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域都護府首任都護-鄭吉

《漢書.鄭吉傳》說:""漢之號令班西域矣,始自張騫而成於鄭吉"。

鄭吉,是會稽郡人,少年時代即懷揣夢想,慷慨有大志,羨慕張騫之輩,剛開始以郡兵從伍,跟隨漢使數次出使西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漢宣帝的時候,公元前68年以侍郎的身份與屯田校尉司馬熹帶領戍卒在渠犁國屯田,當時整個西域屯田戍卒僅1500餘人,而且要管理三十六國,可想而知在西域是多麼的艱難,但是他有漢使的身份,可以有權徵調西域諸國的軍隊。漢使的身份也就是漢朝在西域監管機構的雛形,西域小國哪個不老實,漢使就會率其他國家揍他,主持公道,不允許某一家做大。大家就這樣平安無事相處,但終究有幾個不老實的國家蠢蠢欲動,在當年的秋天屯田地糧食大豐收,就在戍卒們收割完糧食慶祝的時候,傳來了一個不好的消息,車師國依附了北匈奴,並且搶掠了朝廷派到西域其他的國家的使者。

車師國在今天吐魯番地區,也就是西域的東大門,東邊和玉門關相望,是絲綢之路的咽喉要道,東北面和北匈奴交界,也是北匈奴進入西域的必經之路,地理位置十分中重要,漢朝在此曾經和匈奴多次征戰,史稱“五爭車師”。

車師國背叛大漢投靠北匈奴的行徑徹底激怒了鄭吉等身處異國他鄉的漢家子弟,鄭吉奉命率領屯田戍卒1500人然後又徵發了西域諸國的兵三萬人然後長驅直入直擊車師國,車師國沒有料到漢軍反應如此迅速,此時向北匈奴求援也來不及了,漢軍及屬國軍隊兵臨車師城下,旌旗招展,槍戈如林。車師本就是彈丸小國,漢軍強弩萬箭齊發,實行威懾,車師人瞬間就嚇尿了,鄭吉派人對車師王說,投降免死,抗拒屠城,車師王也就乖乖投降了。漢軍耀武揚威進城,鄭吉抓住了城中的北匈奴使者,斬首示眾,派人奏明天子,漢宣帝升鄭吉為衛司馬,守護鄯善以西南道使者。鄭吉將車師國一分為二,分為車師前和車師後國,並在二者之間設立戍己校尉,留下三百人屯田,保護絲綢之路南道,從此天山南道暢通無阻,但此時天山北道還在北匈奴控制下,鄭吉還需要休整等待時機。

就這樣過了幾年,這期間鄭吉一直在關注著北匈奴的動向,慢慢機會來了,公元前60年匈奴發生內亂,日逐王和匈奴新單于握衍駒鞮之間發生內亂,日逐王大敗,遣使向鄭吉表示願意歸順漢朝,鄭吉當機立斷一面派人通報漢天子,一面盡發渠犁屯田士卒,徵調龜茲,鄯善等國五萬人前往迎接,匈奴新單于鑑於此也不敢輕舉妄動,只能坐視投降,日逐王率領一萬二千人歸順,鄭吉將他們的部眾安置在了青海河曲地區,並且派兵保護日逐王到長安,在這期間,日逐王的部眾有些想要逃跑,鄭吉果斷的殺了他們,平息了叛亂。

鄭吉攻滅車師,收服日逐王,威震西域,西域各國又紛紛派遣子弟入侍漢朝,以為人質,求漢朝庇佑。鑑於此漢朝在烏磊城也就是今天的新疆輪臺縣設立西域都護府,鄭吉理所當然的就成了第一任都護了。西域都護是西漢在當時西域的最高長官,相當於內地的一個郡守,直接歸中央管轄,除了掌握在西域的漢軍外,奏請朝廷,還能調發西域諸國的軍隊。鄭吉使西域諸國從此置於漢朝的統治之下,如此功勞可是太大了,從此天山南北兩道暢通,北匈奴的實力更加削弱。鄭吉也實現了自己的抱負,名垂青史!

西域都護府首任都護-鄭吉

西域古城

西域都護府首任都護-鄭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