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營區文旅局點亮“詩與遠方”

自2019年以來,在東營區委、區政府的堅強領導和區人大及社會各界的監督支持下,東營區文化和旅遊局以實施“旅遊富民”三年行動計劃和創建省級文化消費示範區為抓手,實施聚焦、富民、融合戰略,全區文化和旅遊工作煥發出高質量發展的勃勃生機,極大地滿足了廣大群眾對精品文化旅遊產品的大眾化、多樣化、個性化需求。

鄉村振興的“齊魯樣板”

東營區龍居鎮依託自身資源,致力於發展民宿和文化小鎮項目,打造特色文化旅遊產業。記者從龍居鎮獲悉,目前打造的龍居人家文化旅遊小鎮項目主體工程已經基本完成。另外,已經建設完成的林家民宿也正式開門迎客了。

飛簷斗拱、古色古香,走進龍居鎮龍居人家文旅小鎮後,人們立即被一群仿古建築所吸引。“這裡將來是我們的遊客服務中心,並承擔著騎行路線起點、遊客驛站等作用。”龍居鎮旅遊辦負責人曲漢峰告訴記者。

作為東營市“旅遊富民”三年行動計劃重點項目之一,龍居人家文旅小鎮已經完成了建築主體的工程,正在進行地面鋪裝和配套設施搭建。“目前已經完成了四個精品民宿院落的工程,另外,大戲臺、餐廳、陽光書屋、瑜伽體驗中心等配套設施也只等相關人員入駐。”項目負責人王先生介紹。

走進小鎮民宿,首先映入人們眼簾的是各具特色的內裝,榻榻米、會客廳、閣樓、書房······有的古色古香,有的舒適安然。外觀看起來就是一個傳統小院落,而走進房內,會發現房內設施可並不老套。相反,而是格調高雅、分工明確,讓人有一種來了就想住一住的衝動。“房間的設計和配套完全現代化,每間民宿都安裝了地暖,保證了水電氣暖到戶。”王先生介紹。

龍居人家文旅小鎮致力於為遊客打造遊住娛於一體的特色黃河文化休閒旅遊小鎮。項目西靠黃河,向東則是整個龍居鎮,在這裡,不但能近距離感受大河入海前最後一拐的氣勢磅礴,更能品嚐到麻灣水煎包這種當地特色小吃。項目建成後,小鎮內專門製作了特色民俗演出等遊樂項目。而在飲食方面,小鎮內餐廳囊括了體驗式西餐和中式大鍋燉,可以滿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未來,遊客在遊覽黃河麻灣險工後,可以選擇在此小住,體驗恬靜的田園時光,“除了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舞臺外,還有陽光書屋、瑜伽體驗館等,可以讓遊客來到這裡真正坐下來、靜下來、沉下去。”據項目負責人介紹,目前該項目已經打造完成了精品民宿院落4座和研學項目大型宿舍一座,未來可容納近百人旅遊、住宿的需求。

離開市區,驅車半小時,林家民宿就在眼前。林家民宿是龍居鎮全力打造的另外一處文旅休閒項目,目前已經完成改造了的4座精品民宿,全部“出身於”以前的普通農家小院。通過旅遊民宿的打造,不但讓四座農家小院裡裡外外都變了樣,更成為林家村鄉村振興的一條重要發展路子。

一改過去的灰撲撲,4座農家院化身時髦的精品民宿。推門進院,一組桌椅擺放在綠地旁邊靜待遊客落座。進門,原來的一處廂房被改造成客廳,沙發、電視一應俱全,一側的廚房鍋碗瓢盆無一遺漏。既是民宿,當然要讓遊客住下來。

在這裡寫字、讀書,或者約朋友喝茶、談事,完全不會顯得侷促。在屋內轉一圈,出屋,登樓,這裡是利用房屋屋頂改造的平臺,鋪了人造草坪,架了太陽傘,夏日傍晚,一家人坐在這裡吃吃瓜、喝冷飲,看看園中景色,又是不同的體驗。

春季賞花,夏秋採摘,冬季觀雪聽風,圍爐夜煮茶。即使只是小住三兩天,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聽的是方言土語,吃的是農家特色,彷彿時間在這一刻,慢了下來。

這裡不但為遊客提供了一處黃河味兒、東營味兒十足的文化旅遊項目,也為都市人提供了一處休閒度假的世外桃源,更為當地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趟出了一條好路子。

為遊客發現城南之美,向遊客講好城南故事

六戶鎮葡鄉慢境田園綜合體位於東營區政府駐地以南,東至榮烏高速、西至廬山路、南至廣蒲河、北至南二路,佔地約1400公頃,整個項目規劃按照“一環、兩心、四區、五園”的設計理念,積極爭創省級、國家級田園綜合體,致力打造都市夢想人的田園故鄉。其中,一環即指葡鄉慢遊環線;兩心即指旅遊服務中心和新六產服務中心;四區即指品牌農業服務區、飛馬主題遊樂區、黃河口文化藝術區和葡鄉溫泉小區;五園即指育苗實驗園、綠色蔬果示範園、兩座優質葡萄種植園和共享莊園。

“目前,我們在綜合體內重點實施了旅遊基礎建設工程9項,分別是分別為:“江南名橋匯”工程、繁榮路道路工程和繁榮路景觀工程、巫山路道路工程和巫山路景觀工程、 “工”字路綜合景觀改造工程、觀光循環路工程、竹林建設、循環水系工程、看護房改造工程,總投資6210萬元,已全部完工。”六戶鎮農業辦主任高雪彬向記者介紹道。

在田園綜合體的建設發展中,六戶鎮逐漸形成了以觀光設施為基礎,以文化活動為媒介,以產業發展為生命力,呈現多點開花的態勢。連續舉辦了文耀城南、城南廟會、龍舟爭霸賽、葡萄採摘節、迷你馬拉松、研學遊等一系列文旅活動。目前,綜合體內華林莊園、東營區美術館、芝櫻生態園等景點和文化展館遊客和活動逐年增多,累計年吸引遊客50萬人次,實現年旅遊及相關業務收入3000萬元。“城南度假”已成為東營鄉村近郊遊、休閒遊的第一品牌。

下一步,六戶鎮將進一步建設完善繁榮路江南“名橋匯”、巫山路“竹海遊憩”、工字路“福祿長廊”等江南風情遊景觀工程,通過體育健身、親子娛樂、溫泉康養、低碳慢遊等核心產品打造,打響“遊在黃河入海口·悅在城南度假區”旅遊品牌,以點帶面引領全域旅遊發展,全方位提高項目企業發展積極性和參與度,招引引爆力強的旅遊項目投資,進一步釋放市場活力,實現資本合流。探索推出優質特色創意產品,加快鄉村名優產品、非遺產品到旅遊商品的轉化,促進傳統文化資源與現代消費需求有效對接,增強鄉村旅遊吸引力,實現客源引流。

富民惠民 提質增效

東營區文化和旅遊局抓住全市發展機遇,全面鋪開落實“旅遊富民”三年行動計劃,以點帶面引領全區全域旅遊跨越發展。

一是富民惠民,提質增效。今年以來,東營區鄉村旅遊在培育精品,創新消費,惠及民生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績,旅遊富民成效顯著,逐步探索出了一條精品鄉村旅遊發展之路。龍居鎮因地制宜、錯位發展、一村一品,不斷在“綠水青山”中找尋民俗遊趣,鎮域內國家4A級景區1個,3A級景區2個,省級鄉村旅遊特色村4個,形成桃花島滑雪、滑草、漂流、拓展,鄉村旅遊特色村香梨、蜜桃、西瓜等農產品採摘,董王、林家黃河風情民宿等10餘種鄉村旅遊產品。史口鎮依託鄉村風情壹號路積極打造省級鄉村旅遊集群片區,形成了“特色採摘、民俗體驗、美食品嚐”於一體的精品近郊旅遊線路,惠及沿線15個村莊群眾。

二是融合推進,培優動能。秉承宜融則融、能融盡融的“旅遊+”發展理念,逐步打造功能複合、勢能多元的產業融合發展“矩陣”,形成一系列能夠滿足遊客多樣化、個性化和品質化需求的旅遊新業態,城鄉融合、油地融合、文旅融合、農旅融合、體旅融合等融合發展旅遊項目特色鮮明,發展勢頭良好。石油科技館布展項目立足工業旅遊,集聚石油文化及技術展示等資源,通過概念性設計、布展大綱完善、設計施工一體化招標,全面啟動布展工作。2020年4月,一期展館將於廣大遊客見面,屆時將成為全面展示石油文化、科技文化,油地雙方政治文明、經濟文明、社會文明和生態文明的城市新名片。藍海逸園作為牛莊鎮的龍頭企業,種植的特色農產品休閒採摘收入遠遠超過直接銷售收入,提高了農業資源的附加值,成為東營地區品牌農業和農旅融合發展企業代表。突破“溫泉康養+旅遊”發展瓶頸,攬翠湖溫泉度假區溫泉康養產品已正式試運營,填補了東營區溫泉康養旅遊空白。

三是精準營銷,拓寬渠道。主動作為、廣搭平臺,牛莊鎮“呂韻·黃土地”文農旅項目推介會、六戶鎮葡萄採摘節、史口荷花龍蝦節、龍居朱家香梨採摘節、麻灣西瓜品嚐推介會等農旅融合精準營銷活動為遊客和農戶搭建產銷一體化新模式,收穫了旅遊富民新成效。先後組織全區文旅企業前往北京、濟南、青島等地開展宣傳推介4次。邀請濰坊、淄博80餘家旅行社到黃河入海口和城南風景旅遊度假區進行實地考察,開拓城南旅遊市場,周邊地市遊客量顯著提升。積極運用傳統媒體、新媒體等多種方式宣傳。在103路、150路等五條公交線路,100多輛公交車上和中心城區及縣區的部分商業聚集區電子屏投放城南宣傳片,印製發放旅遊宣傳摺頁3000餘份,旅遊節慶活動摺頁1000餘份,註冊“遊記東營”抖音號和“約客油城”微信公眾號,立體宣傳東營區旅遊資源,極大地擴大了東營區旅遊影響力。

文旅攜手點亮“詩與遠方”的美好生活

東營區文旅局將主動作為、抓住機遇、創造優勢,因地制宜積極打造文化旅遊精品,不斷豐富文旅產品供給和服務,釋放經濟發展新動能,全力助推全區高質量發展。在今後的工作中,將積極站位推動全區“二次創業、走在前列”的新起點,堅持以文化引領優質旅遊,讓旅遊挖掘文化內涵,用文化的營養灌溉旅遊的成長,用旅遊的活動激發文化的潛能,努力為東營區在“打造山東高質量發展的增長極、黃河入海文化旅遊目的地、建設富有活力的現代化溼地城市”中率先突破、爭當排頭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