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大哥開飯店賺了錢,把別人家不要的老物件都收來,猜他要幹啥


故事發生在七月份的一個週末,我和影友到皋落鄉西園村採風,正午時分,飢腸轆轆,便到村口一家農家樂吃飯。這家店主名叫李勇。在這裡開飯店20多年了,有幾道拿手好菜遠近聞名,許多在縣城做生意的商家接待客戶都喜歡來這裡招待客人,週末這裡更是紅火,大都是舉家來這裡打牙祭的上班一族。李勇說自己這些日子好過了,年收入基本穩定在三四十萬。

現在科技日新月異,許多兒時用過的農具現在都已經被歷史淘汰,雖說這是發展的必須,可作為土生土長的農村人,看到那些有著歷史印跡的老物件就這樣消失,總覺得都點可惜,自己現在正準備擴大飯店規模,就想騰出一個大廳,陳列些過去農村生產生活用的老物件,一來是留個念想和回憶,二來讓來吃飯的年輕人也漲點見識,認識一下過去農村的人是如何勞作的。說著李勇帶我們來到院子讓我們看他最近收到的物件,這是過去做豆腐用的石磨。

李勇又拿出一個石頭秤錘一樣的玩意兒,讓我們猜是幹嘛用的。這個東西看上去像是石頭秤錘,小編不知道該叫啥,於是求助度娘石權,得知它叫石權,俗稱石秤砣,它是古代一種稱量工具,早在春秋時期就已經出現,一直使用到上世紀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隨著時代的發展,被鐵權或其他稱量工具所代替,石權才逐漸退出歷史的舞臺,便成了收藏者的寵物。


圖中這個老物件叫石權,誰也不知是什麼年代?上面刻的字跡因年代久遠也難以辨認。在落後的年代古人用自己的智慧,將一塊石頭雕刻成一個石權,解決了稱量工具。石權不但是一個稱量工具,而且是一件古樸而精緻的石頭藝術品,凝結著古人的智慧。

李勇大哥興致越來越濃,又拉我們來到院子前面,看他收來的老式織布機。

這是織布機上的木製齒輪部分,看上去還非常的完美。

他說自己共收了倆,這個比較完整,將來自己的展廳辦好了,會請老工匠將它修復,再請村裡懂織布的老人教教自己,以便給食客們表現表演過去是如何織布的。你別說,利用這種營銷辦法還真的是別出心裁。

李勇接了個電話,是個朋友介紹一個村子發現了老物件,問他有沒有興趣,他掛了電話,問我們想不想一起去看看,我們正好沒啥事,下來就是採風,能看到他現場收購是求之不得。於是我們和李勇按照地址驅車前往,30分鐘後來到叫南窪的村子。主人姓董,祖上是個大戶,這次在老宅裡面清理出來不少老物件,堆放在院子的夾道里。李大哥在堆放的老物件中一件一件往外梳理,並給我們講解著,這個老物件叫什麼。是幹什麼用的。


這戶董姓人家,他找到了一隻木桶,上下里外把持了一番,把蓋子一塊一塊蓋好,器件齊全,表示滿意。他把兩隻木桶連同扁擔一起放到院子中間,給我們講,這木桶不是人挑的,是用毛驢來馱的。你們看,這一隻桶淨重在60斤左右,加上水下來在150多斤,一擔下來300斤左右,一般人是挑不動的。李大哥接著說,這條扁擔很講究,是桑木的,上面一點炸紋也沒有,包漿很好,兩頭的鐵鉤子做工非常細緻,很難得。

兩個人一番討價還價之後400元成交,賣家董大叔表示滿意。後來聽說李勇收藏這些老物件是為了辦展室,供老百姓免費欣賞的,很是敬佩,當即表示,自家的這些老物件,你隨便再挑一件,免費贈送。

還別說,李勇還真都找到一件好物件,他告訴我們這是織布機上的小秤錘,是用來掌握平衡各種棉線用的。我們聽得一頭霧水,誰也不知道也沒見過,只好留給萬能的網友們來給我們普及這個知識了。

李勇今天算是滿載而歸,他滿意的把水桶裝上自己的皮卡車斗,還不忘邀請我們,我再多收點老物件,到年底我的展廳辦好了,你們一定來看看喲。三個多月過去了,因為忙我也沒顧得上再去李勇那裡,也不知道他的展廳辦的咋樣了?等過幾天有時間了,一定再去看看,李勇的農家老物件收了多少了,展廳辦起來了沒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