建省,是清中央政府加強對邊疆地區管理的重要方式,在19世紀末虎狼環伺的地緣環境下,新疆、臺灣等邊疆地區陸續建省,蒙古地方雖為建省,但次級正式建制(府,廳)也越來越多。

光緒三十三年三月己亥(1907年4月20日),東北正式改制,三個將軍轄區改建為奉天、吉林、黑龍江三個行省,裁撤吉林將軍和黑龍江將軍,改盛京將軍為東三省總督,並加授欽差大臣的頭銜。東三省總督同時為三省最高行政、軍事長官,理論駐地分別為三省的行省公署,但原則上在奉天行省公署辦公。同年五月壬辰(6月12日),徐世昌正式上任首任東三省總督。

東北建省,一方面是清政府為加強在東北地區存在感的政治舉措;另一方面也是東北地區漢族人口大量增加,清政府為適應實際情況所做出的的妥協結果,總體來看,這的確適應了我國多民族統一國家的特殊國情,加強了對東北地區的管理,有利於東北地區近代政治、經濟的發展,從後面的歷史來看,無論日俄兩國如何侵略東北,都不得不面對一個事實:這個地方原本是中國的行省,並且生活著數千萬中國居民。所以日俄均無法完全消化此處,即使是狼子野心的日本也只能掛著個“偽滿洲國”的羊頭賣狗肉。

而東北,也正式由傳統意義上的邊疆成為中國核心地區的一部分。

參考資料:趙中孚. 《清末東三省改制的背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