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心光明,知行合一

本心光明,知行合一

今天重溫《百年孤獨》。馬貢多外面的世界正發生翻天覆疊變化,上校的父親疲於折騰各種新奇的發現。是那麼彷徨,無措,渴望跟上外面世界的步伐。

人到中年的我們,才發現自己有那麼多的愛好,那麼多想要學習的,想要進步的,可是生活、時間無情的將我們按在地上摩擦。升職看不到希望,加薪與努力無關;籃球過人已沒有第一步的步伐,足球射門也不能更刁鑽的要求角度;日漸平復的胸肌和悄悄隆起的游泳圈;孩子也漸漸有了自己的思想與認識,你既高興又有點擔憂;新買了水粉紙準備嘗試一下水彩和油畫;可是英語也不想放下,還在堅持,希望孩子在學英語的時候可以給他輔導或者提供一點點的助益。放棄一部分嗎?不,小孩子才做選擇,而我全要。是我太貪婪嗎?不,這是對生命對時間的全力抗爭。我們都知道,我們沒有下一次,就這次,我全都要。

那個北大清華作息表,誰年輕時沒有過呢?80後的我們,在面對高考時達到人生知識思維的最高點(大部分人),也曾經有過類似的時間表,從早到晚密密麻麻。我知道,很多人像我一樣開竅、明白主動學習太晚。高三才發現渴望的大學是那麼近,又那麼遠。近的好似高考結束就能去,卻又遠的這一生都沒有機會沒有辦法在其中度過短短四年時光。奇蹟之所以是奇蹟,一萬個我這樣高三拼命的人也不一定有一個人會被命運眷顧,高一高二落下的數學太難補,而英語更是從初中就爛到高中。潛意識裡我知道我需要上個大學,哪怕是個普通大學,大專也好。最終我進入體育類院校。現在我真正從農村走入城市,有一個相對體面的穩定的工作,也有屬於自己的家。回頭看,那時我沒能懂自己,只是被動的順從了自己的潛意識。那也是我第一次突破自己,實現了和外界接軌。

我多希望那些年輕的孩子們,能看到我寫的這些話。平凡家庭的孩子們,學習,持之以恆的學習,你會發現你理想的大學距你真的很近,近到你身手就能拿到,只是需要你儘早地伸出手去渴望他。而那些鼓吹學習無用的言語,若不考慮做個文明的人,真的要啐在他臉上。社會是真實的,是有階層的。(尖銳點,那就是階級。只是在文明的國家機器管理下,整個社會有序的運轉下去。)絕大多數平凡孩子,考上大學是你一生中最重要的也是唯一的依靠你自己就提升自己階層的放在明面上的機會。這是個機會,機會就是給你提供可能。面對機會,不知而錯過的是遺憾,明知而放棄的是愚蠢。很多遺憾會抱憾終身,臨離世也耿耿於懷。真不知道臨老將如何面對自己的愚蠢。我高中時有個叫韓寒的牛人,寫的文章我都很喜歡。今天看《百年孤獨》前,剛看完他的《一座城池》,同作為80後,他算是相當成功的人了。面對當年放棄高考的選擇,他有今日的成就,坦然的承認當年退學是一件很失敗的事情。韓寒,當年那也絕不是個普通的學生。平凡家庭的孩子們,怎麼敢不珍惜這麼明顯的目標呢?

人吶,知道自己想要的就努力的去幹,拼盡全力的去幹。即使35歲的生活已將時間都撕碎了。工作為主,陪孩子為輔,之餘,我依然能偶爾畫畫,每兩天學兩三個小時英語,發現當年初中英語其實也沒有那麼難,當初記不住的單詞現在也都背過了。偶爾抽空踢踢球,做做俯臥撐,練練腹肌。還有更狠的朋友司法考試都過了。生無所息。那就面對時間,面對生命抗爭到底,我們全都要。外面的世界那麼大,人生那麼長又那麼短,我要讓我的心走出,再走回來,我要緊緊的跟隨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