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風采丨《我不知道你是誰》,但我知道你為了誰

時間撥回至2020年初,原本平靜的生活被新冠肺炎疫情打破,當魔幻,灰暗,恐懼……縈繞在我們生活中時,從全國各地抵達武漢及湖北地區的4萬餘名醫務人員和參與“戰疫”的各崗各業工作者,舍小家顧大家,義無反顧的點亮了彼時的黑暗。

我們並不知道他們是誰,但我們知道,彼時的堅守與付出是為了明日的狂歡與熱愛


會員風采丨《我不知道你是誰》,但我知道你為了誰


魯迅先生曾說:“有一分熱,發一分光,就令螢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裡發一點光,不必等候炬火。”


現在,至暗時刻已過:新增病例得到有效控制,武漢方艙醫院已全部休艙,每日看到“0”的數據就是最好的消息……但與新冠肺炎疫情的“持久戰”仍在繼續,“戰疫”背後“最可愛的人”仍在努力。


疫情雖在,關愛卻暖!


面對因疫情而導致KTV等文化公共場所暫時關閉的情況,中國音像著作權集體管理協會與中國文化娛樂行業協會第一時間一同發起倡議。共渡難關的同時,向廣大音像著作權權利人和卡拉OK經營者徵集音樂作品、動人故事。倡議書一經發布,受到社會各界一致好評,多家會員單位和個人的音樂作品不斷推出,在特殊時期用音樂向抗擊疫情的前線人員致敬,傳遞行業正能量。


會員風采丨《我不知道你是誰》,但我知道你為了誰


從疫情發生以來,全國人民都投入到了這場無硝煙的戰鬥當中,全國馳援武漢“戰疫”熱潮不斷。抗擊疫情的艱辛與困難被不斷克服,大量的“抗疫”感人事蹟也隨著媒體的報道展現在大眾眼前。一個個鮮活的故事,一份份努力與堅守,成就了今日的成績,這些無不讓音樂人感同身受著。作為我會的會員,同時擔任我會天津許可業務辦公室主任的袁音先生,時刻關注疫情發展,創作了《我不知道你是誰》抗擊疫情主題原創歌曲,並邀請到了星海音樂學院副教授張鶯燕演唱,向“抗疫”英雄們致敬。作為一個文藝工作者,一個有責任心的音樂人,他們希望用自己的方式為參與抗疫的英雄加油,在特殊的日子裡,用音樂記住每一個奉獻的人。


“我不知道你是誰,但我知道你為了誰,暴風驟雨雖無情肆虐,抗擊戰疫你不顧個人安危……”《我不知道你是誰》是經過北京、廣州、瀋陽三地創作團隊聯袂合作的,利用互聯網傳輸技術,經過半個多月的精心策劃和努力創作趕製完成。歌曲旋律優美深情,歌詞樸實無華,在張鶯燕老師的演繹中表達了對一線抗疫工作者的真摯情意。

會員風采丨《我不知道你是誰》,但我知道你為了誰

或許我們「不知道你是誰」,但每一位“戰疫”英雄都應該被銘記,付出即為勳章,我們知道你們的辛苦必將換來春暖花開!


一襲白衣 ,逆行無畏;俠之大者 為國為民。「我不知道你是誰」,但我知道你為了誰!


丨歌曲《我不知道你是誰》創作歷程丨 作詞/作曲:袁音 演唱:張鶯燕


該歌曲作品是經過北京、廣州、瀋陽三地的創作團隊聯袂合作,利用互聯網傳輸技術,經過半個多月的精心策劃和努力創作趕製完成的。


2020年春節是一個不平凡的節日,是讓億萬中國人民都揪心和難忘的節日,從疫情發生以來,全國人民都投入到了這場無硝煙的戰鬥當中,做到了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偉大傳承。


每天大量的媒體報道出這些感人的事蹟,讓我們無比的感同身受,也同時激發了我們的創作激情,作為一個文藝工作者,要把自己的感情用音樂語言表達出來,要用內心的真情來謳歌和讚美我們的醫務工作者和白衣天使,以及無數在背後默默奉獻的各行各業的工作人員,把他們的無私奉獻和大無畏精神通過歌曲的形式傳遞出去,用音樂的美好旋律來打動人,讓人們永遠記住這些曾經為老百姓獻出寶貴生命的醫務工作者,用歌聲鼓舞人心、激發人們更加努力工作,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中國夢而奮鬥!


《我不知道你是誰》創作團隊

2020-02-23


【總策劃/詞曲:袁音】

會員風采丨《我不知道你是誰》,但我知道你為了誰


袁音, 原中央樂團、中國國家交響樂團中提琴演奏家,國家一級演員。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曾擔任中國文化產業促進會副秘書長(文化部一級協會,隸屬民政部和中直機關)、中國國防電視宣傳中心副主任(國家發改委正局級單位)、中國關愛成長行動組委會副主任、“天籟網”創始人(1997年成立,中國第一家互聯網音樂及影視版權交易播放平臺)、中國女性衛星電視臺臺長;現任中國音像著作權集體管理協會天津許可業務辦公室主任。


1996年與中國唱片總公司和香港百利唱片公司合作錄製國內第一張袁音中提琴獨奏專輯《秋語》


1997年應香港百利唱片公司委託,袁音為世界百年品牌“商務印書館”百年誕辰,譜寫作曲《千丈之松》,我國著名文學大師張元濟、茅盾、葉聖陶、陳原作詞,該歌曲作為商務印書館的館歌永久留存。


【演唱:張鶯燕】

會員風采丨《我不知道你是誰》,但我知道你為了誰


張鶯燕,民族聲樂碩士,星海音樂學院聲樂副教授,廣東音樂家協會會員,廣東省聲樂協會理事,先後師從趙鳳豔教授,馮家慧教授,鄒文琴教授。執教以來為國家培養了大批優秀的音樂表演人才和基層音樂教育人才、音樂策劃管理人才等;


自2000年以來在武漢、廣州、北京舉辦十餘場個人獨唱音樂會和師生音樂會;先後發行兩張個人專輯《鶯聲燕語》、《燕歸來》;在國家級核心期刊發表多篇學術論文,其中《宋代唱論歌訣研究》、《宋代唱論中的潤腔探析》、《“先須道字後還腔”---宋代唱論歌訣中字的歌唱方法》等論文得到學術界好評。


專業上多次在國家級省級聲樂大賽中獲獎,2002年的第十屆全國青年歌手電視大獎賽獲熒屏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