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蠡為勾踐出謀劃策——越國必須耐心等待,時機不到,則不可強求

越王勾踐即位三年之後,就想要進攻吳國。他一意孤行,沒有聽從范蠡的勸誡,執意興兵最終慘遭失敗。

從好的方面來看,越王勾踐在這段時期,倒是願意對范蠡言聽計從了。范蠡開始先要越王“卑辭尊禮”,除了用重器賄賂吳王夫差之外,還要越王勾踐屈身為奴,范蠡為之規劃出一系列行為和政策的方向。

范蠡認為自己有當機立斷的能力,他早期就常常處在對付敵國外患的環境下,因此他有信心,也願意和越王勾踐入仕於吳國。至於國內的政事,則交給治理內政方面能力比較強的大夫文種。這樣的做法,也充分展現出范蠡知人善任的特點。

而面對已經是奴隸的主子勾踐,范蠡仍然竭誠地表示願意輔佐危主,保存亡國,並不以遭受屈辱、困厄之難為恥,一心以助越王勾踐返國復仇為念。就算是吳王想要藉機拉攏,范蠡也不為所動。

范蠡為勾踐出謀劃策——越國必須耐心等待,時機不到,則不可強求

《東周列國·春秋篇》越王勾踐劇照

吳王竟然當著勾踐的面招降范蠡,他說:“貞潔烈女不嫁破敗的人家,仁賢之人不在滅亡之後的國家當官,如今越王勾踐無道,越國即將滅亡,社稷就要崩潰,他死後斷子絕孫,將要被天下人恥笑。如今你和主人一起來我吳國做奴隸,難道不覺得卑賤嗎?我有意赦免你的罪,何不就此歸順呢?”

沒想到范蠡義正言辭地說:“我聽說亡國之臣不敢談論政事,敗軍之將不敢談論勇敢。我在越國因為不忠不信,使得越王沒有遵從大王之命而用兵與您對峙,以致犯下罪孽。如今我們君臣一起投降,幸蒙大王鴻恩,使我們得以保存性命。我願意為大王清掃門庭,受您奴役驅使,這是我最大的心願。”

此番話聽得越王勾踐痛哭流涕,以為自己從此會失去范蠡。

其實,范蠡的忠心耿耿從未改變過,他與越王勾踐一起被關入石室中,做著卑微的工作,卻仍舊保持著君臣之禮。

機會終於來了——吳王久病不愈,勾踐親嘗其糞便而贏得吳王的信任,終於得以回國。越王勾踐生聚教訓,立下誓言滅掉吳國,而范蠡忠貞護主之心,天地可鑑。

范蠡為勾踐出謀劃策——越國必須耐心等待,時機不到,則不可強求

《東周列國·春秋篇》越王勾踐劇照

於是此時范蠡再次提出了“等待時機”的主張,他認為萬物生長皆有一定的時機,人類必須耐心等待才能享受它的好處。時機不到,則不可強求,凡事都應該順其自然——時機到來自然能扭轉不利的局面。

他勸越王勾踐要親身參與男耕女織的勞動,解除危害百姓的法令,避開上天可能降下來的災害,應該採取一系列的措施,使府庫充實、民眾富裕,並且避免人民沒事做,因為人民浪費光陰,就有可能成為禍亂之源。

天時是循環的,人事也是有機可乘的,吳國必有招致滅亡的時機,越國必須耐心等待。只有掌握天地的必然規律,才能享受有利的成果。

越王勾踐認為自己當初心性不定,沒有好好治理百姓,以致招來災禍,如今已受到教訓,一番勵精圖治之後,應該可以報仇了吧!

但是范蠡還是那些老話,他勸越王勾踐切勿過早圖謀,他認為上天絕對不會玩弄機遇和巧合,不會隨便幫助人的。勉強索取的成功是不吉祥的,可能還會反受災禍,結果不是流亡逃走就是身死國滅。

上天對人類有不同的態度,有給予有不給,也有給了又收回的。所以吳國對越國來說,終還是囊中之物,但如果過早圖謀,最後能否成功可就不一定了。

范蠡為勾踐出謀劃策——越國必須耐心等待,時機不到,則不可強求

《東周列國·春秋篇》吳王夫差劇照

一年後,越王勾踐見到吳王夫差沉醉於酒色之中,不顧百姓死活,又聽信讒言,造成吳國群臣都曲意奉承,全國上下一片苟且偷安的風氣。越王勾踐認為此時應該是攻伐的好機會。但是范蠡卻認為,上天的感應尚且不夠,要越王再等等。

又等了一年,越王勾踐見伍子胥被殺,應該是可以出兵的時候了,范蠡仍舊認為此時吳國滅亡的徵兆尚不明顯,此刻進攻不但不能成功,反而會受到懲罰。

再過一年,越王勾踐以吳國發生天災為由,再次想要舉兵。范蠡仍以時機尚未成熟,還要越王勾踐再等等。

這一等再等三等,等得勾踐生氣了。然而,范蠡仍舊堅持自己的看法,並且成功再次說服了君王。

范蠡為勾踐出謀劃策——越國必須耐心等待,時機不到,則不可強求

《東周列國·春秋篇》吳王夫差劇照

范蠡以為“人事”必須要與“天時”、“地利”相配合才會成功。吳國雖然發生了天災,哪怕吳國民心惶恐,但君臣上下必然會努力撐過這段危機的,所以這並不是出兵的好時候。只有等吳王與大夫們驕縱沉迷酒色、不務國事,百姓們怨氣沖天的時候,吳國再遭受天譴,那才是出兵的好時機。

終於,等到了九月,越國起兵伐吳,並且在范蠡的策略下,困住吳國三年,最終使吳軍不戰自敗。吳王夫差派人求和時,越王勾踐竟然還心生不忍想要和解!幸虧因為范蠡重提當年“會稽之恥”後,越王勾踐才作罷。隨後,范蠡便不向越王報告,一舉進攻到姑蘇宮,於魯哀公二十二年滅掉了吳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