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現象,現在還多嗎?

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故事,是有關謝靈運孫子的事兒。

“鳳毛麟角”,常用來比喻非常難得的傑出人才。關於“鳳毛”,先說一下謝超宗的事兒。

謝超宗,南北朝時宋人,著名文學家謝靈運的孫子。原籍陽夏(今河南太康)。謝超宗聰明好學,文章寫得很好,後來的宋孝武帝劉駿很賞識他。

據《南史.謝宗超傳》記載:謝超宗曾任新安王(孝武帝第八子劉子鸞)的“常侍”,王府中的重要文告函件,都是謝超宗的手筆,頗有盛譽。新安王的母親殷淑儀去世時,表彰死者的一篇誄詞,就是謝超宗寫的。孝武帝讀後,非常稱讚,說道:“超宗殊有鳳毛,靈運復出(又出了一個謝靈運)!”

這裡所謂“鳳毛”,本是稱讚名人的子孫後代有文才,不下其父親祖輩的意思,例如《世說.容止篇》裡說:“王敬倫風姿似父,桓公望之曰:‘大奴固自有鳳毛’。”(大奴即王敬倫,名劭,晉丞相王導第五子。桓公即將軍桓溫。)而謝超宗的父親恰巧名鳳,因此對他引用“鳳毛”的讚語,更是語帶雙關。

鳳,鳳凰,是傳說中的一種神鳥。“鳳毛”,如果真有的話,當然是稀世珍寶了,所以人們用它來比喻少有的優秀人材,並且往往和“麟角”連在一起而成為“鳳毛麟角”。

麟角的意思,和鳳毛是一樣的。《北史.文苑傳》上說:“學者如牛毛,成者如麟角。”麟,麒麟,是傳說中的一種神獸。

古為今用:今天的學者,像這樣珍貴的人材固然不多,不過,利用現有的一切物質優勢和富足的生活條件,比學趕幫,發揮特長,要成為有如“鳳毛麟角”一般的優秀人材,不是沒有可能,事在人為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