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真的討厭你,而是討厭不如你的我自己”


“不是真的討厭你,而是討厭不如你的我自己”


作者 | Arthur Chen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

簡介:心理圈稀有性別男顏值高諮詢師,長相年輕、內心成熟的代表人物。座右銘:惜時惜人。諮詢小時數:2500小時,研究方向:職場心理、婚戀兩性、身心疾病、朋輩心理輔導。近期關注:要事第一、正念減壓、網絡時代人際溝通。

編輯 | 一杯咖啡全媒體編輯部編輯 禾沐

聯繫 | 一杯咖啡全媒體編輯部郵箱 [email protected]

楔子

如何讓一個討厭你的人不再討厭你?

最近收到一個20出頭的女生髮來的信息。

原來,她名校畢業,剛踏上工作崗位,各方面表現都不俗,連著獲得了老闆的口頭表揚。可是,就在她意氣風發之際,她卻感到了滿滿的敵意。

首先是跟她同齡的同事,對她的裝扮嗤之以鼻,認為過於花哨,認為她有點奶聲奶氣的口音是刻意模仿林志玲,顯得很假,並且開始孤立她。其次,她的直屬上司,也對她的工作表現日漸苛責,甚至好幾次存心給她挖坑,有一次她犯了個小錯,還當面嘲笑了她。


“不是真的討厭你,而是討厭不如你的我自己”

於是,她感到四周充滿了“敵意”,大家好像都開始討厭她。一向表現優異的她,首次體驗到被人討厭是什麼感受,感到非常難過。

我安慰了一陣,然後告訴她:

你倒是不必那麼難過。

因為,其實他們不是真的討厭你,而是討厭不如你的他們自己。

1

有很多的討厭,都不是指向具體的目標,而是指向自己

這話可不是我說的,其實是這些討厭他人的人自己說出來的。

肖嫣在我這裡做了一年多的心理諮詢,起因是她感到很孤獨,沒有什麼朋友,最近又和唯一的童年好友鬧不愉快。

我問她閒暇的時候會去做些什麼,試圖幫助她找到自己可以結識的朋友交際圈。肖嫣表示,她喜歡看電影,每週必去電影院報到,所以我們的話題,就從電影開始談及。

她對那些在看電影的時候,時不時掏出手機、刷一下屏,以至於讓本應黑漆漆的影院有些光電的人非常不滿,時常就在觀影現場,控訴他們的“破壞公共場合秩序”的行徑。有些時候,她甚至直接跟臨近座位使用手機的人吵了起來,大聲呵止他們的行為。我開玩笑地說,你好像有點像國航的牛大姐。一開始,我覺得這個女孩挺有公眾意識,也挺勇敢,不過後來發現有些不對勁:

肖嫣每次談到電影院,總是會這樣“正義感”附身,而且與其他觀眾的爭吵次數也過於頻繁,幾乎每次都會發生類似的事情。


“不是真的討厭你,而是討厭不如你的我自己”

我決定,就此跟她聊聊。

結果,她終於說出自己真正討厭他們的原因:

不管是戀人,還是好朋友,每次看到他們都是成雙結對,一起來看電影,有說有笑的,而我,每次都是一個人看電影,好不開心!

其實,她不是真的對別人在電影院用手機很不滿,而是看到別人都有人相伴,而自己卻孤身一人,討厭那個不如別人的自己。


“不是真的討厭你,而是討厭不如你的我自己”

吳毅絕對是個善於處理各種複雜關係的人,上司也是因為賞識他“長袖善舞”的才華,把他安置在重要崗位,起到“上傳下達”、“協調各方”的作用。

可是,吳毅卻有一個不能為外人道的“惡習”,為此他希望我能幫助他找到解決之法。

原來,外表十分友善的吳毅私底下卻是一個“鍵盤俠”。他喜歡在虛擬網絡空間裡,發表各種聽起來有些“惡毒”的留言,而且有些痴迷此道。比起那些他人僱傭的“黑粉”,他可以說是純自發,而且運用得駕輕就熟,就是喜好留言“懟人”,“惡毒”到他都覺得自己有點精神失常。


“不是真的討厭你,而是討厭不如你的我自己”

我本來想,大概是他工作裡積壓了很多“怨氣”,想找點地方釋放。可是,進一步瞭解之後,才發現自己最初的假設有點過於簡單。

其實,吳毅並不是誰都會去“罵”一通。細究下來,他主要攻擊的對象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家庭比較幸福,而且本人出事之後,家庭成員往往還是支持他,類似這樣的新聞,總讓他氣不打一處來,立馬留言懟人,並且對支持他們的言論,大加撻伐。

吳毅自己的家怎樣呢?

他從小的生活就混亂不堪,父母極其不負責,小時候就任由他“顛沛流離”地長大,小學6年,換了4個學校,幾乎就沒什麼貼心的朋友。父母然後又沾染上了“賭博”,以至於家財散盡,他讀書的學費都是親戚朋友接濟的。長大後,他努力打拼,終於買上房子,成家立業,可是這指不上爸媽,都是靠自己。這一路十分辛苦。

吳毅自己坦誠:

其實,我並不是特別看這些人很不順眼,而是看到他們哪怕出了事,家人還是能夠支持和理解,就很想不通,為何別人的家庭能夠這樣?

他終於可以面對的是,自己很討厭的,其實是那個沒有其他人那麼和睦並且相互扶持的家庭的自己。


“不是真的討厭你,而是討厭不如你的我自己”

從事心理工作多年,我發現:

有很多的討厭,都不是真的討厭那個具體的目標,而是指向自己。

只是如此隱秘的內心,實在有點“陰暗”,明明是自己覺得自己不好,嚮往別人的狀態,怎麼還到頭來批評起別人來?所以,這種念頭往往自己也不太願意面對,只有在可以安全說出、不會被人鄙夷的地方才會逐漸面對和承認。

所以,常常這點不容易、更不被允許看見。

2

為何他們不能直接表達對別人的羨慕,而是用討厭來表達?

討厭的不是別人不好,恰恰是別人的好,自己得不到。

有這種想法,是不是挺變態的?

大概很多人看到這裡,都會有這樣的想法。

但是,其實有這種想法,並不鮮見:

有的人明明很喜歡對方,但是對他卻異常冷漠,甚至冷眼相待。

有的人自視甚高,好像對金錢很不在乎,但是內心卻對財富有很大的渴求。

有的人總是高談闊論,追求公平、正義,可是他恰恰是最破壞規則的人。

……

我不做道德評判,想從心理層面來理解一下這樣的想法。

為何他們不能直接表達對別人的羨慕,而是用討厭來表達?


“不是真的討厭你,而是討厭不如你的我自己”


首先,他們的內心不能接受自己對他人的羨慕。

對他人的羨慕,其實可以是一種平等的欣賞,也可能成為一種激勵自己上進的推動力。但是,在有些人心中,則是戳中自己的軟肋。對他人的羨慕,就變成對自己“不行”的再次確認。肖嫣不能接受自己對別人成雙成對是羨慕的,吳毅不能接受自己對別人家庭幸福是羨慕的,因為一旦他們接受了這種設定,就意味著他們自己需要面對那個確實隔絕與人、家庭非常不幸的現實,而這恰恰是他們總是試圖迴避面對的。

但是,這種情緒又十分影響他們,讓他們難以忽視,所以他們轉而用討厭來力證,那些讓他們羨慕的對象其實很不行。所以,他們總是在對方身上找缺點,而這個世界上又沒有真正意義上的“白”,總有一些黑點,而這些“黑點”就會被他們無限放大:你在電影院用手機,破壞觀影,所以,我一點不羨慕你們。亦或者,他們

總會找到一些能過自圓其說的理由,來證明別人的好沒什麼值得羨慕:你做錯事情,家人不離不棄,是因為愛你的“錢”,是因為他自己“懦弱”。


“不是真的討厭你,而是討厭不如你的我自己”

其次,他們也覺得自己沒有能力擁有別人的好。

一般來說,羨慕別人的話,就努力進取,成為這樣的人唄。自帶bgm的尹正,總給人一種“張國榮”的感覺,其實他從小就很欣賞張國榮,並且以他為榜樣,不僅髮型、服飾上積極向張國榮靠攏,更主要是演技實力上也努力靠近,雖然很多劇都是男二號,但是他的演技和氣場不輸男一號。


“不是真的討厭你,而是討厭不如你的我自己”

然而,有些人卻選擇反其道而行之,我不去努力向別人靠齊,而是讓別人向我“靠近”,想辦法讓自己的“不進取”合理化。這些人往往是比較自卑的人,缺乏黃曉明式“我覺得我自己行”的霸道自信。因為他們覺得自己沒本事做到這些,所以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毀掉”讓自己羨慕的對象,

讓這些人身上的優點全無,至少在他們看來如此,這樣就不用那麼費力去向他們看齊,更不用看著別人的好來刺傷自己的眼睛。討厭,就是直接表達這種“毀掉”的情感體現,他們其實是在用討厭別人的方式,來告訴自己,自己不是無能為力,而是這根本不是自己所追求的。當然,這是自欺欺人的。


“不是真的討厭你,而是討厭不如你的我自己”

還有,他們需要通過討厭來表達認同感,以獲取安全感。

上面這些人,因為內心比較脆弱,所以往往缺乏安全感,他們很難真正意義上獨立思考和判斷,所以很容易“抱團”。《烏合之眾》寫道,“人一到群體中,智商就嚴重降低,為了獲得認同,個體願意拋棄是非,用智商去換取那份讓人備感安全的歸屬感。

他們所在的群體,往往是跟他們相類似的人,當一個人表達出對自己羨慕對象的討厭後,其他人往往也會蜂擁而上,這往往是心照不宣的。即便他們自己也意識到這種做法可能有些問題,但是因為身處群體之中,看到自己的“同類”也在那討厭,他們也會轉向討厭。

況且,討厭,對他們來說,是更熟悉的東西,本身就容易引起共鳴。所以,如果你看到群體性的“討厭”,千萬不要武斷地判斷這個被討厭的人一定做了什麼犯眾怒的事情,很可能是一種無意識的群體性自我討厭被激發了。


“不是真的討厭你,而是討厭不如你的我自己”

從心理學角度來看,有一個專業術語可以差不多涵蓋這種心理現象:反向形成。反向形成,是一種防禦機制,是說,一個人在無意識中,有一些不能被意識所接受的情緒、慾望和衝動,然而,在意識中,他會表現出一種完全相反行為。比如,明明喜歡,卻因為自己不能接受,所以採用了討厭。

一般來說,成長在一個比較嚴厲家庭的孩子,容易運用這種反向形成的機制處理問題。因為父母總是反對子女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長此以往,這個嚴厲父母的形象會內化到孩子的內心,會形成嚴厲的超我,不允許他做他想做的事情。而這個時候,相反的慾望或情緒就會呈現。

肖嫣的父母是不允許她犯一點錯的,從小就在批評數落她,哪怕她作為一個小孩,無心地說了一句童言童語,也會大聲數落她,講她“亂講話”。而吳毅的父母,雖然對他不管不顧,卻總是要求甚高,一直以一個大人的標準在要求他,甚至要求吳毅像父母一樣對待他們。可想而知,這種家庭環境之下,他們會運用這樣的機制處理問題不奇怪了。


“不是真的討厭你,而是討厭不如你的我自己”

他們往往是很難面對真實的自我,但是真實的自我又不可能被泯滅,所以他們總是處在一種壓抑的狀態之下。壓抑久了,一個人就容易爆發,而一個不傷害自己的爆發,往往是指向別人的怒火:討厭別人,總比討厭自己更好一些

弗洛伊德有一本名著《少女杜拉的故事》,說的是弗洛伊德給一個脾氣很古怪的十幾歲少女做心理治療的故事,雖然是一本案例,但是寫的很生動,猶如一本探案小說。故事是從一起疑似“猥褻”少女案開啟的。被猥褻的少女就是主人公杜拉,而杜拉聲稱猥褻他的人,是和他們家關係很好的K先生。

杜拉聲稱,她跟K先生在湖邊散步的時候,親吻了她,這讓她感到十分噁心,並且扇了他的耳光。

然而,K先生卻極力否認。

那個時候不像現在,還有攝像探頭可以調取,所以這起事件成了“羅生門”。

於是,心理的偵探弗洛伊德介入其中。通過仔細的探究,事情發生了反轉:

原來,杜拉表面上很痛斥K先生,其實她心中一直都很愛K先生。

這大概是最早被講述的一個“反向形成”的故事。


“不是真的討厭你,而是討厭不如你的我自己”

所以,我們千萬不要簡單地理解討厭,以及那些說得出口的討厭別人的原因

。在很多討厭的背後,有著非常深刻且複雜的因素。

當然,如果我們一直糾纏在虛假的討厭之中,看不清真相,就很容易被這些具有穿透力的負面激烈情緒所裹挾。當我們搞清楚這些討厭背後隱秘的所在,慢慢讓真實的一面浮現出來,我們對身邊的人,對自己的認識會更加清晰。

3

如何識別這種“虛假的討厭”?

我並不是說,所有的討厭別人,都是指向了討厭不如別人的自己。事實上,我們每個人都有好惡判斷,可以喜歡,可以討厭,這本屬於個人自主的範疇。我們可以有討厭,而且應該有討厭。如果一個人連討厭的權利都沒有,那是很可怕的,這本質上是比討厭別人更深的壓抑。

只是,我們需要把一般的討厭和這種虛假的討厭區分開,這對於那些討厭別人的人,和被討厭的人,都有意義。區分的意義在於,我們到底在討厭的是別人,還是討厭的是自己。如果討厭的是自己,那就從自己這邊做起,而被討厭的人,也不必那麼糾結。

一般來說,一般意義上的討厭的情緒,往往會在一個比較適度的範圍內,不會太激烈,不會上升到言語,更不消說是長期的、經常性的討厭,乃至於更為激進的表達。

我們討厭一個人,走開就好,何必跟他多做糾纏?

這是大多數時候的討厭。

然而,那些更為隱秘的討厭,往往會用比較“過”的狀態來表達,具體呈現為大聲呵斥式、狂飆突進式、過於一本正經式,而且容易變成持久戰。

舉個例子。青年偶像蔡徐坤,擁有幾千萬的女性粉絲,同時,大概也是中文互聯網上被黑的最多的一個人。不僅有很多黑他的留言,不少視頻網站上都有黑他的視頻,特別以他打籃球和他歌詞作為諷刺對象。

他做了什麼出格的事情,值得那麼多人,如此長久的討厭呢?他說他喜歡打籃球,這不是挺正常的表達嗎?我沒有查到他做過什麼不堪的事情,也不覺得他的行為舉止有什麼過分的地方。我只能理解,對他“樂此不疲”的討厭,其實並不是指向他本人的。


“不是真的討厭你,而是討厭不如你的我自己”

所以,通過判斷情緒表達的力度,往往可以判斷是真的只是討厭這個人,還是討厭的背後有著更深刻的情愫。

之所以要用更為“激烈”的方式來表達這種討厭,是因為自己極力地想掩飾內心其實很想認同對方,但是內心又十分矛盾的心理狀態。因為害怕自己壓不住,因為這種矛盾的狀態讓人非常焦慮和煎熬,就像內心有一團火,但是又不想讓它釋放出來,所以必須“拼命”地抵制,這樣才好壓制。在這過程中,其實調動了很多心理能量,也因此這種討厭的過程,往往會顯得異乎尋常。

4

如果你成為他人討厭的靶子,你該如何應對

所以,當你被人討厭的時候,請你務必考察一下,對方的情緒狀態,是處在一個合理的討厭範疇,還是已經有點“過激”。如果是“過激”,那麼大概率他並不是真的討厭你,而是在討厭不如你的自己。

被人討厭,當然是一件會讓人感受很糟糕的事情。不管別人是真的討厭你,還是假借討厭你,在隱藏內心的隱秘。

一般來說,被人討厭的時候,我們對自己的評價也會降低,陷入低落的情緒狀態,甚至也會想辦法做點什麼,予以還擊。

然而,當你能夠意識到,對方並不是真的討厭你的時候,我想也許你可以換一種方式來處理:

首先,是理解不管你做了什麼,對方都會討厭你。

有些人會認為,大概我“改變”了,別人會不會討厭我了。特別是那些討厭你的人,會表達一些自己的“訴求”,而且這些“訴求”雖然不盡合情理,但是總有那麼些許的道理。所以,被人討厭的人,總想著“我趕快來改”。然而,這往往是緣木求魚,找錯了方向。別人既然不是真的討厭你,又怎麼會因為你做了什麼,而有所改觀呢?你的改變,只會讓他們進一步確認,自己的討厭確實是有理的。所以,我不認為,你需要按照對方的“思路”做什麼改變。


“不是真的討厭你,而是討厭不如你的我自己”


其次,是理解不管你怎麼還擊,對方都會不依不饒。

有些人會認為,我要還擊對方,憑什麼受他們的氣。其實,這麼做,不僅收效甚微,而且很容易火上澆油。因為對方的討厭,來源於深層的心理能量,並非正常狀態,所以這種討厭具有強大的力量,不是同樣具備深厚的心理能量,你就是在“螳臂擋車”。在這種關卡上,硬碰硬,往往是沒有好結果的。

而且,你的還擊,也會進一步讓對方更加觸及內心深處自己不願意面對的問題,這會激發起更加強烈的能量。為了捍衛自己原有的理解世界的邏輯,他們會反過來更加拼命討厭你,甚至可能做一些非常過分的事情。


“不是真的討厭你,而是討厭不如你的我自己”

因此,我們可以做的是,做好自己,不為所動,也不出頭挑事。

既然對方真正指向的並不是我們,而是他們自己,這就代表了我們並沒有做錯什麼。所以不必為他們的煩惱,揹負起自己的情緒波動。請用一種更加同情的視角去理解這些朝向你的討厭,先把自己因為被討厭激發的情緒處理掉。

然後,我們要做的,就是不做什麼,做好你自己本來該做的事情,不要因為他們改變自己原先的軌道。而這也是討厭你的人從來沒有想到的一個結果,不管你是做出他們想要的改變,亦或者與他們對著幹,都是他們更願意見到也是更常見的結局,而一個人可以被人討厭卻不被影響,是他們本身需要學習的東西。他們的生活裡,就是有太多因為害怕別人討厭,從而不敢做自己,才讓他們漸漸地成為了這樣的人。

當然,既然做好自己,也就意味著,沒必要跟他們費口舌之爭,你管你討厭,我自巋然不動。因為討厭發送出去,對方不接,那這個討厭也就有點自討沒趣,久而久之,對方也會覺得“沒有意思”,或許會轉而尋找其他的討厭目標。

最後,如果你有可能,也希望你能夠幫幫這些人,至少從讀完這篇文章,開始能夠理解這些人做起。


“不是真的討厭你,而是討厭不如你的我自己”

5

如果你經常討厭別人……

這些年,由於互聯網的發達,有很多這樣人出現在我們的視野中。

他們喜歡把很多的問題道德化,通過把自己置於道德的最高平臺上面,用自己看起來義正言辭的討厭,來享受一種道德上的優越感。

然而,他們的內心也有很多想突破自身約束的願望,因為他們不能看到這一點,所以他們一直以來被鉗制著。

而這是他們真正悲劇的所在。

當然,要識別別人處於情緒過激的狀態,是真討厭還是假討厭,還是容易一些的。要在情緒過激的時候,識別出自己是真討厭還是假討厭就很難。肖嫣和吳毅對自己的問題有所認識,別看文中篇幅很短,其實我背後是花了很大的力氣,用好幾次,甚至好幾十次的時間,一點一點地幫助他們發現內心世界背後隱藏的不敢吐露的心聲。


“不是真的討厭你,而是討厭不如你的我自己”


如果,你也覺得自己可能屬於這種“不是真的討厭別人,而是討厭不如別人的自己”的狀態,以下這些話,我想送給你,希望能對你有幫助:

首先,祝賀你能夠坦誠地面對自己的內心的感受。

一個人要肯承認,自己的情緒狀態有些過激,很可能表面情感之下,藏著一些深層的情感,不是很容易的一件事。希望你能夠繼續努力面對自己的真實感受,感受往往會提示我們,真正讓我們陷入其中的到底是什麼。

其次,討厭自己真的很難面對,但是並非不能面對。

我們之所以寧可討厭別人,而不是討厭自己,是因為這對我們是一種保護,保護我們本已脆弱不堪的自尊,猶如紙糊的房子,再被最後的一點風浪吹得散了架。所以,不要過於自責自己會用這樣“陰暗”的方法來對待別人,實在是我們在自保之餘,已經不能顧及其他。

然而,這並不是要為討厭別人辯護,不遷怒別人才是我們應該做的,只是要做到這一點,對你來說有一個過程,甚至可能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這需要時間和精力的投入,也需要看到自己一點一滴的進步,甚至可能是從理解自己為何要討厭別人,這個起點出發。請允許自己面對自己的脆弱,我們往往就不太會再繼續用討厭別人的方式,來討厭自己了。


“不是真的討厭你,而是討厭不如你的我自己”


再次,當你討厭別人的時候,特別是要過激地討厭別人的時候,請喊暫停。

指向他人的並不正常的討厭,往往會是一股強大且不易受到掌控的力量,千萬不要以為你自己可以駕馭這種威力。

如果說,已經形成一個討厭某個人、某個群體的小團體,那麼這個小團體的“掌控人”一定不要竊竊自喜,以為你集合了眾人的“討厭”,可以大幹一場。這種來自內心深處,不正常、不健康的心理能量,是不可能被你掌控得了的,很容易就一發不可收拾,最後火燒自身。

因此,我強烈地建議那些很容易陷入到“不是真的討厭別人,而是討厭不如別人的自己”狀態的人,在覺察自己可能要採取過激方式去討厭別人的時候,腦海中務必要浮現出一張“喊停”的圖,想盡一切辦法,盡力平息自己的情緒,哪怕去洗個冷水澡、用冷水龍頭衝下頭都好,反正是要讓自己從這個可能一觸即發的局面裡暫時挪開。


“不是真的討厭你,而是討厭不如你的我自己”


這麼做,不僅是為了被你無辜牽扯進來的那個討厭對象考慮,也是為了你考慮,這種力量一旦完全失控,最終為此承擔後果的還會是你本人,而且,你從這場討厭之中,只會收穫更多的挫敗感。

當然,希望你能夠走出過去的陰霾,不再用一張討厭這也討厭那的面孔示人。

真正內心陽光的人,不會盯著別人身上有哪些讓自己討厭的地方看,而是把關注的目光放在別人身上有哪些讓自己舒服的地方,有哪些自己可以吸收提升的地方看。

而這恰恰也是人生幸福和不幸的分水嶺之一。

我無法祝願你不被人討厭,這實在難以控制,但我真心祝願你可以不用繼續隨意討厭別人,因為這意味著,你不再繼續討厭那個不如人的自己。


“不是真的討厭你,而是討厭不如你的我自己”


版權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繫 [email protected]。一杯咖啡公益心理團隊。2012年在上海出發。組織咖啡心理公益諮詢、公益單身相遇活動、公益心理團體活動、公益心理諮詢師學習活動、心理類科普原創翻譯讀書文章不定期更新。助人自助,用生命影響生命。一杯咖啡,溫暖世界的內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