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泰王废妃事件,看泰国独特的君主立宪体制演变

(全文共5200字,讲一讲泰国特殊的君主立宪制的前世今生)

近泰国皇室搞了个大新闻, 67岁的泰王拉玛十世把在今年七月份刚刚立为贵妃的诗琳娜给废了,前几日王室发出的声明显示:诗琳娜的罪名是忤逆王后,对国王不忠。

从泰王废妃事件,看泰国独特的君主立宪体制演变

泰国国王与贵妃诗琳娜

您听听,这个名头像不像咱古装剧里的宫斗戏,皇上要把妃子打入冷宫的罪名,可问题是在古代和现在的泰国皇室不一样了,古代是君主专制,君主掌握一切军政司法大权,可以随意决定所有人的生死,那是唯我独尊的时代。

可大家都知道这泰国却是君主立宪制国家啊,一般来说,君主立宪制国家不应该是国王没啥大权,只是礼仪性的国家元首和国家象征吗?

比如说日本天皇,英国女王,挪威国王,荷兰国王等等,也没听说谁整个贵妃然后又废了啊,而且还是在有王后的情况下

可是事实上,今日泰国国王,远不止能够立妃废妃这么简单的权力,在即位不久就,泰王拉玛十世一改先王低调做法,通过立法获得王室财富的处置权,大肆干涉政治。

从以上做法来看,我们很容易可以分析出,今日泰王,不仅有一定财权,有一定政权,有一定军权。

从泰王废妃事件,看泰国独特的君主立宪体制演变

泰王加冕


泰国有一项严厉的并且被严格执行的《冒犯国王法》。

这部法律长期以来一直严格禁止对国王、王后,王储,最近还包括先王,王室成员,甚至他们的宠物的批评,违法者会被处以巨额罚款和最高达35年徒刑的刑罚。

实质上是国王和王室有无上的地位,这样的国王,真的还只是国家的象征吗?

那么让我们感到很困惑的是,泰国国王是一直权力都这么大吗?那泰国这样的君主立宪制到底又是咋回事呢?

要想回答这两个问题,我们就必须从泰国由君主专制到立宪制的历史谈起。

首先,泰国是一个君主制历史比较久的国家。

在泰国历史上有着长达800余年的君主制历史,传统上认为泰国君主专制起源于1239年的素可泰王国,到今天已经有了800年的时间。

泰国王权思想很特殊,既受中国传统封建专制思想的影响,又接受印度教和佛教思想的影响,但泰国王权的思想更多是来自于印度的影响。

从泰王废妃事件,看泰国独特的君主立宪体制演变

  • 印度宗教思想影响下的泰国王权

泰国王权的诞生,第一是基于印度教众的刹帝利观念,即是说,掌握军事力量是掌握王权的应有之义,或称为武士统治者,王权是由军事力量衍生而来的。

更重要的是,其中泰国王权中的核心观点是来自于佛教,尤其是上座部佛教的信仰,即法王论。

法王的概念表示君主必须依“法”(佛法)与佛陀的教导统治人民,这就导致在数百年的泰国君主制中,佛教和王权是紧密结合的,泰王即佛在泰国的代言人,这有政教合一的色彩。

后来素可泰王国出现了一位叫兰甘亨大帝的人物,《元史》载为敢木丁。

他是素可泰王朝的第3代君主,他正式创立了泰文,以上座部佛教为国教,这就加深了法王思想和王权的紧密关系。

从泰王废妃事件,看泰国独特的君主立宪体制演变

  • 源自儒家的父权思想

同时,还积极和北方的庞大帝国元帝国保持良好的交流,曾于1294年亲自到元大都觐见元世祖忽必烈,此后元朝和素可泰王国保持密切的来往,素可泰并学习北方的王权制度和思想。

其中比较重要的就是它学习北方并创造出了泰国王权里重要的父权统治的概念,就是君主统治人民,就好像父亲教导小孩一样,其目的就是寓孝于忠,使得对国王爱戴像对父母孝顺一样天经地义,国王不仅是父亲,还是万民之主,国王与民众是主仆关系。

我们之所以要提宗教思想和父权统治思想这两大概念,是因为在接下来的君主立宪时代,这两大思想对泰国的君主立宪制影响深远。


从君主专制到君主立宪制

泰国从1238年素可泰王国开国之后,历经了许多朝代,依次是阿育陀耶王国(泰国华人建

立),吞武里王朝(泰国华人建立),却克里王朝(现在的曼谷王朝)。

吞武里王朝的建立者达信大帝郑昭,也是一个雄主,消灭各种割据势力,开疆拓土,但是因为晚年昏庸,最终被义子昭丕耶却克里杀了,然后此人建立了新的曼谷王朝,史称拉玛一世,也就是现在的泰国皇室开国之祖。

泰国的曼谷王朝自1782年拉玛一世开始,到了现在的国王是拉玛十世,哇集拉隆功,一共是两百多年的时间。

从泰王废妃事件,看泰国独特的君主立宪体制演变

国王加冕

而泰国的君主立宪制却是曼谷王朝建立150年之时的1932年确立的,当时确立君主立宪制的政变也很有意思,1932年的6月24号的一天,一群年轻的中层军官试探性发动了政变,成立了临时军政府。

然后仅仅过了一个小时,政变就成功了……

这让这场政变的组织者人民党(人民党分帕侬荣为首的“文治派”(左翼)和披耶帕凤上校为首的“军事派”(右翼)两派,也就是文人和军人)成员很是出乎意料,他们没想到如此简单就掌控力政权,以至于根本没有想过接下来干嘛。

所以泰国的君主立宪制本身就有极强的偶然性……

换句官话说,就是资产阶级革命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而这种残余深深的嵌入进了泰国的君主立宪制度之中,并且起到了极其特殊的影响。

在泰国实施君主立宪之后,仿照当时比较正规的君主立宪国家设立了一切议会制君主立宪制度,表面上看,俨然是虚君共和,并且国王在一段时间内权力确实被大大限制了。

但是不流血的君主立宪制本身并没有革泰国传统文化和泰国君主传统的命,而泰国国王本身在泰国有着极很复杂的地位,基于这种国情,泰国国王也就和一般国王所不同了……


接下来我们就要说君主立宪制下特殊的泰国国情了!

  • “法王”思想无可撼动,国王地位便无可撼动

虽然泰国宪法规定,泰国国王是国家元首,但是不享有实际权力,但是泰国国王却仍是至高无上备受尊敬的人,并且泰王仍旧是泰国人民心中的最高领袖,泰王也是整个泰国的主人,人民的主人,民众仍旧把国王看作是神的象征,佛的守护之人。

从泰王废妃事件,看泰国独特的君主立宪体制演变

泰国佛教

泰国是一个以佛教为国教的国家,整个泰国有超过95%的人信奉佛教,整个泰国也把国王看成是佛教的化身,这就是我们在上文所说的,法王思想的重要意义,它已经在800年的时间中与泰国文化紧紧融为一体,而佛教与国王也紧密融为一体,国王即是佛陀,即是民众无上信仰,对佛的崇拜在人间就说对国王的崇拜。

泰国多年来无数次政变,但始终没人敢碰一碰佛教,因为泰国即佛国,这就是泰国的第一国情,这也让泰国国王的地位和一般君主国家的君主地位不同,国王已经上升为宗教信仰的程度了。

只要宗教与政权的联姻不破裂,那么泰王身上就加持无上的信仰之威,无人敢动。

  • 父权思想在泰国根深蒂固

我们介绍泰国君主制来历的时候,也说过泰国兰甘亨大帝曾经从北方学来了父权统治的一套,所以父权思想同样久远,这种思想表现在王权的统治中就是国王统治人民,就像父亲管理儿子,战争时期抵御外敌,和平时期管理民众,国王具有重大事项的裁决权,这在泰人心中理所应当。

从泰王废妃事件,看泰国独特的君主立宪体制演变

大皇宫

这一观念使得泰人心中始终保有一个观念,那就是重大事项,仍旧需由国王来裁决。

所以拉玛九世普密蓬国王上台之后(1946年),屡次政变得以妥善解决的原因,正是基于父权统治思想在政治中的凸显,当军人派和民选派起冲突的时候,往往是国王出面调解,而且双方都不会忤逆国王。

比如1991年的泰国军事政变中差猜·春哈旺内阁垮台,有军方背景的苏钦达成为总理,人民不满,埋下了隔年黑色五月事件。

1992年5月17日至5月20日,泰国人民上街游行示威,抗议军方统治,其后示威升级,苏钦达命令军方武力镇压致使流血事件频生。

国家面临内战的危机,普密蓬由此介入。

他召见苏钦达、退役少将查龙和民间反对派入宫调解。

从泰王废妃事件,看泰国独特的君主立宪体制演变

民众身着象征皇室的黄衫,手持拉玛九世照片

在危机下,查龙和苏钦达在电视前一起向普密蓬下跪,像虔诚的信徒和做错了事小孩子一样,接受国王的训斥和教诲,这种震撼的场面在现代君主立宪国家中根本无法看到……

不久后,苏钦达便自动下台,避免另一次危机。

  • 军方与政府在政治权柄较量中都需要借助国王威望

泰国在印度教里还吸收了崇尚武力的刹帝利思想(武士治国),这使得泰国的军方在政治方面从来都不甘于袖手旁观,再加上1932年的君主立宪制的成功,正是基于军方背景下联合文人的一场军事政变,这也导致在泰国的立宪史上,军方从来都是不甘寂寞的角色。

普密蓬国王一生经历了十九次政变,这些政变绝大部分是军方与文人政府的权力角逐。

在之前的泰国国会里,参议院议员不经选举,而是由军方与政府推荐后由国王任命(现在则是全部由军方推选),泰国的政治天平本身就是军方与文人政府的平衡,只要国王稍微倾斜态度,那么导致的便是整个泰国局势的不同了。

从泰王废妃事件,看泰国独特的君主立宪体制演变

拉玛九世泰王去世,悲痛的泰国人

1981年有一场政变是反对当时的总理普瑞姆,政变者很快就控制了曼谷,但是由于泰王不支持,3天之后,这场政变就被瓦解了!

最著名的就是2006年的政变,泰国总理他信当时在纽约参加联合国大会,泰国军方发动政变,解散看守政府总理他信领导的内阁,由一个名为“泰国国家管理改革委员会”的军政府全权接管国家政权、临时组成政府及一切内部或外部事务。

随后,泰国的电视台指泰国国王普密蓬已委任军方颂提接管政权。

显然这次政变军方是得到了国王的支持的。

  • 普密蓬国王的个人魅力提升国王在政治中的重要地位

普密蓬国王是泰国自从1932年的君主立宪治以来,在位时间最长,在泰国民众心中威望最高的一位国王。特殊的君主立宪制,与这位国王也干系巨大。

他倡导了两千多项民间计划惠及人民,非常重视泰国农业,多次敦促政府重视农业,改善农民生活,还多次到边远地区的农村为穷人治病,被广大边远地区泰国人深为爱戴。

多次从王室经费里拨款捐款给边远地区兴修水利,建设基础设施。普通泰国老百姓,特别是在曼谷以外的农村乡下的泰国人,都心甘情愿地做泰王的子民,普密蓬不仅是他们心中的最高领袖,更是他们的精神支柱。

从泰王废妃事件,看泰国独特的君主立宪体制演变

2015年民众自发庆祝泰王拉玛九世88岁大寿

担任国王期间,泰国民众对普密蓬极为敬重,许多人甚至将之视同神灵,被世人称为最贤明的君主之一,泰国历史也把他等同于吞武里王朝的达信大帝,曼谷王朝的开国君主拉玛一世等人,和他们并称泰国历史上的八大帝

每年泰王生日,都会有无数从泰国各地身穿黄衫的民众奔赴曼谷为其庆生,在普密蓬国王去世之时,有超过600万民众到场致意,可见威望至高无比。

泰王拉玛九世基于如此崇高威望,谈笑之间便能决定泰国政局,这便是泰国君主立宪制的特殊之处。


拉玛十世上台之后,泰国似乎在渐渐走向二元制君主立宪

而自从2016年普密蓬国王去世之后,对于泰国来的未来而言,本身就是一个未知的色彩。由于泰国新的国王拉玛十世本身在民众中的风评不佳,威望无论如何难以企及父亲拉玛九世,甚至天差地别。

从泰王废妃事件,看泰国独特的君主立宪体制演变

王权的坚定信徒

但是由于上述的泰国国情,使得泰王仍旧可以保证自身地位的至高无上,可是对于拉玛十世来说,威望不足会让他觉得地位不稳!

所以有一点必须要提及的是,现任的总理巴育属于军方总理,是通过2014年军事政变上来,在泰国国王去世之后,出现了两件事值得关注。

一:泰国新国王哇集拉隆功曾签署新宪法草案,宣布该国第20部宪法颁布实施。

此宪法由军方编撰,新宪法内容引起极大争议,包括了一个为军方量身订制的比例制投票,减少主要政党的影响力,因此招来各派批抨,新宪法有加强军方在国会地位的作用之嫌。

二:2017年,泰王向军方政府提倡修改宪法中有关国王部分权限,1月15日,军方掌控泰国国会以228票赞成,3票放弃,无人反对情况下通过关于国王权力扩大的草案。

同年7月,泰国颁布赋予泰王直接掌控王室数十亿美元资产的新法在17日生效。

新任泰王相比其父有了更大的权力,包括人事与财权。

从泰王废妃事件,看泰国独特的君主立宪体制演变

具有军方背景的现任总理巴育

随后在2019年七月,新泰王打破泰国君主立宪近90年以来一夫一妻的王室传统,首次在王后之外立妃,随后废妃……,这种迹象表明,国王力空前扩大了!

同时巴育在担任总理期间,在与海外泰裔群体谈话时,巴育说:

...很多群体尝试将我们的君主与其他国家的君主相比。这是无法做到的,因为我们的君主制有着长远的历史。我们的君主就像是神灵。……在提及对国王冒犯时,他说试问:若有人侮辱你父亲,你会退缩吗?我们不会。

这一来一去显著表明,泰国的政治生态似乎不再是像拉玛九世生前那种,在军方与文人政府之间追逐平衡的样子,反而更像是新任泰王和军方总理巴育在”互帮互助“,军方在国会比重更大,国王更有实权……

从泰王废妃事件,看泰国独特的君主立宪体制演变

泰国人对国王的匍匐礼,右边是苏提达王后

军方和国王走向一起,似乎在逐渐表明所谓的国会日渐失色,而真正的权力事实上在王和军方手中,议会制失色,国王权力扩大,泰国的君主立宪制,越来越滑向二元制方向。


​综上分析

总结来看,泰国本身就是一个特殊的君主立宪制国家,其本身的君主立宪制形成之初就伴随着一定的偶然性和妥协色彩,很多泰国专制时代的思想与文化基因无法剔除,再加上军人干政始终是笼罩泰国君主立宪上的阴影,导致泰国君主立宪根本就无法真的做到与西方一样的议会制特色。

从泰王废妃事件,看泰国独特的君主立宪体制演变

2014年泰国立法会议暂代国会,所有250个席位全部是军方委任

而泰国本身历史上君主时代影响泰国极大的“父权思想”;加上泰国是一个几乎全民信佛的国家,宗教与国王的密不可分关系;以及拉玛九世在位的威望和善于平衡各派的调解能力,共同导致了国王在泰国的政治中有着极强的干预能力,这种干预能力甚至可以在政变时决定谁胜出。

而后来的普密蓬国王去世,拉玛十世上台,军方总理巴育得到拉玛十世的信赖和支持,而拉玛十世支持军方政府和国会,结果是使得军方坐大,军方掌控的国会帮助国王权力得以扩张,使得国会主体地位越来越不明显,所以泰国也越来越向二元制君主立宪的方向走去。

所以泰国国王为何首次在君主立宪的泰国历史上册妃废妃,泰王首次掌握财权和王宫人事任免权,还在政治竞选中罕见发声干涉选举,其背后反应的问题也就不言自明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