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心光明,知行合一

本心光明,知行合一

今天重温《百年孤独》。马贡多外面的世界正发生翻天覆叠变化,上校的父亲疲于折腾各种新奇的发现。是那么彷徨,无措,渴望跟上外面世界的步伐。

人到中年的我们,才发现自己有那么多的爱好,那么多想要学习的,想要进步的,可是生活、时间无情的将我们按在地上摩擦。升职看不到希望,加薪与努力无关;篮球过人已没有第一步的步伐,足球射门也不能更刁钻的要求角度;日渐平复的胸肌和悄悄隆起的游泳圈;孩子也渐渐有了自己的思想与认识,你既高兴又有点担忧;新买了水粉纸准备尝试一下水彩和油画;可是英语也不想放下,还在坚持,希望孩子在学英语的时候可以给他辅导或者提供一点点的助益。放弃一部分吗?不,小孩子才做选择,而我全要。是我太贪婪吗?不,这是对生命对时间的全力抗争。我们都知道,我们没有下一次,就这次,我全都要。

那个北大清华作息表,谁年轻时没有过呢?80后的我们,在面对高考时达到人生知识思维的最高点(大部分人),也曾经有过类似的时间表,从早到晚密密麻麻。我知道,很多人像我一样开窍、明白主动学习太晚。高三才发现渴望的大学是那么近,又那么远。近的好似高考结束就能去,却又远的这一生都没有机会没有办法在其中度过短短四年时光。奇迹之所以是奇迹,一万个我这样高三拼命的人也不一定有一个人会被命运眷顾,高一高二落下的数学太难补,而英语更是从初中就烂到高中。潜意识里我知道我需要上个大学,哪怕是个普通大学,大专也好。最终我进入体育类院校。现在我真正从农村走入城市,有一个相对体面的稳定的工作,也有属于自己的家。回头看,那时我没能懂自己,只是被动的顺从了自己的潜意识。那也是我第一次突破自己,实现了和外界接轨。

我多希望那些年轻的孩子们,能看到我写的这些话。平凡家庭的孩子们,学习,持之以恒的学习,你会发现你理想的大学距你真的很近,近到你身手就能拿到,只是需要你尽早地伸出手去渴望他。而那些鼓吹学习无用的言语,若不考虑做个文明的人,真的要啐在他脸上。社会是真实的,是有阶层的。(尖锐点,那就是阶级。只是在文明的国家机器管理下,整个社会有序的运转下去。)绝大多数平凡孩子,考上大学是你一生中最重要的也是唯一的依靠你自己就提升自己阶层的放在明面上的机会。这是个机会,机会就是给你提供可能。面对机会,不知而错过的是遗憾,明知而放弃的是愚蠢。很多遗憾会抱憾终身,临离世也耿耿于怀。真不知道临老将如何面对自己的愚蠢。我高中时有个叫韩寒的牛人,写的文章我都很喜欢。今天看《百年孤独》前,刚看完他的《一座城池》,同作为80后,他算是相当成功的人了。面对当年放弃高考的选择,他有今日的成就,坦然的承认当年退学是一件很失败的事情。韩寒,当年那也绝不是个普通的学生。平凡家庭的孩子们,怎么敢不珍惜这么明显的目标呢?

人呐,知道自己想要的就努力的去干,拼尽全力的去干。即使35岁的生活已将时间都撕碎了。工作为主,陪孩子为辅,之余,我依然能偶尔画画,每两天学两三个小时英语,发现当年初中英语其实也没有那么难,当初记不住的单词现在也都背过了。偶尔抽空踢踢球,做做俯卧撑,练练腹肌。还有更狠的朋友司法考试都过了。生无所息。那就面对时间,面对生命抗争到底,我们全都要。外面的世界那么大,人生那么长又那么短,我要让我的心走出,再走回来,我要紧紧的跟随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