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說歷史:從奴隸到皇帝的石勒,草根創業者有哪些經驗可以借鑑?

寒門子弟創業,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沒資金、沒人脈、沒經驗。石勒不但沒資金、沒人脈、沒經驗,連人身自由都沒有,他又是如何創業成功的呢?

石勒,西晉時的羯族人,十六國時期後趙國的建立者,史稱後趙明帝,是“五胡亂華”的主角,在中原大地上攻城掠地、肆意殺戮,給廣大百姓帶來了深重的災難,其是非功過,歷史已有公論。但其以奴隸的身份,幾經拼搏,成為一國之主,幾乎雄霸整個中國北方,其人生的成功之道,值得思考和借鑑。

趣說歷史:從奴隸到皇帝的石勒,草根創業者有哪些經驗可以借鑑?

能吃常人吃不了的苦。

草根創業,沒有祖輩打下的基礎、也沒有祖輩積累的實力,只能靠自己的努力,只有付出比常人多十倍、百倍的辛苦和努力,只有吃盡常人吃不了的苦,才有可能成就事業。一句話,草根創業沒有機會“拼爹”,只能“拼吃苦”。

以匈奴為主的少數民族,經東漢及曹魏的連續打擊之後,大都向中原政權臣服,大量少數民族人口遷徙到內地,成為士家大族的奴僕和農奴。石勒,也是其中的一人,成為了士族家的農奴。

石勒20歲那年,所在的幷州發生大面積的饑荒,餓死了許多人,社會動盪不安。為了不被餓死,石勒與在一起勞作的農奴逃亡了出去。在逃亡的途中,石勒等人被東嬴公司馬騰的人抓住,販賣到山東充軍餉。石勒等人被賣給了茌平(今屬山東省聊城)一個叫師歡的人做奴隸,給他家種莊稼。師歡見石勒相貌奇特,性格兇狠,害怕他帶領家中奴隸鬧事,就免除石勒的奴隸身份,把放走了。這個過程,看似平淡無奇,其實充滿著危險和苦難,隨時都可能被人殺死、隨時也可能餓死或病死。

趣說歷史:從奴隸到皇帝的石勒,草根創業者有哪些經驗可以借鑑?

獲得自由之身的石勒,投奔附近一個叫汲桑的守衛牧場。汲桑帶領石勒,率領牧場的數百牧人騎著牧場的馬,投奔了司馬穎原來的將領公師藩。公師藩任命石勒為前隊督兵,跟隨大軍去鄴城攻擊平昌公司馬模。石勒從此正式投入到軍隊當中,成為了一名職業軍人,加入了西晉末年的“八王之亂”的混戰當中。

幾經征戰,石勒的上司公師藩、汲桑都戰敗被殺。石勒打算投靠匈奴首領劉淵,但孤身一人前去投奔肯定不被重用。

伏利度,是少數民族烏丸的首領,有兩千多的兵眾,駐守在附近的樂平壁壘,劉淵多次想招募他們,但伏利度都不願意歸順。於是石勒就先投奔了伏利度。

趣說歷史:從奴隸到皇帝的石勒,草根創業者有哪些經驗可以借鑑?

伏利度見石勒不同凡響,非常高興,與石勒結為兄弟。石勒來到軍中後,四處收買人心,樹立威信,同時石勒打戰很有經驗,作戰彪悍,經常打勝仗,軍隊中的所有胡兵慢慢地都畏服石勒。石勒知道大家已經慢慢地擁護自己,一天,石勒找個機會抓住了伏利度,並集結隊伍,大聲問胡兵說:“現在起大事,我與伏利度誰適合作主帥?”眾胡兵都推舉石勒。石勒於是率領伏利度的部下歸順了劉淵。劉淵加封石勒為督山東征討諸軍事,將伏利度的部隊全部分配備給他統領。從此,石勒成為了漢趙最著名的一員大將,與王彌、劉曜一起,將西晉王朝徹底葬送。

趣說歷史:從奴隸到皇帝的石勒,草根創業者有哪些經驗可以借鑑?

能低常人低不下的頭。

草根人士,一無所有,更沒地位、沒名氣,要創立一番事業,就得讓自己卑微到泥土裡,放棄所謂的“尊嚴”和“臉面”,做人下之人、幹無人願幹之事。

石勒高大健壯,氣宇軒昂,風度不凡。但,在事業未成功之前,放得下身段,主動低頭做人下人。

石勒獲得人生自由之後,首先投奔牧場守衛汲桑,再投奔了司馬穎原來的將領公師藩。汲桑和公師藩戰死後,再投少數民族烏丸的首領伏利度,最後才投奔到劉淵門下。無論投奔誰,都得受盡白眼,任人驅使。其實,低頭做小人,四處投奔,是所有草根創業者的必修課,秦朝末年的劉邦是如此,東漢末年的劉備也是如此。

趣說歷史:從奴隸到皇帝的石勒,草根創業者有哪些經驗可以借鑑?

選擇劉淵依附後,成為了石勒人生成功的關鍵。西晉末年,中原大地征伐不斷,城頭變換大王旗,各種勢力多如牛毛,石勒為什麼會選擇劉淵歸附呢?西晉王朝“八王之亂”之後,分崩離析、人心盡失,難有中興的曙光。劉淵是匈奴單于的後代,又是匈奴五部的首領,本人的姿貌、風儀和才能都非常突出,很有成就大業的潛質。最重要的一點是,石勒是羯族,原本就是匈奴的一支,石勒也自認為匈奴人,選擇匈奴單于的後代歸附,也順理成章的事情。

石勒歸附到劉淵之後,如魚得水,充分發揮了其軍事天賦,可以說百戰百勝,不僅為劉漢打下了半邊天下,也不斷地壯大了自己的軍事實力,為下一步的自立創造了良好的基礎和條件。

公元308年,劉淵稱帝,授予石勒持節、平東大將軍,之後又授為安東大將軍、開府,設置左右長史、司馬、從事中郎。

趣說歷史:從奴隸到皇帝的石勒,草根創業者有哪些經驗可以借鑑?

公元310年,漢鎮東大將軍石勒渡過黃河,攻破白馬,進攻了徐州、豫州、兗州、冀州,歸附石勒的百姓有九萬多人。

同年,劉淵去世,太子劉和繼承皇位。劉和繼位沒多久,大司馬劉聰造反,斬殺了劉和,自行即位,加封石勒為徵東大將軍、幷州刺史、汲郡公,持節、開府、都督。

公元319年,劉曜授予石勒太宰、領大將軍,進爵趙王,如同東漢時曹操時的先例。同時,並不信任石勒,準備加害。石勒於是大怒,同年十一月,自稱大將軍、大單于、領冀州牧、趙王,於襄國即趙王位,正式建立後趙,稱趙王元年。

趣說歷史:從奴隸到皇帝的石勒,草根創業者有哪些經驗可以借鑑?

能讀常人讀不了的書。

草根層創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做到努力讀書學習,只有學習才是增強自身實力、增加才幹的最好方法。不但要努力讀書,還要讀常人讀不了的書。

石勒出身奴隸,從來沒機會讀書,目不識丁。讓一完全不識字的人,主動去讀書,而且還要愛上讀書、用心讀書,都是一件不容易做到的事。

沒讀過書的石勒卻很愛學習,在幹中學、在學中幹,不但讀萬卷書,還努力行萬里路。石勒在四處征戰中,不斷學習不斷總結,終於成為百戰百勝的大將軍。

成為大將軍之後的石勒,因為不識字,發明了一個獨特的學習方法,就是讓有才華有學識的人給他講書讀書,他則聽書。從書中吸取前人的教訓,總結前人的經驗。同時,為了提高講書人的水平,他還召集很多有知識的士大夫和讀書人,組成君子營,作為講書的專業人士。

同時,遍訪有知識的讀書人,做他的謀士,為他出謀劃策,並隨時為他提供諮詢,最著名的有張賓、刁膺等。儘可能地學習知識,儘可能地藉助知識的力量,為他的創業發揮作用。

趣說歷史:從奴隸到皇帝的石勒,草根創業者有哪些經驗可以借鑑?

能容常人不能容的事。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古今大凡能成大事者,大都是心胸寬廣之人。作為一個一無所有的草根層,要創立一番大事業,更需要有容人之量,才能彙集天下英才,共圖大業。石勒當了趙王后,召集原來的鄰居鄉親,都來到都城襄國,歡聚一堂。一個叫李陽的鄰居,曾經因為鄰里瑣事,經常與石勒發生打架鬥毆,因多次毒打石勒,所以不敢前來。石勒急速派專人,再次去請,終於將李陽請來。石勒拉著李陽的手說,“你是位壯士,以前平民時候結下的怨恨,我怎麼會去記仇呢?”,同時,哈哈大笑說,“我以前受夠了你的鐵拳,你也常遭我的毒手,扯平了!”於是,封給李陽參軍都尉的官職。

石勒原本是少數民族匈奴的一個分支羯族人,祖先在曹魏時期被漢民族打敗後遷入塞內。他在襄國(今河北邢臺)登基做了皇帝后,非常反感有人稱自己的民族羯族人為胡人,併為此制定了一條專門的法令:無論說話還是寫文章,一律嚴禁出現“胡”字,違者問斬不赦。

剛好有一天,石勒在宮殿召見地方官員,襄國郡守樊坦可能是不拘小格,穿著打了補丁的破衣服就來了。石勒很不高興,他劈頭就問:“樊坦,你為何衣冠不整就來朝見?”樊坦慌亂之中不知如何回答,隨口答道:“這都怪胡人沒道義,把衣物都搶掠去了,害得我只好衣衫襤褸來朝。”他剛說完,就意識到自己犯了禁,急忙叩頭請罪。有明文法令,稱“胡人”者死罪。但石勒知道樊坦是無心是錯,沒有再追究。

總之,草根創業,得過四關:吃得苦、低得頭、常讀書、能容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