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是對現實世界的高度還原,你怎麼看?

影影圈圈


千百年來,一部分人在創作藝術,那樣的人叫藝術家;一部分人在研究藝術,那樣的人叫評論家;一部分人在欣賞藝術,那樣的人是藝術的粉絲,然而,有趣的是,不管是藝術家,評論家還是藝術的粉絲,都很難弄清楚藝術到底是怎麼一回事,於是有人就問了,藝術是對現實世界的高度還原嗎?



藝術是對現實世界的高度還原,

我們從簡單的開始講起,藝術家創作一件藝術作品,首先要有參照物,這樣才有頭緒來創作,而這參照物肯定是藝術家自己所看到的、所想到的事物,想象力也是在觀察力的基礎上而產生,沒有對事物的觀察,是絕對不可能有豐富的想象力的,從而也就無法使用誇張的表現手法,


其次,藝術家通過藝術的工具將所看到或者所想到的事物描繪出來之後,就叫作品了,接著是要賦予作品一定的情感,作品才會“成活”,通俗的講,就是將作品的人與物形象化、擬人化,因為只有人才會去欣賞作品,這是讓作品和欣賞者達成共鳴,人可以通過藝術作品來了解藝術家的思想情感,通過藝術作品瞭解這個世界,瞭解過去的世界、現在的世界、未來的世界,

綜上所述,就容易明白了,如果沒有藝術,人們的生活是非常枯燥乏味的,更主要是瞭解世界的成本會非常高,有些事情未必還可以瞭解清楚,就舉個簡單的例子吧,幾百年前的歐洲文藝復興時期,如果沒有留下那麼多的藝術作品,時至今日,我們又怎麼去了解那時候的西方世界原來是“宗教神學思想”濃重的世界?



即使有的藝術作品可以添加很多誇張想象出來的細節,但是依然會存在現實世界的影子,因為想象力是依靠真實來延伸的,很多畫作被描繪的和仙境一般,有些人會覺得太誇張了,其實在沒有人類的時候,這樣的仙境是存在的,這也可以說是對過去的現實世界的高度還原;藝術高於自然之美,那是絕對不可能的事情,它只能是將自然原本的美高度還原出來而已,這才是真實的,藝術一旦沒有了真實意義,那就毫無價值了。


詩夜城主


藝術是對現實世界的高度還原,這話沒毛病。

我們常說,藝術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藝術來源於生活,沒有疑義。但藝術為什麼高於生活呢?因為藝術是藝術家對生活現象經過提煉昇華後從中反映出生活的本質和真善美的東西再回饋於生活,所以說藝術是現實世界的高度還原而不是原封不動的照搬複製。

儘管人們由於生活環境成長經歷文化深淺修養高低的不同,對藝術的認識不盡相同,“一千個人眼裡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但每個人都能從哈姆身上看到現實生活中與哈姆雷特似曾相識的地方。正如我們看《紅樓夢》中的林黛玉薛寶釵王熙鳳等,總覺得現實中有些人跟她們很像,但又不完全一樣,這就是藝術的高度還原,是將很多人的特點濃縮在一個或幾個人身上,塑造出典型的人物形象。

達芬奇《蒙娜麗莎》神秘的微笑引起無數人的共鳴。人們覺得這微笑又熟悉又陌生,做出各種各樣的分析猜測。有人說這微笑是內心的喜悅,有人說這微笑是淡淡的憂傷,有人說這微笑帶著複雜的情愫,有人說這微笑體現的是一種雍容大度等等。這不正是藝術對現實世界的高度還原嗎?

藝術之所以為藝術,就在於它在反映現實世界時融入了藝術家的思想情感審美情趣和價值取向,它不僅給人以感官上美的享受,更能引發人的共鳴,啟迪人的心靈,令人產生精神的愉悅、精神的振奮和精神的力量,追求嚮往健康向上美好的生活。哲學家黑格爾說:“藝術的本質不在於表現生活,而在於告訴人們應該怎樣生活”。我想這句話也可以做為“藝術是對現實世界的高度還原”這句話的理論註解和概括。




燈影書畫


藝術是對現實世界的高度還原這種提法不妥。各種藝術雖然都是來源於現實世界,來源於生活。但它們都要經過提取精華才表現出來的。藝術是對現實世界的高度概括,提煉。表現方式有具象藝術和抽象藝術。抽象藝術如書法,它就是在"抽取現實世界之象″沒有給觀賞者提供具體可見的,明確的具象東西,如書法創作活動中的折釵股,屋漏痕,觀劍舞......也是從現實世界中來,但在作品中高度提煉,對現實世界萬物的理解,感覺。用書法線條語言表達出來,難道你能說它不是藝術麼?書法藝術表現,都是在相對意義上擺脫現實世界原型具象。因此都是在進行藝術抽象,表達一種意趣。我們欣賞王義之《蘭亭集序》會感受到典雅流美,欣賞《智永千字文》會感受到清勁秀雅,欣賞蘇東坡《洞庭春色賦》會感受到沉著古雅。





神韻軒書法


縱觀人類歷史上的所有藝術形式,都離不開人的參與,既然有人的參與,必然要體現出人的思想和精神,而這些又都來源於現實,所以說,藝術是源於現實的。但為了不那麼直白,有時可能會適當的加一些修飾與美化,從而藝術又高於現實。藝術最終會給人類生產生活有一定的指導作用,所以它最終也要回歸生活,這樣才顯得真實有意義。

人類的發展,是一個漫長而又曲折的過程,很多情況下,人都渴望朝好的方向發展,但也經常事與願違,漸漸地也就有了藝術的出現。藝術往往表達了人們對現實的不滿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藝術的價值是永恆的,因為他來源於現實,很多都富有一定的哲理性,對人類的生產生活有很強的指導作用。


一部好的藝術作品,一定是打動和感染人的。因為人們能從中讀到很多與自身經歷或情況想通的東西,也就是所謂的“共鳴”,這種共鳴,對人的影響是巨大的,也是持久的。如果一部藝術作品,講的純粹是現實以外的東西,與現實沒有任何關聯,那麼人們可能會覺得不知所云,甚至看不懂,這樣,它就失去了存在的價值。所以說,藝術是對現實世界的高度還原是有道理的!


一筆一畫硬筆書法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

藝術的創作源泉,不管是靈感、想象,還是素材,都無不來自於生活。

不論古今中外何種類型的藝術品:音樂、美術、舞蹈、詩歌、雜技……都和當地的生活習俗、文化傳承、創作者本人的生活經歷……息息相關。

從這一點來說,藝術品是現實生活的反映。


但是,藝術作品不完全等同於現實世界。它必然是經過加工創造的。

哪怕是“紀實文學”,和攝影作品。都不完全等同於現實。為什麼?紀實文學是由作者的視角、認知去獲取資訊、用作者本人慣用的語言風格去記錄而成。同一個事物在不同人看來是略有差別的,甚至因為身份、立場而有截然不同的看法。由此說來,您說的“現實世界”,標準答案在哪裡?是唯心的還是唯物的?

攝影作品總該是高度反映“現實世界”了吧?這個要看你怎麼去看待。對於完全不懂攝影的人來說,看到的確實就是裡面的景物、人物、事件。但是攝影作品之所以稱之為"藝術“,在於它包含了創作者的匠心。至於觀眾能否讀懂,就是另一回事了。


上述兩種以外的其他藝術作品,那就更脫離現實了。比如神話故事、科幻小說、抽象畫、行為藝術……前三者加入了天馬行空的藝術想象,有些甚至無法和現實生活聯繫起來(比如有些怎麼看也什麼都不像的抽象畫)。而”行為藝術“就有意思了,你看到的是現實表演,可是這個現實表演是經過藝術家匠心設計,有意而為之的。那麼你還說它是現實世界嗎?它是刻意為之的。


題主這個觀點從某方面來說是成立的(即:生活是一切藝術品的創作源泉、靈感、動機),但是卻不能劃等號。


書法閱讀


藝術不是現實生活的高度還原。黑格爾認為:藝木美高於自然美。因為藝術美是由心靈產生和再生的美,心靈和它的產品比自然和它的現象高多少,藝術美也就比自然美高多少。生活是藝術的源泉和基礎。藝術來源於現實生活,藝術離不開現實生活。藝術是藝術家創造性勞動的成果,具有更加感人的藝術魅力。齊白石筆下的蝦,徐悲鴻筆下的馬,已不同於現實生活中的蝦和馬了。已成為藝術美對現實生活的高度的形象的概括。因此,藝術美的精神境界早已遠遠高於現實世界的生活美。這種形象而獨道的藝術美並不是藝術的高度還原。


王義書2


藝術是對現實世界的高度還原,這句話不對。藝術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藝術是高於現實世界的高度,而現實世界的高度不等於藝術美的高度,自然美不等於藝術美,藝術美又高於自然美。藝術是用形象的表現自然界中具有典型特徵對象的形式美。



在自然界中由於地殼的運動,產生了各種各樣的千姿百態的自然景觀,這是大自然所恩賜的自然美。自然形成的自然美與人們的社會生活的關係緊密相連,經過藝術家對自然景觀進行加工和改造,創作出高於自然景觀美的審美藝術作品,體現出藝術感染力的審美價值。



 

  

 

藝術作品的藝術魅力能激發人們的情感,能被藝術形象的美感所震撼,促使人們對美好的崇高的事物產生一種理想的嚮往。人們欣賞審美的藝術作品,是對於藝術形象進行體驗的追求,是視覺效果感應到心靈深處的愉悅,是自己感知力觸及審美情感的激情澎湃的崇高理想。


黃智637


藝術從生活中來,然而它不是機械地再現生活,也不是還原或“高度還原”生活。藝術家從生活中釆擷原料,經過自己聯想思考,加工提煉,他的作品便已經“高於生活”(《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了。





塗之人995


藝術歸藝術,生活歸生活,生存歸生存,中國人反對救濟。


user2787251952304


藝術美風韻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