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筆春秋盡風流,熔古鑄今寫我心——訪中國當代著名書法家金伯興

字是人的心電圖,字從心裡流出,字裡就有一個人。——金伯興

初秋時分,如約拜訪中國當代著名書法家金伯興,距上次來到老先生家中已三年有餘。不變的是老先生依舊精神矍鑠,變化的是進門右手邊牆壁之上,老先生自書的“行己堂”已變為“窮折騰”,細細品味,著實有趣。

妙筆春秋盡風流,熔古鑄今寫我心——訪中國當代著名書法家金伯興

金伯興第六屆蘭亭獎獲獎作品:行草 辛棄疾詞

妙筆春秋盡風流,熔古鑄今寫我心——訪中國當代著名書法家金伯興

金伯興第六屆蘭亭獎獲獎作品:行書 牆上山間聯

妙筆春秋盡風流,熔古鑄今寫我心——訪中國當代著名書法家金伯興

行書 文天祥詩

“行己堂”三字是堅定自我的選擇,不迷失!藝術從來不是循規蹈矩,照本宣科,而是吸取傳統精髓,轉為我體,繼而寫“心”,“法”由“心”生,我寫我心,這是金伯興堅定的立場。“行己堂”是不與人同,是堅持不懈、百折不撓,是他的立命之本。

如今的“窮折騰”代表著金伯興對自我與世界的認知又到達了一個新的高度。“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欣賞別人是認識“美”的第一步,瞭解自身是完成“美”的重要一步。藝術創新要有“陽春白雪”,怕被冠以罵名,患得患失而止步不前是藝術的罪人。耄耋之年卻愈發奮鬥的金伯興有著推動書法藝術傳播的追求,有著不斷髮掘書法這一國粹藝術獨特魅力的執拗;有著藝高人膽大,開拓新域,捨我其誰的擔當。

金伯興是一位很有個性的書法家。所謂“個性”是藝術修養、人文修養達到了一定程度。他今天的藝術表現和成就也離不開他那“不服”的個性。

“一名創作者如果自我滿足陶醉,那他的藝術生命也就完結了,哪怕他還活著。”金伯興的書法一度被訛傳為“醜書”,不為大眾所接受,備受爭議。去年以78歲高齡獲得第六屆蘭亭獎的他為自己的“醜書”正名,坦言只是“老頑童”心態復萌,一生就喜歡認真地“折騰”。雖早已“功成名就”,但金伯興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不墜青雲之志。這既是一分泛舟滄海、乘風破浪的勇氣,也是敢於亮劍、一比高下、“不服周”“窮折騰”的浪漫主義精神。亦如他的書法,以“天真爛漫”為旨趣,以書法抒情遣興、真性流露為快。

“王羲之的創新精神和審美理念一直影響著我。”金伯興從傳統中走來,他的根基在傳統。有人對他的書風不理解,認為他的書法不在“二王”的書法體系內。實則金伯興的作品注重從民間書法中吸取營養,取碑之拙而融帖之巧,得帖之輕靈而兼碑之沉實,博採眾長,融會貫通,正、隸、行、草自成體系。因“不按常理出牌”,故寫出來的字顯得不衫不履,但其拙樸高古、灑脫率意、自然無飾的獨特風格卻讓人過目難忘,是一種大樸不雕的美。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談到金伯興書法作品的意義,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劉洪彪說道:“金先生是當代書壇一位非常突出的尖子人物,我堅持認為他的作品必定會留下來,並且會傳下去的,他必將是在書法界、在書法史上能留得下來的一位歷史人物。”

“我們處在多元化的時代,筆墨隨著時代與時俱進,以新的理念創造具有特色的藝術作品,才不辜負時代的期望。”金伯興堅定著自己的藝術立場和藝術主張,耄耋之年的他還在“窮折騰”,還將繼續“醜”下去!

妙筆春秋盡風流,熔古鑄今寫我心——訪中國當代著名書法家金伯興

行草 孟浩然詩

妙筆春秋盡風流,熔古鑄今寫我心——訪中國當代著名書法家金伯興

楷隸 德從福向聯

妙筆春秋盡風流,熔古鑄今寫我心——訪中國當代著名書法家金伯興

行書 談藝錄

湖北畫報:金老您好!近年來,教育部接連出臺有關中小學開展書法教育的政策,今年6月又出臺了相關意見,明確指出要嚴格落實書法等課程,增強美育薰陶。您認為國家推行書法教育普及,將會產生怎樣的影響?

金伯興:培養青少年學習書法,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把其發揚光大是有意義的事情。現在形勢很好,除了中小學以外,社會上也開辦了不少書法興趣班,書法教育要從小孩抓起,中華傳統文化才不至於沒落。有一個問題就是全國書法教育專業人才缺失,基層書法教師的基礎較差,需要全面拓展書法生存的空間,為培養優秀的書法人才提供良好的條件和科學的教學方法,等一批批的專業人才畢業出來,問題就解決了,這需要一個過程,國家現在也十分重視。

湖北畫報:現在中小學生學習毛筆書法,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項?

金伯興:最主要的是培養孩子們的興趣,興趣是一切的基礎。不要把書法強加於孩子身上,想一步到位,要循循善誘,不是每個人都會成為書法家,但好的興趣愛好會跟隨他一輩子,一輩子都將受用。我認為小孩子學書法,首先姿勢要正確,拿筆要拿好,不正確的書寫姿勢會影響到孩童的發育和健康。過去語文老師都教過我們“三個一”,即“身體距離桌子一拳遠,握筆手指距離筆尖一寸遠,眼睛距離紙面一尺遠”。把筆握正是成功的第一步,寫得好不好那是後面的事,慢慢來。像我從小就是按照老師的要求規範地坐著寫,成年以後站著寫,既把握了書法宏觀上的佈局,也鍛鍊了身體。書法要耐得住寂寞,只問耕耘,莫問收穫。

湖北畫報:現在的中小學生書法比賽活動越來越多,書法的書寫技能與書法文化的普及,您認為哪一個應該擺在前面?

金伯興:教小孩子學書法就是在傳播與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因此文化最重要。我總是跟小孩子講,學書法首先要讀好書,文化教育應該放在第一位,特別是思想道德這方面。“寫好中國字,做好中國人”,當你越瞭解中國傳統文化,就越能增強對中國人身份的認同感。當你的字寫得越多,對字就越有情感,寫出來的字也就更漂亮。書品即人品,練字先煉人。

湖北畫報:現在教育部把語文教育放到了很重要的位置。這次我們舉辦的“中華好少年書寫新時代”書畫主題比賽活動正式選定了40個成語,其中每一個成語,都貫穿了“中華好少年書寫新時代”這十個字,並請專家對每一個成語都進行了書寫示範。參賽學生需用指定成語造句,再進行書寫,把書法比賽和語文知識應用相融合。對我們的做法,您怎麼看?

金伯興:我覺得這項舉措很好,是一種創新,學生既寫其字,又懂其意。我認為小孩學習書法,不在於他寫了多少字,要先讓他了解書法究竟有哪些要素構成,謀篇佈局,筆法結構,落款蓋印等等看似基礎的問題都是學問。老師要做好專業的示範,正確的引導。

湖北畫報:您從藝數十年,對湖北的書法事業有著突出貢獻。無論是個人書法成就和培養學生方面,都達到了相當的高度,您帶領的“聚藝廳”書法團隊在全國也有著一定影響力,請您簡單談下您對“聚藝廳”的理解以及發展情況。

金伯興:“聚藝廳”是我和我的門生以及嘉賓在傳播荊楚書道中組成的一個書法藝術團隊,於2006年在武昌創立,去年更名為“聚藝書院”,已發展到了40多人的規模。現有中國書協會員20多人,書院近一半成員擔任湖北省書協專業委員會委員。其間,我們多次組織成員進軍營、到單位,創作了許多精品力作,為公益事業作出了應有的貢獻。與此同時,為參加省展、國展取得好成績,我們多次舉辦聚藝廳成員書法創作研討會;我們還採取不同的形式開展對外交流,舉辦了5次書法作品展覽,出版了6部作品集。這些年來,我們有許多同學在省展、國展中入展獲得大獎,為湖北爭得了榮譽。

為什麼要更名呢?隨著時勢的發展,“聚藝廳”的“廳”,既不利於面向社會,也制約了自身的建設和發展。因此,我們在保持“聚藝”這個特色的前提下,經過反覆商議,更名為“聚藝書院”,努力將其打造成為一個有追求、重品質,敢為人先、樂於奉獻的集體。

妙筆春秋盡風流,熔古鑄今寫我心——訪中國當代著名書法家金伯興

藝術簡介

金伯興,號四明山樵,國家一級美術師。1940年12月出生,浙江嵊州人。歷任中國書協理事、評審委員、刻字藝術委員會副主任、湖北省文聯委員、湖北省書協駐會副主席兼秘書長、評委會主任;現為湖北省書法家協會榮譽主席、湖北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館館員、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書法院研究員。

文|欒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