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標芯片,規模2041.5億,國家大基金二期成立

目標芯片,規模2041.5億,國家大基金二期成立

芯片!芯片!還是芯片!

10月22日成立,預計11月開始投資;募集規模2041.5億;股東名單27個,中國菸草、三大運營商在列。專注領域集成電路產業投資,主要方向或為芯片設備、材料的國家大基金二期終於來了。

最豪華股東名單

目標芯片,規模2041.5億,國家大基金二期成立

前五大股東

工商信息顯示,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二期股東數達到27家。財政部是第一大股東,持股11.02%;國開金融認繳220億元,持股10.78%,系第二大股東;重慶戰略性新興產業股權投資基金合夥企業(有限合夥)、中國菸草總公司等6位股東各自認繳150億元,各持股7.35%,同為第三大股東;亦莊國投、北京國誼醫院有限公司等4位股東各自認繳100億元,各持股4.90%。

梳理股東名單,堪稱史上最豪華。有代表中央財政直接出資的財政部,也有地方政府背景資金的亦莊國投、廣州產業投資基金;有央企資金,如國開金融、中國菸草總公司;也有民企資金,如福建三安集團有限公司等

從一級股東名單中,出現了三大運營商身影,合計認繳125億元,其中中國移動旗下中移資本認繳100億元、中國電信集團有限公司認繳15億元、聯通旗下聯通資本認繳10億元。

或投向芯片設備、材料

近期,國家大基金總裁丁文武9月表示:“二期基金主要是要打造一個集成電路產業鏈供應體系,每個環節要與用戶有機地結合起來,尤其是國產裝備、材料等上游產業鏈環節。只有這樣,才能實現自主可控。”

目標芯片,規模2041.5億,國家大基金二期成立

國家大基金總裁丁文武

丁文武還表示,將對在刻蝕機、薄膜設備、測試設備和清洗設備等領域已佈局的企業保持高強度的持續支持,推動龍頭企業做大最強,形成系列化、成套化裝備產品;繼續填補空白,加快開展光刻機、化學機械研磨設備等核心設備以及關鍵零部件的投資佈局,保障產業鏈安全。

2014年9月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一期成立,募集1387億元人民幣。投向中,芯片製造佔67%、設計佔17%、封測佔10%,設備和材料投資僅佔6%。

芯片自主任重道遠

無論怎麼,“自主可控”是國家大基金的對芯片產業的最大期許,中國決心要降低對外技術依賴。中國芯片產業突破的另一個瓶頸是芯片製造設備,中國在該領域不佔主導地位。領先的公司包括美國的應用材料公司和泛林集團、荷蘭的阿斯麥控股公司和日本的東京電子公司。

海關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進口3121億美金的芯片,超過了2403億美元的原油進口額。而全球的市場總額也就是4700億美金,中國進口了大概2/3,算上出口的846億美金, 逆差高達2274億美金。在3121億美元的進口額中,有1/3要花在成本上,主要就是買設備、生產芯片的原材料。

目標芯片,規模2041.5億,國家大基金二期成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