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鄉縣:選出代表交提案 村民歡喜笑開顏

記者 李虎成 趙同增 通訊員 魏國武 司天飛

新鄉縣朗公廟鎮東荊樓村西頭的幾盞路燈不亮了,村民荊汝群趕緊去找村民代表荊根成提意見:“這黑燈瞎火的,要是絆倒老人、摔著娃娃,那可不中!”

荊根成不敢怠慢,馬上向村“兩委”彙報情況,請求支援。電工應聲而來,忙活了一下午,趕在天黑前排除了故障。

10月25日晚上,看到家門口重新亮堂起來,荊汝群高興地豎起了大拇指:“不管大事小事,有事就找村民代表,這‘村民代表提案制’真好!”

效果立竿見影

東荊樓村是個有著800多戶、4000多口人的大村,也是個去年才摘掉省級貧困村“帽子”的薄弱村。雖然民風淳樸,卻有著層出不窮的大小問題,讓7名村幹部應接不暇、分身乏術。

2018年10月,東荊樓村引進“村民代表提案制”,選出56名村民代表,各自“分包”10—20戶村民,並負責收集他們的問題和意見,再形成口頭或文字提案,在每月28日召開的月末例會上提交給村“兩委”。

“小到婆媳矛盾、鄰里糾紛,大到修路打井、經濟發展,12次例會我們收到100多條提案。”東荊樓村黨支部副書記劉慶峰告訴記者,小問題基本上都是當場解決或者給出解決方案,遺留多年的重大問題則通過提案提出、提案協商、提案決策、提案執行、提案監督等“五步工作法”進行解決。

“‘村民代表提案制’的實施在東荊樓村產生了立竿見影的效果!”縣房管局駐該村第一書記高慧元說,一年來,“村民代表提案制”為全村群眾解決小問題105個,村裡還從縣有關部門爭取了50萬元政策資金,新配套13眼機井、新打15眼50米深井,緩解了村民灌溉用水的壓力,目前村裡正在有序推進村道修繕、土地流轉、垃圾分類等問題的解決。

路子越走越寬

隨著時間的推移,一個個問題得到解決,“村民代表提案制”最後會不會讓人無案可提,以至於變得可有可無?

“絕對不會!”翟坡鎮朝陽社區(即“東大陽村”)推行“村民代表提案制”已有4年多,社區黨支部書記陳來勝說,“村民代表提案制”越用越得心應手,在社區發揮的作用也越來越大。

陳來勝告訴記者,為保證村民代表有案可提,朝陽社區要求每個村民代表每月至少把分包的15戶村民走訪一遍,並在月末例會增加學習環節,切實提高村民代表的水平和素質。與此同時,為鼓勵村民代表提出優質的提案,朝陽社區推出積分獎勵制度,積分可成為“先進村民”“先進家庭”等榮譽的“加分項目”,提高了村民代表的積極性。

不光村民代表有提案,黨支部也要有提案。陳來勝說,村民代表提出的大多是生產生活中遇到的具體問題,很少涉及經濟發展等“前瞻性”“引領性”的大事。在朝陽社區,每次月末例會村裡都要向村民代表彙報工作,同時拿出提案與村民代表共同商議,使之成為村民代表提案的有機補充。

4年多來,“村民代表提案制”更成了推動朝陽社區發展的平臺。村裡通過招商引資引來13家企業,集體收入從零增長到去年的近300萬元,村民人均年收入也從2015年的7000多元,增加到2018年的2萬多元。社區運用“村民代表提案制”,為群眾解決紅白理事大廳、智能充電大棚、廣場塑膠地面等大問題50多項,小問題不計其數。

全縣遍地開花

“村民代表提案制”是新鄉經濟開發區張青村經過30多年摸索和實踐,形成的一套農村社會治理工作機制。

上個世紀80年代初,張青村創辦集體經濟時,為化解矛盾,密切幹群、黨群關係,讓群眾推舉出19名村民代表,組成“村民議事會”,規定凡涉及群眾利益的問題,幹部與“村民議事會”一同商量一起決議。此後“村民議事會”逐漸發展成“村民代表提案制”。

得益於“村民代表提案制”,張青村實現了健康穩定發展,村集體資產已達5000萬元、年收入超220萬元,二、三產業年收入已超億元,村民享有十幾項福利,80%的農戶住上了新村別墅,幹群關係融洽,2011年該村被評為“全國文明村”。

“‘村民代表提案制’,能及時發現解決群眾生產生活中的矛盾與問題,增強基層組織的凝聚力和戰鬥力,很好地促進了社會和諧穩定和經濟發展。”新鄉縣委書記申樂民說,2015年,新鄉縣委在調研中發現了“村民代表提案制”並進行了完善規範,開始在全縣有序推廣。

今年以來,通過開展專項提升行動,“村民代表提案制”已在新鄉縣178個行政村全面推行,共收集村民代表提案2000餘條,有效解決1500多條。其他需要長期解決的提案,也都已制定瞭解決方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