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显是武则天所生的第三个儿子,那么,为什么22年后,再次登基?

唐中宗李显是高宗的第七个儿子,也是武则天所生的第三个儿子。他一生两次立储、一次被废、两次登基,是历史上为数不多的两番登基的皇帝。起伏波折的帝王生涯,使他的精神遭受极大刺激,称帝以后,政治上无所作为,生活上窝窝囊囊,反倒成就了一个强悍的皇后韦氏。那么,为什么李显会两次登基呢?

神龙元年(705年),宰相张柬之等起兵发动政变,杀死张易之张昌宗等,拥中宗复位,废周为唐。

这是李显第二次即位,离他第一次即位已经过去了整整22年。他没有想到22年后,自己还能够再度登上皇位

唐中宗李显是高宗第七子。中宗被立为皇太子之前,先是太子李忠被废,接着,相继被立为太子的李弘和李贤先后死去。他目睹了两个兄长的死亡,虽然贵为太子,却时刻在担心着自己的命运,生怕也许哪一天,也会落得如此下场。所以,李显在执掌朝政的母亲武则天面前恭恭敬敬,小心翼翼,从不多说一句话。这种态度果然奏效,他的太子当得还算比较稳当。

李显是武则天所生的第三个儿子,那么,为什么22年后,再次登基?

李显在娶韦氏之前,有过一任妻子赵氏。赵氏是右领军将军赵绰的孙女、定州刺史赵与唐高祖常乐公主的女儿。赵氏因为出身高贵,又有皇家血统,仪凤二年(677年),当21岁的李显被改封为英王(原封为周王)时,由父皇高宗李治做主,将姑奶奶的女儿赵氏纳为王妃。武则天掌控朝政以后,日益引起唐王室成员的强烈不满。越王李贞(太宗李世民第八子)联络姑姑常乐公主、姑父赵瓌等,准备起兵将武则天撵下台。垂拱四年(688年),李贞联络其他王子起兵,想要除掉武则天。

李贞当初起兵时,曾给当时担任寿州刺史的驸马都尉赵写了封信,请他也参与起兵诛讨武则天的行动。赵瓖见信后,非常高兴,当即答应,并愿意出兵相助。“瓖甚喜,复许率兵相应”。赵的夫人常乐公主对父亲取得的江山却由武则天取代非常愤怒,同时对武则天迫害唐室成员、荫庇武氏亲族的行为极为不满,因而对侄子李贞等人起兵并邀丈夫参与十分支持。常乐公主甚至让李贞派来的使者带话回去给李贞,说到当年隋文帝杨坚将要夺得天下时,尉迟迥虽然是周室外甥,然而却能响应杨坚之召,起兵相州,联结突厥,最终帮杨坚夺得天下。她劝李贞等要以尉迟迥为榜样,舍生取义,除掉武后。常乐公主甚至激励李贞等人,说你们这些王子如果是男人的话,更应该舍生取义,拯救国家。“夫为臣子,若救国家则为忠,不救则为逆。诸王必须以匡救为急,不可虚生浪死,取笑于后代”。

李显是武则天所生的第三个儿子,那么,为什么22年后,再次登基?

武则天得知这一消息后,“率兵十万讨之”。李贞起兵20多天后,就因兵败自杀而死。

李贞死后,常乐公主一家受到牵连,赵家顿时成了武则天的眼中钉。结果,武则天以参与谋反为由,将赵瓖和常乐公主杀了。

之后,武则天又把矛头直接指向常乐公主的女儿、李显妃子赵氏。为了发泄对常乐公主一家的仇恨,武则天毫不客气地“幽妃内侍省”。赵氏被关押后,饱受摧残,直到死后尸体腐烂,才被人发现,“妃既囚,扃键牢谨,日给饲料。卫者候其突烟数日不出,披户视之,死腐矣”。

自己的王妃死于非命,当时还是英王的李显却并不敢在母亲面前表现出一丝的怨恨。武则天对儿子如驯服非常满意。永隆元年(680年)八月二十二日,武则天废掉自己的次子李贤,即将李显封为太子,并将他的续弦韦氏册为太子妃。

李显是武则天所生的第三个儿子,那么,为什么22年后,再次登基?

嗣圣元年(684年),高宗死后,李显即位。韦氏也由太子妃转为皇后。

韦氏并不是一个聪明的女人,她并没有从赵氏的遭遇中看清楚自己身处的环境。这个大胆得有些鲁的女人,自以为只要自己成为皇后,就可以依靠丈夫或儿子获得无上的权势。然而,她和她的皇帝文夫中宗一样,没有意识到武则天的强势。

刚刚即位的中宗和坐上皇后室座的韦后,对于突然来到的权力抑制不住内心的狂喜。这对政治资质平庸的夫妻,认为只要有了帝后的名分,就等于掌握了全盘局势,根本就没有想过虚名与实权之间究竟有多大差距。尤其是韦氏,她立即迫不及待地要丈夫提拔自己的娘家人,而李显也乐于听命于皇后,立马将岳父韦玄贞升为豫州刺史。韦氏仍然觉得不满意,想要让父亲当侍中(宰相),李显也满口答应,顺便还将乳母的儿子升至五品。

当中宗把要任命韦玄为宰相的决定告诉中书令裴炎的时候,装炎立即加以劝阻。谁知李显的脑子已经被韦后的枕边风吹糊涂了,放出话来:“我是皇帝,想怎么千就能怎么干!韦玄贞是我的老丈人,我就是把天下让给他都行,一个小小的侍中又有什么大不了的?”

李显的一席话,韦后听了非常高兴,却把裴炎吓得魂飞魄散。为了避免皇帝“说到做到”,裴炎将中宗的这番话报告给了武则天。武则天听后大怒,发觉这个表面窝囊的儿子,原来并不像他表现出来的那样温顺,立即下定了废李显的决心。

李显是武则天所生的第三个儿子,那么,为什么22年后,再次登基?

嗣圣元年(684年)二月六日,在武则天的安排下,裴炎与中书侍郎刘之、羽林将军程务挺、张虔勖等人率重兵入宫,当着百官的面宣布了太后懿旨,废李显为庐陵。那个时刻,李显还坐在皇帝的宝座上听大臣们上奏,正听得快要打瞌睡。裴炎宣读的懿旨,猛地让他从梦中惊醒。他愣了一会,终于清醒过来,不禁大叫道:“我有何罪?”武则天看着这个没出息的儿子不紧不慢地回答:“你想要将天下送给韦玄贞,这还不是大罪吗?”中宗听得母亲的声音并不大,但是,那一刻,他的耳朵却像快要被震聋一样。

李显哑口无言,只能懊恼地低下头去。

废帝第二天,李显的同胞弟弟李旦被按在了皇帝的座位上。李即位,为睿宗,改元文明。

宰相事件直接导致中宗从皇帝的宝座上被母亲武则天赶下来,贬到房州。而正在做宰相梦的韦玄贞,也被武则天流放到钦州。

随着权力的巩固,武则天于公元690年正式改唐为周,自称“圣神皇帝”,睿宗李旦被降为储君迁居东宫,并改武姓。67岁的武则天正式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李显是武则天所生的第三个儿子,那么,为什么22年后,再次登基?

成为皇帝的武则天并没有因为儿子被贬就放松对儿子的警惕。在房州清苦度日的李显不但平日被人监视,长安城里的特使还经常专程前去察看他的情形。李显每每想起二哥李贤在流放地被赐死就开始心惊肉跳。《资治通鉴》记载:上(李显在房陵与后同幽闭,备尝艰危,情爱甚笃。上每闻使至,辄惶恐欲自,后止之曰:“祸福无常,宁失一死,何如是!”每当有使臣前来,他都以为他们是奉母亲之命来杀死自己的,心中无比惊恐。李显脆弱的精神简直无法支撑他去面见使臣,只要听说使臣来到的消息,他就崩得只想提前自杀了事。李显寻死是很容易,然而他若是死了,他的妻儿女却也就再没有了活路。在这样的情形下,李显每次寻死都被韦氏紧紧地拉住。韦氏反复地劝他说:“祸福无常,人生一世早晚也是个死,想通了你又何必如此心慌,反倒自己去寻死呢?

久而久之,韦氏强硬的态度和安慰几乎成了李显流放生中唯一的一根稻草,成了他精神上的依赖和支柱。据说他曾经满怀感激地对韦氏许下誓愿说:“假如我真有朝一日能重登皇位,一定不会忘了你的恩情,凡是你想要的、你想做的,我都从你所愿,绝不加以禁制。”如此惊恐凄惶,生不如死的日子,李显和韦氏整整过了14年。

李显是武则天所生的第三个儿子,那么,为什么22年后,再次登基?

晚年的武则天,在立太子的问题上,一直犹豫不决。

在她的内心深处,李家和武家难以取舍。跃跃欲试的武三思等人是自己的同姓后代;李显、李且两个儿子厚老实,为人谨慎,而且都做过皇帝;再加上大臣们心中对李唐王朝的感情难以磨灭,依然希望在武皇身后天下能够恢复李姓。

圣历二年(698年),武则天身体状况越来越差。群臣奏请武则天召庐陵王李显回京。关于武则天为何最终将李显立为太子,有一个关于解梦的故事。一天,已是74岁高龄的武则天对狄仁杰说:“肤昨晚梦见一只大鹦鹉,两个翅膀均折断了。爱卿看是什么征兆啊?”仁杰抓住这个绝佳的时机对武则天说:“陛下姓武,那鹦鹉便是陛下了。两个翅膀就是陛下的两个儿子,他们都处于禁的地位,就是两翼折断的意思,没有翅膀的鹦鹉不能飞翔。这个梦的意思是说,如果陛下再次起用两位爱子,才能使折断的双翅复原。”

当时,武则天把想要立武三思为太子的想法,试探性地和大臣们商量。狄仁杰坚决反对,他和另一位大臣王同方说:“母子和姑侄,哪个更亲呢?世上只听说过儿子为母亲建祠堂的,哪听说过侄子给姑母建祠堂的呢?如果陛下将自己的亲子立储则身后可安享宗庙血食,如果立侄为储,恐怕将来会无人尚飨啊。”正是狄仁杰的这香话,让武则天终于醒悟过来。女皇下定了决心,把幽禁在房州的庐陵王李显回长安。

李显是武则天所生的第三个儿子,那么,为什么22年后,再次登基?

圣历二年(699年)的三月九日,武则天秘密派人前往房州,将李显接回了长安城。韦氏陪着丈夫在生死边缘上苦苦支撑了14年,终于盼到了带来喜讯的密使,其惊喜可想而知。

三月十八日,李显返回洛阳。这一天,武则天仿佛不经意地对狄仁杰开起了玩笑:“还汝太子。”随后,李显就像变戏法一样被召上殿来,并随即复立为太子。狄仁杰当场泪流满面。

神龙元年(705年),82岁的武则天终于病倒了。

正月,宰相张柬之、右羽林大将军李多祚等人突率羽林军500余人,冲入玄武门,杀张易之、张昌宗。迫使则天皇帝传位于中宗,改年号为“神龙”,复国号为唐。中宗复位后马上立韦氏为皇后,又不顾大臣的劝阻,破格追封韦皇后的父亲为王,并让韦皇后参预朝政,对张柬之等功臣却不加重用。中宗第二次登基,从此重见天日,又开始了自己的帝王生涯。

李显是武则天所生的第三个儿子,那么,为什么22年后,再次登基?

纵观李显的一生,他的命运一直都没有真正被自己掌握过,他也似乎从来没有过掌握自己命运的想法。在他的生命中发挥作用甚至肆意涂改的是几个女人,李显的整个生命和遭际操纵在她们的手中。这几个女人中的三个与他有血缘关系:母亲武则天、妹妹太平公主、女儿安乐公主;另两个则是他的妻妾:皇后韦氏、昭容上官婉儿。

可悲的不是不愿改变,而是不敢去抗争这才是中宗李显最大的悲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