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军事制度,是不是和宋朝军事制度相似?

红红火火讲历史


明宋的军事制度还是有很大的不同的。我将从募兵的角度来说说。

宋,全民皆可募兵。一经招募,终生为兵。北宋武装力量分为禁军、厢军、乡兵和番兵。这四部分组成分为朝廷和地方两级体制,禁军为朝廷武装力量,顾名思义就是战斗力更强,厢军、乡兵和番兵归为地方武装。北宋大规模招兵养兵,常备兵额超过之前历代。

南宋时期军事制度较之北宋有很大变化,禁兵已不居主要地位,厢兵仍然保留,番兵已不存在,而乡兵建置更为繁杂。宋朝的军事由枢密院、三衙、兵部三者共管。其中,枢密院直接隶属皇帝,可以调动正规军。但宋重文轻武,让文官指挥战争,这也是宋兵多却弱的原因。

明代创立了独具特色的卫所制。卫所募兵为,当军家庭都要入军籍,父死子继,世代为兵,并随军屯戍,住在指定卫所。若军户全家无男丁由官府派官员到原来的户籍勾补亲族或是贴户顶替。

明代卫军实行屯田制度。边关的兵,三分守城,七分屯种。内地的兵,二分守城,八分屯种。

明中期以后,由于大批屯田被侵占,朝廷大规模推行募兵制,募兵逐渐成为军队主力。大凡战斗力较强的军队都由招募而来。

明代军队分为京军和地方军两大部分。京军为全国卫军的精锐。例如锦衣卫等。地方军包括卫军、边兵和民兵。

此外,还有不同行业和阶层组建的矿兵、盐兵、僧兵等,遇有战争,常被召出征,战争结束仍回原址。明的军事更为强大的原因还有传统火器发展的达到高峰。(图片来源网络)



安度GUO


两者其实差别很大。都经常说两朝都是文管武,但其实只是表象,不管是制度还是机制都完全不同。

首先,宋朝的制度设计是枢密院、兵部、禁军,结合各路地方部队建制(边军和内地不同,但总体都可以归类为地方部队)。

枢密院掌握最高决策权,负责大方向的战略。比如打不打,怎么打…主要由文官构成。

兵部负责后勤。(很类似明朝早期)

禁军体系和地方军体系负责直接统兵、练兵、前线作战等直接军务。

后来北宋末年开始,中央禁军垮了,而且边境防御压力大,所以地方和边防军实力做大,不过大致的体系还是一直维持着。

所以宋朝的以文制武,始终都是,文官掌握最高军事决策,但直接领兵的还是武将。

明朝则完全不同,而且分为两个阶段。

前期的文武分治,后期的文官彻底控制军队。

前期五军都督府,无论是权力还是地位都是绝对权威。

不但每府左右都督都是正一品官职(兵部仅有二品),而且担任都督的,基本上都是有爵位在身的超品(驸马都尉级别高于伯,低于侯,只不过不世袭,而伯是高于一品的)…

而且五军府还直接统辖卫所(上十二卫的亲军不在五军府管辖内),兵部只掌握后勤和人事任免的审核权(比如一个卫指挥佥事,因功要升指挥使,那必须要兵部签字)。最后,明初有什么大战,一般也是从五军府的都督或者公侯之中选人担任总兵官、某将军,负责直接作战。

兵部的权力比宋朝大,但依然是受气包角色,毕竟明初的公侯都是狠角色(土木堡之前)。而且五军府和枢密院不一样,是完全的武官衙门…所以这一时期,文官管不了军事。

但变化从土木堡开始:五军都督府和勋贵在土木堡损失惨重,几乎可以说把能做事的人都断送了,又是危急关头,所以临时把统兵权交给兵部(于谦当时是兵部侍郎)…

这一交出去,就再也收不回来了…

从此明朝的兵权完全被文官集团掌握。

于是出现了总督、巡抚、兵备道等一系列新设官职。

而且这些官职都是文官官职,却是直接指挥作战的。原来最高的统兵官职,总兵官,成为了总督和巡抚的下属…

没办法,武将缺少一个在中央起作用的权力核心,中央下来的命令就是让你听总督、巡抚的…你不听就随时让你下课,后勤没有…所以才有文官见到武官自动大三级,毕竟你武职二品的总兵官,还要听四品巡抚的(明朝的巡抚一般加佥都御史衔,正四品,少数加副都御史,正三品)。

所以才有,李成梁和戚继光在继承自家家族世袭武官位置之前要去求兵部。(这要是在明初,兵部敢无故压着武官继承,五军都督府的大佬能带人砸了兵部)…

此后,一线的军事指挥权也归了兵部…

另外,二者的军事组织构架也是完全不同的。明朝的卫所制是世兵制,也就是一人当兵,代代当兵!除非一家人死绝…

而宋朝一开始就是募兵制,只不过征兵政策有问题,所以募兵制也垮得惨…

包括之后,明朝也改为募兵制之后,也和宋朝的募兵完全不同。明朝的募兵是有额度审批的(至少在明末之前当官的是不敢乱招人的)。而宋朝,尤其是南宋开始,募兵是你地方军事长官能养得活就随便募(毕竟一直压力都很大)…


不知道叫啥子3


宋朝的军事指挥系统由枢密院、三衙、兵部三者共管。

其中,枢密院直接隶属皇帝,可以调动正规军。

三衙,是中央最高指挥机关,统领厢军和禁军。

三衙分化禁军的指挥权,

以上三者一起领导禁军。

这样的军事制度加强了皇权,大大削弱了军队将领的权力,派无实战经验的文臣去领导战事,战斗力可想而知,导致了宋军积弱。

 

明朝则吸取了教训,改革了军事制度,创立了卫所制:皇帝独揽军事大权,全国设立卫所,军丁世代相继,给养仰赖屯田。

中央设大都督府。是最高军事机关,掌管全国军人军籍。军事行动要听命于兵部。有战事,兵部奉皇帝旨意调军,任命将领,率军出征。战争结束后,将领上交印信,军队回归卫所。

总而言之,明朝的军事制度要好于宋朝的军事制度。


三维地图说历史


不相似的。宋朝以文治天下,自太祖杯酒释兵权后,五代十国的节度使实力锐减,皇帝收天下精兵集中在禁军中,形成内强中干的局面。而大明朝自太祖朱元璋夺取天下后,对武人的权利剥夺的较少,朝廷有厂卫,地方有总兵。还是较好的处理了军人制度的。


玉华读史


宋取守势,明取攻势,宋有文官扰军,明有宦官乱军。


深海无风


首先,感谢提问

宋朝的军事制度,还存在地方节度使,也就是节度使可以拥兵自重,而且宋朝的军事水平和兵官素质并比不上明朝,不存在军事制度相似


镇谈论史


差别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