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禮尚往來」變味了,這是爲啥?


在農村,每個人都比較注重禮節,無論是拜訪親戚還是好友,都會帶點禮物上門,如果空手就去,就會感覺失禮

隨著時代的變化,“禮尚往來”卻陷入了“人情債務”的死循環,在各種風氣的侵蝕下,人情往來也因此變味

最主要的是送禮的名目越來越多,誰家買車要擺酒,他家小孩滿月要擺酒,甚至今天擺完,明天那家為了收回禮金也擺上一場,就這樣禮金越隨越多,金額數目越滾越大。

人情往來在攀比的扭曲下也開始變味,擺酒的人為了在別人面前顯示自己人緣好,親戚朋友多,而被邀請的人害怕禮輕丟面子,只能打腫臉充胖子,違心去攀比

害怕失禮,農村擺酒時,都會通知親友,這時候你不去隨禮,就是不給人家面子,也會讓人說閒話,瞧不起。

祖祖輩輩都定居於此,親戚朋友也多,如果這家送了,它邀請你不去隨禮,就會得罪人,以後人家就會孤立你

有些人即使不想送又不得不送,即使金額高也只能借貸去隨機,禮尚往來就陷入了人情債務循環,人情往來也變了味。

。現在農村送禮是越來越重,情卻越來越薄,如果這樣循環下去,最終還是農民朋友自己埋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