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一道士可以飲酒,吃葷,但是為什麼這幾類葷腥沾不得?

張道陵,本名張陵,東漢末年人,他創建五斗米道,稱號“正一真人”,後被道教奉為教祖。張天師世家,也講究居住廟觀,但可娶妻置室,傳宗接代,雖有齋戒,但在非齋之日,可以喝酒,嘗葷,天師世家歷來傳有四不吃的規矩。

正一道士可以飲酒,吃葷,但是為什麼這幾類葷腥沾不得?

所謂四大葷指的就是“牛肉、烏魚、鴻雁、狗肉”。這就是張天師的四不吃,其原因據說是——

一、不食牛,因其「善」

一輩子吃的是草,擠出的是奶,終生勞作,普濟眾生,它太辛勞了,不能吃。

眾所周知,太上老君是騎著青牛出函谷關的,他被關令尹喜留下,才鑄就了《道德經》。

道經說,牛羊食草,純善之物也。所以說道家不食牛羊肉,因其“善”

二、不食烏魚,因其「孝」

人們通常說:“烏魚最可惡,連自己的親生子都吃。”

但道教說法與此恰恰相反,他們認為:烏魚一到產卵期,兩眼昏花,什麼也看不見,只待餓死昇天,烏魚崽最有孝心,寧可自己遊入母嘴,給娘充飢,也不能讓娘餓死,精神可貴可佳,吃不得。

古人一般都不食烏魚,捉到即放之。道教不食烏魚,因“孝”。

三、不食鴻雁,因其「貞」

鴻雁志向高遠,矢志不渝。皆為夫婦後,一心一意,即使一方死亡,另一方也貞守到最後,過“單身”生活。

雌雁產卵之時,雄雁在一旁守候,如遇天敵,奮身反抗。失偶孤雁,終生獨居,處境淒涼,矢志不渝,不再婚配,精神可嘉,不該吃。道教不食鴻雁,因其“貞”。

四、不食狗,因其「忠」

古往今來,人們常說:“子不嫌母醜,狗不嫌家貧。”終生隨主,為主效勞,不可食也。狗是人類至善至忠的朋友,為人類服務,忠心耿耿。所以道教禁食狗肉,因其“忠”。

一. 龍虎山的道教文化淵遠流長,道教養“神”、“處世”養生之術更具獨到之處,我們常人雖不修道,但是也能從中汲取些許養分。

偶與一位老道長閒談,仙風道骨的道人夾雜著鄉音向我娓娓敘著:第一代天師張道陵123歲羽化成仙,第五代、第十代、第十三代均在100歲以上,前二十六代天師都在90歲以上。

我立時肅然起敬,插話說,道家“養身”確有精妙之處,除了煉丹煉氣養身之外,應該就是道文化中享譽全球的——“飲食養身”了吧。

可是老人話鋒一轉,你這是常人以為,依我多年參道所見,歷代天師除了煉丹、飲食方面異於常人、格外講究外,老祖天師們對“處世養生”更為注重。

我愕然一驚,平靜安詳、與世無爭的老者竟有這等處世哲學,我便央求老人幫我細細解讀箇中緣由,可是他只是身體北轉,微微一笑,取來一束金香,邊焚香邊自語:這些不是哇個(講的),要慢慢感悟個(的)。說著,敲起木魚,不再理我。

由於這個疑慮一直縈繞在我腦海,所以在以後的工作、學習、生活,特別是陪同客人到天師府遊覽時,我總是格外留意觀察府內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以期能從某一件事物中發現不同,並能幫我解開心中謎團,好讓我茅塞頓開,豁然開朗。可是,每每總是讓我抱憾而歸。

一日,我領客人漫步來到天師府後花園的百花塘,只見塘水青幽,香樟環繞,頓覺清風拂耳,仙境幻化。

我給客人們講解到百花塘(也叫放生池)是歷代天師放生的地方,張天師有“四不吃”,有四種動物是張天師最尊敬、最推崇的,當家人捕獲或友人惠贈到這四種動物,張天師便會來這裡放生時,我頓悟,我何嘗不能從張天師的“四不吃”中得到天師“處世”養生、長生的真諦呢!

有人不禁會問,張天師究竟有哪“四不吃”,這四種動物又與張天師的“處世”養生有什麼必要的聯繫呢?別急,您斟茶一盞,請聽我的新解。

二.四不吃

首先,第一不吃:“忠”不吃,指的是“牛”,張天師牛肉不吃,牛是最忠實可靠、任勞任怨的,當有走失的牛來到府內,天師就會請家人在這邊放生。

第二不吃:“孝”不吃,指的是“烏魚”,有人也叫“墨魚”,張天師烏魚不吃,因為烏魚是最具孝心的,據說烏魚母親產卵以後,身體非常虛弱,無力進食,加之抵抗力差,非常容易死去。這時,烏魚小寶寶們會自動的游到媽媽嘴巴里充當食物餵養媽媽,所以說烏魚是最具孝心的。因而張天師烏魚也是不吃的,會在這百花塘裡放養。

第三種動物指的是“大雁”,大雁是“節”的象徵,古代婦女學的就是大雁精神,要立貞節牌坊,守寡不能改嫁。據說大雁是最講節氣的,一對雙飛雙棲的大雁,其中有一隻因病死掉,或者被獵人獵去,另外一隻永遠就是孤孤單單的一隻了。所以張天師雁肉是不吃的。

第四種動物指的是“狗”,狗不嫌家貧,子不嫌母醜,狗是最講“義氣”的,因而張天師狗肉也是不吃的,當有拾到流浪狗之類的話,也是在百花塘附近放生。

因老祖天師“處世養生”一直是我想深究的,所以我特想從“四不吃”中捕捉到一絲訊息,用以釋然天師“處世”與“養生”之間真正的聯繫。通過翻看工具書,查閱史料,我明白了其中的一些奧秘。

何謂“忠孝”?自古以“忠”、“孝”為尊。

書雲:“人生在世,貴盡忠孝節義等事,方於人道無愧,可立身於天地之間。否則身雖在世,其心已死,是謂偷生。”這是教育我們要忠於國家,忠於家庭,不做有損其利益的任何事。

同時,我們還要孝順父母,尊敬師長,珍惜親情,方可做謙謙君子,磊落男兒。記得範曾說過:“身為男兒,一生之中可哭兩次----國之將亡,痛哭於祖廟之外;母之將死,痛哭於帳幃之前。”

“節”指的是節氣、名節、操守、節制。崇尚理想、信念、信仰。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講氣節、重操守、重名節、軟利慾,歷經千百年的錘鍊和發展,熔鑄成為不圖名利、公正無私的高尚品質,克己為人、自強不息、奮發有為的偉大精神和崇高的民族氣節,成為中華民族自尊自強的精神支柱和一個人永葆錚錚鐵骨的人格追求。

就我們自身而言,我們都應當時刻保持克勤克儉、艱苦奮鬥的政治節氣,培養嚴於律己、廉潔奉公的優秀操守,樹立愛崗敬業、踏實工作的職業道德風範,節制自己,真正做到“常在河邊走,就是不溼鞋”。這樣,也只有這樣,才能“半夜敲門心不驚”。從這方面來說,這又何其不是一個長生養生的獨門秘訣呢?

“義”指的是大義、正義、公平、公正、公道是作為人應該遵循的最高道義。

利他,不以損害和出賣他人尤其朋友來換取一己的生存和利益。“義”,還有情誼、恩誼之宜,包括人與人之間的互相牽掛、互相關照、互相提攜。

親情和友情,發展到完美的程度,就有“義”的成分。有“義”,使友誼友情友善純久。有“義”在,朋友不會出賣朋友,丈夫也不會拋棄妻子兒女。

“義”,是中華民族崇高的道德表現。當前,構建和諧社會,我們也非常需要人們之間兼相愛,交相利,大家都互敬互愛,互利互助的,幫助弱勢群體、扶危濟困,所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這既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更是道教千百年來為之踐行的修煉功德。吾等常人如若也能如此遵循大義、正義和公道,不損害和出賣別人尤其是朋友來換取自己的利益,尊敬老人,關愛弱小,和睦相處,心胸開闊,難道不也能活到百餘歲?

綜上所述,你說張天師怎能不長生?撇開食仙丹、飲靈泉、品八卦宴、享獨特佳餚等不談,單是他們處世時推崇、效行、遵守的“忠”、“孝”、“節”、“義”這些精神食糧,也足夠天師們活到100歲、200歲的。你說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