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運會閉幕式上,杖頭木偶“甩”起1.2米水袖,這種非遺李白詩中還說過

軍運會閉幕式上,杖頭木偶“甩”起1.2米水袖,這種非遺李白詩中還說過

木偶表演 記者史偉 攝

長江日報-長江網10月27日訊(記者萬旭明 黃麗娟)千年之前,李白在詩中寫道:“楚舞醉碧雲, 吳歌斷清猿。”27日晚,第七屆世界軍人運動會閉幕式上,演員操縱著身著紅裙的武漢杖頭木偶,舞動長達1.2米的水袖,演繹出楚舞“長袖、細腰”的柔和之美,並在編鐘的伴奏中舞出中國《千年禮頌》的莊重之美。

《千年禮頌》取材於武漢人民藝術劇院木偶劇中心大型原創劇目《少年孔丘》中一剛一柔的兩段舞蹈,在長江大學百餘位演員的環繞中,《蒹葭》部分中24位身著紅色羅裙的舞女翩翩起舞,如夢似幻;《祭祀》部分中清脆明亮、悠揚動人的編鐘聲合著慷慨激昂、氣勢磅礴的鼓聲,令人肅然起敬。

都說楚人好浪漫,在樂舞中尤為明顯。自春秋時期起,“長袖、細腰、服飾華豔”的楚舞就以飄逸柔美而獨樹一幟。在《千年禮頌》中盡顯楚舞的這些特色,24位演員以木杖操縱木偶,卻能舞動1.2米的水袖,柔美仿如蝴蝶翩飛。

武漢人藝木偶劇中心主任莊源說:“武漢杖頭木偶源於荊楚民間傀儡戲,歷史可以追溯到160多年前的清道光年間,如今已成為省級非遺項目。‘長袖舞’則是武漢杖頭木偶首創,至今傳承已有四代。”日常中,演員們可以操縱木偶舞動七八米長的水袖,但軍運會閉幕式的演出中,因為24位演員同時操偶表演,人數之多歷來鮮見,水袖長度也調整為1.2米,但並不妨礙呈現水袖舞的柔美浪漫。

手持翎子,紅裙舞女們搖身一變,又演繹出楚國在迎接重要貴賓時的禮儀舞蹈。莊源透露,希望透過這部分表演,表達“著漢服,行漢禮,看我泱泱禮儀大國,君子有為德遠播;看我華夏禮儀之邦,仁義滿懷愛無疆”。

在《千年禮頌》中,武漢人藝木偶劇中心可謂傾巢而出,從17歲到50多歲的三代傳承人同臺,三位編導也作為備選“隨時準備頂上去”。因為《少年孔丘》的日常演出中只會用到12個木偶演繹長袖舞,這次還特意花兩個月時間趕製了12個新偶。

24位演員操縱24個相同的木偶表演,要達到整齊和諧非常不易,演員寧一燁說道:“我們身高都不一樣,從1.5米多到1.83米都有,按自己習慣的持偶高度和速度來表演的話,就會高低快慢不一致。”手舉著五六斤重的木偶,演一場下來全身都會溼透。但為了演好這個節目,演員們最近幾天常排練到凌晨兩三點,回家睡三四個小時再趕回排練場。“彩排時偷偷看了下大屏幕上的自己,覺得這麼多天的努力沒有白費,沒給武漢杖頭木偶丟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