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攻略第三十一篇:揭陽篇

廣東攻略第三十一篇:揭陽篇

揭陽市,位於廣東省東南部,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始建揭陽縣,以縣西北秦戌五嶺之一的 揭陽嶺而得名。1991年12月設為地級市,是潮汕地區歷史較長、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新興城市。北靠興梅,南瀕南海,東鄰汕頭、潮州,西接汕尾。陸地面積5240.5平方公里。內陸江河主要有榕江、龍江和練江三大水系。 為海峽西岸經濟區城市之一。揭陽地勢自西向東傾斜,低山高丘與谷地平原交錯相間,分佈不均,西北部和西南部多為丘陵、山地,中部、南部和東南部都是廣闊肥沃的榕江沖積平原和濱海沉積平原。素稱“魚米之鄉”。

揭陽曆來水系發達,河網縱橫交錯,水域面積達21.22平方公里,過去榕城一渠、二河、三滘、十三池、九曲十八灣為揭陽水鄉特色增添無限風光,是一座名副其實的水城,素有“浮水葫蘆”、“水上蓮花”美稱。

2005年,揭陽被亞洲珠寶聯合會授予“亞洲玉都”的稱號,2006年,中國輕工業聯合會授予揭陽“中國玉都”稱號[4] 。產品銷往內地各省以及港、澳、臺地區及東南亞乃至世界各國。同時,揭陽還是中國不鏽鋼製品生產基地之一,五金產品大量出口歐美、非洲、澳洲、中東、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揭陽素有“海濱鄒魯”“國畫之鄉”“小戲之鄉”“龍舟之鄉”“華僑之鄉”之美稱。是潮汕文化的發源地,粵東古邑,廣東省歷史文化名城,全國著名僑鄉,港澳臺同胞和海外華僑320多萬人,遍居世界各地。

揭陽景點

一、雙峰寺

廣東攻略第三十一篇:揭陽篇

雙峰寺,與潮州開元寺、潮陽靈山寺並稱“潮郡三大名剎”。“雙峰晚鐘”為揭陽八景之一。位於揭陽市榕城區馬山巷,是揭陽佛教的中心,屬揭陽市文物保護單位,為揭陽規模最大之古寺院。

雙峰寺始建於宋紹興十年(1140年),舊址在磐溪都雙山(今桂嶺鎮雙山村),為法山禪師所創。明初,石山禪師移建於縣治馬山巷今址,乃粵東地區一大叢林。是時寺宇壯觀,佛相莊嚴,茂林修篁。每當夕陽西墜,鐘鼓鈸鐸齊鳴,梵唄陣陣,木角篤篤,景色迷人,為禮佛和遊覽勝地。擴建後規模宏大,遂與潮州開元寺、潮陽靈山寺並稱“潮汕三大名剎”。後歷經兩次擴建重修,全國佛協主席趙樸初為寺宇題匾。

宋紹興十年(公元1140年)重置揭陽縣,是年法山禪師創建揭陽雙峰寺,成邑中叢林。原址在今之揭東縣桂嶺(古稱磐溪都)雙山南麓,後山兩峰並峙,頂有六丈高天然巨石名曰“石母”,周圍景緻頗多,昔有“雙峰八景”之說。寺之規模宏大壯觀,與潮州開元寺、潮陽靈山寺並稱潮郡三大名剎。每逢祝聖良期,邑中官紳檀越多有沐浴來山禮佛者,由官道至距寺三里外之“鼎蓋山”驅轎下馬步行進寺,以表虔誠。按民間相傳,紹興十年重建揭陽縣城時,地理家認為,“地龍”從蓮花山脈的龍頸一直行到雙山,共99峰,再往東就是平川,而玉滘村正是“靈氣所鍾”,所以作為第99峰的石母山,也就成了風水寶地,而建起了雙峰寺。它是古揭陽文化的一種綜合積澱物。

地址:揭陽市榕城區馬山巷

二、桂竹園

廣東攻略第三十一篇:揭陽篇

位於揭陽市榕城區仙橋鎮紫峰山南,池揭公路之北,紫峰蒼鬱、綠蔭掩映,清幽別緻。拾級半山,東側為“仙湖古寺”,西邊有室,一巨石天然成頂,中可容百餘人,即桂竹園巖(傳說迷離的“仙腳跡”便在此)。由此巖北行百餘米,可見丁日昌墓,墓西為水流河水庫,三面屏山,清可鑑人。水庫半山有蓮花亭,沿亭上向天螺峰,即到己三墓地(己三姓陳,名首,號光烈,元代清官,死於任上,後人以其袍靴葬於此地)。距水流河北千米便是龍珠馬寺,寺內之龍泉洞泉水長流不息,曲饒巖前,山後松茂竹修,風傳雅韻,令遊人駐足忘返。

地址:揭陽市榕城區

三、黃滿寨瀑布群

廣東攻略第三十一篇:揭陽篇

黃滿磜瀑布群位於揭陽市揭西縣京溪園粗坑村粗坑河上游,河水至此奔流直瀉,形成寬八十米,落差近百米的天然瀑布。享有“嶺南第一瀑”的美譽。黃滿寨瀑布所在的山谷比較幽深,山間林木茂盛,每每遮擋住無情的烈日,這便使得這裡成為夏日消暑的絕妙去處,選一日午後,斜倚瀑邊大石,聽飛瀑轟鳴,讀未完之書,直可濯蕩塵慮,清靜身心。如果是攝影愛好者,則在下午四五點鐘左右會等到瀑布最美麗的一面,那時斜射的陽光光顧谷底,整個瀑布周圍的樹葉猶如鍍上一層聖潔光環,若有幸出現彩虹,則此情此景,不但可攝入鏡頭,也將永藏夢境。

地址:揭陽市揭西縣京溪園鎮粗坑村

四、揭陽學宮

廣東攻略第三十一篇:揭陽篇

揭陽學宮始建於南宋紹興十年(1140年),濃縮了千年儒家文化精髓,現存建築組群由21座單體建築構成,是嶺南地區規模最大、配套建築最完善、保存最完整的同類歷史建築組群,也是省內唯一一處以“周恩來同志革命活動舊址”命名的文保單位。2013年5月,國務院核定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揭陽學宮原稱“揭陽孔廟”,又稱“文廟”、“紅學”,因揭陽人常說為學宮,所以揭陽孔廟也漸漸被人們叫成“揭陽學宮”了。揭陽學宮位於揭陽市區韓祠路口東側,為揭陽古代最高學府。 ,距今已有876年的歷史。現存總面積20020平方米,是全國現存的最大規模府、縣級孔廟,僅小於山東曲阜孔廟位居第二位,在同類古建築中有著重要的地位與影響。在華南地區則可稱冠。作為封建社會揭陽的唯一官學,學宮肩負著培育科舉人才的重任。揭陽學宮自宋至清培育了眾多的優秀人才,為揭陽贏得“文化之鄉”美譽做出了不可磨滅的歷史貢獻。

初創於宋紹興十年(1140年),清嘉慶七年(1579年),光緒二年(1876年)重修。佔地面積5526平方米。採用中軸線佈局,高臺基殿堂式結構。主要建築物有照壁、欞星門、泮橋、泮池、大成門、東西廡、大成殿、崇聖祠等。主體建築均為高臺基、大圓柱、紅瓦綠簷,造型富麗堂皇,莊嚴肅穆,是廣東省同類建築物之規模較大、保存完好的一座,具有較高的科研價值和藝術水平。大成殿懸掛歷代御頒匾額如:“萬世師表”、“生民未有”、“聖集大成”、“與天地共參”等。正殿塑大成至聖先師孔子像,左設復聖顏子、宗聖曾子,右設述聖子思子、亞聖孟子,聖殿前左右列十二尊先哲。孔廟又是革命活動舊址,1925年周恩來在第二、二次東征時,曾在此中辦公。1927年秋天,南昌起義部隊到達揭陽時,周恩來、賀龍、葉挺等領導人也曾在學宮明倫堂召開軍事會議。1957年,學宮被列為廣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後又被省命名為“周恩來同志革命活動舊址”。

地址:揭陽市榕城區韓祠路7號

五、古榕武廟

古榕武廟(關帝廟)位於揭陽市榕城區天福路,坐北朝南,佔地面積1400平方米,始建於明萬曆二十九年(1601),歷代均有重修,至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2002年7月17日,由廣東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09年12月,申報評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古榕武廟始建於明嘉靖三十七年,已有400多年的歷史,保存了粵東地區唯一的清中期神廟戲臺,是粵東地區歷史悠久,影響較為深廣的重要的古代宗教建築,特別是獲得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頒賜的“威宣南海”匾額,均充分顯示該廟在同類古建築中的重要地位。古榕武廟整體呈對稱院落式佈局,從山門、兩廊、拜亭、大殿到後樓,組合井然,穩定剛健,極具明清建築風格和潮汕地方特色。廟內主體建築都保存較好,其灰塑、嵌瓷、木雕、彩繪與石雕等裝飾工藝豐富多彩,藝術價值極高,特別是題材豐富、刀法圓熟、技藝多樣的建築木雕精美稀有,在廣東乃至國內均屬罕見,其前簷樑架木雕,也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古榕武廟各組成部分在建築結構、材料、構造和工藝上有很強的地域特徵,尤其是其木雕技術更是反映了潮汕木雕的最高水平,為研究粵東地區清中期木雕藝術的發展和流變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標本,在建築史上具有代表意義和科學價值。古榕武廟是粵東地區重要的古建築,發揮了相當的宗教文化功能和社會影響,作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對整個揭陽地區的文物保護產生了示範和促進作用,同時對提升揭陽曆史文化名城的保護和建設也具有重要意義。

六、京明溫泉

廣東攻略第三十一篇:揭陽篇

京明溫泉度假村是中國最大的度假村,位於風光秀麗的揭陽市揭西縣京溪園鎮。以“仰天地正氣、享人生休閒”的開發思路和功能定位,按照國家旅遊局“全國農業示範點檢查標準”和“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驗收規範”的要求,從旅遊實施、經營管理等方面入手,按照“遊、行、住、食、娛、購”旅遊六要素配套各項旅遊設施,抓農業觀光旅遊,創全國示範點,做到主題概念化、功能分區化、市場高端化、內涵特色化、服務專業化。並引導農業旅遊由最初的觀光、採摘等簡單形式逐步向觀光休閒、度假等高層次推進和發展。農業旅遊的興起為旅遊業注入了新的活力,京明度假村也成為全市旅遊產業新的亮點及增長點,是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國民旅遊休閒示範單位、廣東省體育旅遊示範基地、廣東省養生旅遊示範區、廣東省中醫藥文化養生旅遊示範基地[1] 。揭西京明溫泉度假村經縣、市、省旅遊局推薦,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評定委員會驗收,國家旅遊局批准,榮膺“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稱號,成為揭陽市首個獲此殊榮的企業。揭西京明溫泉度假村是國家級首批農業旅遊示範點,是集旅遊觀光、休閒、度假為一體——中國最大的度假村。 京明所在地——揭西縣是全省旅遊大縣,自然環境得天獨厚,旅遊資源豐富。周邊古風蘊藉,文氣沛然,潮客文化交融。

地址:揭陽市揭西縣京溪園鎮京明溫泉度假村

七、揭東萬竹園

廣東攻略第三十一篇:揭陽篇


揭東萬竹園,國家AAA級旅遊景區“萬竹園”位於具有“中國竹筍之鄉”的揭陽市揭東埔田鎮。整個風景區環境清新,氣候宜人,風景秀麗,是廣大都市人迴歸自然,返璞歸真、旅遊觀光的好去處。景區面積近千畝,工程於2008年2月7日完工並對外開放。萬竹園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粵東地區均有國道至園區,汕潮梅揭高速路口(埔田路口)均可至園區。

園區主要景點有八馬奔躍、雲翠長廊、珠簾情話、雲樓竹徑、釣魚臺、早日農家等休閒娛樂景點,園內設有兒童遊樂園、水上世界、兒童體驗村、水上游樂園等玩耍項目及讓年輕朋友挑戰自我的英雄渡。園中動物園常設趣味十足的每天動物表演。特邀安徽特技表演團長期在園中演出,每天表演有原始曠野的各民族表演:竹杆舞、各民族特色舞蹈、樂曲、空中飛車、上刀山下火海、鬥雞等等。在這裡您還能領略原始野性十足的雲南佤族表演;有經典的狩獵舞、甩頭舞、用樹葉吹奏的動聽樂曲等等。在歡樂天地中,搖頭飛椅、叢林飛鼠、摩天環車、空中漫步、立體環車、碰碰車、活鬼洞、以及粵東地區規模最大的大型水上樂園等刺激好玩的遊玩項目吸引眾多旅客。

園中亭臺樓閣、小橋流水、臨水楊柳隨風擺動。溪中水車迎著清徹泉水慢慢轉動,晨光熙映,輕紗薄霧,新鮮的山村空氣撲鼻而來,中間還有泥土氣息。偶爾垂釣於涼亭水臺,泛舟在平湖小溪,品工夫茶,聽林中小鳥鳴笛,看園中賞心悅目的景觀,遠近遊客聞名而來,再品嚐山野美食,飲清泉茗香,又或對稱弈棋、相座談笑。聽林中小鳥鳴笛,看園中果碩累累,田裡小雞遍地攬食。在那桃源美景之中,園中的您忘卻自我、忘卻勞累、忘卻一切煩惱。親友相邀而至,家人流連忘返,遠近遊客聞名而來。

餐廳是萬竹園的特色,規模大,裝修獨特,具有少數民族風格的竹樓餐廳,特聘名廚主理,以新鮮竹筍為主的山區農家菜為特色,集本地特色美食於一體,是家庭、團隊聚餐、婚慶筵席、生日宴會的首選之處,酒樓式的服務,大眾化的消費。

地址:揭陽市汕梅高速埔田出口處

八、德安裡古寨

廣東攻略第三十一篇:揭陽篇

德安裡古寨位於普寧故城洪陽鎮的德安裡,是清朝廣東水師提督的方耀家族集居寨,距今已有140年的歷史。其佔地面積6.3萬平方米,建築面積3.2萬平方米,寨內有官廳、祠堂、佛堂、書齋、餐廳、庫房、閣樓等,房屋總數773間,是潮汕地區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歷史時期較長的巨型府第式建築群,也是國內罕見的府第式古村落。整個建築組群由三部分組成,每一部分又是一個獨立完整的富於特色的建築組群,一組“百鳥朝凰”、兩組“駟馬拖車”,每組裡面又有多座獨立的造型結構建築物。雖歷滄桑鉅變,但德安裡整體建築保存較完整,其規模之大,建築式樣之齊全,堪稱潮汕建築藝術的奇葩。它以罕見的建築佈局和獨特的設計風格,被編入華南理工大學建築系的民用教科書中。目前現已建成德安裡博物館、德安里美術館、德安裡古玩城、潮汕民俗工藝展廳等建築。

地址:普寧市洪陽鎮德安西路

九、南巖古寺

南巖古寺坐落於普寧市南溪鎮登峰村飛鳳山嶺,其前身為商朝的“青牛洞”,供奉燃燈古佛。唐朝時始建大雄寶殿。古寺有多處國家級文物,是“普寧古八景之一”。千年以來,南巖古寺香火連綿。2005年工程隊挖掘大雄寶殿地基時,陸續挖出八九截石柱。有關專家考其造型,斷定為唐朝物品,並猜測石柱折斷、深埋土中的原因為地震造成。從石柱的大小,可以判斷唐時古寺已經頗具規模。同時挖出的還有81斤古銅錢,從漢至元,歷經十代,種類異常豐富。其中有中國第一個女皇帝武則天的太平紀念幣,漢代五鳳錢和程咬金的瓦岡通寶,足以證明古寺往昔繁盛風光。

地址:揭陽市普寧市

十、進賢門

廣東攻略第三十一篇:揭陽篇

進賢門是揭陽古城的標誌性建築,在揭陽“古八景”中被稱作“譙樓曉角”. 進賢門位於原揭陽古城東、北二城門之間,始建於明代天啟元年(公元1622年),距今已有380年的歷史· 進賢門分上下兩部分,下為石築城門,上為三層門樓·門樓通高16.77米,純杉木結構·首層三進5間,四周配以花窗活牖,南、北兩側各有一門亭,屋面四周起翹·上層為八角亭閣,屋面是八角攢尖琉璃頂·整個建築古樸大方,是潮汕古城門建築中的佼佼者·明、清時期,城樓上設有更夫,每當殘月西斜,晨曦初現,更夫吹響報曉號角,角聲隨晨風傳遍全城,“譙樓曉角”因此得名·在現存文物中,可以見到漢代嶺南已有樓閣建築。不僅在出土的漢墓明器中。也包括考古發掘,都有樓房出現的實證。五華獅雄山漢建築遺址,迴廊轉角處構築曲尺形角樓,其平面與古籍所謂樓“狹而修曲”的定義相符,是考古發現年代較早的漢代宮殿遺址中角樓建築遺址的實證。在文獻資料中,還提到南越國建有樓館。仇巨川《羊城古鈔》記述趙佗在番禺接待陸賈建有越華樓,“在城西十里??澳。《廣州記》:南越王趙佗以陸大夫有威儀文采、為越之華,故即江滸作樓以居之。或日:一名越華館,佗築之以送陸賈。因邇朝臺,稱朝亭,唐改曰津亭。明成化中,都御史韓雍匾日‘華節亭’”。越華樓形制不詳,但從這段記述可見當時建的樓館可作居停。

進賢門分上下兩部分,下為石築城門,上為三層門樓。門樓通高16.77米,純杉木結構。首層三進5間,四周配以花窗活牖,南、北兩側各有一門亭,屋面四周起翹。上層為八角亭閣,屋面是八角攢尖琉璃頂。整個建築古樸大方,是潮汕古城門建築中的佼佼者。明、清時期,城樓上設有更夫,每當殘月西斜,晨曦初現,更夫吹響報曉號角,角聲隨晨風傳遍全城,“譙樓曉角”因此得名。

地址:榕城區進賢門大道(百貨大樓旁)

十一、揭陽樓

廣東攻略第三十一篇:揭陽篇


揭陽樓,是揭陽市的象徵,位於揭陽市區東入口,鄰榕江,取法漢代形式,高達38米,有望成為具有歷史象徵意義的城市地標;加上被確定作為新市規劃和歷史文化展示功能用途,它的建成,將激勵揭陽六百萬英雄兒女,發揚優秀文化傳統,創造更加輝煌的未來。在揭東區和榕城區的交界處,雄踞於寬闊的206國道進入揭陽市區的門戶位置,緊鄰風光旖旎的榕江。揭陽樓廣場主軸為東西向,靠東處為盛鼎廣場,西為揭陽城樓,總高38米,總層數為五層,其中城臺兩層,樓閣三層(含暗層一層)。廣場主軸為東西向,靠東處為盛鼎廣場,西為五層高城樓,主樓前放置9.99米高、重達58噸號稱世界最大最重的青銅方鼎。而寓意“博大精神”重達136噸的泰山石,更是為這裡平添了一份讓人驚歎的壯美。整個揭陽樓廣場面積逾30萬平方米,視野開闊,遠眺近觀皆是景。

地址:揭陽市榕城區沿江中路193號

十二、揭陽城隍廟

廣東攻略第三十一篇:揭陽篇


揭陽城隍廟是廣東省現存最大規模的同類古建築。城隍是古代中國民族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祇之一,大多由有功於地方民眾的名臣英雄充當,是中國民間和道教信奉守護城池之神。揭陽城隍廟位於廣東揭陽東門城隍街,建於宋紹興十年(1140年),明洪武二年(1369年)縣丞許德重建。為省級重點保護文物單位。揭陽城隍廟建築融合了明清建築風格和揭陽本土傳統工藝特色。主體建築為木、石承載結構,力學結構科學嚴謹。大殿四壁僅僅起著防護作用。建築結構防震性能很高,歷經明代以來幾十次地震,巍然不動,展現了古代中國勞動人民的聰明智慧和高超的建築技藝。成了今人研究古代建築的標本。揭陽有俗語,“水鬼升城隍”用來形容人事上的特殊升遷,從低賤驟進高貴。

水鬼是池塘小鬼,城隍是護城神,由水鬼而被擢升為城隍神,自然是天壤之別。傳說,有一個讀書人,夜間趕路,失足河中而被溺死。自此,河邊便夜夜有水鬼啼哭。城隍公感到十分奇怪,派差使去問他。這讀書人說:“過了不久,便是大比之期,說不定可以高中,卻成了水鬼,十年寒窗化為泡影,是故痛哭。”城隍公也覺得他的遭遇可憐,特許三年後找個替身,準其超生。三年後,這水鬼便出來找替身。恰好有一個良家婦女,身懷六甲,因不堪惡婆婆的虐待,想要投水自盡。當她往河裡一跳的時候,恰好她丈夫趕到,呼天喊地,哭聲甚為悽慘。這水鬼在水中聽了,心中感到悽戚,便把這婦女託回水面,送其歸陽。城隍公派差使來問,水鬼說:“此婦女也是一個淒涼人,於心何忍?”又三年,一個少年到水邊玩耍,這水鬼看到這少年天真活潑,又是不忍下手,終於又錯過機會。

城隍公心感其善,於是上天庭向玉皇大帝彙報。玉皇大帝嘉其善行,敕封這水鬼為一方城隍。這水鬼終於成了一位神袛,享受人間香火。

地址:城隍路與觀音仔街交叉口西北100米

揭陽美食

一、乒乓粿


“檳醅”原先叫“烏”,後又叫“鼠曲”,逐步演變成“檳醅”,因“檳醅”較難叫,而“檳醅”又與“乒乓”諧音,人們便把“檳醅粿”稱為“乒乓粿”。作為相傳南宋末年,戰亂四起,民不聊生,揭陽從民為抵禦飢餓,用鼠麴草混合糯米碾成糯粉,製成粿品充飢。後來,人們又用這種粉擀成皮,用爆米粉做餡,製成了獨具風味的檳醅粿。1997年,被認定為中國首批“中華名小吃”。

二、普寧豆乾

廣東攻略第三十一篇:揭陽篇

普寧豆乾,是潮汕地區的民俗小吃,特產之一。用大豆作主要原料,摻以薯粉、石膏、滷水製成的豆製品。普寧豆乾具有增強機體免疫、防止血管硬化、促進骨骼發育、通導大便、抗缺鐵性貧血、降糖、抗氧化及抗衰老的作用。

外皮柔韌,內肉嫩滑。普寧市人烹調豆乾的方法主要有煎、焗、炸等3種。油炸豆乾更是普寧的民俗風味。其皮酥脆,肉嫩滑,清中有香。蘸以辣椒醋,更覺可口。有僑胞把普寧豆乾的製作工藝帶到國外,經營此項生意。

三、蠔烙

蠔烙(潮汕話為o lua,o對應的字是“蚵”,所以潮汕也沿用了這個字)是潮汕地方特色小食,臺灣地區稱為蚵仔煎,外地人來潮汕總要嘗一嘗這—美食。在潮汕城市鄉村小市集,常有這種小店或擺攤小販。這種蠔烙,是用地瓜粉溶於水,拌蔥珠,在一個平底的鐵鍋上煎,加上海蠣,再下蛋花,取起蘸魚露吃。

四、揭西擂茶

廣東攻略第三十一篇:揭陽篇

打開UC瀏覽器 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揭西擂茶是揭西一帶的傳統名點,屬於粵菜系。揭西的客家人素有煮擂茶的習俗,夏秋季節,天氣酷暑,人們勞作之後,經常不大想吃飯,往往以擂茶為午餐。中午時候,客人來訪,主人家必定要煮擂菜招待。姑娘出嫁之前,凡是接受喜糖的鄰居,也要煮一缽香擂茶請新娘吃,以表示祝賀,另外,家中病人新愈,也要煮些邀請曾經照顧過病人的友鄰吃,以表示感謝。揭西擂茶的製作並不複雜,主料是大米或爆米花,但配料複雜。先把花生、芝麻、茶葉、金不換或者苦辣芯,放在擂缽裡,用擂茶棍擂成糊糊,衝上開水,然後在砂鍋裡炒些蘿蔔乾、甘藍菜、大蔥、青蔥、黃豆、樹菜等等。或者再配些瘦肉絲、蝦仁米、魷魚等,最後混合炊熟的白米飯(或者爆米花)。這樣的擂茶吃起來甜、酸、辣、苦、鹹五味俱有,大開胃口,饒有風味。特別是到了每年正月初七,家家戶戶都吃擂茶,因是初七用七種菜,故稱“七樣菜茶”,也有用十五種菜的,則稱“十五種菜茶”。

關於揭陽的美食,克里斯後續的廣東攻略中會隆重介紹潮汕菜,繼續關注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