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道兵頻道】《解放軍畫報》中的“鐵道兵”(一)

【鐵道兵頻道】《解放軍畫報》中的“鐵道兵”(一)

《解放軍畫報》中的“鐵道兵” (1)

【鐵道兵頻道】《解放軍畫報》中的“鐵道兵”(一)

今天介紹《解放軍畫報》中的“鐵道兵”。這個“第一”,沒有別的含義,僅僅是整理資料過程中,看到幾本“畫報”,遲早都要寫的。

1984年前的鐵道兵時期,解放軍有“一報三刊”,即《解放軍報》、《解放軍畫報》《解放軍文藝》《解放軍歌曲》。這些報刊,從不同的側面,記錄了鐵道兵35年的光輝歷史。《解放軍畫報》以文字、圖片的形式,將鐵道兵戰時搶修鐵路、和平時期建設鐵路的重大事件、重點工程、重要人物等方面,全方位地載人其中。我在收藏市場上,每每遇到舊書刊,都會查閱“鐵道兵”內容,並悉數購買、珍藏。

1983年10月號的《解放軍畫報》,這個月份、年份,鐵道兵戰友相見,內心會百感交集:心愛的帽徽、領章,佩戴的時間倒計時了。這期畫報,48頁,其中8頁(佔五分之一)在“頭條、二條”位置,報道鐵道兵承建的兩項重大工程:引灤入津工程,青藏鐵路。

這真是鐵道兵最後的輝煌!

第一篇是《揮師引灤 造福人民》。

引灤入津是為解決天津的工業及人民生活用水的國家重點工程,任務是將河北的遷西縣境內的大黑汀水庫引灤河水至天津,全程234公里,最艱鉅的工程是9.69公里的引水隧洞。鐵道兵八師(4個建制團)、十一師五十二團與北京軍區承建,其中鐵道兵擔負7.21公里,佔隧洞總長的74.5%。工程1981年5月開工,1983年5月竣工;9月11日,灤河水流進津門千家萬戶,天津喝鹹水的歷史終結了。

引灤入津是鐵道兵承建的最大的民用工程,也是軍隊時期的“最後一戰”,犧牲大,獲譽多,可謂“談笑凱歌還”。9月通水,10月《解放軍畫報》報道,可謂“及時”啊!

請大家心懷敬意觀賞。30多年前的中青年,現在都是“老一輩”了,值得紀念。

特別希望當年引灤入津建設者看到“畫報”。

河北遷西縣,景忠山下,大黑汀畔,挺拔屹立著一尊紀念引灤入津工程建設的大型戰士塑像。塑像下,有一段醒目的碑文:

“中國人民解放軍鐵道兵八九二〇八部隊和天津駐軍五二八五九部隊,承擔了最艱險的開鑿隧洞任務。人民子弟兵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發揚大無畏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頑強拼搏,科學施工,為天津人民立了豐功,創造了我國開鑿隧洞的奇蹟。”

天津人民為永遠紀念子弟兵的功績,樹立了這一英姿威武的塑像。應該說,它的真正塑造者,是人民戰士自己。是他們用熱血和汗水,在人民心目中鑄成了這不朽的雕像。

引灤入津工程,雄偉壯觀,北起古長城下的潘家口水庫,南到天津市西河水廠和新開河水廠,蜿蜒234公里,像一條翻雲覆雨的巨龍。而巨龍的咽喉,便是長達12.39公里的引灤入津穿山引水隧洞。隧洞鑿通之日,就是全線通水之時,誰來完成這艱鉅而緊迫的任務呢?鐵道兵某部和駐津部隊某部指戰員站出來了。

沉睡了30多億年的太古系片麻岩層,斷層累累,飽含地下水,碰一碰,就像觸怒了睡意朦朧的雄獅,塌方一次接一次。有一次九號洞不得不停止掘進兩個月,有的年輕戰士還獻出了生命。被困難擋住前進的步伐,對於革命戰士來說,是最大的憾事,他們決不善罷甘休。在停止掘進期間,他們想計策,定方案,做準備,決心奪回失去的時間。某團副參謀長、朝鮮族幹部太昌元,帶著病從後方趕到工地,一頭扎進洞,與戰士一起研究施工方案,終於用開挖“小導做坑”的辦法制服了塌方。接著創造了一個又一個掘進新紀錄。天津市市長李瑞環同志讚揚說:“引灤入津這出戏,沒有九號洞這一幕就不精彩了。”

隧洞進口工地,有一位在對越自衛還擊戰中立過功的副連長,名叫李樹坤,與女友通信兩年多,未見一面。他們三次相約,都因李樹坤戀著工地而未能相會。姑娘埋怨他一鑽進洞就連外邊的年月都忘了。其實,李樹坤的時間觀念強著呢,他一刻也沒有忘記,天津人民扳起手指頭算著離通水的日子還有多少天!

除夕夜,工地上的“團圓飯”已經擺好,可是,戰鬥在15號洞的某部五連幹部戰士久久不下工。原來,他們的掘進任務還有一米多沒完成。指揮部高級工程師朱壽祥下洞喊道:“小夥子們,別幹了,我代表指揮部宣佈你們的任務完成了!”指戰員們誰也不肯放下手裡的工具。朱工程師眼眶溼潤了,他想,此時此刻,在北京,在天津,在這些戰士的家鄉,多少個溫暖的家庭正合家歡聚,舉杯慶佳節;而他們,卻風槍當爆竹,山泉做美酒,緊張地度過了除夕之夜……

在開鑿隧洞的一年三個月時間裡,指戰員們沒有節假日,星期日的概念早已淡漠。有人問他們苦不苦,他們回答:“說不苦是假,可是,想起這是為了讓天津770萬人民早日喝上灤河水,心裡就甜滋滋的。”

拼搏贏得了時間,贏得了勝利。指戰員們提前一年多鑿通了這座我國最長的輸水隧洞,推動了全線的施工進程。中央領導同志高度讚揚他們為我國基建戰線樹立了一個高速度、高質量、低消耗的樣板,讚揚他們創造了可貴的“引灤精神”。8月19日,中央軍委發佈通令,嘉獎參加施工的這兩支部隊。

今天,清清灤河水,滾滾入津門,機器歡歌人歡笑。天津南開大學老教授王達津抑制不住喜悅之情,揮毫賦詩道:

千里移灤遠入津,險關突破大功成;

山川改變由人意,身手應誇子弟兵。

劉雙嶺 、支 柱 、岱天榮、 程更新報道

【鐵道兵頻道】《解放軍畫報》中的“鐵道兵”(一)
【鐵道兵頻道】《解放軍畫報》中的“鐵道兵”(一)

▲傅培敏攝

【鐵道兵頻道】《解放軍畫報》中的“鐵道兵”(一)

▲為了讓天津人民早日喝上甜水,指戰員們這樣度過了除夕之夜。

王建民攝

【鐵道兵頻道】《解放軍畫報》中的“鐵道兵”(一)

▲駐津某部副師長左爾文(左),深入施工一線,現場組織指揮。

【鐵道兵頻道】《解放軍畫報》中的“鐵道兵”(一)

▲右邊這位風槍手叫唐良傑,是軍務參謀。他曾在成昆、襄渝線上打過隧道。在引灤工地上,他精心培訓出許多優秀風槍手。

【鐵道兵頻道】《解放軍畫報》中的“鐵道兵”(一)
【鐵道兵頻道】《解放軍畫報》中的“鐵道兵”(一)

▲渴望已久的灤河水流到了天津,解決了天津市人民的生活和工業用水問題。

【鐵道兵頻道】《解放軍畫報》中的“鐵道兵”(一)

▲劉光聰被稱為“爆破能手”,他先後打炮眼12000個,組織放了20000多炮,沒有一個啞炮。

【鐵道兵頻道】《解放軍畫報》中的“鐵道兵”(一)

▲駐津某部副軍長、引灤入津工程指揮部副總指揮王嘉祥(右二),雖年過花甲,仍朝氣蓬勃地戰鬥在施工第一線。劉火才攝

【鐵道兵頻道】《解放軍畫報》中的“鐵道兵”(一)

▲駐津某部工兵營戰士董長鋒,擔任識圖員以後,認真負責,改革設計,為國家節約鋼筋80噸,木材450立方米,鋼材四噸多。

【鐵道兵頻道】《解放軍畫報》中的“鐵道兵”(一)

▲1965年人伍的志願兵孟義文,是工地上有名的多面手。

【鐵道兵頻道】《解放軍畫報》中的“鐵道兵”(一)
【鐵道兵頻道】《解放軍畫報》中的“鐵道兵”(一)
【鐵道兵頻道】《解放軍畫報》中的“鐵道兵”(一)
【鐵道兵頻道】《解放軍畫報》中的“鐵道兵”(一)
【鐵道兵頻道】《解放軍畫報》中的“鐵道兵”(一)

▲某部工程技術人員與幹部戰士一起研究改革成功的模板懸臂臺車,使工效成倍提高。何明攝

【鐵道兵頻道】《解放軍畫報》中的“鐵道兵”(一)

▲潘家口水庫,位於灤河中游,是引灤入津的”龍頭“。

【鐵道兵頻道】《解放軍畫報》中的“鐵道兵”(一)

▲鐵道兵某部六連連長李士軍(左),帶領全連一次又一次戰勝塌方,出色地完成了任務。

【鐵道兵頻道】《解放軍畫報》中的“鐵道兵”(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