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品思」智過:他差點讓韓趙魏難分晉

人說,讀史使人明智。人又說,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在歷史角落裡其實有很多旁觀者,不但形勢看得清楚,其實也曾做過努力。無奈人算不如天算,因種種原因,他們沒能改變歷史。

當然,歷史可以假設,卻無法重來。畢竟,相比那些被冠於英雄也好,奸雄也好的大人物,歷史角落裡的旁觀者往往心有餘而力不足,宛若一顆流星匆匆劃破天際,又悄悄消失在夜幕之中。

不過,這都不影響他們的故事流傳。無論他們有名字,還是沒名字;無論後人知道,還是不知道。不經意間,總能看到他們的一鱗半爪。想必同為小人物的緣故,相比大人物動輒扭轉乾坤書寫歷史的大人物,咱總覺著他們比較接地氣,更有可敬可談可借鑑意義。今兒,咱說說智過的故事。

「經典品思」智過:他差點讓韓趙魏難分晉

春秋戰國一鍋粥,從五霸到七雄打個沒完。以至於很多人傻傻分不清楚,春秋戰國其實只是東周的前後兩段時期,跟別提從哪兒開始分。有一種分法,大家可以記下韓趙魏三家分晉這件大事。春秋時期,晉國是絕對的霸主。瘦死的駱駝比馬大,這話用在晉國身上是十二分的貼切。戰國七雄中韓趙魏哥仨都是吃的晉國的老底子。尤其是魏國更是嗷嗷叫,戰國初期真真是打得秦始皇他們家多少輩祖宗沒脾氣。

扯遠了,話說三家分晉發生在公元前406年,即周威烈王二十三年。這位尊號兇猛卻有名無實的周天子封韓趙魏三家為諸侯,正式終結了羞答答爭老大的春秋時代,開啟了赤裸裸要人命的戰國模式。之所以要說正式,因為歷史是個漸變的過程。事實上的三家分晉,早在N年前就發生了。那一年,智過到了智慧的年紀,跟著宗族老大智伯出征晉陽。

小雞死了娘,閒話說來長。晉陽之戰前幾年,晉國公族衰微,人丁不旺,大權旁落,手下人從10多個卿大夫家族打打殺殺,到剩下智、韓、趙、魏、範、中行六卿繼續拼命,再到晉陽之戰前,還剩下智和韓、趙、魏四家,其中以智氏實力最強,已獨攬晉國政權。帶頭大哥智伯能耐大,胃口也大,常常欺負韓趙魏三家。

那一年,智伯問三家都要了塊地,沒想到老韓家一咬牙給了,老魏家一跺腳也給了,偏偏老趙家的當家小子趙襄子同學一溜煙跑了。智伯一吆喝,老韓老魏屁顛屁顛出人出槍,組成三家聯軍包圍趙家老巢晉陽。小趙同學也真是硬骨頭,硬碰硬打了三個月沒趴下,被水淹了三年也沒塌。

可這樣下去也不是辦法。再耗下去,小趙家米缸空了,早晚得玩完。於是乎,謀臣張孟談出城假裝代表小趙來找智伯商量投降求包養,其實是來找老韓家老趙家當說客談談理想談談人生,捅破了唇亡齒寒的道理,兩家人戰戰兢兢走上了反水的生路。就這當口上,智過出場了。

話說在軍營轅門外,智過只是在人群中多看了張孟談一眼,就記下這廝趾高氣揚的容顏,於是斷定韓魏倆老小子要當叛徒。無奈智伯利令智昏,認為小趙家良田美宅俏女郎指日可分,韓魏兩家豈會犯傻?結果他真犯傻了,而且一傻再傻。真是急煞了智過同志。他不放心,又跑到韓魏兩家多看了幾眼,發現兩家老小子神色異樣,恐怕真要玩花樣,於是建議下手為強。智伯不肯,他又建議拿出兩塊地,收買拉攏韓魏兩家的智囊。智伯還是不肯,智過只好腳底抹油,溜了,還改了姓,據說躲過了隨後滅族慘禍。智伯自然沒有好果子吃,本來三國聯軍去分小趙家,結果自家被分了。智伯人頭落地之時,肯定是腸子都悔青了,早聽了火眼金睛的智過同志,何至於如此,小趙家的地盤沒分到,貼上自家的還不夠,還賠上了全族的性命。

讀到此,真心佩服智過同志那雙慧眼!他這個旁觀者的建議要是被採納,搞不好戰國的歷史,不,應該說整個中國乃至世界歷史恐怕都要改寫的。那麼,後來就沒有三家分晉,而是智氏獨大,搞不好統一大業和嬴政都沒關係了。

當然,這是不可能的。事實上,除了智過,另一個旁觀者郄疵也曾早早提醒智伯,韓魏兩家靠不住。因為他也看到兩家神色不對勁,眼看著馬上能分小趙家的地盤,卻面無喜色,滿臉憂愁。智伯倒好,轉身就把郄疵給“賣”了,悄悄告訴了韓魏兩家。這自然也逃不過郄疵的眼睛。從韓魏兩家人的眼神,郄疵就看出了端倪,在智伯處證實後,氣過之後便討了去齊國的差事避禍去了。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智伯的行為,讓明哥想起項羽,當年鴻門宴上,莫名其妙,就把出賣劉邦的曹無傷給賣了。結果老劉同志飯吃一半,跑回去就把叛徒曹無傷給剁了。或許像智過、郄疵這樣的旁觀者在歷史的角落裡還有很多,只是或許他們更懂得自保,乾脆選擇沉默,眼睜睜看著英雄失敗,因為明知不可為也就懶得為之了。當然,還是欣賞智過、郄疵他們,畢竟在其位謀其職,盡人事聽天命,萬一咱旁觀者,一語驚醒夢中人了呢?豈不是改寫了歷史,把握了命運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