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園間作冬早馬鈴薯的關鍵技術

葡萄園間作冬早馬鈴薯的關鍵技術

楊 雄等

大理州賓川縣位於大理州東北部,年平均氣溫17.9 ℃,年均降雨量 559.4 mm,集中在 7-9 月,冬季乾旱少雨。壩區以種植熱帶水果為主,其中 2015 年葡萄種植面積 12 333.3 hm 2 ,總產量 41.2 萬 t,實現產值40.1 億元 。葡萄是大理州熱區產值超 15 萬元/hm 2 的特色優勢作物,這些年來葡萄園由於大量使用農藥化肥,造成葡萄園土壤養分失衡,土壤環境惡化,導致土壤板結,耕地質量下降,地下水汙染,影響人們的身體健康。為提高耕地土壤利用率,在葡萄採摘後的休眠期,充分利用葡萄園行間的土壤餘肥、根系深淺分佈和植株高矮層次之間的差異性、物種生態的多樣性等條件 ,在葡萄園中間作冬早馬鈴薯,不僅能 1 hm 2 地當 2 hm 2 地用,馬鈴薯還能吸收和消耗葡萄園土壤中的富餘養分,改善土壤環境,提升葡萄品質,促使農民增收、農業增效。

葡萄園間作冬早馬鈴薯的關鍵技術

1 品種選擇

品種採用目前蔬菜市場淡季雲南省外熱銷的馬鈴薯中早熟菜用品種“麗薯 6 號”。

2 品種來源

馬鈴薯中早熟品種麗薯 6 號由麗江市農科所選育。種薯由大理州農科院通過組培擴繁、大棚生產原原種,並在大理州農科院建立的高海拔(2 600~3 200m)馬鈴薯優質脫毒種薯生產基地(鶴慶縣、劍川縣、洱源縣)生產的脫毒一級種薯。

3 播種和收穫時間

每年 10 月中上旬播種,次年 2 月下旬至 3 月上旬收穫。

葡萄園間作冬早馬鈴薯的關鍵技術

4 採取措施

4.1 種薯處理

馬鈴薯種薯要剔除病薯、畸形薯、爛薯和雜薯。種薯過大需切塊(60 g 以上),每個薯塊保證有 2 個芽眼。每 50 kg 切塊種薯要用甲霜靈·錳鋅 2 kg 或 70%甲基託布津 2 kg 加 72%的農用鏈黴素 1 kg 均勻拌入50 kg 滑石粉進行拌種處理,要求切塊後 30 min 內進行拌種處理。

4.2 葡萄園選擇

結合葡萄園實際情況。選擇葡萄園土壤疏鬆、排灌方便、葡萄種植規範且行距在 2.2 m 以上,具有霜期短或全年無霜區域的葡萄園間作冬早馬鈴薯。

4.3 播種前土壤準備

播種前剷除葡萄園葡萄溝內雜草,翻犁葡萄溝土壤,同時進行鬆土、碎土。

4.4 施肥

葡萄園間種冬早馬鈴薯施充分腐熟的農家肥 15~22.5 t/hm 2 和精緻有機肥 4.5~7.5 t/hm 2 作種肥,為了保證生態和利於馬鈴薯吸收葡萄園中富餘養分,不使用其他農藥和化肥。

4.5 播種

採用單壟雙行的方法播種,壟距因葡萄行距而定,馬鈴薯小行距 40 cm,株距 20~30 cm,播種後蓋充分腐熟的農家肥和精緻有機肥,最後蓋土起低壟。

4.6 中耕管理

4.6.1 除草、培土、灌水

馬鈴薯齊苗後及時除草、鬆土、低培土,同時進行第 1 次灌水;在馬鈴薯封行前(一般在馬鈴薯現蕾期)進行第 2 次高培土和灌水,期間根據土壤墒情酌情進行水分供給。

4.6.2 防治蟲害

蚜蟲、潛葉蠅、塊莖蛾等是危害冬早馬鈴薯的主要害蟲,採用殺蟲燈、黃藍板等綠色防控措施。

4.6.3 水分管理

冬春季節乾旱明顯,水分管理是關鍵,在生長髮育的不同時期要進行多次灌水,要求灌水均勻,保持土壤潮溼,利於馬鈴薯的生長和薯塊的膨大。有條件的地方在馬鈴薯整個生育期間最好採用滴灌的方法進行補水。

葡萄園間作冬早馬鈴薯的關鍵技術

4.6.4 收穫

當馬鈴薯葉片變黃、塊莖易從匍匐莖上脫落時,可以採收上市。

5 清園培肥

馬鈴薯採收結束後,及時將遺留在葡萄園中的馬鈴薯植株、落葉、殘根等埋於土壤中,結合葡萄園冬春管理進行清園培肥。

6 葡萄園套種馬鈴薯的經濟效益

2016 年 10 月至 2017 年 3 月在賓川縣金牛鎮羅管村委會菜甸村宏源農副產品產銷專業合作社核心示範園和賓川縣興宏達農副產品專業合作社,進行了7.87 hm 2 葡萄園間作冬早馬鈴薯試驗示範,馬鈴薯平均單產 34.4 t/hm 2 ,最高單產 39.4 t/hm 2 ,最低單產28.44 t/hm 2 。2 個試點共生產優質新鮮馬鈴薯 27.07 萬kg,其中商品薯 21.52 萬 kg,商品率達 95.57%。馬鈴薯鮮薯大薯率 83.60%,中薯率 11.97%,小薯率 4.43%;按當時田間收購價測算(大薯 3.5 元/kg,中薯 1.5 元/kg,小薯 0.5 元/kg),項目產值達 10.76 萬元/hm 2 元,總產值為 84.66 萬元,增收效果明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