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热,是因为普通本科生不再是“稀有宝贝”

现在考研的人越来越多,特别是学校越好的,考研的比例就越高,慢慢的也就形成了一股考研热。

事实上,考研热的形成,是因为普通本科生不再是“稀有宝贝”而引起的,同时这也说明了,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人才需求结构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在这些变化的前面,想要得到更好的发展,考研无疑成为了大家的首选。

考研热,是因为普通本科生不再是“稀有宝贝”

其实人才需求结构,一直在影响着学历的要求,随着时代的发展,对于学历的要求也有所不同。

二十多年前,社会最需要的人才,就是有一技之长的技术工人,在这个人才需求的前提下,中专生便成为了那个时代最吃香的学历了,一般去考中专的都是一些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学生,这里面是有几个原因的。

第一、读高中,如果考不上大学,不分配工作,但读中专,包分配工作,而且很多还是铁饭碗。

第二、可以早点毕业出来工作,为父母减轻负担。

第二、技术工人吃香,工作稳定。

在这些原因的影响下,很多人都选择去考中专,因此在那个时代,中考受到的关注度比高考还要热,这就是人才结构需求不同,对学历的要求不同所造成的影响。

考研热,是因为普通本科生不再是“稀有宝贝”

然而,随着人才结构的再次变化,人才的需求也有了新的要求,很多新的行业,新的岗位需要更多的专业知识来完成,明显中专所学的知识含量,已经满足不了社会发展对人才的所需。于是大概在1998年左右,中专生已经不再包分配工作了,这也就意味着想要找到理想稳定的工作,那么便需要更高的学历了,而更高的学历当然是指大学了。

独木桥、天之骄子、象牙塔等等这些都是用来形容当时的高考与大学生的,因为在那个时代,能考进大学,就意味着有一份好工作、有一个铁饭碗等。

在这个时代,大学的学历在用人单位的眼里,无疑是一个“稀有宝贝”,谁都争着要,而如果谁家里出了一个大学生,那是很了不起的事,在村里是很有脸的事。可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各行各业的需求,很明显大学生的输出人才跟不上发展的需求了,这个时候大学便开始实施扩招,比如北大、清华等22所高校被赋予5%的自主招生权等。

考研热,是因为普通本科生不再是“稀有宝贝”

随着大学的扩招,大学生的待遇也紧跟随着发生了很多的改变,比如随着大学生每年毕业的人数增长,大学生再也不是原来大家眼中所谓的“天之骄子”了,而且工作待遇方面也有了一个落差,这个时候便有了许多关于“读书无用论”的话题,甚至有一种说法就是,大学毕业等于失业的说法,这些都说明了大学生的就业困难问题。

当中专学历不好就业时,那么大家最直接的方式便是考上大学,而当普通本科大学的学历就业难的时候,那么大家的选择依然是继续向上深造,这也便慢慢的形成了一股“考研”热潮,而从某种程度来说,读研确实是让很多大学生在工作方面有了更多的选择权,有了更高的起点。

考研热,是因为普通本科生不再是“稀有宝贝”

下面便是考研能带来的优势。

一、薪资待遇

一般来说在就业时,985名校的研究生都大受用人单位的青睐,当然在薪资待遇方面便会比本科生高出许多,就是说同样的工作,考研生更容易就业,并且待遇会更好。

二、高起点

不管是从事教育行业,还是考公务员或别的工作,研究生无疑都比本科生的起点高许多,比如同样是考公务员,研究生的起点就比本科生高许多;又比如有一些顶尖企业,研究生学历才是敲门砖,没有这个学历,你根本连门都进不去,谈何工作能力。

三、个人成长

事实上,考研对于一个人的成长与个人以后的发展有很大的优势,都说有人脉,事就成了一半,但这个人脉是从哪里来的呢?对于研究生来说,在校的研究导师,学校的学姐、学兄便是很重要的人脉资源,有了这么一个社会关系圈时,对于自己的个人成长与发展是非重要的,也不是没有读过研的人所能拥有的,这是一个大能量的资源,或许对于读研人来说,这才是真正的财富吧。

考研热,是因为普通本科生不再是“稀有宝贝”

但是,考研也同样存在着许多问题,因此在准备考研前,便要了解清楚些,比如下面。

1、非全研究生,在企业招聘负责人的眼中,含金量便不如全日制研究生,因此在就业时,就或多或少都比全日制研究生难些。

2、名校的研究生与普通高校的研究生相对比,也存着很多的不同,名校研究生是众多顶尖大企业的抢手人才,而普通高校的研究生,反而没有那么大的优势,甚至在一些大企业招聘负责人眼中,不如985名校的本科生。

3、专业问题,并不是所有的专业都适合考研的,因此当你想要通过考研来拿一个更高的学历时,在选择专业时,便需要认真地考虑一下,比如土木类、医学类、物理学、学术类等专业,需要很强的专业知识与研究的,那么这些专业的研究生,在工作方面的选择权就更多些,也更会受欢迎些。

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是一个“人才需求”的核心问题,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发展,所需要的人才便不同,而这些不同又深深地影响着教育的发展。那么对于我们个人来说,紧紧跟随着时代的发展,将自己打造成一个“稀有宝贝”的人才类型,自然便能获得更多的选择权,从而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这就是我们努力读书的原因,也是为什么那么多人选择考研的原因。

考研热,是因为普通本科生不再是“稀有宝贝”

那么,如何将自己打造成一个“稀有宝贝”的人才呢?

这就是长远眼光的问题,就像前面所说,二十多年前,大家认为读中专,包分配工作,便是最好的选择,但是如果眼光看得够远,够长的人便不会这样认为,他们会认为读高中考上大学才是最好的出路。为了让大家更好理解这个问题,我举例说一下村里,一个中专生与大学生的事吧。我小时候,村里有二户人家的小孩读书都特别的聪明,学习成绩非常好,但最后一个选择读高中,考上大学,一个选择考中专,从此两个人的命运也各自不同。

赵广文,在中考的时候,听取家人的意见去考中专,因为在那个时代,中专太受欢迎了,特别是对于农村家庭的孩子来说,吸引力就更大,读中专不但意味着有一份好的工作,还能早点毕业出来工作赚钱,减轻家庭的负担。最后,赵广文也不负家人对他的期望,考上了一个很好的中专,并且毕业分配到一个很好的单位工作,在努力工作了3年后,当上了一个管理职位。有着一份不错的薪水、一个好的职位,取了一个出色的老婆,这些成功的标志,在很长的时间内,他都成为家人的骄傲,村民们口中的好榜样。

但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于人才需求的变化,慢慢的他也跟着不断的变化,从最开始他在单位中受到大家的热棒,到后来的冷落,到现在被调离原管理岗位,下放到一个无关要紧的工作岗位上,这就是人才需求的变化所造成的。

考研热,是因为普通本科生不再是“稀有宝贝”

另外一个同样读书也很聪明的孩子叫赵志才,他家人和自己的眼光便很长远,他选择了考高中,并且最后考上了一所不错的大学。当时他不考中专,而读高中,所有村民都理解不了,也常替他可惜,老是说看人家赵广文都中专毕业出来工作赚钱了,你还在大学读书用家里的钱。但是最后,大家又反过来称赞他和家人的眼光太长远了,因为当赵广文成为一名普通的工人时,而赵志才因为有本科学历,现在已经是一名初中学校的校长了。

考研热,是因为普通本科生不再是“稀有宝贝”

从上面这2个例子来看,就说明了一个问题,要想让自己一直成为社会紧缺的需求人才与稀有宝贝,那么眼光便需要放长远一点,再远一点,这样我们才能在社会的高速发展上面不会被淘汰。很简单,当人才结构需求的是中专生时,那么我们就向前一步,考个大学,这样就很难遭到社会的淘汰。而当前的人才结构需求是大学生,那么我们同样也需要向前跨一步或二,考个研究生学历,或更高的学历,这样我们便能在未来的发展中,一直占有主动权,并且能得到快速发展。

总结一点,笔者认为人才需求的背后,无非是对学历的需求,如果我们能够用长远的眼光来看待这个问题,便能很清晰的明白一个道理,走在人才结构需求的前面,才能让自己一直成为一个“稀有宝贝”。因此,在当前的就业环境下,考研或更向前一步,才能让自己往后的路,越走越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