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高發期,冬季如何"護心"你知道多少?

何冬季易頻發心腦血管疾病:

1

冬季,天氣驟然變冷,人體新陳代謝緩慢,血液黏稠度增加。老年人普遍存在動脈硬化症狀,如遇寒冷空氣襲擊,便會全身血管收縮,血流阻力增加、心臟負擔加重,很容易導致冠狀動脈痙攣,誘發心肌梗死。。

2 冬季天氣乾燥,呼吸會消耗大量水分,加上日常補水不足,導致血液黏稠度過高,進而使血液流通不暢,可致使血管堵塞。

3 冬季,室內外溫差較大,血壓波動增大。高血壓或動脈硬化患者血管彈性差,血壓突然升高易導致高血壓或腦動脈硬化患者發生腦出血。

4 由於氣候和溫度的變化,很多人在大喜大悲,情緒較大波動後。心情不暢,心理壓力過大及居住環境、生活飲食習慣以及過度勞累等都會導致心腦血管疾病的發作。

疾病高發期,冬季如何

這五類人群應引起高度重視:

1、中老年及肥胖人

中老年人身體機能退化,身體抵抗力普遍下降。如出現心慌氣短、四肢麻木、聽力視力下降等不良反應,應引起警惕。而肥胖的人除了脂肪過多外,往往還伴隨著血液中的膽固醇超標,這就為心腦血管疾病埋下了病發的隱患。因而肥胖的人在日常生活中應特別注意,防範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

2、情緒較大波動人

本身具有基礎疾病的患者,在大喜大悲或遭受重大情感打擊時誘發心腦血管疾病,進而導致急性心衰、惡性心律失常、心室破裂等等。

3、壓力過大人群

壓力過大會影響到整個神經系統,導致精神緊張,從而影響人體正常的新陳代謝,引起人體器官功能紊亂乃至失衡,如此一來極易造成動脈硬化,誘發心腦血管疾病。

4、過度飲食人群

吃得多,攝入的熱量就多,多餘的熱量很可能就會轉化為脂肪,從而導致肥胖,誘發心腦血管疾病。

5、嗜煙、酗酒人群

抽菸、喝酒會對血液循環及內臟造成傷害,進而出現血流不暢、血管痙攣等問題,最終極可能會導致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

冬季易如何遠離心腦血管疾病:

疾病高發期,冬季如何

注意保暖

寒冷刺激是引起心腦血管疾病的一個重要原因。心腦血管患者天冷時不要去晨練,因為冷空氣的刺激會誘發心絞痛發作,最好在上午10時以後再出去鍛鍊。鍛鍊中不要選擇跑步、跳繩、打球等激烈運動項目。

疾病高發期,冬季如何

多飲水減少血液粘度

冬季是一年中比較乾燥的季節,再加上冬季供暖,房間內空氣溼度不夠,限制飲水會使血液中的水分更顯不足,增加卒中發生機會。此外,夜間人體血流緩慢,所以,老年人晚上不宜過分限水,睡前可喝一杯溫開水。

疾病高發期,冬季如何

平衡膳食,降低血脂濃度

冬季餐桌上各種肉類食品明顯增多,比如涮鍋、烤肉等,很容易造成血脂在短時間內增加,血液的黏稠度隨之增加,可誘發急性腦梗死,故應少選用肥牛、肥羊、肥腸等,可多選擇魚類等海產品,平衡膳食。

疾病高發期,冬季如何

定期監測血壓,遵醫囑服藥

高血壓患者不可根據一兩次自測的血壓結果,隨便換藥或改變用藥劑量。血壓與服藥時間關係密切,一兩次結果並不能真正反映血壓狀況。高血壓病人一定要定期複診,在醫生指導下進行降壓藥物的調整。最後,有慢性病的老人外出時要隨身攜帶急救藥物,當出現呼吸困難、肢體麻木等症狀時,應及時到醫院就診,以免錯過最佳治療時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