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被俘,曾提出只要答應一個要求就投降,忽必烈為何卻殺了他

​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上,每當面臨國家危亡之時,從來不缺少文人志士,他們拋頭顱、灑熱血,以身懷家國抱負對抗外侮,他們是岳飛的“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中的滿腔豪氣雲幹,更是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中的視死如歸,也正是這樣的民族風骨、民族性格才保證了這個民族的生存與發展。

而文天祥作為其中的代表人物,在南宋末年對抗元軍的入侵之後,雖然被俘3年,忽必烈曾經多次勸降,他都拒不投降。但是在生命的末段,文天祥似乎有了鬆動,還向忽必烈提出了一個要求,只要忽必烈答應他便會選擇投降,可是為何忽必烈卻在聽到這個要求後,選擇將文天祥殺了呢?

文天祥被俘,曾提出只要答應一個要求就投降,忽必烈為何卻殺了他

文天祥出生於南宋末年,更是出落的一表人才。《宋史》中記載他“體貌豐偉,美皙如玉,秀眉而長目,顧盼燁然”,作為一個飽學之士,他自小便以歐陽修、胡銓為偶像,希冀也能如同他們一般忠義報國。

在考取了進士之時,他便以法天不息為題議論策,對治理政事提出自己的見解,進而被宋理宗點為狀元。而在給父親守喪結束後,他出任寧海軍節度判官。面對宦官當道,奸相當政,他向宋理宗上書直叱宦官董宋臣所謂的遷都之舉乃是誤國誤民之舉。出任瑞州知州之後,又起草制誥,諷刺奸相賈似道。

文天祥被俘,曾提出只要答應一個要求就投降,忽必烈為何卻殺了他

但是這些舉動並未被宋理宗所重視,反倒是遭到了奸佞小人的排擠。他也屢次被外放,1274年,文天祥出任贛州知州。

此時的南宋王朝,早已危如累卵。在橫掃了歐亞大陸之後,忽必烈又在與阿里不哥的爭奪之中獲勝,隨後更是在1273年曆時六年,奪取了襄陽之戰的勝利,進而建康失守,而此時的南宋朝堂之內卻無統一意見,主和派、主戰派爭論不休,而宋恭宗也不過只是一個孩童,無奈之下謝太后只得下詔勤王,但是另一方面卻希冀向元朝乞降,獲得苟延殘喘的機會。

文天祥被俘,曾提出只要答應一個要求就投降,忽必烈為何卻殺了他

文天祥聽訊,隨即招募鄉勇,準備抵抗元軍。面對朋友勸說,他又豈不知南宋危殆,但是他依舊擲地有聲的說道,如今國家有難,即便是我帶領的這些人殉國了,那麼天下人也一定會群雄並起,抵抗外侮,那麼國家也便自然會度過難關了。

但是面對元軍,此時的朝堂主降派卻逐漸佔據了上風。張世傑、陳宜中等人離開臨安之後,文天祥終於被委任為右丞相、樞密使,負責與元軍議和。

而在與元軍議和之中,他自然不肯讓步,而蒙古人也足夠無恥,將他拘捕,幸虧他瞅準機會才得以逃出。

文天祥被俘,曾提出只要答應一個要求就投降,忽必烈為何卻殺了他

而此時的小皇帝宋恭帝和謝太后也都被元軍擄掠而去。逃到了溫州的文天祥與陸秀夫等人決定,擁立年僅7歲的益王趙昰薇帝,繼續招兵買馬,抵抗元軍的侵略。

但是當時的元軍,久經沙場,所向披靡;而反觀南宋百餘年的重文輕武,以地事秦,早已經是馬放南山,兵甲不利。

連戰連敗之下,文天祥自己的妻子兒女也被元軍俘虜。而1278年,趙昰病亡,於是陸秀夫等人又決定擁立衛王趙昺為帝,文天祥也因此被封為信國公。

文天祥被俘,曾提出只要答應一個要求就投降,忽必烈為何卻殺了他

但是時局糜爛,元軍燒殺淫掠,又飽經戰火,自己的母親河兒子卻也正在這一年患了時疫去世,但是這並不能阻礙文天祥的赤誠報國之心。

雖然兵力越戰越少,但是他依舊轉戰南北,誓死抵抗元軍。而在潮陽地區,他卻因為當地惡霸陳懿勾結元軍張弘範,文天祥也因此兵敗被俘。

此時的元世祖忽必烈,為了能夠籠絡人心,大肆招納漢人、漢臣,文天祥又身居高位,如果招徠了文天祥,自然對於安穩人心,打擊南宋起義大有裨益。因此忽必烈也窮盡辦法勸降文天祥,不僅僅許諾宰相之位,還讓文天祥的女兒寫信勸說,但是文天祥就是抵死不從。

可是就在囚禁了文天祥3年後,文天祥突然間答應“投降”了。

文天祥被俘,曾提出只要答應一個要求就投降,忽必烈為何卻殺了他

“國亡,吾分一死矣。儻緣寬假,得以黃冠歸故鄉,他日以方外備顧問,可也。若遽官之,非直亡國之大夫不可與圖存,舉其平生而盡棄之,將焉用我?”

意思也簡單明瞭,國家都滅亡了,我(文天祥)甘願赴死,如果皇帝能夠寬恕我,讓我以道士身份回家,日後我便可以以方外之人的身份成為顧問。忽必烈此時卻丈二的和尚,摸不著頭腦了,文天祥怎麼會反覆呢?

也就在他躊躇之際,一個降臣的進言卻讓忽必烈“恍然大悟”。降臣留夢炎進言,這文天祥3年都不投降,若是放出去後,肯定會集聚反元力量,繼續反抗,定然是假意投降。

於是,忽必烈覺得此話不假,便下令將文天祥殺害。事實上,文天祥的這個“投降”自然只是文天祥的計謀,可惜卻未能實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