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派來的監軍,被他一刀斬殺了,皇帝一句話也沒法說

朝廷派來的監軍,被他一刀斬殺了,皇帝一句話也沒法說

孟知祥墓

後唐同光三年(前蜀鹹康元年,925年),後唐莊宗李存勖派樞密使郭崇韜和魏王李繼岌率大軍攻前蜀,前蜀後主王衍投降,前蜀遂亡。後來,王衍被送赴洛陽,中途被殺。

前蜀政權滅亡之後,後唐朝廷對蜀地行政做出了初步安排:任命參與伐蜀戰爭的將領董璋為東川節度使,北都留守孟知祥為西川節度使。然而,此時後唐政局中樞卻發生了激烈的鬥爭動盪。

在莊宗的縱容下,宦官、伶官勢力聯手謀殺了平蜀功臣郭崇韜,引發後唐伐蜀軍隊的動盪;緊接著,在莊宗翦除勳臣政策的刺激下,多地發生叛亂。最終,甚至在洛陽都城也發生了禁軍叛亂,莊宗身死而國滅,大將李嗣源李嗣源在變亂中奪得皇權,成為後唐明宗。

朝廷派來的監軍,被他一刀斬殺了,皇帝一句話也沒法說

郭崇韜

明宗甫一即位,中原局勢不穩,後唐中央威權大為削弱。在此情況之下,鎮守川蜀的董璋、孟知祥自然都萌生了割據川蜀,進而自立的野心。魏王李繼岌班師之後,孟知祥擅自截留了二百萬緡犒軍錢。

明宗天成元年(926年)六月,孟知祥加拜侍中。宰相任圜遂以太僕卿趙季良為三川制置使,企圖直接控制川蜀地區的賦稅徵收,還催促孟知祥上繳當初截留的二百萬緡犒軍錢。對朝廷的這一詔令,孟知祥非但不理會,甚至還將朝廷派出的三川制置使趙季良扣留在成都。

對於孟知祥割據自立的圖謀,後唐樞密使安重誨洞若觀火,遂“稍裁抑之”,任命客省使李嚴為西川兵馬都監。李嚴與孟知祥還算故交,孟知祥在莊宗朝廷為中門使的時候,還曾進言救過李嚴一命,然而此時二人的關係陷入敵對。

天成二年(927年)正月,李嚴抵達成都,孟知祥設宴招待。在席間,孟知祥問李嚴:“朝廷以公來邪?公意自欲來邪?”李嚴從容對答:“君命也。”李嚴是帶著西川兵馬都監的任命而來,這個操作其實與當時明宗“罷諸道監軍使”的收縮政策不符,是安重誨對孟知祥的防範於未然。

朝廷派來的監軍,被他一刀斬殺了,皇帝一句話也沒法說

李嗣源

於是乎,孟知祥勃然大怒道:“天下藩鎮皆無監軍,安得爾獨來此?此乃孺子熒惑朝廷爾!”孟知祥當然知道這個任命背後是安重誨,也是明宗本人的意思,但他當時只能將責任歸咎於李嚴,當場將李嚴拿下斬殺。

明宗得知李嚴被殺,亦是無可奈何,“不能詰也”,因為當時根本沒有精力制裁川蜀。非但如此,明宗還派客省使李仁矩將孟知祥被扣留在鳳翔的家屬送到成都,以示懷柔。是年四月,孟知祥奏請朝廷,任命與自己有舊的趙季良為西川節度副使,讓他參與決斷政務。

孟知祥對於趙季良職務的任命,是對朝廷人事權力的無視,也是企圖拉攏趙季良助己割據自立。天成三年(928年),後唐明宗改任趙季良為果州、團練使,並以何瓚接任西川節度副使。

朝廷派來的監軍,被他一刀斬殺了,皇帝一句話也沒法說

孟知祥

孟知祥卻隱匿制書,上表要求讓趙季良留任西川副使。在被洛陽朝廷拒絕之後,孟知祥甚至派出部將雷廷魯前往洛陽再三論請,最終迫使明宗妥協。不久之後,明宗出兵討伐反覆無常“深講於縱橫之術”的荊南節度使、南平王高季興。為了攻取荊南,李嗣源命孟知祥出兵三峽,配合朝廷大軍。

孟知祥並不願意讓四川兵馬虛耗實力,所以只命部將毛重威率三千兵馬屯戍夔州(今重慶奉節)。不久,高季興病逝,其子高從誨向後唐稱臣。孟知祥便要求撤回夔州守軍,李嗣源不準。但是,毛重威竟然在孟知祥的指使下,鼓動士兵譁變,自行潰散而回,西川才是孟知祥的根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