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88歲老人“旋柿餅”,笑談她打工不賺錢,看看咋回事


每年到了霜降前後的時間,山西省運城市農村就到了加工美食“柿餅”的時候,特別是稷王山區的黃土高坡丘陵地區,農民們都會在家裡先給柿子削皮,當地方言叫做“旋柿餅”,這個季節農村的房前屋後到處都是農民們晾曬的橘黃色的柿子,把農村裝扮的分外美麗。

10月27日中午,攝影師一行人來到萬榮縣和鹽湖區交界的一個農村,我們在這戶農家的門樓外邊看到兩位老人正在給柿子削皮,通過交談我們瞭解到,這位白髮的老奶奶姓張,今年88歲高齡了,影友問她這是給誰家幹活呢?老人家笑了笑說“打工呢!”

坐在張奶奶邊上的這位大媽姓陳,今年64歲,她見我們滿臉的疑惑接著說自己也是打工的,但是她們打工不賺錢,已經幹了2天多了,主家剛才回家看孩子了,她們繼續在幹著活。看到我們不太相信她們的說法,陳大姐說張奶奶是她的妗子,主家是自己的表妹家。


張奶奶乾的活是將柿子蒂用剪刀弄掉,她雖然已經88歲高齡,但是身體現在很健康,手腳也很利索,幹起這個小活看上去很是輕鬆。張奶奶對我們說自己有2兒4女6個孩子,今天這戶人家是她的三女兒,孩子多了大人就受累,管了這個還要管那個,每年3女兒一家都要大量加工柿餅,孩子們都外出打工去了,女兒和女婿忙不過來,所以就把自己接來幫忙,兒女都是老人一輩子的牽掛,一生都在給孩子幹著不賺錢的活,用現在的話說就是“打工”。

陳大姐說表妹和自己嫁在一個村子,兩家離得不太遠只有50米的距離,平時經常互相走動,互相幫忙,自己家裡沒有柿子,所以這些天就來給表妹幫忙幹活,當地農村打工1小時是10元錢,自己先要幫著表妹加工完她家的柿餅,然後再去到別人家去打工,給表妹打幾天工都不能要錢,因為有親情。

現在的農村年輕人都外出打工去了,加工柿餅的活都是農村的老人,說話間又來了3位村民也坐在那裡開始“旋柿餅”,主人抱著孫子也走出了大門。這3位村民1位是主家的婆婆,另外2個是鄰居,她們說吃過午飯也沒有啥事,就來幫忙,大家聚在一起既能聊天還能給鄰居幫點忙,一個下午的時間就會很快過去。


張奶奶的三女兒把孫子交給了陳大媽,她坐在一臺電動機器前開始幹活,她告訴我們說自己今年60歲了,當家的下地摘柿子去了,孩子們不在家,家裡種植的2畝柿子樹這幾年都是他們夫妻兩個在忙碌,霜降前後這幾天要抓緊時間,否則柿子發軟就不能削皮了,人手少幹活慢,所以就把老母親也叫來了。

3女兒家的柿子是當地一種“板柿”,個頭比較大,當地山區丘陵溫差也大,加工出來的柿餅軟甜可口,市場銷售很好,每年能賣上3萬元左右,是她家一項很大的經濟收入,要連續加工1周左右的時間,由於是柿餅加工比較麻煩,所以3女兒兩口子很累,有親戚鄰居的幫忙他們就會輕鬆一些。圖為3女兒的84歲婆婆在幫著倒柿子。

3女兒說老母親身體很健康,在家裡也是手腳不停喜歡乾點家務活,自己把她叫來也是幫個小忙,她願意幹啥就幹啥,願意幹多少趁她的勁,媽媽喜歡開玩笑,所以給你們說“打工”,其實做父母的都在給兒女們“打著不賺錢的工”,一輩子都停不下來,大家都是這樣。


3女兒家的柿餅加工在當地農村就是大戶,每年能產柿餅5000斤左右,現在已經加工過半,老人們坐在門前一邊幹活一邊聊天,我們看到了濃濃的親情和鄉情,橘黃色的柿子不但裝扮了美麗的鄉村,也給農民帶來了豐厚的收益,更成為他們和諧相處的紐帶。【想看到更多的請點擊右上角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