託市小麥銷售政策的那些事兒:升級篇

瞭解完託市小麥銷售的基礎規則之後,我們來聊聊歷年來託市麥銷售的具體數據,還有其中存在或是潛在的問題和矛盾。

以史為鑑、面向未來。

十四年的數據,可以從中窺探一二。

歷年來託市麥銷售價格

託市小麥銷售中涉及的三個重要價格指標:託市銷售底價、託市競拍成交價,小麥市場價。

託市銷售底價是政策直接制定的,託市成交價是競拍形成的,市場價格是大家交易綜合形成的。

我們選取14年來600周的託市銷售數據,及同期全國小麥市場交易均價的數據進行分析。如下:

糧網獨家 | 託市小麥銷售政策的那些事兒:升級篇

▲2006.11-2019.07託市銷售數據 數據來源:中華糧網數據中心

兩者在2008-2009年、2012-2013年均快速上漲;2009-2012平穩上漲;2014-201818年箱體波動。

一些簡單的統計量:

糧網獨家 | 託市小麥銷售政策的那些事兒:升級篇

我國小麥市場均價同託市麥成交均價兩者相互影響,關係密切,走勢整體一致,波動方向基本同一,相關係數為0.9594。

長期分析來看,託市麥成交價的走勢,是跟隨我國小麥市場價格的“大盤”走勢的,畢竟,企業可以根據市場行情來選擇是否購買託市麥。

2006年以來,大多數時間,市場均價略高於託市成交均價(高出60元/噸)。當然,這也是託市小麥能賣出去的關鍵。

僅從價格方面來講,市場價格≥託市拍賣成交價≥託市銷售底價,是政策性糧源銷售成交的基礎。

反之,託市底價已經高於市場價格的話,託市麥是很難大量出手的,除非市場小麥糧源非常、非常、非常緊張。

這也是2015年之後,託市小麥成交量一直萎靡的一個重要原因。

市場糧源和政策糧源二選一,出於成本考慮,會優先買便宜的。

品質差別並不大,1.12元/斤的糧滿大街都是,還可以搞搞價,你不要,難道非要至少1.145元/斤的託市麥?

歷年來託市麥銷售成交量

價格和成交量是對應的,有成交才有價格。只談價,不談成交的行為,都是耍流氓,只不過是“有價無市”的一廂情願。

歷年來周度的託市投放量及成交量數據,如下:

糧網獨家 | 託市小麥銷售政策的那些事兒:升級篇

成交量高的時間段:

集中在2007-2011年,2012-2014年。

成交量低的時間段(如上圖):

2012.04-2012.08,4個月累計成交48萬噸;

2015.06-2016.10,16個月累計成交136萬噸;

2017.06-2017.11,5個月成交42萬噸;

2019.02-2019.07,5個月成交155萬噸。

由其是2015.06-2016.10月這一段,近一年半時間總成交136萬噸,僅是成交最多一週的一半。按這種銷售進度估算,僅當前庫存就能賣60年,到2080年不成問題。

這已經不能說是大家對託市麥銷售的認同了,而是直接莫得感情的、冷漠拋棄了。

一些簡單的統計量:

糧網獨家 | 託市小麥銷售政策的那些事兒:升級篇

數據來看,投放量充足,周平均投放量244萬噸,最大周度投放量503.6萬噸;累計投放量147061萬噸,總成量22443萬噸,總成交率15.26%。

十四年來,託市麥周度成交均值37.28萬噸,中位數25.79萬噸。也就是說,半數的成交量在25.79萬噸以下。

不是每次投入,都會得到認同。

在投放量充足的情況下,15.26%的總成交率實屬不低。

託市麥銷售工作中存在的問題與矛盾

據十四年來的銷售數據,以及實際銷售工作中的經驗與教訓、銷售對市場的影響效果來看,從微觀和宏觀的角度,不完全總結有以下幾點:

1.託市麥銷售政策與市場化進程的矛盾

託市小麥收購與銷售政策執行的十四年來,其在保護農民收入、促進小麥產量、維護國家糧食安全等方面的成果毋容置疑,意義重大(此處省略300字)。同時帶來的副作用,就是確立了小麥“政策市”的特徵。

不限量的收購及銷售政策脫離了“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的要求,一定時期內,最低收購價及其銷售價格成為市場的“最高價”,導致市場價格扭曲和失真,市場機制對糧食價格的自發調節作用難以充分發揮。

政策市的背後,是國家大量的財力的支持,雖然不差錢,但缺失自發調節的市場,活力不足,後續問題頻發。一方面,政策麥庫存積壓,銷售不暢;另一方面,下游成本增加,“麥強面弱”,行業利潤微薄,發展受限。

“政策市”彷彿是一種“溺愛”,時間久了問題就大了。面對市場風險,要政策,靠支持,等補貼成了習慣,真的好嗎?溫室的花朵能經得住風雨?

2.託市麥銷售與糧食市場流通效率的問題

糧食流通,效率最高的從田間直接到餐桌,“沒有中間商賺差價”。

託市小麥經收購→存儲→銷售→出庫等,流通過程增多,手續繁雜。流通效率理論上已落後,這是其本身制度所不可迴避的。

中間商多了,即使不賺差價,這資金成本、時間成本、手續程序也不可避免的增多。

託市小麥銷售實際工作中,銷售的委託人、受託人、競賣者、受託保管人等關係鬆散,相互之間缺乏有效的監督、管理機制。銷售過程中容易出現“轉圈糧”、質量、數量不符等問題。

而且還存在受託保管人等以各種理由、藉口向競買者加收各種費用。提高了出庫成本和難度,客觀上造成政策性糧食銷售不暢、庫存積壓的情況。

據反映,競拍者買完糧去拉貨時,糧庫停電、機械故障、工人請假、修路維護等等花樣百出,保證你拉不走貨,不加水摻雜就已經不錯了。

唐僧領導的取經小隊在歷經磨難,到西天拜見如來佛祖後,跟隨如來手下阿儺、伽葉前去藏經閣求取真經。按說至此取經大業功德圓滿,可誰知這二位尊者卻有意為難唐僧一行人,向其索要人事。

糧網獨家 | 託市小麥銷售政策的那些事兒:升級篇

唐僧一路勤儉節約、千辛萬苦的走來,哪有什麼好東西孝敬他們,便直說:我什麼也沒有準備,Nothing。二人不悅:“白手傳經繼世,後人當餓死矣”。悟空見他們為難師傅,威脅二人:若在囉嗦,小心我上告你們領導。眼看著雙方的矛盾升級,八戒、沙僧勸住了悟空,拿了經書不歡而散。

後來才發現,這取的是“無字真經”,一堆白紙。

眾人不幹了,悟空嚷嚷到佛祖那,上去就是一番控告。佛祖笑道:“你先別嚷嚷了,你們的事我都知道,但是世間哪有免費拿人東西的道理,再說了你們東土人冥頑不靈,這麼珍貴的經書,想空手套白狼?唐僧聽完自己倒有些慚愧了,於是在二尊者的復領下,將紫金缽盂給了他們,才得了真經書。

3.託市麥銷售去庫存與糧食安全要求的潛在矛盾

我國是大國,地大物博,人口眾多,“民以食為天”,糧食安全當然是頭等大事。“口糧絕對安全”不是一句空談,因為誰也不能承擔、無法承擔糧食危機的後果。

近年來,我國糧食產量連續豐產豐收,2018年全國糧食總產量達6.78億噸,連續多年超過6億噸,為我國糧食安全夯實了基礎。

小麥作為重要的口糧,產量近年“十三連增”、屢創新高,“少”的問題短期解決了,但“多”的問題出來了,產量高、庫存高、進口量高“三高”的問題較為突出。

簡單來講,政策性小麥銷售要去庫存,而糧食安全又要求有足夠多的庫存,你說咋辦?

“政策市”是之前的一種最優選擇。市場效率、自發調節的機制要為糧食安全讓路。後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糧食市場化進程,等等,同樣需要在糧食安全的框架下進行。為了糧食安全,可能會犧牲一部分市場的效率、市場自發調節資源配置的作用。

而解決這之間的矛盾,可以說是一門藝術。簡單粗爆的一刀切時代已經過去,因為是刀都會有兩面。

這門藝術、會如何發展?託市銷售與收購政策如何演變,我們未來需要一個怎樣的小麥市場?

下一篇,我們來談談未來、和理想。

往期回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