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三百首」王維和裴迪令人羨慕的“同居”生活是怎樣的?

輞川閒居贈裴秀才迪

王維

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門外,臨風聽暮蟬。

渡頭餘落日,墟里上孤煙。

復值接輿醉,狂歌五柳前。

「唐詩三百首」王維和裴迪令人羨慕的“同居”生活是怎樣的?

輞川:河名,在今陝西省藍田縣南終南山下。山麓有宋之問的別墅,後歸王維。王維在那裡住了三十多年,直至晚年。上面這張圖就是王維輞川別墅的手繪圖。是不是特別豪華?

裴迪:詩人,王維的好友,官蜀州刺史及尚書省郎。裴迪今存詩二十八首,都是同王維的贈答、同詠之作;而王維詩集中同裴迪的贈答、同詠之作,則達三十餘篇,其數量超過王維與其他任何一個作者的這類作品,由此即可見兩人之間交往的密切。王維給他寫的詩有《菩提寺禁裴迪》、《山中與裴迪秀才書》、《酌酒與裴迪》、《贈裴十迪》、《口號又示裴迪》,特別是《贈裴迪》,看出他對裴迪真是情濃如蜜:“不相見,不相見來久。日日泉水頭,常憶同攜手。攜手本同心,復嘆忽分襟。相憶今如此,相思深不深?”

此時的孟浩然已經哭暈在廁所。雖然後世王維與孟浩然並稱為“山水田園派”詩人,可是在當時,孟浩然是王維的迷弟。而王維只是把孟浩然當一個普通朋友。

說回正題,有大別墅,有好朋友,王維的心情當然很悠閒自得。標題中的“閒居”就能體現這一點。

大別墅周圍環境怎麼樣呢?寒山轉變得格外鬱郁蒼蒼,秋水日日舒緩地流向遠方。我柱杖佇立在茅舍的門外,迎風細聽著那暮蟬的吟唱。渡頭那邊太陽快要落山了,村子裡的炊煙一縷縷飄散。

可見寫詩時候正是秋天的季節,古詩中秋天一般都是以蕭瑟寂寥著稱,但是這首詩卻毫無蒼涼之意,反倒是有著一番從容和淡定。

何以見得從容?又碰到裴迪這個接輿酒醉,在恰如陶潛的我面前謳狂。接輿是誰呢?就是李白“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中的狂人。春秋時隱士陸通,字接輿,楚國人,曾狂歌避世。五柳又是誰呢?五柳就是大名鼎鼎的陶淵明。因陶淵明其住宅旁有五銖柳樹而字號“五柳先生”。王維用接輿指裴迪,用陶淵明指自己,意思當然很明確,就是自己與裴迪都是辭官歸隱的隱士,在輞川的美景中悠閒舒適地過著隱士的生活。

大家千萬不要以為隱居就是過著荒野求生般的生活。古代能夠隱居的人都是大地主。就算是隱居,也是有著許多家僕幫忙打理操持。和“與世隔絕”完全不一樣。況且唐玄宗年間,皇帝有尋求隱士出山做官的風氣。所以很多人就走上了這樣一條曲線求國的道路。所謂隱居本質還是為了出仕。由此可見,王維寫這首詩的時候心情真的很不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