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言:楚雖三戶,亡秦必楚,說這話的人是誰?又有何憑據?

在古代,有許多類似“預言家”的人物,比如秦漢的黃石公、唐代的袁天罡、明朝的劉伯溫等等,他們預測的某些後事都如實的發生了。不過,世界上也流傳著諸如瑪雅預言的荒謬之談。

事實上,沒有人能夠成為先知,他們的預言,都是在正確分析事情的發展變化,進而合理的推論而得出的結論。因此,看似準確的預言,都是有其客觀依據存在的。

預言:楚雖三戶,亡秦必楚,說這話的人是誰?又有何憑據?

接下來,我們來談談楚雖三戶,亡秦必楚,說這話的人是誰,又有何依據?

在秦始皇以虎狼之勢先後吞滅六國之後,中原大地上第一次建立起了一個封建集權的統一帝國——大秦帝國。然而,由於秦國一向以法家思想為治國的基本理念,這就導致在治理國家的過程中,法家所提倡的嚴刑峻法,很容易就會使民間滋生出大量不滿的情緒。

預言:楚雖三戶,亡秦必楚,說這話的人是誰?又有何憑據?

比如陳勝吳廣起義,按照他們的話來說,秦國律法規定,徭役之人無法按時到達的,都要以死罪論處。但根據現今出土的文獻來看,司馬遷在做記載的時候,應該是有誇大的成分,因為秦國真正的律法並沒有嚴苛到慘無人道的地步。不過,儘管徭役遲到不會斬首,但也要面臨比較重的刑罰。

預言:楚雖三戶,亡秦必楚,說這話的人是誰?又有何憑據?

秦始皇死後,隨著殘暴的秦二世胡亥登基,大秦帝國境內的矛盾一度激化。後來,聲勢浩大的陳勝吳廣的大楚政權被鎮鎮壓了,不過,天下豪傑已經紛紛揭竿而起,這使得秦朝這樣一個大一統的政權,在短短不到二十餘年的時間內,再度灰飛煙滅。而在所有徵伐秦國的勢力中,唯獨以楚國遺臣項家的軍隊最為勇猛,在項羽當權後,江東子弟在戰場上更是所向無敵的存在,並在推翻秦朝政權後,建立了屬於自己的西楚政權,佔據江東一方。

預言:楚雖三戶,亡秦必楚,說這話的人是誰?又有何憑據?

事實上,早在秦國覆滅之前,有一位名叫黃石公(楚南公的原型)的智者,就曾預言:楚雖三戶,亡秦必楚。但從科學的角度來看,預言之所以能夠成為現實,往往是屬於統籌學的範疇,說白了就是依據現有的客觀存在,去合理科學的推斷日後會發生的事情。所以,楚雖三戶亡秦必楚的預言,自然也不例外。那麼,黃石公之所以能夠如此斷定,究竟是有著怎樣的依據呢?

預言:楚雖三戶,亡秦必楚,說這話的人是誰?又有何憑據?

這就要從楚國的歷史開始分析。要知道,在最初的時候,楚國不過是一個不怎麼起眼的小諸侯國,而在一度吞併周圍地區的外族勢力後,雖然迅速強大了起來,卻被其餘諸侯視為化外之地,說白了就是南蠻子。但是,在經過了楚莊王之手的楚國,不僅為後世留下了一段問鼎中原的佳話,還將楚國推向了最為強盛的時期。在此期間,楚國還重用吳起完成了變法改革,為楚國積攢下了極為雄厚的實力。

預言:楚雖三戶,亡秦必楚,說這話的人是誰?又有何憑據?

​從地域上來看,楚國位於荊襄地區,自古便被譽為人傑地靈,人才輩出,這也為楚國強盛的國力奠基了雄厚的基礎。再者,楚國本就是融合了外族的一大諸侯政權,所以在對待民族融合的問題上,楚國的民族政策也是比較完善的,而外族的戰鬥力明顯要比中原地區的人高出許多。這也就合理解釋了為何楚國的戰鬥力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凌駕於其餘諸侯國之上。

預言:楚雖三戶,亡秦必楚,說這話的人是誰?又有何憑據?

這種優秀的戰鬥實力,也一直得以傳承了下來,再加上楚國君臣百姓之間的愛國情緒高漲,國家認同感和自豪感較高(屈原的經歷就是最好的證明)。所以,在之後推翻暴秦統治之時,但凡有政權打出“楚”的旗號,不僅能夠廣泛的獲取民心,也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獲得大股勢力的響應。

預言:楚雖三戶,亡秦必楚,說這話的人是誰?又有何憑據?

因此,南石公正是憑藉這些客觀的條件,才敢斷定在楚國政權覆滅之後,楚國人那種愛國好戰的精神卻並不會因政權的滅亡而隨之消失。一旦秦國喪失了民心,只要有人打著楚國的旗號進行反抗,自然能夠喚起廣大被壓迫人民心中的怒火,哪怕楚國只剩下三戶人家,其精神和號召力最終也一定能將秦朝推向毀滅的深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