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以前的孩子不怎么叛逆,为什么现在的孩子大多会叛逆呢?

白蕖vlog


“以前的孩子怎么就没有这么多问题,现在的孩子怎么叛逆的这么多?”这是很多人的疑问。


前天和一个朋友谈起这个问题,仔细分析,大致有几个原因,通过对比的方式做个详细分析:

1,物质生活环境的不同:

(1),

八十年代之前(以下简称之前):受经济条件的限制,物质不够充足,生活的 环境相对朴实。

人的想法也相对单纯、简单。

现在:经济生活比之前有了极大的发展和进步,物质生活的富足,给孩子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富足,丰富多彩既开阔了孩子们的视野,又增大了孩子们的欲望。

(2),

之前: 受物质技术的影响,远距离的人沟通比较困难,但生活中人和人的亲近感比较强,孩子对父母的依赖和信赖感也比较强,亲情粘度比较大。

现在: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距离已经不是问题,高智能化对孩子的生活形成了一个极大的诱惑,孩子的好奇心本就比较强,物质外界的精彩纷呈,一些唯利的产品内容极大地减化了孩子对亲情的依赖和信任度。

2,从精神生活的不同:

(1),

之前:一般家庭独生子女比较少,父母忙于工作养家,孩子们受到父母的管教比较少,大多是兄弟姊妹同龄人之间的生活较多,所以很多问题,孩子之间就自行消化了。

现在:独生子女较多,多子女家庭变得稀少,父母养家的压力相对减少,孩子们和父母相处的时间增多,很多孩子同龄人之间自行可以消化的问题,转移到了孩子和父母之间,而父母多是以一种管或者照顾的身份和心理来出现,孩子的主动性就变低,一些原本不是问题的问题也很容易被家长认为是问题。

(2),

之前:父母的传统观念还比较强,日常生活中对孩子成长的干涉也比较少,孩子对父母的敬畏感还比较强,孩子的服从性也比较强。

现在: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孩子的自我意识逐渐地发展起来,传统文化中的一些好的教育没有跟上,孩子成长中出现一些认识上的失衡,同时父母对新事物的认识和接受又慢于孩子,所以导致孩子对父母的信赖和敬畏感大大降低。

3,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发展不同步。

之前:物质生活的发展比较缓慢,所以人的精神生活与之适应相对容易,物质和精神的平衡度较好;

现在:随着智能化的高速发展,人的精神生活适应度还不能快速跟上,就打破了精神和物质发展的平衡度,与之相应的问题就随之而来,所以现在越来越多的精神类疾病出现。这种 现象反映在十几岁孩子的阶段,就是所谓的叛逆问题的高发。

总结起来,现在孩子的叛逆问题,不仅仅是孩子的问题,更多的是成年人的问题,是社会综合因素所导致的问题的一部分。因为社会首先是人的社会,所有的事物和问题都会在人的身上体现,而孩子又是一个社会发展的希望和未来主体,这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一个主体,由于其发展的可变性,成年人的社会主导性,在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就有了大家所认为的叛逆问题的多发。

对这个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欢迎留言讨论!


快乐庭院



用户正言


哈哈哈,小孩子到了十二三岁的时候,都有个叛逆的心理过程,实属正常。只不过六七十年代,多子女家庭占多数。父母工作又忙,每天能吃饱、穿暖就行。其他的没有时间搭理孩子,所以,对孩子是否叛逆没有在意罢了。

现如今,都是一个孩子,从小娇生惯养,父母围着孩子转,关心、呵护有加。严格家教不足。到了十一二岁心里叛逆年龄,父母一下子适应不了,又无可奈何罢了。

第一,时代的区别。

六七十年代的青少年,家庭有钱的不多。社会文化单调。孩子们之间没有攀比性。叛逆心理,只是在兄弟姐妹之间产生矛盾而已。父母很少过问。

如今的青少年,相互之间攀比严重。又没有兄弟姐妹,所以,叛逆心理就直接作用在父母身上。

第二,社会文化的区别。

六七十年代,社会动荡但是民风淳朴。家家都懂得历史传承: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所以,十几岁叛逆期再任性,也不能“出圈儿”。做人有底线。

而现如今,传统的行为规范消失殆尽。民风混沌。连身为家长的都缺乏心理约束,更何况十几岁的孩子呢?!

最后,都是娇生惯养惹的祸。

过去的孩子都是散养。除了上学、吃饭、睡觉外,其他时间孩子做什么,父母根本就不知道。

新如今的孩子,除了上学,其他时间都是在家长的监督之下。这种娇生惯养的格局,孩子到了十一二岁,就受不了了。叛逆反抗也就在所难免了。



皛川


您好,我是彭华勇,心理咨询师,分享家庭教育与心理学,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孩子叛逆,过去不多,因为过去都在农村,没有手机没有互联网,现在就完全不一样了,本质上,孩子青春期叛逆一些,和父母关系有矛盾,很多是正常过程,过了青春期一般相对就缓和了!

但这并不是说不存在问题!因为,叛逆是家庭问题的凸显,孩子越叛逆,家庭内部问题越严重!

所以,问题如果没有超越个人、家庭的自动调节能力范围,那么,它慢慢会缓和,因为个人、家庭都有一个承受、调节范围。

那么如何才能根本上转变这种问题呢?

我曾经辅导的一位家长,她儿子读初二了,厌学,在家玩游戏,沉迷手机。不能多管、也不能多说,说多了就着急,恶语相加。

之后,有好几次,老师反映孩子逃课,下午不上课,批评没啥用,回家反思了一周。最后,还是家长求着老师,好说歹说,给他机会。

后来,听学校小卖部的老板说,她才知道儿子初一就抽烟了,经常买,而且烟瘾比较大。这位妈妈不禁常吸一口凉气。

自己从小对儿子管教比较严格,不准儿子嚼槟榔、吸烟,没想到,儿子全干了,而且自己还蒙在鼓里这么久。

和儿子大吵一顿,差点就动手打起来,儿子摔门而去。这位妈妈好无助,自己一直辛辛苦苦带着儿子,老公常年在外面工作,一年才回来一两次,想不到儿子却变成了这样!

经过和这位妈妈的沟通,发现家庭关系存在比较大的矛盾。由于爸爸常年在外,妈妈一个人抚养孩子,对孩子期望又比较高。

所以,妈妈情绪波动比较大,从小对孩子要求也严格,而爸爸很少和孩子沟通。而且,夫妻关系也不太好,有些矛盾。

所以,解决孩子问题的第一步就是,调整家庭关系。

健康的家庭关系就像一个倒立的等边三角形,彼此平衡稳定;孩子出现问题后,家庭关系就是锐角三角形,甚至是钝角三角形了!

这个过程是最重要最关键的,因为每一个成员都需要调整,尤其是沟通方式,而这一切都需要不断地学习。

其次,就是教育方法的调整。孩子之所以出现教育问题,很大一部分是因为过去教育方式严重错误,所以全面学习教育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之前我也强调了孩子出问题,家长与其到处求医问药,不如先狠狠地看十本家庭教育书籍。比如正面管教细节、PET父母效能等。

最后,就是疏导释放家庭的负面情绪。孩子教育出问题,很明显的特征就是这个家庭负面情绪爆棚,所以无论是孩子,还是大人,都有必要及时疏导释放情绪。

这个家庭经过调整,一年后,孩子情况好多了,虽说成绩一般,但和妈妈关系好了,家里也没那么多矛盾了,学习也正常了,总体上是非常好的。

改变是困难的,尤其是成人,孩子改变的过程中其实最难的点就是大人的改变。家长有些是完全不知道,觉得孩子的问题就是孩子的问题。

有些是知道孩子的问题需要家庭改变,但认识不深刻。有些是明白,但永远落实不到行动。没有行动,改变就永远不可能发生!

总而言之,有效才算重要,会爱才是真爱!迷路了,首先要知道路怎么走,然后具体到行动上,怎么走!最终才能走出重重迷雾!


我是彭华勇,心理咨询师,分享家庭教育与心理学,专注教育问题、心理问题的咨询解决。


彭华勇家庭教育


个人观点

八十年代的孩子都是苦日子过来的,每天头不洗脸不洗的!穿的凉鞋碎了都要用布条缠一圈,怕磨脚!~

苦日子过惯了,事情经历的多了 遇到事也就见怪不怪了!

现在的孩子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人陪!~也许是当家长的小时候苦日子过怕了!在说,现在的生活水平也高了!

孩子要什么都尽量满足,一来二去就把孩子惯坏了!有一天他要东西,你不给他买 他肯定会撒泼打滚!~
孩子该买的当然买,无理取闹那不行!不能从小就惯他!~

郭德纲有句话说得好,人啊吃亏要趁早!~


青建一橄榄城


因为这个社会,无法给他们提供人生的榜样!他们慢慢发现那些早些塞给他们的包装出来的榜样,富人、戏子、公知这些家伙,个个一屁股屎,奇丑无比,所以他们最终一定会叛逆!


红雨


谢谢!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不断地接受新鲜事物,当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他们就会有自己的判断力,那时候他们对事态的看法是单面性的,所以他们觉得自己的看法是肯定的,当你对他的答案提出质疑时,他就会觉得你用身份压到他的正气而跟你对抗。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判逆!

这种所谓的判逆无论在那个年代的孩子都是有的,只是对抗者不同而已,七八十年代为什么感觉不到孩子判逆呢?有二;第一,那个年代同龄孩子较多,一起玩耍时经常会出现争吵而打架,这就是判逆被教训的结果。第二,那个年代经济水平较差,大人们都忙于生计而忽略了小孩,和孩子接触的时间自然就少了,他和别人争吵的事情告诉父母想在父母这找个后盾的时候,大人们往往会慢不经心敷衍了事。现在就不同了,一家只有一个孩子,都是掌上明珠,骂不得更打不得,他们说什么你都得听。搞不好还会离家出走什么的!

说白了都是惯出来的,只要用正常的理念教育和引导自己的小孩,孩子才能健康成长!


用户6086229312588


哈哈哈哈!我是70的,亲自叛逆过呢。

叛逆期是每个人都会经历过的心理历程,不过是与家长冲突程度不同而已,有的家庭亲情培养理智又和谐,就能顺利、安然、平静地过渡。



陈哲升


计划生育闹的呗。


老久6107


可能与独生子女政策有关系吧?!

以前一家有几个孩子,相互之间懂得体谅忍让!而且有集体观念,讲团结会合作!

现在的小孩多为独生子女,全家宠爱,唯我独尊,稍有不顺则横眉冷对,一遇挫折就勃然大怒。叛逆心很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