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演員陷職業危機:迪麗熱巴賦閒近一年,某27歲演員轉當銷售

劃重點:

  • 1電影演員轉戰電視劇,電視劇一線演員去演配角,原來的配角只能演更小的配角。一層一層傳導下去,造成普遍性的資源降級。
  • 2最近幾年,影視市場從巔峰跌落谷底。巔峰的時候,不管演什麼都有人捧,低的時候,突然就一文不值了。
  • 3今年的First電影節主題沙龍上,麥特文化總裁陳礪志說,“你很認真、你很專注、你很專業,就不會有寒冬,因為市場這麼大,哪兒來的寒冬?它淘汰的是誰?凍死的是誰?是不專業,是不茁壯,是沒有生命力的。留下來給我們的是更好的空間。”

影視行業入冬,明星和演員被迫冬眠。

隨著影視市場從巔峰跌落谷底,演員多出了大把時間。不願蟄伏,只有放低身段。迪麗熱巴借訪談節目嚮導演們喊話,“我有時間”;楊冪依靠綜藝節目刷存在感;袁弘開始考慮只能演男三的劇本;黃曉明沒戲可演的情況下,接下了於正操刀的耽改劇……

巔峰的時候,演員不管演什麼都有人捧,低的時候,突然就一文不值了。電影演員轉戰電視劇,電視劇一線演員去演配角,原來的配角只能演更小的配角。一層一層傳導下去,造成普遍性的資源降級。

每天都有熬不下去的人抱憾離開,也有心懷希望的人進入圈子。

但也有人認為,這場滌盪未必不是好事,混飯吃的日子結束了,活下來的人都得拼真本事。“市場這麼大,哪兒來的寒冬?它淘汰的是誰?凍死的是誰?是不專業,是不茁壯,是沒有生命力的。留下來給我們的是更好的空間。”

失業

綜藝節目《演員請就位》的定位是“中國首檔導演選角真人秀”。前三期播完,說它是一個大型招聘現場似乎也不為過。

10月25日播出的第三期裡,憑藉《過春天》在平遙電影展拿過最佳女演員的黃堯,在節目裡直接表示,上節目是為了讓導演們知道她,以後有角色的時候能想到她。如果說以前演員主要靠跑劇組遞資料刷存在感,那麼競演類真人秀的存在,縮短了演員與導演之間的距離,讓他們可以更直接地表達對機會的渴望。

演員為了在導演的新戲中爭取一個角色,用盡全力。金靖知道演對手戲的李濱做製片人,不停地暗示,希望他以後需要女演員時,可以考慮她。中國演員群體有30萬人,突如其來的影視寒冬讓他們中的多數人境況狼狽。這個綜藝充分暴露,演員和在招聘市場中求職的年輕人沒什麼區別,他們的身上都透著一種焦慮感。

青年演員陷職業危機:迪麗熱巴賦閒近一年,某27歲演員轉當銷售

明道在《演員請就位》節目中重現《破冰行動》精彩片段

戲齡15年的明道站在舞臺上,看起來依然精緻帥氣。他的出現引起現場一片騷動。更多的是驚訝,人們的表情像是在問,“他需要來這裡嗎?”他曾是偶像劇裡當仁不讓的男一號,被視為王子、校草或霸道總裁。在臺灣偶像劇風靡的年代裡,明道就意味著收視率。

在一場充滿歇斯底里的飆戲之後,明道被淘汰,疲態和不甘難以遮掩地掛在臉上。“剛才是我今年演的第一場戲。”他瞪大眼睛說,“今年。”所有人都看到,淚水在他眼眶裡打轉,他努力保持著最大的剋制。

如果你對影視行業的寒冬還沒有一個確切認識的話,看看這個節目就知道了。那麼多演員、年輕偶像,或成名已久,或剛剛出道,竟然能在同一時間集中拍攝綜藝節目。在娛樂圈,時間就是金錢,想要這麼多人同時騰出時間,難度極大。節目播出後,有人一語道破:這說明什麼呢?只能說明大家都沒戲拍。

于小彤被問起參加這檔綜藝的初衷,脫口而出,“最近不是挺難的嗎?工作少了,就想過來學習。”畫面切給導師和第二現場的演員,許多人面露驚訝,不是對他說的內容,而是對於他如此不留餘地地捅破了這層窗戶紙。

青年演員陷職業危機:迪麗熱巴賦閒近一年,某27歲演員轉當銷售

于小彤在《演員請就位》中表明參加節目的初衷

兩年前,以崔永元事件為導火索,影視行業遭遇全面整頓。資本迅速撤出,新劇開機率驟減,橫店影視城劇組數量銳減90%。到了2019年,行業並沒有回暖跡象。今年上半年,萬達影業淨利潤下滑六成,多個項目處於停滯狀態;華誼淨虧損3.79億,老闆王中軍靠出賣藝術品,解決公司現金流問題。

不少新人在行業火熱那幾年入行,還沒演出名堂就遭遇寒冬;成名藝人的日子也不好過,沒有新劇,再大的流量也白搭。越來越多的演員只能日復一日地咂摸著失業的苦味。

不久前,迪麗熱巴參加公益節目時跟主持人傾訴,已經八個月沒有戲拍,焦慮溢於言表。這之前的四年,她幾乎沒有休息時間,連春節都在劇組拍戲。

目前,迪麗熱巴的待播劇只有一部《三生三世枕上書》。她還不到三十歲,一般來講,這是女演員的黃金年齡,她卻陷入尷尬的清閒,只能藉著上節目的機會嚮導演們喊話:“各位導演,我有時間!”

青年演員陷職業危機:迪麗熱巴賦閒近一年,某27歲演員轉當銷售

迪麗熱巴的待播劇《三生三世枕上書》劇照

與迪麗熱巴同為“視後”的楊穎,情況也好不到哪兒去。2019年,她除了在微博上為《我的真朋友》宣傳外,再無任何影視新作方面的消息,只能靠綜藝節目維持存在感。有媒體統計了經常出演電視劇的39位女演員的現狀,發現目前正在“賦閒”的多達29位。

演員這個行業,曝光量就是生命。不要指望觀眾的長情,喜新厭舊是不變的法則。即便知名度高如黃曉明,也不得不面對焦慮。在今年年初的一檔訪談節目中,黃曉明坦陳,自己多年沒出好作品,已經掉下一線,只能“去找一些不一定非得是主角的戲”。

曝光量與經濟收益更是直接掛鉤。演員經紀人劉坤透露,即便是接廣告,對方也要看作品。“品牌方他們特別現實……他們要看到那個結果,一定要它(劇集)播了的時候,看到有更多人知道他,他們(廣告主)才會為他(演員)付這個錢。”

一線明星普遍陷入無戲可演的焦慮,而處在行業底層的青年演員,面對的則是更加艱難的生存環境。一些不出名的演員轉型做了網紅;還有一些龍套演員,去互動劇場裡當助演,同一出戏,一年演了1000次。有機構對青年演員的生活狀況進行調查,發現超過半數的青年演員“無法依靠表演維持自己的生活”。

市場對演員不那麼友好了。一位青年演員透露,在經歷了近二十次試戲失敗後,他不得不對自己的事業、劇組的選擇,乃至整個影視行業都產生懷疑。根據《影視圈》報道,當下已經有演員靠賣房過冬。今年五月,27歲的演員鄒新宇退圈,她曾出演過《小重逢》《不良女警》等電視劇。現在,她是國金證券的一名銷售員。

求生

寒冬剛剛來臨的時候,誰都不想成為第一個被“拋售”的人。大多數明星,特別是流量基礎強大的,保持著觀望狀態。但這種幻想很快被現實打破。

2019年年初,上海電視劇製播年會上,SMG東方衛視總監、影視劇中心主任王磊卿向藝人們放話:“部分製作企業和藝人明星對限薪令顯得有些高冷,對市場的觀望氣氛依然濃烈。企業不開機,等平臺命題作文;明星不接戲,等市場提高片酬。但大家必須認清兩個現實——藝人限薪酬不可逆轉,平臺採購限價同樣不可逆轉。”

10月22日,6大影視公司聯合3大平臺發起的聯合倡議也在倡導“德藝雙馨”,反對虛榮攀比,提出加強演職人員在薪酬、排名、待遇方面的管理,禁止個人干預番位排名和選角,否則將被影視公司和平臺聯合抵制。

在此大背景下,一線大咖也不得不做出妥協。

青年演員陷職業危機:迪麗熱巴賦閒近一年,某27歲演員轉當銷售

黃曉明在《鬢邊不是海棠紅》中飾演程鳳台

今年4月,於正在微博宣佈新劇《鬢邊不是海棠紅》啟動。這部劇的原著小說是著名的耽美文。考慮到輿論口碑等因素,一線明星極少插足類似題材。耽改劇的選角更偏向年輕新人,或知名度不高的演員。但在於正曝光的演員表中,男一號是42歲的黃曉明。

資源降級在一線明星中廣泛存在,曾經高高在上的電影咖,也不得不屈尊俯就拍起電視劇。周迅主演了《如懿傳》,湯唯接了《大明皇妃》,王家衛御用男神張震出演了《宸汐緣》,還被觀眾吐槽古裝扮相不好看。

被張藝謀告誡不要演電視劇的章子怡,也在2018年接拍了古裝電視劇《帝凰業》。由於受不了“國際章”自降身價,經營章子怡吧13年的吧主宣佈“脫粉”,引起不小的風波。

寒冬裡,最尷尬的是那些有一定實力、但並非無可替代的演員。主角沒有他們的位置,演配角又放不下身段。林心如就透露,霍建華跟女兒開玩笑“我失業很久了”。在綜藝節目《做家務的男人》中,張歆藝向丈夫袁弘抱怨自己失業,轉頭髮現袁弘正在看男三號的劇本。張歆藝鼓勵他再堅持堅持,不要為了賺錢什麼戲都接,但袁弘說,“有戲就拍吧”。

電影演員轉戰電視劇,電視劇一線演員去演配角,原來的配角只能演更小的配角。一層一層傳導下去,造成普遍的資源降級。經紀人袁冰透露,她手下一位31歲的女演員,能爭取到的位置都是女五或者女六。她期待更好的角色,但是市場上沒有了,去年和今年都只接了一部戲。今年,她開始接觸話劇項目,收入不高,但至少能站上舞臺。“我覺得(這個圈子的競爭)還挺激烈挺殘酷的。”袁冰說。

寒冬裡的求生方式是多種多樣的,綜藝是一個不算差的選擇。2018年,迪麗熱巴加盟兩檔國民級綜藝,《奔跑吧》和《極限挑戰》,但由於綜藝感欠奉,兩檔節目並沒有給她帶來什麼話題。與迪麗熱巴同一公司的楊冪,在市場最火熱的時候,創造過一年內接拍11部電視劇的巔峰。近年來,楊冪也開始頻繁在綜藝節目出鏡,玩《密室大逃脫》,或者在《明日之子》當導師,而這些綜藝只是為熱搜八卦提供了更多素材。

青年演員陷職業危機:迪麗熱巴賦閒近一年,某27歲演員轉當銷售

楊冪在《明日之子》中擔任導師

演員是個不進則退的行業。成名演員接綜藝續命時,一茬又一茬的年輕面孔冒出來,收割觀眾的注意力。在寒冬裡,成熟女演員的生存環境更為惡劣。大S在綜藝《我們是朋友》中吐露沒有戲演,來找她的角色都是“媽媽”,甚至有部劇讓她當“王大陸的媽媽”。

年輕女演員更符合普遍審美和市場需求,滿滿的膠原蛋白和相對低的身價給了她們優勢。袁冰介紹:“現在很多項目,基本上女三之前的角色都是二十出頭,或者是十八九的居多……如果是女孩二十八九歲的那個年齡,都是要排到女三之後了。”

困惑

《演員請就位》中,不乏像明道、阿嬌一樣的成名演員。他們因為各種原因來到這裡。提高演技是通用的說法,更讓人印象深刻的是演員們的困惑。楊迪說自己“一直在演戲,從未有方向”;戲齡九年的陳翔自認“演得還可以”,但不明白為什麼那麼多人質疑他。

青年演員陷職業危機:迪麗熱巴賦閒近一年,某27歲演員轉當銷售

《演員請就位》的演員陣容強大

行業光景好的時候,這些問題都能被掩蓋。2015年到2017年,以唱歌為主業的陳翔參演了9部電視劇和1部電影,不論質量如何,至少數量有保證。而2018年,他參與的就只有一部芒果影視出品的都市偶像劇。

最近幾年,影視市場從巔峰跌落谷底。光景好的時候,不管演什麼都有人捧,而現在,突然就一文不值了。演員們集體陷入困惑,不知道演技該如何提升,更不知道自己的水平究竟如何,那些讚譽裡有多少是市場環境的加持,而批評中又有多少基於演技。

專業機構進行的行業調查顯示,超過6成年輕演員認為,目前的主要困境是“無法接觸到專業合作團隊”和“無法接觸到優質作品”,只有不足20%的演員選擇“表演能力不足以塑造更豐滿的人物”。

一位校園偶像電影出道的年輕女演員透露,雖然演了幾年的戲,但對如何當一個演員,仍然處於懵懂狀態。她不是科班出身,但看了很多“如何學表演的書”,效果不大。跟她合作的導演們,也未必有更多藝術追求,“拍戲是一種完成任務式的,他(導演)頂多會說這個過了就好了。”

很多演員除了想提高演技,也渴求“行業生存指導”和“心理指導”。《演員請就位》第一期節目中,看到導演們點評演員,第二現場的毛曉慧失控大哭,“我覺得演員真的很被動,你永遠都是一個商品在被選擇”。不管在舞臺上多麼光鮮亮麗,多少粉絲追逐,大多數演員依然是行業中的弱勢群體。

青年演員陷職業危機:迪麗熱巴賦閒近一年,某27歲演員轉當銷售

《演員請就位》第一期節目中毛曉慧在第二現場大哭

劉坤帶的是個28歲男演員。這位演員兩個月內試了十場戲,因為功底不錯,每次試戲都能走到最後三個備選當中。但最終入選的那一個,從來不是他。

他曾演過幾部影視劇的男一和男二,劉坤想讓他再進一步,但選擇權不在他們這裡。“哪怕他的戲再好,但是製片方考慮有關係、或者有比他更有名的人,可能我們就被PK下來了。”劉坤覺得有點不公平,但他明白,這就是規則。

一次又一次的試戲失敗,讓演員也受到不小的打擊。即便表現到最好,但有用嗎?為了保護演員,現在,除非遇到有把握爭取到的角色,否則劉坤就不讓演員試戲了。

面對市場環境和現實困境,絕大多數演員認為,提升自身能力是提高競爭力的有效途徑。但很多人因為時間緊張和經濟壓力,並沒有明確的學習計劃和目標。

轉型

今年9月,楊冪宣佈將出演嘉行傳媒自制劇《許你暖暖的晨光》,遭到自家粉絲的強烈抵制。

粉絲不願楊冪再涉足爛片,從而透支作為演員的信譽。洶湧的抵制潮從線上蔓延到線下,在楊冪出席活動的現場,粉絲們紛紛舉牌,“一盼小冪好,二盼嘉行倒”,“嘉行不義必自斃,拒絕嘉行自制劇”。諷刺的是,楊冪是嘉行傳媒的大股東。

青年演員陷職業危機:迪麗熱巴賦閒近一年,某27歲演員轉當銷售

嘉行工作人員回應稱楊冪挑戲謹慎

風波中,一位楊冪大粉爆出與嘉行工作人員的聊天記錄,對方解釋,由於影視行業大環境不好,挑戲是非常謹慎的。而這場抵制活動最終演變成關於明星選片的討論,有網友一針見血地指出,不是楊冪不接好戲,而是好戲已經不會找她了。

這不禁讓人想起黃曉明,出道多年,佳作有之,但過度營銷消耗了他的口碑。黃曉明直言:“到現在我反過來去求人家(片方),人家也只是表面客套,但不一定會用我。”

過去幾年,影視行業蒙臉狂奔,流量玩法透支了觀眾信任,也透支了年輕演員的職業生涯。沒人再聊IP了,流量明星成了貶義詞。今年上映的《上海堡壘》,給本就見涼的鹿晗又潑上一大盆冷水。據瞭解,鹿晗後續還有《穿越火線》和《在劫難逃》兩部網劇準備上線。

青年演員陷職業危機:迪麗熱巴賦閒近一年,某27歲演員轉當銷售

《上海堡壘》豆瓣評分僅2.9分

在初代流量明星口碑崩塌的同時,千禧年左右出生的演員逐漸出頭。文琪14歲就憑藉《血觀音》拿下金馬獎最佳女主角,彭昱暢、張子楓也在各自的作品中展現了靈氣。今年熱播的《小歡喜》,一眾小演員在老戲骨的加持下,表現得相當出彩。

隨著影視作品成本不斷壓低,製片方更願意選擇性價比更高的演員。今年的熱播劇,《都挺好》《小歡喜》《親愛的、熱愛的》製造了現象級熱點,也捧紅了李現、倪大紅等實力演員。從資本的角度看,千禧一代演員和行事低調的“戲骨”演員,或許會成為這場寒冬的最大贏家。

寒冬讓影視行業重回理性,在一些人看來,行業現狀才是正常的。今年的First電影節主題沙龍上,麥特文化總裁陳礪志說,“你很認真、你很專注、你很專業,就不會有寒冬,因為市場這麼大,哪兒來的寒冬?它淘汰的是誰?凍死的是誰?是不專業,是不茁壯,是沒有生命力的。留下來給我們的是更好的空間。”

迴歸演技是演員行業的趨勢。在《演員請就位》中,明道、阿嬌、炎亞綸,這些名氣大的演員,拿掉偶像的光環之後,也許能展現出更豐富的價值。越來越多的青年演員開始參加演員類綜藝,或山下學堂等演技培訓班。有調查顯示,超過95%的青年演員認同,表演能力的提升能帶來職業的發展。或許多年後回看當下的低潮,會得出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的結論。

青年演員陷職業危機:迪麗熱巴賦閒近一年,某27歲演員轉當銷售

青年演員們參加山下學堂培訓班

雖然寒冬還在延續,但可以看見,影視市場正在起變化。演員們所經歷的困惑和失落,或許也會成為他們成長的動力。那位去演話劇的女演員,也報名參加了演技培訓課程,在純粹的表演環境中感到快樂。袁冰也為她感到開心,“我覺得只要她想明白,她是一個熱愛表演的人,沒有想一定要紅怎麼樣的,所以能一直拍自己喜歡的戲、自己喜歡的角色,其實就挺好的。”

(應採訪對象要求,劉坤、袁冰為化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