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鼓浪嶼上的別墅故事嗎?可否講來聽聽?

廈門佬佬


鼓浪嶼擁有1000多幢老別墅,其中據稱有號稱“鼓浪嶼十大別墅”的著名別墅,包括八卦樓、黃家花園、海天堂構、黃榮遠堂、容谷別墅、林氏府、金瓜樓、番婆樓、楊家園、匯豐銀行公館。

你是否好奇過這些老宅別墅的前世今生以及別墅主人的命運,它們的原先主人與現在主人都是誰、如今是否安在呢?不急,看小編細細給你道來:

八卦樓:主人蓋樓致破產境地

從鼓浪嶼日光巖往下看,一個紅屋頂躍入眼簾,它就是大名鼎鼎的八卦樓,也是鼓浪嶼的標誌建築之一。八卦樓建於1907年,圓頂高10米,有8道稜線置於八邊形的平臺上,頂窗呈四面八方二十四向,故稱“八卦樓”,是廈門近代建築的代表,俗稱“小白宮”。

八卦樓原主人為臺灣板橋林家三房林鶴壽,與菽莊花園主人林爾嘉是堂兄弟。1895年,林鶴壽隨著父親從臺灣過來定居廈門鼓浪嶼。由於開辦錢莊有相當的經濟實力,林鶴壽立志要蓋一幢站在樓頂就能縱覽廈門、環視全鼓浪嶼的大別墅,做鼓浪嶼的“基督山伯爵”。

八卦樓為救世醫院院長美籍荷蘭人鬱約翰設計,1907年動工。但是八卦樓在建造的過程中,由於鬱約翰設計的材料規格與市面上的不符,需要特別加工,為此動工以後問題多多。林鶴壽很快就資金短絀不繼,雖然變賣家產及以錢莊擔保,但是工程仍然時斷時續。1920年因工程資金超支,林家資產被大樓拖垮,宣告破產了。從此,人去樓空,八封樓成了廢宅。1924年,日本領事館出面設計加蓋窘窿頂,草加修整。1983年,八卦樓被選址作為廈門市博物館。2006年,廈門市博物館搬至廈門市文化藝術中心。八卦樓改為廈門市風琴博物館。

因為八卦樓破產之後,林鶴壽1922年回到了臺灣,後來到大陸生活。在上海,林鶴壽成立了一家公司,自任董事長,生活還過得去,但終生未再回鼓浪嶼。八卦樓建築整體雄渾剛勁,散發著一種理性的美感,但對於林鶴壽,卻是一個悽美的悲劇。

黃家花園:“中國第一別墅”剃頭匠造

也許你不知道鼓浪嶼的黃家花園,但你可能有看過《廈門新娘》《保密局的槍聲》《小城春秋》《傳奇夫人》等影視作品,這些曾經風靡一時的影視作品就是在黃家花園拍的內景。

龔潔介紹說,黃家花園的前身是原英商德記洋行“二寫”(副經理)的住宅,名為“中德記”,先是由林菽莊買下,後來又轉賣給黃奕住做住所。黃奕住1919年回國後決定居住廈門,便買下“中德記”。1919年8月,黃奕住在“二寫”住宅兩側建造對稱的兩幢別墅,稱“南北樓”,安置家小。1923年,黃奕住拆去“二寫”的住宅,興建“中樓”。因此,黃家花園由中樓、南樓與北樓組成。

黃奕住有一個傳奇的人生。1888年,20歲出頭的黃奕住前去南洋謀生,開始仍操剃頭舊業,成為當地人熟知的“剃頭住”,後來販賣土產雜貨、從事糖棧生意,直至成為印尼爪哇四大糖王之一。1919年,黃奕住攜帶全部積蓄定居鼓浪嶼,開始了在廈門的廣泛投資,先後在廈門以及鼓浪嶼建造和購置了160多幢房屋,其中以“黃家花園”為最,規模之宏大,建築之優美,超過鼓浪嶼所有的別墅,號稱“中國第一別墅”。黃奕住1945年在上海病逝。

海天堂構:華人對洋人發洩的建築

海天堂構是鼓浪嶼上惟一按照中軸線對稱佈局的別墅建築群,是菲律賓華僑黃秀悢於1859年出生於晉江深滬,他後來到菲律賓去謀生,經過20多年的奮鬥終於成為富商。1899年,黃秀悢回國後定居鼓浪嶼。上世紀20年代初,黃秀悢與同鄉建造了五幢對稱的中西合璧樓群,在樓群正門的門樓橫匾上書寫“海天堂構”四個大字,以示樓群規模宏大。海天堂構是中西方文化結合的典範之作。門樓是典型中國傳統式樣,重簷斗拱、飛簷翹角。這種中國屋頂壓住西洋主體的建築,據稱是中國人對外國人的一種發洩。

別墅建成之後,黃秀悢住在中樓,1935年,黃秀將其中一幢別墅賣給印尼華僑李傳別。

上世紀50年代後期,海天堂構曾經作為鼓浪嶼區政府所在地。作為鼓浪嶼上最時尚精緻的老別墅文化旅遊新景點,海天堂構堪稱廈門的新天地。

黃榮遠堂:一場打賭更換了主人

黃榮遠堂是由菲律賓華僑施光從1920年建造的,是一幢地上三層、地下一層的花園別墅。

據傳,施光從和黃仲訓有一次從廈門乘輪出洋,閒著無聊,便玩牌打發時間,以撲克牌比大小點賭博。籌碼呢,對施光從來說是別墅,對黃仲訓來說是運輸船隊。賭到輪船靠岸,勝負已分,施光從輸了。施光從在菲律賓辦完事回來後即把家眷搬至菲律賓,如約將別墅交給黃仲訓,從此別墅易主。而黃仲訓也沒有自己住進,而是轉贈給弟弟黃仲平。上世紀80年代,黃榮遠堂變為幼兒園,後為廈門演藝職業學院辦公大樓,現為戶外咖啡廳,常舉辦家庭音樂會。

容谷別墅:2億別墅就賣了705萬

容谷,本來其實應該是'榕谷'的, '榕'字源於門口的一棵百年古榕, '谷'字源於別墅由山石全由打造出來的,宛如山谷。 大鐵門上卻誤寫為了容谷二字。

容谷選址極好, 離碼頭並不遠,,步行十幾分鍾可到碼頭。 位於旗山上一條安靜的小路上,沒有喧譁的遊人,十分清幽靜謐。進門後,鵝卵石鋪成麒麟的樣子,清晰的1926標明瞭別墅建造的年份。別墅裡有大大的庭院,花園裡有噴水池,各種花草,高大的南洋松,還有假山,觀景亭,可登高望遠,還專門闢有一塊方地種著蔬菜呢。別墅分為大樓和小樓。因著李清泉先生是其名的木材大王,所以別墅的建造木材和室內傢俱的木材都是上好的質量呢。

李清泉,原籍晉江,隨父從菲律賓回廈,投資開創“李民興置業公司”。李清泉先生是當時名動一時的木材大王,也是一位愛國華僑。大興市政工程和房地產開發。1926年在鼓升旗山麓購地皮建別墅。因李家是經營木材專家,故別墅材抖均選用南洋杉等名貴木材。當年的容谷高朋滿座,賓客如雲,如今的容谷則是居家的靜好之處。

楊家園:先人積勞成疾英年早逝

1913年前後,在鼓浪嶼筆架山的向陽坡面上,菲律賓華僑楊知母兄弟建造了四幢歐式別墅,總稱為“楊家園”。祖籍福建龍溪的楊知母,原先是在菲律賓經營五金公司,其弟知綱的兒子楊忠權14歲隨楊知母赴菲律賓學做生意。

1913年,楊忠權在鼓浪嶼筆架山向英國長老會購得舊房一座,折舊建新,按圖紙由中國工匠承建。新樓建成之後,楊忠權全家便遷來鼓浪嶼定居。可惜的是,楊忠權1934年因積勞成疾英年早逝,年僅49歲,與其夫人吳嫦娥合葬於鼓浪嶼的墓園。1976年,楊忠權的孫兒遷往菲律賓。楊忠權生有7男5女,他們分別在馬尼拉、中國香港和美國生活。1989年,楊忠權在境外的兒孫回來鼓浪嶼辦理房產的繼承手續,並將楊家園最南端的那幢定名為“忠權樓”,以示對先人的紀念。

林氏府:遭實驗燒燬後重建

鼓浪嶼鹿礁路13號到15號有三幢別墅。一幢叫大樓,是1895年以前英國船長的別墅,1895年林維源(林菽莊的父親)居住鼓浪嶼時購買;一幢叫小樓,是林維源居鼓浪嶼所建;一幢叫八角樓,原為小樓的一部分,1914年,林菽莊之子林剛義在室內做化學實驗時引起爆炸燒燬。1915年,林菽莊在原址建起巴洛克式五層別墅,稱八角樓,再加上傭人們居住的管理房,統稱林氏府。林氏府是臺灣板橋林氏家族在鼓浪嶼的故居,俗稱“府內”。林氏府在老鼓浪嶼人心中的地位,有如故宮之於北京。修建“菽莊花園”的林菽莊先生曾是這裡的主人。

林菽莊正名是林爾嘉,漳州人,原是臺灣富商,1895年,日本侵佔臺灣後,林菽莊不願做順民,而毅然內渡,攜家眷避居鼓浪嶼。林菽莊住在八角樓前後40多年。1924年,林菽莊出國遊歷醫療長達7年時間,去了30多個國家。1948年,林菽莊攜四、五、六姨太去了臺灣,1951年因感風寒哮喘突發而逝世。從林菽莊離開鼓浪嶼起,八角樓一直由他的三姨太和親戚居住。1972年,三姨太去世前,林菽莊夫人的親侄龔鼎銘先生搬入居住。上世紀80年代初,林菽莊的嫡孫林維楨和龔鼎銘對八角樓重新裝修。

金瓜樓:後人遍佈20多地

位於鼓浪嶼泉州路99號的金瓜樓,因樓頂有兩個金瓜而得名。金瓜樓是鼓浪嶼一黃姓房地產商於1922年建成的,旅菲華僑黃賜敏1924年相中後就立即跟賣主買下作為住宅。黃賜敏是龍海人,少年時赴菲律賓經商致富,1924年攜資返鄉,全家人搬來金瓜樓定居。

黃賜敏有8個兒子、2個女兒。1947年,部分眷屬赴菲律賓定居。金瓜樓1949年至1984年一直是由黃賜敏的長女代理。1980年,黃賜敏的三兒必勇從菲律賓回來小住,其他眾多孫輩也陸續回來鼓浪嶼觀望祖業。龔潔曾經造訪金瓜樓時,巧逢黃賜敏的三媳和孫兒從菲律賓回鼓浪嶼度假,他們對祖業非常熟悉,也很有感情。

可惜的是,必勇於1991年4月在菲律賓去世了,享年81歲。黃賜敏的兒孫遍佈美國、日本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十分興旺,真可謂“瓜絡綿延”,印證了當初主人對此樓取名為金瓜樓的寓意。如今,金瓜樓也稱“黃賜敏別墅”,保護得比較好。

番婆樓:盡人子之孝的典範

番婆樓是泉州晉江的菲律賓華僑許經權建造的,落成於1927年。

為什麼叫“番婆樓”呢?原來當年許經權赴菲律賓經商致富後,將其母親接到菲律賓孝敬供養,要讓母親過好日子。可是,許母過慣了閩南生活,不習慣菲律賓的水土,又失去了操著閩南話的鄉親,住不上幾個月就鬧著要回晉江老家,這令許經權頗感左右為難。於是,許經權來到鼓浪嶼購地建房,供養母親,以盡人子之孝。許經權還在別墅前院建一座戲臺,經常請來戲班子,為其母演唱,許母則坐在別墅裡任意點戲,真正過上了好日子。許母平時換穿兒子們送的衣衫,佩戴兒子們買的金銀首飾,珠光寶氣,儼然南洋富婆。街坊鄰居稱其為“番婆”,她住的這幢別墅自然就叫成“番婆樓”了。

如今的番婆樓,地下隔潮屋裡住滿了拉板車的外鄉人,樓上則租給到廈門淘金的白領一族。其中還有慕名而來的、到鼓浪嶼體驗生活的作家、藝術家,他們白天採訪,晚上在寧靜的環境中自由創作。房子住了人,得到了有效的保護。所以,番婆樓依舊保留了原來的風采。

匯豐銀行公館:行長住懸崖上

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英國“香港上海匯豐銀行”在廈門開設分行,為廈門最早的近代銀行。1920年前後,匯豐銀行在鼓浪嶼筆架山東北端山崖頂建此建築作為銀行的行長住所。

從遠處看,匯豐公館其實是一座懸崖上的建築,其選址在筆架山的斷崖頂上,基樁打入岩石,異常牢固。公館結構呈丁字形,三面迴廊,多邊鈍角,主人推窗便能飽覽寬角度的遠山海景。

1920年前後,匯豐銀行的行長就是住在這裡了。新中國成立後,這裡一直作為宿舍。如今,這裡是造船廠的職工宿舍,職工們把迴廊封堵起來,改作臥室。











Q王海


鼓浪嶼風貌建築主要集中在:福建路、鹿礁路、復興路、中華路、泉州路一帶。“鼓浪嶼十大別墅”包括:八卦樓、黃家花園、海天堂構、黃榮遠堂、李清泉別墅(容谷別墅)、林氏府、金瓜樓、番婆樓、楊家園、匯豐銀行公館。這些老別墅,或多或少都與名人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八卦樓 :鼓浪嶼鼓新路43號

八卦樓是鼓浪嶼的標誌建築之一,因該樓圓圓的紅頂樓蓋獨具特色,有八卦形狀,被人們稱為“八卦樓”。八卦樓建於1907年(清光緒三十三年),原主人為臺灣板橋林本源家族的第三房林鶴壽,鼓浪嶼“救世醫院”院長美籍荷蘭人鬱約翰自告奮勇免費為其設計。鬱約翰的設計借鑑融合了古希臘、古羅馬、伊斯蘭和中國古典建築的多種元素於八卦樓,充分展現中西結合的古典美。八卦樓是廈門近代建築的代表,曾經是廈門市博物館的所在地,現為鼓浪嶼風琴博物館,也是國內第一座風琴博物館。

黃家花園:鼓浪嶼晃巖路31號

黃家花園的前身是原英商德記洋行“二寫”(副經理)的住宅,原名“中德記”。中德記度假別墅酒店豪華、考究,充滿歐式風格,是黃奕住1919年回國定居鼓浪嶼8個月內所興建的。黃奕住當年從洋人手中買下原英商德記洋行的住宅,耗資近百萬元重建,宏大的規模與優美的設計在當時超過鼓浪嶼所有的別墅,號稱“中國第一別墅”。

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期間,黃奕住還在世,能夠獲邀參觀或做客黃家花園是當時達官貴人們的一件幸事,汪精衛、蔡廷鍇都曾做客黃家花園。建國後,鄧小平、王震到廈門時都曾下榻黃家花園,李光耀、尼克松等外國政胤要也曾在此住宿和參觀。電影《保密局的槍聲》、《小城春秋》、《傳奇夫人》等,都曾在黃家花園內取景。

海天堂:鼓浪嶼福建路38號

海天堂是鼓浪嶼上唯一按照中軸線對稱佈局的別墅建築群,為菲律賓華僑黃秀烺購得租界洋人俱樂部原址所建,最富建築特色的38號主樓為仿古大屋頂宮殿式建築,重簷歇山頂,四角纏枝高高翹起。現開發為鼓浪嶼萬國建築藝術館和藝術畫廊,展示老別墅及其背後鮮為人知的名人往事,深具懷舊色彩。

黃榮遠堂別墅 :鼓浪嶼福建路32號

黃榮遠堂建於1920年,建築為西洋風格。建築通體設有多處廊柱,用整條花崗岩雕石,具有古羅馬風韻,柱頭多為古希臘陶立克柱式,建築正立面由大圓柱和拱券烘托,周邊由小圓柱支撐。窗樓設計各不相同,有半月形,平直形,彎弧形等,平臺鉤欄有水泥透雕、鋼花紋飾,建築屋頂設葡萄架,女兒牆做法具有中國近代建築風格。建築較為整體,周邊環境優美幽雅。被稱為鼓浪嶼上“最浪漫的別墅”,每年來這裡拍攝婚紗照的新人不計其數。

李清泉別墅(容谷別墅):鼓浪嶼旗山路7 號

李清泉別墅由晉江籍旅菲華僑李清泉,於1926年在升旗山麓建成中西合璧的三層別墅,正面有羅馬式大圓柱,莊嚴穩重。別墅庭院以多色花崗岩卵石鋪成小徑,形成彩色圖案,使別墅顯得更加秀美。庭院裡種植名貴南洋杉和花木,中心為歐式噴水池,加上假山亭榭,使別墅多了幾分大自然的溫馨。據說,該棟別墅由旅美中國工程師模仿電影《飄》中內戰前高樓而設計,主樓建築40個房間,18個露臺陽臺。別墅曾被多部電影當做外景拍攝,包括電影《小城春秋》、《肝膽相照》以及電視連續劇《七日》、《又見阿郎》等。

楊家園:鼓浪嶼安海路4號

楊家園共有4幢歐式別墅,大約建於1913年前後,現編鼓新路27-29號,安海路4-8號。以鼓新路的“忠權樓”最有氣派,以安海路的別墅最為漂亮。

林氏府(又名八角樓):鼓浪嶼鹿礁路15 號

林氏府建於1915年,屬法式建築,其主人就是菽莊花園的建設者林爾嘉。因外牆立面呈八邊形而取名“八角樓”,聯廊接通大小樓,形成S形樓群。八角樓在林氏府內,建於1915 年,屬法式建築,有南歐風格,兼有巴絡克韻味。臺灣墾撫大臣的林維源,攜全家內渡定居鼓浪嶼。他先買下一幢英國人的別墅,稱“大樓”,而後再建一座“小樓”(後因失火小樓被燒燬)。1915 年,林菽莊在大小樓之間建一別墅,稱“八角樓”,並增設連廊將三幢樓宇連在一起,通稱“林氏府”或“府內”。八角樓共5 層,為塔式建築,立面呈多個八邊形,故名。正門方柱拱券,雙旋臺階,門楣、窗楣均塑纏枝薔薇、飛翔白鴿,頗具巴絡克風韻。

番婆樓 :鼓浪嶼安海路36號

番婆樓建築於1927年,為二層密縫紅磚圓拱迴廊式建築。建築設有鼓浪嶼最高最大門樓,外部裝飾講究,圓形迴廊方柱頂端均裝飾花卉雕塑。番婆樓是福建晉江菲律賓華僑許經權為盡對母之孝而建,落成於1927年。該樓色彩鮮麗,造型別致,某些洛可可的特點與中國的傳統工藝結合得非常和諧巧妙,這在鼓浪嶼別墅群裡是不多見的。它至今仍風姿綽約,風采不減當年,因被電影導演屢屢選中,曾在這裡拍攝《廖仲凱》、《春天裡的秋天》、《土樓人家》等多部電影。

金瓜樓:鼓浪嶼泉州路99號

金瓜樓建於1922年。金瓜樓於1924年由菲律賓華僑黃賜敏買下居住,該樓因屋頂有兩個形似金瓜的塔頂而得名。“金瓜”在夕陽下呈現橙黃金色,美麗非凡。 金瓜樓是一座以中國傳統式樣來裝飾的別墅洋樓,樑柱、簷楣、板角都飾有花卉、禽鳥、植物浮雕,既有鄉土氣息,又有洛可可的韻味。這八條瓜稜造型十分明顯,八個稜角春草飛卷,古樸典雅,是鼓浪嶼一千多幢別墅中獨一無二的。

匯豐銀行公館:鼓新路57號

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英國“香港上海匯豐銀行”在廈門開設分行,為廈門最早的近代銀行。大約1920年前後,匯豐銀行選址筆架山東北端山崖頂開始修建匯豐公館供銀行高級職員居住。匯豐公館由英國建築師設計,系典型的歐式別墅建築,佔地384.6平方米,地上一層,半地下一層。公館結構呈丁字形,三面迴廊,多邊鈍角,主人推窗便能飽覽寬角度的海景,是難得的建築精品。




玩味山野


鼓浪嶼的一棟棟老別墅,現在有的作為精品民宿,有的成為景點,只有少部分還住著人家。

它們最初的主人大致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外來入駐島上的洋人,一種則是在外擁有一番事業但不忘歸國的華僑。


虎樓的最初主人屬於後者,一位越南華僑,是現任主人的爺爺。“四層的樓只住了我一戶,常活動的也就只有一二層咯~”主人落寞地說道,沒辦法想象是否有過熱熱鬧鬧的大家族時光。

聽老人家說,那會歸國的華僑身上攜帶的都是大筆大筆的現金,為了保證資產的安全,他們採取最多的辦法便是購置家業,而在當時混亂的年代,定居在租界是最好不過的選擇。

所以鼓浪嶼島上1100多座老洋樓,其中不少都是有名的歸國華僑故居。


像菽莊花園、林氏府、八卦樓這樣有故事的老別墅,島上比比皆是,它們只是島上建築群的冰山一角,鼓浪嶼“萬國建築博物館”的稱號可不是虛的。

2017年7月8日,鼓浪嶼申遺成功了,說意外也不意外,真是個明明可以靠臉、卻偏偏要靠內涵出名的景點。

小編最開始認識鼓浪嶼,是在小學音樂課堂上學唱《鼓浪嶼之波》,當時覺得“鼓浪嶼”的名字很好聽!不過鼓浪嶼原本還有個名字叫“圓仔“,一聽就聯想到圓鼓鼓的小胖仔,跟鼓浪嶼的文藝清新還真有點違和。
至於後來為什麼有了”鼓浪嶼“這個好聽的名字,說法非常多,說法又各不相同,但沒有實實在在的依據,所以一個個都變成美麗的傳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