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為何沒有類似於國有銀行的大銀行,美國的銀行全部民營化,有什麼手段控制風險?

dbbpyg


美國有5000多家地方性小銀行(在08年金融危機之前更是達到8000多家),以及上百家中大銀行,還有像摩根大通、美國銀行、花旗銀行、富國銀行等資產達萬億的巨無霸銀行無一不是私有銀行,甚至連美國中央銀行也是私有的。

那麼美國用什麼手段來管控貨幣風險呢?

美國的貨幣市場是完全開放的,貨幣也是跨國界自由流通,利率和匯率更是自由放開,銀行可以自由交易、相互定價、自行制定存貸款利率。不是通過貨幣區域內自由流動,利率統一制定的浮動範圍,匯率相對浮動的貨幣政策。在實現貨幣政策時,採用一種叫做銀行間彼此拆借隔夜聯邦儲備基金時使用的利率,也叫聯邦基金利率來控制貨幣市場!

我們今天就用一個海鮮批發市場來勾畫一個美國的貨幣市場!

這是一個龐大的海鮮一級批發市場,大大小小的銀行就像是海鮮市場的交易者,很多大銀行會在這市場裡擺攤,可是制定交易規則的就是美聯儲。

第一條規則,就是每個攤位上早晨開始交易時必須放置一定數量以上的海鮮。

可很多銀行當天的海鮮銷售基本售完,新的海鮮還沒有捕捉到。那就只有向別的人那裡去拆借。這時候美聯儲就開始出手了(賣出內部價海鮮),也就是隔夜拆借利率。美聯儲通過降低或提升拆借利率來控制拆借市場。

一旦隔夜拆借利率發生持續變動,那麼就會影響銀行間的拆借利率(海鮮市場價格),還有一週、二週、一月、年度、數年的利率也會隨著波動,從而達到調控利率上升或下賤。

第二條規則,通過堆積或放倉的方式來控制市場。也就是當各大銀行之間很多都有多餘的海鮮可以拆借時,那麼就無法達到隔夜拆借利率上升的目的。那麼美聯儲就通過高價購買海鮮,減少市場裡的海鮮餘量,迫使第一天早上無貨的攤位用較高的價格拆借隔夜海鮮。從而達到控制利率的走向。

第三條規則,通過期貨市場來實現遠期的利率走勢。那就是通過預定未來一年、二年,或更長時間的期貨來實現遠期的利率趨勢。這個就是發放債券(購買海鮮劵)實現遠期調控。

第四條規則,通過貼現率方式實現利率調控。對沒有到期的期貨進行回購,實現變現(現貨)的目的,加大對市場的投入而降低市場的利率走向。


通過調控聯邦基金利率不僅可以調控銀行利率,還可以對經濟起到促進作用。在經濟不同時期採用相應的貨幣政策,實現美國經濟的繼續霸權地位。


鞅論財經


美國銀行業經歷數百年生存、合併、競爭,已經具備風險識別與控制能力。

同樣,也有美聯儲,聯邦存款保險公司、貨幣監理署作為聯邦層面的銀行業監管機構。

儲貸監理署負責聯邦與州級儲蓄銀行監管,國家信用社保險局則負責對參加聯邦保險的信用社進行監管。

美聯儲:



聯邦存款保險公司:



美國貨幣監理署:



州政府依據屬地原則,對在本州註冊的商業銀行、儲蓄銀行、信用社進行監管。

儲貸監理署:



當然,資本的本性就是逐利,次貸危機因此最終爆發。2010年,美國銀行業監管經過國會審議做出重大調整,儲貸機構監理署合併入貨幣監理署。美聯儲負責監管銀行控股公司與部分較大的州註冊銀行。貨幣監理署監管聯邦註冊銀行機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負責監管州註冊銀行機構。美聯儲內部設置相對獨立的金融消費者保護局,強化消費者權益保護。


四川達州


A:你說是雞生蛋還是蛋生雞?

B:我覺得應該是先有太陽,再地球。

C:我覺得先有牛頓再有愛因斯坦。

我:什麼你覺得,我要我覺得,先有人類,再有國家,先有私營,再有國企。

民營化才是銀行的普通形態,連央行都未必一定要有,在1914年之前,美國沒有央行。再往前,荷蘭阿姆斯特丹時代那些銀行都是私人的。荷蘭和西班牙打仗,西班牙人大搖大擺去荷蘭阿姆斯特丹銀行提現。國家會說什麼?國家會說:這就是我們荷蘭人的信用。

你看,國家的職能包括國防,國家名譽,外交等,不包括銀行。那麼為什麼要有國有銀行?

國有銀行相對於私營銀行是一種進化,而不是退化,美國銀行的模式也是從私營逐步步入到聯合經營模式,這種模式終極形態也許就是國營。當然商業銀行不能保證其不被金融科技淘汰,但是現在銀行的金融風險外溢的確不是什麼好現象,需要在國有體系下逐步降低週期性風險。商業銀行週期性的輸出負外部性,讓各國很頭痛。

這是這麼一個規律:商業銀行吸收儲蓄,放貸,但是存款餘額過高,但是儲備不足,不足的儲備去了哪裡?放貸去了。那麼就會形成擠兌。銀行打開金庫,錢若是不夠,那麼就倒閉。理論上所有銀行都吃不消擠兌,因為銀行的儲備裡面一定有部分放出去貸款了,你又不可能立馬回收這些貸款。

所以銀行的做法是設立一個資金池(有人立馬聯想P2P,他們也是資金池,但是,做法不同),這個資金池不是一家銀行而是很多銀行一起往裡面存錢。這個資金池不就是另一家銀行嗎?對的,這就是儲備銀行。

這個故事一定是先有私營銀行,由於擠兌,然後有了地方儲備銀行。有時候由於金融危機爆發是集中擠兌,幾家一起發生,於是他們去找紐約聯儲銀行作為金庫。後來紐約聯儲銀行將責任交給了美聯儲,美聯儲投票權12票,7名政府官員叫理事會成員,5名聯儲銀行行長,其中必須有紐約聯儲銀行行長,其他的沒有被選上的聯儲行長,列席旁聽。可以七嘴八舌,不能投票。

美國銀行體系和英國銀行體系大致相同,自下而上,連鑄幣都是私人進行,政府抽取一定的鑄幣稅。英國的央行英格蘭銀行1931年才進入財政管轄,1946年才成為國有企業。所以,天然的是現有私有銀行,再有央行,央行是不是國有,看各個國傢俱體情況。

那麼再來說說為什麼說國有銀行可能是商業銀行的最終歸宿呢?老問題,一個是道德風險,銀行的盈利來自於擴大信貸,他們的動力就是通過信貸賺錢,二個是信貸週期性的由於投放過度而崩潰,出現了“繁榮-衰退”的循環。在這個循環當中,只有通過政府增信的方式救援銀行,才可以降低1929年大蕭條的重演。所以逐漸逐漸央行趨向於國有化,國有化的央行承擔了越來越多的責任。最終,變為絕對兜底形態。

典型的就是1998年海發行倒閉之後,我國至今20年沒有出現過巨大的金融波動,這讓金融自由化的理論受到了一點挑戰,這說明國有體系能夠很好的控制系統性風險。

當然,這個觀點經濟學家並不會同意。


凱恩斯


銀行的風險控制有:風險識別、內險分析與評價、風險控制和風險決策四個方面。

1、風險識別是在商業銀行周圍紛繁複雜的宏、微觀風險環境和內部經營環境中識別出可能給商業銀行帶來意外損失或額外收益的風險因素。

2、風險分析與評價是預計風險因素髮生的概率,可能給銀行造成的損失或收益的大小,進而確定銀行的受險程度。

3、風險控制是在風險發生之前或已經發生時採取一定的方法和手段,以減少風險損失、增加風險收益所進行的經濟活動。

4、風險決策是在綜合考慮風險和盈利的前提下,銀行經營者根據其風險偏好,選擇風險承擔的決策過程。風險管理是現代商業銀行資產負債管理不可缺少的部分。

擴展資料:

銀行的風控需注重以下幾個方面:

1、產品設計:

健全客戶准入標準、信用評級建設及產品要素(比如房貸的首付款),完善風險定價機制;

2、調整資產結構:

平衡資產分佈,實現風險分散;

3、風險建模:

對宏觀經濟、中觀行業數據及微觀經濟做實時監測,定期彙總;

4、人才培養:

目前銀行最缺的就是盡職調查人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