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提琴地位尷尬不上不下,勸大家不要學

想必大家都知道小提琴和大提琴,那大家聽說過

中提琴嗎?通常小提琴是放在肩上演奏,大提琴則是放在地上演奏,那中提琴應該怎樣演奏呢?以及它和小提琴之間的區別在於什麼地方?如果你也有這些問題,那麼下面將為大家進行解答。

中提琴地位尷尬不上不下,勸大家不要學

首先中提琴和小提琴,從外觀來說,它們幾乎長得一模一樣,其相同的部分有琴頭,4個琴栓以及琴栓箱,琴頸,指板,琴橋,腮托,F孔等,那還有一些大家比較容易忽略的結構,也就是小提琴與中提琴不同的地方。

中提琴地位尷尬不上不下,勸大家不要學

首先,提琴的琴身是由八片木頭組成:一片面板,一片背板及六片側板,若拿相同尺寸的小提琴和中提琴進行比較,那麼中提琴的側板大約比小提琴厚0.5釐米,琴身突起出也較小提琴更鼓,而由於小提琴和中提琴的琴箱厚度不同,音柱也必須調整到適合琴箱的高度。

中提琴地位尷尬不上不下,勸大家不要學

關於音柱的功能,它主要是承接面板上

琴絃的震動,並且將震動傳導至背板。放置的位置主導著提琴高低音域的音色及張力平衡,因此在提琴中也佔有很重要的位置。值得一提的是,提琴的琴橋與音柱是由琴絃的張力所支撐的,而四條琴絃架在琴橋上的壓力可以達到近三十公斤,若再受到外力的碰撞,則可能造成琴橋及音柱飛出,所以一把好的提琴需要在力學上達到非常完美的平衡,才能發出動人的聲音。

中提琴地位尷尬不上不下,勸大家不要學

提琴的內部還有一個無法被看見的結構,就是低音梁。低音梁的位置會被粘合在面板的內側,位於低音弦的下方,其目的是為了支撐低音弦傳導到面板的強大震動,以達到更好的共鳴。因此在中提琴上也會製作的比小提琴更厚實。

中提琴地位尷尬不上不下,勸大家不要學

更多的細節還有,中提琴的琴頸會比小提琴更粗,

琴橋,弦枕會比小提琴要高等。還要比較重要的一點是,中提琴的定弦音高和小提琴存在差異。雖然它們有著一樣音高的三條弦,但是通常在中提琴上會使用比較粗的琴絃,而為了讓較粗的琴絃能夠完整的震動,也必須加重中提琴弓的重量,因此在演奏技巧上也會有更多不同於小提琴運弓的難度

中提琴地位尷尬不上不下,勸大家不要學

一般來說,成年人基本上會使用

14英寸的小提琴全琴,而中提琴則大約為16英寸,不過中提琴直到今天仍然在不斷地進行改進,所以並沒有固定的大小,而重要的原因之一則是,並非所有人都能夠演奏如此大的樂器,人們也在研究什麼尺寸的中提琴才能發出最完美的聲音,所以這也成為了制琴師和音樂家們不斷探索的一條道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