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風最根本的原因是什麼?吃出來的嗎?

痛風不一定完全是吃出來的,不過和日常的飲食的確是脫不了關係的。痛風在現代社會越來越頻發,其主要是由於“第四高”高尿酸血癥誘發,而高尿酸和多種因素相關,如家族遺傳,自身體質(如自身尿酸代謝能力較差,而體內合成尿酸增加),當然無論自身有沒有痛風家族史,如果不注意日常飲食的話都會更大幾率增加爆發痛風的幾率。

痛風最根本的原因是什麼?吃出來的嗎?


如果發覺自己的血尿酸濃度偏高,但長期置之不理的話,很容易惡化為痛風,因為尿酸隨著血液流動,很容易沉澱在關節,如果長期如此,沉澱聚集形成尿酸結晶,則很可能擠壓關節,讓關節紅腫刺痛,誘發痛風。大概有8~18%的高尿酸血癥患者會爆發急性痛風,誘發痛風的原因是體內尿酸濃度,而尿酸和我們自身體內的嘌呤含量密切相關,嘌呤的最終代謝產物就是尿酸,但嘌呤有外源性和內源性,外源性是我們從食物中攝入的部分,這部分只佔總嘌呤的20~30%,主要是內源性嘌呤佔比較重,所以,光說是飲食問題也不完全正確,內源性嘌呤的增加有多重複雜原因,比如主要合成器官肝臟不健康,內分泌紊亂(如肥胖、三高很可能會影響內分泌),缺乏鍛鍊等等。

痛風最根本的原因是什麼?吃出來的嗎?


總之,控制飲食我們 並不一定能阻止痛風的來到,但很有希望避免痛風、高尿酸血癥發生的,但如果不控制飲食,則有絕對的高几率可能會誘發高尿酸血癥甚至惡化為痛風。眼觀20年前,三高和高尿酸血癥基本上是不存在的疾病,可隨著生活發展,越來越多的心腦血管慢性病爆發,特別是糖尿病,另外就是痛風,這明顯和飲食上有密切聯繫,另外就是和缺乏運動,愛久坐久躺也脫不了關係。慢性病的爆發只能怪人類的進化還有缺陷,我們還並沒有進化出現代生活所需的優良基因,不過在遠古,以狩獵為生的人群他們缺乏熱量和營養成分的供應,可能每天食不果腹,還要逃脫猛獸追擊,所以食物攝入不多而運動量大,所以基因中進化出“儲備基因”,能幫助身體存放攝入食物中多餘的熱量和營養成分,以備條件惡劣時所需;但現代人們是食物攝入過多而運動量少,儲備基因效果越來越小,甚至有副作用,讓我們能源儲存過多,營養過剩,體內一些亂七八糟的激素水平改變,內分泌失調,從而各種慢性疾病找上門來。

痛風最根本的原因是什麼?吃出來的嗎?


如果在遠古,高脂肪、高尿酸是一種優勢,高脂能幫助人們度過饑荒季節,生存能力更強,而也有實驗發現,體內尿酸較高的人群在遠古存活的時間更長,屬於“長壽因子”,但相反,如果換到現代,這些原本有利的因素都成了不利的因素,原本家族遺傳中尿酸略高於普通人的人群反倒成了疾病的把柄,所以,在人來還沒進化出適應現代生活的基因之前,咱們還是控控小饞嘴,飲食有節制,生活有規律,更自律地生活為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