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tter 投資人 Fred Wilson 的底層商業觀丨42 Daily

本文來自我們的創投社群「創投理想國」 42 Daily。

你好,歡迎打開創投理想國會員通訊。今天我們來聊聊 Fred Wilson 的商業觀。

知名風投人、Union Square Ventures 創始人 Fred Wilson 從上世紀 80 年代末就開始投資科技公司,他投出的成功案例有 Twitter,Indeed,Etsy 等。

近期,CBInsights 從 Fred Wilson 之前的所有文章和媒體資料中整理出了他在產品、社交網絡、投資、管理四方面最底層的 11 點看法。

(一)產品

1. 從最開始就做簡單的產品

“做最簡單的產品,然後通過重複簡單的動作來保持產品的更新迭代。”

企業家很喜歡給投資人畫大餅,似乎每個公司都能邁上指數增長的路線,並且最終達到數十億美元的規模。

但 Wilson 告誡大家,想問題簡單點

創業不是參加奧運會,非得把每件最具挑戰性的事情做完美才能成功。創業應該像潛水,重複簡單動作更有可能潛到水底。

Wilson 認為,Twitter 就是這個理念的踐行者。Twitter 最初創立就是為了提供一個讓用戶分享生活的平臺,雖然現在 Twitter 已經有很多其它功能,但是在最開始就是把一件簡單的事情做好了。

2. 關注 PMF,而不是早期的收入增長狀況

“CEO 如果太重視銷售並從中獲益,很可能會因此對產品缺陷麻木。”

Wilson 提及一家早期靠銷售拉起了收入,還因此獲得了大量融資的公司,但是它的用戶流失率太高,所以儘管收入高,最終還是失敗了。

這跟斯坦福大學教授 Mark Leslie 銷售學習曲線(Sales Learning Curve)的概念不謀而合,創始人在努力讓一個產品高效銷售之前,應該先知道用戶如何使用這個產品,以及用戶是否能從產品中持續獲得價值。

而尋求 PMF 往往就能花掉一個團隊至少半年的時間,在這之前,千萬別急功近利、通過銷售獲得增長。

(二)社交網絡

3. 把服務和社交網絡綁在一起的產品更有價值

這一點其實很好理解,也是我們不斷強調的網絡效應。

4. 二階網絡效應能讓生意更強大

Wilson 在 2014 年曾說:“軟件本身只是一件商品。”單純做一個軟件很容易被趕超,但是假如你的軟件還帶著社交屬性,那才是真的挖下一道護城河。

所謂“二階網絡”指的其實就是網絡效應中的老帶新。

5. 在網絡效應中,要考慮到落單用戶的體驗感

網絡效應確實價值很大,但是別忘了,除了網絡中的用戶,你還會有很多落單的用戶。這批人也應該感受到你所提供的服務的價值。

這是因為,一方面,這群人會成為驅動網絡效應的用戶基礎,另一方面,在產品新鮮感慢慢消失之後,他們的體驗感也會成為用戶留存的一大影響因素。

(三)投資

6. 關注投資組合中間部分的公司

我們曾經討論過投資的冪律分佈法則,20% 的投資會產生 80% 的回報。Wilson 並不反對這一法則,但是他認為,相比把精力都放在回報率最高的那幾家公司上,VC 應該花更多時間在處於 25%-50% 這個位置上的公司。

這個區間內的公司可能不會是十億美元級別的,但價值仍然會達到 1 億美元~5 億美元,最終也能為 VC 帶來 3~5 倍回報。

況且,對於最優秀的那幾家公司來說,就算沒有 VC 幫忙,它們大概率還是會跑出來。但是對於次優的公司來說,VC 可以起更關鍵的作用,有時甚至可以決定一家公司到底是失敗,還是以 3 倍回報退出。

7. 早期投資要投資 bits,而不是 atoms

我們生活的物理世界都是由原子(atoms)構成的,而非物理世界都是由比特(bits,信息的基本單位)構成的。Wilson 曾在一次訪談中說道:“每一個基於比特存在的產業都會面臨根本性變革。”

而且,Wilson 早期投資了一些基於原子存在的產業,並且受挫。物理世界的變革速度慢、挑戰大、還涉及很多信用問題。

自動駕駛汽車就是一個鮮明的例子,他認為,這個想法雖然很好,但是隻有汽車新性能步入穩定優化的軌道,比如出現機器輔助的變道技術之後,才可能看見成功的苗頭。

而對於投資早期的 VC 而言,這實在很難拿到可觀回報。VC 不僅要選擇正確,還要在正確的時機下選擇正確。因此,Wilson 認為,投資非物質產品,或說數字產品是早期投資的一條快車道。

8. 投資人要關注自己的敗筆之作

在 2013 年 11 月,Wilson 稱自己 2004 年組建的一個基金損失率(loss ratio)大概是 40%。也就是說,21 家公司中,有 9 家都是沒有回報的。但是,這在當時,其實已經是他投資史上最成功的一個基金。

2008 年,他的另一個基金在公司數目上來看同樣是 40% 的損失率,但不同的是,損失的資金只有 20%。

這就是因為,Wilson 在管理 2008 年這支基金時,確實在自己的敗筆之作上吸取了教訓——他當時花了更多的時間在那些處境維艱的公司上,更快地搞清了哪些是真正失敗的投資,哪些只是因為缺乏一些指引而暫入泥潭。

9. 控制投資的節奏

很多風投公司都是主題導向(thematic investing)的,找準風口,圍繞風口同時投一堆企業;而 USV 一直都是公司導向(thesis-driven approach),關注每一家自己投資的公司。

2018 年 7 月,Wilson 曾震驚到了另一位 VC:截止到 7 月,Wilson 當年只做了一筆投資。

這是因為,USV 的每筆投資平均要花費 7 年才能取得回報。假如一個合夥人每年投資超過一兩起,那麼他手頭很可能同時有 7~17 家公司,這樣公司很快就會不堪重負。

事實上,刻意放緩步伐一直是 USV 成功的重要因素,USV 把早期投資看作是服務業,慢下來可以讓他們對要投資的每個公司更瞭解,也服務地更到位。

(四)管理

10. 危機讓公司更強大

真正的危機往往只能通向兩條路,要麼華麗重生,要麼死。

Wilson 因此提出了兩種重生的方法:樞紐(pivot)和研磨(grind)。

樞紐指的是,原來的產品算是撞牆了,因此要徹底改變產品方向,Flickr、Twitter、Slack 和 Kik 都是如此前進的;而研磨指的是,不斷更新迭代原來的產品,直到可行。

11. 增長並不總是好的

Wilson 告誡創業者,快速增長總是有代價的。

為了衡量一家早期公司增長的代價,Wilson 曾提出過一個 40% 法則:一家公司的年增長率(annual growth rate)加上營業利潤率(operating margin)不能低於 40%。

也就是說,如果一家公司增長率為 60%,那麼每一美元銷售額的損失不能超過 20 美分。

這條規則最大的價值不在於 40% 這個數字,而在於它不斷提醒人們,增長是有代價的。

成為「創投理想國」會員,第一時間獲取最新的國內外科技文章深度解讀,並參與線下活動、加入線上創投社群,結識更多創投人群~

關注「42章經服務號」,點擊右下角“加入會員”,即刻加入我們~

Twitter 投資人 Fred Wilson 的底層商業觀丨42 Daily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