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化戰略與建築工業互聯網平臺的5個層次

隨著工業互聯網平臺概念的大熱,建築業也都在開始提建築產業互聯網平臺。曉軍認為既然建築業屬於“特殊的離散型製造業”,其發展的階段及層次和工業互聯網大概類似,主要包括以下5個層次:

1)第一個層次是工具軟件上雲。就是目前國內著名上市公司廣聯達目前推動的造價軟件雲化戰略,國際軟件巨頭歐特克推動的設計工具上雲,比如CAD、CAE上雲。解決的核心問題是崗位效率的階段。

2)第二個層次業務管理系統上雲。越來越多的建築施工企業把業務系統、項目管理系統、供應鏈管理、客戶關係管理、上到了雲端,不僅僅是為了降低成本,更重要的是實現業務系統之間數據的互聯互通和操作,協同是上雲一個重要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這個時候應該極其重視BIM這個特殊的“模型工具和第四代工程語言”在各業務系統中的協同與紐帶作用。

3)第三個層次就是生產要素、產品及相關服務上雲。當建築工地設備、建築產品(智慧建築)上雲的時候就意味著建築產業互聯網平臺打造的開始,不僅僅是軟件上雲,硬件設備也上雲了,當硬件設備上雲了,機器設備、人機料法環等要素資源上雲了,我們就構造了一個新的建造體系,不僅僅是智慧工地建設與智慧建造產品,也可以提升交易能力,我們的設計能力、建造能力、供應鏈能力、物流能力、配送能力都得到全面提升。

4)第四層次建築操作系統打造。基於雲的開放式物聯網操作系統。什麼是操作系統?兩大特徵,就是平臺向下能夠對各種軟硬件資源進行接入和管理,向上通過各種各樣的軟件提供服務,這樣一個架構帶來了什麼樣的價值呢?我們一個大型軟件系統,65%的編程是基於對已有的各種各樣的模塊的調用,不需要開發,只需要調用、複用就可以了,業務流程、經驗、方法都不斷地沉澱在這個平臺上,沉澱完之後就不要做重複性工作,可以調用、複用,重構我們的建築工業創新體系。這個時候我們過去的工具軟件,都將以建築工業APP的形式在上面呈現。

5)第五個層次生態構建導向。最終以第三方為主構建產業生態,建築產業互聯網雲平臺的軟件工具共享、業務系統集成基礎上,疊加了建造能力開放、知識經驗複用與開發者集聚的功能,大幅提升建築知識生產、傳播、利用效率。建築類企業和IT企業深度融合形成生態。這方面國內著名上市公司廣聯達提出了“數字建築平臺運營商”的概念,已經在深度佈局。

雲化戰略與建築工業互聯網平臺的5個層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