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园间作冬早马铃薯的关键技术

葡萄园间作冬早马铃薯的关键技术

杨 雄等

大理州宾川县位于大理州东北部,年平均气温17.9 ℃,年均降雨量 559.4 mm,集中在 7-9 月,冬季干旱少雨。坝区以种植热带水果为主,其中 2015 年葡萄种植面积 12 333.3 hm 2 ,总产量 41.2 万 t,实现产值40.1 亿元 。葡萄是大理州热区产值超 15 万元/hm 2 的特色优势作物,这些年来葡萄园由于大量使用农药化肥,造成葡萄园土壤养分失衡,土壤环境恶化,导致土壤板结,耕地质量下降,地下水污染,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为提高耕地土壤利用率,在葡萄采摘后的休眠期,充分利用葡萄园行间的土壤余肥、根系深浅分布和植株高矮层次之间的差异性、物种生态的多样性等条件 ,在葡萄园中间作冬早马铃薯,不仅能 1 hm 2 地当 2 hm 2 地用,马铃薯还能吸收和消耗葡萄园土壤中的富余养分,改善土壤环境,提升葡萄品质,促使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葡萄园间作冬早马铃薯的关键技术

1 品种选择

品种采用目前蔬菜市场淡季云南省外热销的马铃薯中早熟菜用品种“丽薯 6 号”。

2 品种来源

马铃薯中早熟品种丽薯 6 号由丽江市农科所选育。种薯由大理州农科院通过组培扩繁、大棚生产原原种,并在大理州农科院建立的高海拔(2 600~3 200m)马铃薯优质脱毒种薯生产基地(鹤庆县、剑川县、洱源县)生产的脱毒一级种薯。

3 播种和收获时间

每年 10 月中上旬播种,次年 2 月下旬至 3 月上旬收获。

葡萄园间作冬早马铃薯的关键技术

4 采取措施

4.1 种薯处理

马铃薯种薯要剔除病薯、畸形薯、烂薯和杂薯。种薯过大需切块(60 g 以上),每个薯块保证有 2 个芽眼。每 50 kg 切块种薯要用甲霜灵·锰锌 2 kg 或 70%甲基托布津 2 kg 加 72%的农用链霉素 1 kg 均匀拌入50 kg 滑石粉进行拌种处理,要求切块后 30 min 内进行拌种处理。

4.2 葡萄园选择

结合葡萄园实际情况。选择葡萄园土壤疏松、排灌方便、葡萄种植规范且行距在 2.2 m 以上,具有霜期短或全年无霜区域的葡萄园间作冬早马铃薯。

4.3 播种前土壤准备

播种前铲除葡萄园葡萄沟内杂草,翻犁葡萄沟土壤,同时进行松土、碎土。

4.4 施肥

葡萄园间种冬早马铃薯施充分腐熟的农家肥 15~22.5 t/hm 2 和精致有机肥 4.5~7.5 t/hm 2 作种肥,为了保证生态和利于马铃薯吸收葡萄园中富余养分,不使用其他农药和化肥。

4.5 播种

采用单垄双行的方法播种,垄距因葡萄行距而定,马铃薯小行距 40 cm,株距 20~30 cm,播种后盖充分腐熟的农家肥和精致有机肥,最后盖土起低垄。

4.6 中耕管理

4.6.1 除草、培土、灌水

马铃薯齐苗后及时除草、松土、低培土,同时进行第 1 次灌水;在马铃薯封行前(一般在马铃薯现蕾期)进行第 2 次高培土和灌水,期间根据土壤墒情酌情进行水分供给。

4.6.2 防治虫害

蚜虫、潜叶蝇、块茎蛾等是危害冬早马铃薯的主要害虫,采用杀虫灯、黄蓝板等绿色防控措施。

4.6.3 水分管理

冬春季节干旱明显,水分管理是关键,在生长发育的不同时期要进行多次灌水,要求灌水均匀,保持土壤潮湿,利于马铃薯的生长和薯块的膨大。有条件的地方在马铃薯整个生育期间最好采用滴灌的方法进行补水。

葡萄园间作冬早马铃薯的关键技术

4.6.4 收获

当马铃薯叶片变黄、块茎易从匍匐茎上脱落时,可以采收上市。

5 清园培肥

马铃薯采收结束后,及时将遗留在葡萄园中的马铃薯植株、落叶、残根等埋于土壤中,结合葡萄园冬春管理进行清园培肥。

6 葡萄园套种马铃薯的经济效益

2016 年 10 月至 2017 年 3 月在宾川县金牛镇罗管村委会菜甸村宏源农副产品产销专业合作社核心示范园和宾川县兴宏达农副产品专业合作社,进行了7.87 hm 2 葡萄园间作冬早马铃薯试验示范,马铃薯平均单产 34.4 t/hm 2 ,最高单产 39.4 t/hm 2 ,最低单产28.44 t/hm 2 。2 个试点共生产优质新鲜马铃薯 27.07 万kg,其中商品薯 21.52 万 kg,商品率达 95.57%。马铃薯鲜薯大薯率 83.60%,中薯率 11.97%,小薯率 4.43%;按当时田间收购价测算(大薯 3.5 元/kg,中薯 1.5 元/kg,小薯 0.5 元/kg),项目产值达 10.76 万元/hm 2 元,总产值为 84.66 万元,增收效果明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