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市小麦销售政策的那些事儿:升级篇

了解完托市小麦销售的基础规则之后,我们来聊聊历年来托市麦销售的具体数据,还有其中存在或是潜在的问题和矛盾。

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十四年的数据,可以从中窥探一二。

历年来托市麦销售价格

托市小麦销售中涉及的三个重要价格指标:托市销售底价、托市竞拍成交价,小麦市场价。

托市销售底价是政策直接制定的,托市成交价是竞拍形成的,市场价格是大家交易综合形成的。

我们选取14年来600周的托市销售数据,及同期全国小麦市场交易均价的数据进行分析。如下:

粮网独家 | 托市小麦销售政策的那些事儿:升级篇

▲2006.11-2019.07托市销售数据 数据来源:中华粮网数据中心

两者在2008-2009年、2012-2013年均快速上涨;2009-2012平稳上涨;2014-201818年箱体波动。

一些简单的统计量:

粮网独家 | 托市小麦销售政策的那些事儿:升级篇

我国小麦市场均价同托市麦成交均价两者相互影响,关系密切,走势整体一致,波动方向基本同一,相关系数为0.9594。

长期分析来看,托市麦成交价的走势,是跟随我国小麦市场价格的“大盘”走势的,毕竟,企业可以根据市场行情来选择是否购买托市麦。

2006年以来,大多数时间,市场均价略高于托市成交均价(高出60元/吨)。当然,这也是托市小麦能卖出去的关键。

仅从价格方面来讲,市场价格≥托市拍卖成交价≥托市销售底价,是政策性粮源销售成交的基础。

反之,托市底价已经高于市场价格的话,托市麦是很难大量出手的,除非市场小麦粮源非常、非常、非常紧张。

这也是2015年之后,托市小麦成交量一直萎靡的一个重要原因。

市场粮源和政策粮源二选一,出于成本考虑,会优先买便宜的。

品质差别并不大,1.12元/斤的粮满大街都是,还可以搞搞价,你不要,难道非要至少1.145元/斤的托市麦?

历年来托市麦销售成交量

价格和成交量是对应的,有成交才有价格。只谈价,不谈成交的行为,都是耍流氓,只不过是“有价无市”的一厢情愿。

历年来周度的托市投放量及成交量数据,如下:

粮网独家 | 托市小麦销售政策的那些事儿:升级篇

成交量高的时间段:

集中在2007-2011年,2012-2014年。

成交量低的时间段(如上图):

2012.04-2012.08,4个月累计成交48万吨;

2015.06-2016.10,16个月累计成交136万吨;

2017.06-2017.11,5个月成交42万吨;

2019.02-2019.07,5个月成交155万吨。

由其是2015.06-2016.10月这一段,近一年半时间总成交136万吨,仅是成交最多一周的一半。按这种销售进度估算,仅当前库存就能卖60年,到2080年不成问题。

这已经不能说是大家对托市麦销售的认同了,而是直接莫得感情的、冷漠抛弃了。

一些简单的统计量:

粮网独家 | 托市小麦销售政策的那些事儿:升级篇

数据来看,投放量充足,周平均投放量244万吨,最大周度投放量503.6万吨;累计投放量147061万吨,总成量22443万吨,总成交率15.26%。

十四年来,托市麦周度成交均值37.28万吨,中位数25.79万吨。也就是说,半数的成交量在25.79万吨以下。

不是每次投入,都会得到认同。

在投放量充足的情况下,15.26%的总成交率实属不低。

托市麦销售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矛盾

据十四年来的销售数据,以及实际销售工作中的经验与教训、销售对市场的影响效果来看,从微观和宏观的角度,不完全总结有以下几点:

1.托市麦销售政策与市场化进程的矛盾

托市小麦收购与销售政策执行的十四年来,其在保护农民收入、促进小麦产量、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等方面的成果毋容置疑,意义重大(此处省略300字)。同时带来的副作用,就是确立了小麦“政策市”的特征。

不限量的收购及销售政策脱离了“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的要求,一定时期内,最低收购价及其销售价格成为市场的“最高价”,导致市场价格扭曲和失真,市场机制对粮食价格的自发调节作用难以充分发挥。

政策市的背后,是国家大量的财力的支持,虽然不差钱,但缺失自发调节的市场,活力不足,后续问题频发。一方面,政策麦库存积压,销售不畅;另一方面,下游成本增加,“麦强面弱”,行业利润微薄,发展受限。

“政策市”仿佛是一种“溺爱”,时间久了问题就大了。面对市场风险,要政策,靠支持,等补贴成了习惯,真的好吗?温室的花朵能经得住风雨?

2.托市麦销售与粮食市场流通效率的问题

粮食流通,效率最高的从田间直接到餐桌,“没有中间商赚差价”。

托市小麦经收购→存储→销售→出库等,流通过程增多,手续繁杂。流通效率理论上已落后,这是其本身制度所不可回避的。

中间商多了,即使不赚差价,这资金成本、时间成本、手续程序也不可避免的增多。

托市小麦销售实际工作中,销售的委托人、受托人、竞卖者、受托保管人等关系松散,相互之间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销售过程中容易出现“转圈粮”、质量、数量不符等问题。

而且还存在受托保管人等以各种理由、借口向竞买者加收各种费用。提高了出库成本和难度,客观上造成政策性粮食销售不畅、库存积压的情况。

据反映,竞拍者买完粮去拉货时,粮库停电、机械故障、工人请假、修路维护等等花样百出,保证你拉不走货,不加水掺杂就已经不错了。

唐僧领导的取经小队在历经磨难,到西天拜见如来佛祖后,跟随如来手下阿傩、伽叶前去藏经阁求取真经。按说至此取经大业功德圆满,可谁知这二位尊者却有意为难唐僧一行人,向其索要人事。

粮网独家 | 托市小麦销售政策的那些事儿:升级篇

唐僧一路勤俭节约、千辛万苦的走来,哪有什么好东西孝敬他们,便直说:我什么也没有准备,Nothing。二人不悦:“白手传经继世,后人当饿死矣”。悟空见他们为难师傅,威胁二人:若在啰嗦,小心我上告你们领导。眼看着双方的矛盾升级,八戒、沙僧劝住了悟空,拿了经书不欢而散。

后来才发现,这取的是“无字真经”,一堆白纸。

众人不干了,悟空嚷嚷到佛祖那,上去就是一番控告。佛祖笑道:“你先别嚷嚷了,你们的事我都知道,但是世间哪有免费拿人东西的道理,再说了你们东土人冥顽不灵,这么珍贵的经书,想空手套白狼?唐僧听完自己倒有些惭愧了,于是在二尊者的复领下,将紫金钵盂给了他们,才得了真经书。

3.托市麦销售去库存与粮食安全要求的潜在矛盾

我国是大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民以食为天”,粮食安全当然是头等大事。“口粮绝对安全”不是一句空谈,因为谁也不能承担、无法承担粮食危机的后果。

近年来,我国粮食产量连续丰产丰收,2018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6.78亿吨,连续多年超过6亿吨,为我国粮食安全夯实了基础。

小麦作为重要的口粮,产量近年“十三连增”、屡创新高,“少”的问题短期解决了,但“多”的问题出来了,产量高、库存高、进口量高“三高”的问题较为突出。

简单来讲,政策性小麦销售要去库存,而粮食安全又要求有足够多的库存,你说咋办?

“政策市”是之前的一种最优选择。市场效率、自发调节的机制要为粮食安全让路。后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粮食市场化进程,等等,同样需要在粮食安全的框架下进行。为了粮食安全,可能会牺牲一部分市场的效率、市场自发调节资源配置的作用。

而解决这之间的矛盾,可以说是一门艺术。简单粗爆的一刀切时代已经过去,因为是刀都会有两面。

这门艺术、会如何发展?托市销售与收购政策如何演变,我们未来需要一个怎样的小麦市场?

下一篇,我们来谈谈未来、和理想。

往期回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