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窩闊臺把汗位傳給蒙哥、忽必烈,而不是自己的兒子

為什麼窩闊臺把汗位傳給蒙哥、忽必烈,而不是自己的兒子

主要是因為忽必烈當時得到部落裡很多人的支持,而且平時忽必烈帶兵打仗什麼的都要比自己的兒子牛,功勞高深得人心,當時蒙古人對英雄是很尊敬的當作神一樣的看待,就算把汗位給了自己的兒子,自己的兒子能管得住忽必烈也未必能管住那些不服他的人,這樣勢必會導致分裂,一分裂自己的兒子那點本事肯定必死無疑。如果把忽必烈殺了,那更不得了那會引得民怨很多跟自己奮戰多年的老友也可以因為他殺了將才和功臣而在他死後把他的位子給換了。那兩個方案都不可行,還不如痛快一些讓位給忽必烈還更好,保住了自己的子孫還贏得了美譽,更是給了自己的子孫一個保護傘!誰都動不了,當然除了忽必烈本人,但忽必烈本人很講義氣也知恩圖報不會那樣做,所以最好就是成全他。

為什麼窩闊臺把汗位傳給蒙哥、忽必烈,而不是自己的兒子

成吉思汗後是窩闊臺繼承汗位,託雷監國,但後來是託雷的兒子蒙哥繼承汗位而不是窩闊臺的後人,這是為什麼?

蒙古實行幼子繼承製。鐵木真的正牌皇后生了4個兒子,託雷作為幼子,有天然的繼承權。公元1227年,鐵木真死後,留下的軍隊共有12.9萬人。其中10.1萬由拖雷繼承。鐵木真留下遺命,命窩闊臺繼位。但基於祖制,大臣們有不同意見,託雷暫時監國。公元1229年秋,為了推選新大汗,蒙古的宗王和重要大臣們舉行大會。宮廷內就有人恪守舊制,主張立幼子拖雷,反對成吉思汗的遺命,大會爭議了40天。此時長子朮赤已死,次子察合臺全力支持窩闊臺,拖雷勢力孤單,只得擁立其兄窩闊臺即位。又3年,託雷被窩闊臺下毒害死。

在窩闊臺死後,中間經過五年的汗位虛懸(由乃馬真後監國,1241-1246)和三年的貴由汗的統治(1246—1248年)。貴由汗死後,朮赤、拖雷後裔宗王與窩闊臺、察合臺後裔宗王間發生汗位紛爭,在欽察汗拔都(朮赤之子,1227年朮赤病逝,其主要封地欽察草原指定由其次子拔都繼承)的支持下,拖雷的長子蒙哥於1251年即蒙古帝國大汗位,汗權由窩闊臺後裔(貴由)轉至拖雷後裔(蒙哥)。

為什麼窩闊臺把汗位傳給蒙哥、忽必烈,而不是自己的兒子

就像漢族的長子繼承製,漢武帝死後,由幼子劉弗陵繼位。劉弗陵無子,皇位由漢武帝的長子廢太子劉據的長孫劉詢繼位而名正言順。

蒙古是在成吉思汗死後,三子窩闊臺繼位,窩闊臺死後幼子託雷的後人繼位也名正言順,沒有名義上的糾紛。

為什麼蒙古帝國在蒙哥死後不是蒙哥兒子繼位

蒙古高原原為金朝的附屬地區。隨著金朝的逐漸衰落,蒙古的勢力也開始壯大起來,不再臣服於金朝。金泰和四年(1204年),蒙古族領袖鐵木真統一了蒙古高原各部。泰和六年(公元1206年7月13日),鐵木真獲得尊號“成吉思汗”,建國於漠北,國號“大蒙古國”。大蒙古國建立後,不斷向外擴張,1217年,滅亡西遼、1219年西征花剌子模,一直打到伏爾加河流域,於1225年東歸。1227年滅西夏,成吉思汗也在征程中病逝。成吉思汗逝世後,由幼子拖雷監國,本來拖雷應當繼承汗位,但拖雷為免紛爭,於是推舉窩闊臺繼位。傳說,後來拖雷因替窩闊臺飲下有詛咒的酒去世。1229年,窩闊臺繼任大汗,1231年征服高麗,1233年滅東真國,1234年滅金國。隨後再次西征,1237年佔領莫斯科,1241年兵分兩路入侵波蘭、匈牙利,大敗德意志聯軍,前鋒直指維也納,歐洲為之震驚。正當此時,窩闊臺逝世。遠征軍於是東還,後來拔都建立欽察汗國。

1246年,貴由在窩闊臺的皇后支持下繼位。拔都與貴由在長子西征以後不和,貴由在遠征拔都途中病死,拔都本有資格承繼汗位,但他無意即位,另舉拖雷的長子蒙哥為大汗。1251年,蒙哥繼位。1254年滅大理國。蒙哥命旭烈兀西征;1258年,佔領阿拉伯帝國首都巴格達,滅阿拔斯王朝。1260年,佔領大馬士革。這時,蒙哥在攻打南宋四川時,在合州城下去世,軍隊於是東還。蒙哥於1259年在四川去世後,其弟忽必烈與阿里不哥爭奪汗位。忽必烈得知蒙哥死訊時尚在鄂州一帶與南宋作戰,後聽說留守蒙古本土的阿里不哥準備集會稱汗,立即與南宋議和並北上回到開平(今內蒙古多倫縣),於1260年5月在以東道諸王塔察兒為首的蒙古宗王及漢人儒臣的支持下搶先集會稱汗。阿里不哥聞訊後,在阿速臺、玉龍答失、海都等宗王的支持下於同年6月在當時的大蒙古國首都哈拉和林召開“忽裡勒臺”大會,即大汗位。由於忽必烈長期居住在中原,任用漢人,推行漢法,改變了蒙古人的遊牧傳統,引起很多蒙古王公貴族的不滿,故多數西道諸王當時均支持阿里不哥。為了爭取宗王勢力的支持,忽必烈默認了朮赤后王別兒哥、察合臺后王阿魯忽及八剌、六弟旭烈兀對各自封地的合法統治權。忽必烈與阿里不哥隨即展開了四年的內戰,直到1264年阿里不哥兵敗投降。忽必烈隨後遷都大都(北京),以上都為陪都。

為什麼窩闊臺把汗位傳給蒙哥、忽必烈,而不是自己的兒子

1271年忽必烈在其領地內定國號為“大元”,建立元朝,蒙古文則稱為“大元國”或“大元大蒙古國”,繼承了原大蒙古國的法統。但窩闊臺汗國君主海都仍然與忽必烈敵對,並聯合察合臺汗國與金帳汗國組成同盟與忽必烈的元軍交戰,並一度攻佔漠北哈拉和林。金帳汗國君主忙哥帖木兒本為忽必烈提名,但很快轉為支持海都反對忽必烈。忽必烈去世後,海都等繼續與元成宗交戰,直到海都於1301年去世。在窩闊臺汗國滅亡後,其餘三大汗國僅在名義上仍為元朝的宗藩(元朝稱其為西北諸王),實際獨立的地位為元廷所承認。元朝保留了金帳汗和伊利汗在山西、河南等處的份地,每年頒給歲賜。伊利汗國君主即位仍需元朝皇帝遣使冊封,頒發“王府定國理民之寶”、“真命皇帝和順萬夷之寶”等漢文印璽,作為元朝的藩屬國。此後金帳汗國的數位君主,如脫脫(肅寧王)、月即伯等也得到了元朝皇帝的正式冊封。

(本文內容由百度知道網友664443775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