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膜雙結構大拱棚,黃瓜芹菜週年種,定植早、上市早、效益高

雙膜雙結構大拱棚,黃瓜芹菜週年種,定植早、上市早、效益高

沂南黃瓜是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沂南縣被稱作“中國黃瓜之鄉”。目前全縣有大拱棚黃瓜22萬畝,年產優質黃瓜500萬噸。

2016年起,山東沂南縣對老舊大拱棚進行改造升級,新建設的雙膜雙結構大拱棚堅固耐用、空間大、操作方便,保溫性好。探索出的雙膜雙結構大拱棚黃瓜—芹菜栽培模式實現了大棚蔬菜的週年生產,早春黃瓜可提前30~40天定植,提早上市,增產增收效益顯著。

1、雙膜雙結構大拱棚的結構與性能

(1)結構

雙膜雙結構大拱棚,黃瓜芹菜週年種,定植早、上市早、效益高

雙膜雙結構大拱棚結構示意圖

雙膜雙結構大拱棚,黃瓜芹菜週年種,定植早、上市早、效益高

雙膜雙結構大拱棚結構示意圖

1,固定杆;2,支撐杆;3,第1弧形支架,4,橫樑;5,加固杆;6,連接塊;7,第1層透光膜;8,第2弧形支架;9,第2層透光膜。

雙膜雙結構大拱棚(圖1)包括固定杆、第1弧形支架和第2弧形支架,固定杆的左右兩側均固定連接有連接塊,第1弧形支架的外表面固定連接第1層透光膜,外側是2個對稱設置的第2弧形支架,外表面固定連接第2層透光膜,第1弧形支架的左右兩側分別與2個連接塊的頂部固定安裝。

雙膜雙結構大拱棚通過L型掛杆、卡槽、雙向伸縮杆、滑槽、滑塊、卡塊和推塊配合使用,便於組配安裝和清洗支架。雙膜雙結構大拱棚東西寬20m,南北長100m,栽培面積2000平方米,第1層棚架高(脊高)4.5m,第2層棚架高3.2m,中間有1排鋼管立柱,每隔2.7m一根,第1層拱形鋼樑每隔0.9m一架,第2層拱形鋼樑數與中間立柱數相同,棚面坡度30°,電動捲簾機和捲簾被各2個,分別覆蓋棚體的東西兩坡面。

雙膜雙結構大拱棚,黃瓜芹菜週年種,定植早、上市早、效益高

(2)性能

堅固、空間大、操作方便:雙膜雙結構大拱棚寬度、高度增加,空間大,便於機械化操作;組裝鋼骨架結構,棚體牢固,抗禦自然災害的能力強;捲簾機代替人工揭蓋保溫被,省工省力。

保溫性好:雙膜雙結構大拱棚採用2層薄膜1層保溫被,再加小拱棚、地膜,“四膜一被”提高了保溫性能。在室外溫度0℃以下時,棚內中午最高溫度32℃,夜間最低溫度12℃,15cm地溫最低溫度12℃,比傳統拱棚氣溫提高6~7℃,地溫提高3~4℃。

定植早、上市早、收益高:傳統大拱棚一般在立春之後(2月上旬)定植黃瓜,雙膜雙結構大拱棚可以提前30~40天定植,平均每畝黃瓜產量27500kg,每畝增產7500kg,收益增加1.8萬元,經濟效益顯著。

雙膜雙結構大拱棚,黃瓜芹菜週年種,定植早、上市早、效益高

2、栽培茬口

雙膜雙結構大拱棚每年安排兩大茬次,即早春黃瓜和秋延遲芹菜

  • 春黃瓜1月上中旬定植,2月中下旬開始採收,7月中旬拉秧,採收期150天左右;
  • 秋芹菜7月中下旬育苗,9月中旬定植,12月中下旬收穫。

7月底至8月下旬進行土壤修復處理,具體方法為:清除地膜,解下吊繩並妥善盤起,黃瓜植株落於地面,用大棚蔬菜秸稈還田機在棚內就地絞碎,將有機肥撒於粉碎的黃瓜秸稈和棚內地面上,在旋耕土壤前,按每畝20kg的用量撒施秸田寶微生物土壤改良菌劑(壽光匯聯智通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生產,有效活菌數≥10億個/g,粉劑),然後同有機肥和秸稈一起旋耕於土壤中,土壤灌足水,密閉大棚15~20天。

3、早春黃瓜高產高效栽培關鍵技術

(1)定植到結瓜前管理

定植前澆足定植水。定植後勤鬆土,並注意養根壯秧。

定植後在棚內搭小拱棚並蓋薄膜,白天揭開、蓋保溫被前蓋上;定植後10~15天覆蓋地膜。

定植後在棚內懸掛植物補光燈,南北向每5m一盞,懸掛高度離地面不超過2.5m,陰天時7:00~19:00全天開燈補光,晴天夜間補光,從蓋保溫被前開燈至22:00,延長光照時間,能提前結果,增產、抗病。

適時綁蔓、吊秧,適時留瓜 最適吊秧時間為長出第6片真葉時,使用吊秧夾,省工省力。根據植株長勢合理留瓜,一般在第8~10葉節開始留瓜,之前的瓜碼全部去除。

結瓜前,在棚內掛二氧化碳反應袋,每畝均勻掛30袋。

緩苗後、結瓜前,噴施2次阿爾比特(北京華豐德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嘧菌酯(阿米西達,瑞士先正達公司)、中生菌素(福建凱立生物製品有限公司),3種藥劑按施用濃度等比例混合後噴施,以提高黃瓜的抗逆能力,預防病害。

()

雙膜雙結構大拱棚,黃瓜芹菜週年種,定植早、上市早、效益高

(2)結瓜期管理

嚴冬季節增光保溫 保溫被晚敞早蓋,勤擦棚膜,增加透光。採取“高溫養瓜”措施,白天溫度保持在30~33℃,以增加棚內的熱量積累,下午溫度低於22℃時蓋保溫被。行間覆蓋10cm厚的稻殼、麥秸或花生殼等,減少水分蒸發和熱量散失,維持較高地溫。

一般2~3葉留1個瓜,持續適量留瓜

加強水肥管理 深冬季節每10~15天、結瓜中後期每4~6天用微滴灌澆1次水,追1次肥,化肥選用全營養水溶肥,配合能生根的甲殼素、海藻肥等,中間澆1次小水,促進肥料更多吸收。

做好病蟲害防控 每5~7天噴施1次預防真菌、細菌殺菌劑,可以結合夜間用空氣消毒片、煙霧劑燻棚,預防病害發生,發現病害及時對症噴藥治療,生長前期主要是軟腐病、角斑病等細菌性病害,中後期主要是霜黴病、褐斑病等,蟲害主要是白粉蝨、薊馬和蚜蟲。

(3)產量和效益

雙膜雙結構大拱棚黃瓜生長期180天,結瓜期140天,平均每畝產量25440kg,產值61000元。


雙膜雙結構大拱棚,黃瓜芹菜週年種,定植早、上市早、效益高


4、大棚秋芹菜高效栽培關鍵技術

(1)品種選擇 選用美國文圖拉西芹

(2)育苗

雙膜雙結構大拱棚芹菜在7月中下旬遮陰育苗,9月上中旬定植。育苗使採用低溫催芽,催芽的溫度控制在15~20℃,經過10天左右便可發芽。芹菜出苗後,將平蓋於床面的遮陽網移至棚室上端,減少夏季強光照。幼苗真葉出現時進行第1次間苗,2葉齡時再間苗1次,苗距為4cm×2cm,間出的苗可另行按5cm的株距移栽,栽後澆水,可有效節省種苗。苗期做好遮陰和防雨,苗床上部搭小拱棚,白天覆蓋遮陽網,下雨時覆蓋薄膜,防止雨水進入苗床引起芹菜根部腐爛。

(3)定植及定植後管理

芹菜苗齡40~60天、4~6葉時,即9月上中旬定植。定植前整地施肥。為了提高產量、改善品質,生產中加大栽培密度,行距10cm,株距5cm,每畝栽13萬株左右。栽植深度以土埋住短莖為宜,移栽完成後馬上澆1遍大水,定植後1~2天再澆1次緩苗水。

水肥管理 前期要小水勤澆,保持土壤溼潤,衝施肥料促根壯苗。緩苗後中耕蹲苗。生長期葉面噴施3次硼鈣葉面肥,預防芹菜爛心和葉柄劈裂。中後期每10天澆水追肥1次,每次每畝可追施10kg碳獵人水溶肥,配合海藻肥、甲殼素等。葉面噴施0.2%的磷酸二氫鉀,提升芹菜品質。

溫度管理 白天棚內溫度控制在20℃左右,夜間溫度控制在12℃以上。10月上旬扣膜,10月底以前晝夜放風。遇雨及時關閉風口,以防雨水入棚;11月初開始夜間蓋保溫被,3個星期內每天早8:00卷草簾,9:00拉開風口放風,下午16:00以後關風口,17:00蓋保溫被;11月中旬至11月底可適當晚揭早蓋保溫被。

病蟲害防治 芹菜病害主要有早疫病、菌核病、灰黴病、葉斑病。蟲害主要有蚜蟲、潛葉蠅等,風口覆蓋60目防蟲網,棚內掛黃藍板,發現蟲害夜間用煙霧劑燻棚。

(4)產量和效益

芹菜平均每畝產量13000kg,產值20800元。

來源:本文摘自《中國蔬菜》第10期文章“雙膜雙結構大拱棚黃瓜—芹菜高效栽培關鍵技術”,作者:呂慎寶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