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沃斯遭炮轟的日本超級量化政策

在24日的達沃斯論壇上,長期推行超級寬鬆政策的日本政府和央行遭到了與會者的“炮轟”。在達沃斯論壇召開不久前,日本央行宣佈了新一輪超大規模的量化寬鬆措施,計劃啟動無上限的開放式量化寬鬆,其目標是2%的通脹目標,而日本央行還將於週四公佈利率決議,從日本的經濟數據來看,日本央行繼續放鬆貨幣政策的概率還不小。日本的出口規模正在縮減,如果日本央行選擇不出手的話,日元可能會大幅上漲,這會降低日本出口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在今年9月份日本央行的利率決議時維持利率在-0.1%不變,並表示至少在2020年春季之前維持超低的利率。從目前狀況來看,日本央行的政策工具箱幾乎已經清空,除了負利率和量化寬鬆之外,日本央行沒有其他的選擇。

達沃斯遭炮轟的日本超級量化政策

曾經只存在理論研究中的負利率政策,目前已經被髮達國家所普遍採用,日本是最早提出負利率理論的,但是歐洲是最早執行的負利率政策,早在2012年,丹麥央行就將利率設為負值,日本在2016年1月底,因經濟惡化日本不得不開啟負利率。但是歐洲的負利率政策是為了應對金融危機,而日本負利率政策的目標卻是為了發展經濟。理論上來看,日本銀行實行負利率是為了讓金融機構和商業銀行把資金投入流通領域,重現日本經濟增長的活力,但事實上並沒有這麼簡單。2012年12月安倍第2次執政後就提出了安倍經濟學,其中有一個目標,就是通脹要達到2%的目標。但是隨著新興國家的經濟放緩,以及國際油價的大幅下跌,即使日本央行啟動負利率政策和超級量化寬鬆政策試圖刺激經濟並提高通脹,然而至今沒有達到日本央行2%的通脹目標,這種非常規政策反而把日本經濟拖入“低增長和低通脹”的泥潭中。

達沃斯遭炮轟的日本超級量化政策

達沃斯遭炮轟的日本超級量化政策

日本央行採取的極端行的負利率政策和超級的量化寬鬆政策,成效不大,但是帶來的負面影響卻不小,持續多年的寬鬆性貨幣政策使日本經濟陷入通縮,並且日本央行的資產負債表已經遠遠超過了日本的GDP,還使得日本政府債務佔GDP比重名列全球第一。目前日本政府債務規模是日本GDP的238%,也是全世界唯一的債務超過GDP兩倍的國家,這樣的結果源於日本央行陷入了一個囚徒困境,一方面日本急需削減債務;另一方面又需要繼續發債刺激經濟提振通脹,與之相匹配的就是日本央行資產負債表的暴增。然而日本爆發債務的危機卻遠遠小於其他國家,日本央行成為日本自政府最大的融資方,日本央行購買的各類資產中就有日本國債,另外日本國債的大部分都被日本國民持有,可以說日本政府的債務在內部被消化了。有人會提出疑問,日本國民為何願意持有低息的日本國債?原因就是日本銀行的存款利率更低,而且存款還要交銀行管理費。

為了刺激經濟,提振通脹,日本央行採取降息和量化寬鬆政策,但是日本的經濟和通脹毫無起色,日本政府不得不繼續發行國債彌補財政赤字並刺激經濟,而經濟持續低迷,迫使日本央行得不繼續降息並擴大量化寬鬆規模,日本經濟就陷入這樣螺旋式的困局中。這種非常規手段正在變成一種常規手段,採用負利率和量化寬鬆的國家,其貨幣政策進入一個完全未知的領域內。

按照貨幣供求關係,貨幣供應量的急劇增加,會導致本幣貶值,進而增加本國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就此而言,在全球性的貿易戰和匯率戰的環境下,日元算是全球的大贏家。在當前全球爭相降息的浪潮中,負利率政策導致的貨幣貶值,算是唯一的一個優勢了,日元對其重要貿易伙伴的貨幣匯率長期處於貶值狀態。日本央行除了為日本政府提供融資外,還明確提出了弱勢日元的策略。現狀日本央行不滿足於現狀,上週宣佈了新一輪超大規模的量化寬鬆措施,隱藏在背後的卻是弱勢日元戰略。24日的達沃斯論壇上,德國總理默克爾也公開指責了日本的貨幣政策,認為日本央行不該為政府的錯誤和經濟的低迷負責,並對日本央行近期掀起的匯率戰憂心忡忡。

隨著特朗普發動的全球性的貿易摩擦的逐漸升級,競爭性的貨幣貶值也成為全球各國對抗貿易戰的一種手段,競爭性的降息目的是為了競爭性的貶值,目前有幾十個國家加入了降息行列,其目的就是為了讓本國貨幣貶值。目前全球各國不僅僅要面對席捲全球的貿易戰,還要承受全球範圍內的貨幣戰。由全球發達國家央行普遍採用的長期低利率政策,其貨幣政策的框架已經完全改變了,不再緊盯通脹和就業,是要通過貨幣貶值來刺激經濟。發達國家爭相貶值也傳遞至新興市場,熱錢也將從發達國家流向新興市場,推高新興市場債務的同時,也會導致歐美股市不斷創新高,並催生歐美國家債市泡沫。

達沃斯遭炮轟的日本超級量化政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