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公司的理賠服務,是大公司比較完善,還是小公司比較完善?

頭條金融


路人蟻:聊社保,侃商保,專業答疑

1 其實買保險看的是合同 ,保險本身是一個合同條款,決定理賠和服務的是合同約定,沒有寫進合同的都是口頭承諾不作數的,所以不能看哪家保險公司廣告做的好,財大氣粗就覺得好,大保險公司,小保險公司決定理賠看的都是是否符合合同條款約定。而保監會在面對理賠糾紛的適合也會根據合同條款約定裁決,而且由於合同解釋權在保險公司,所以保監會在解決糾紛的時候,對於咬字眼,玩文字遊戲的保險公司拒賠案例,也是傾向於保障消費者的裁決。條款覺得理賠,而不是保險公司大小。

2 保險理賠都是有保險法規定的流程和理賠時間的,以前是線下標準流程,一般是在30天內核定,核定完成10日內支付理賠金,如果不符合條款,核定3天后給出拒賠理由。現在網絡發達,資料都可以直接上傳,只要理賠資料上傳到位符合條款,理賠都很快,流程和整個行業的理賠效率都提高了。公司大小影響不大,都是有標準流程的。大保險公司理賠也存在扯皮拖拉的,小保險公司也是。關鍵還是合同條款,這個才是你權益的保障,額而不是保險公司大小。保險是商業機構,不是慈善機構。理性看待


路人蟻


可以非常肯定的告訴題主,保險公司的理賠服務肯定是大公司比較完善,幫一個陌生人理賠過,13年前的保單,拿出來都有些發黃了,第一次偶然遇到再公眾號上提供理賠資料,被告知她的身份證升級過,身份證號碼由原來的15位增加到18位,所以必須到櫃檯辦理身份證變更,然後才能進行理賠。所以自助理賠失敗了,隨後第二天帶她到櫃面辦理,她有60歲了,需要有人幫忙跑前跑後,我就充當這個角色了。

買保險的人都不希望自己能夠用上,一旦用上保險,投保人的已經經歷過病魔折磨,不會希望再在理賠路上遇到不順心的事,能夠順利賠到錢,一定會給自己很大的安慰,為不幸遭遇中的一絲幸運。

幫這位阿姨辦完理賠之後,她有些不放心的回家了,看她弱不禁風的背影,為她祝福,同時也感到保險確實有用,13年前的一個決定,今天賠到10萬塊,一場重病大概花了七八萬,總之沒對家庭經濟造成影響,自己休息幾個月的工資也補貼回來了,可以安心休養。

第二天晚上賠付款到賬,出乎阿姨的預料,從她感謝我這個陌生人的語氣中能夠看出她很欣慰!

小保險公司也不錯,只是理賠不順利的時候,來回寄送材料會耽誤些時間,年齡大也不太好操作,隨著未來發展可能會慢慢變好吧!


財來不會晚


在我國對保險公司的審批有非常嚴格的要求:保險公司註冊資本金門檻很高,需要淨資產達到2億元才有可能拿到保險公司牌照,而且註冊資本必須為實繳資本,同時接受銀保監會的監管,還要繳納保險保障基金。從這個角度看,保險公司沒有太大差別。

大家所謂的大公司通常成立時間長、市場宣傳力度大、銷售人員多,網點多、市場佔比高。比如中國人壽、平安保險、新華保險等等。所謂的小公司通常是市場知名度比較低,沒聽說過。正因為這些小公司沒有鋪天蓋地的打廣告,沒有那麼多銷售人員,把這部分費用讓利給消費者,所以他們的產品保險責任比大公司好,保費還便宜,市場佔有率非常高。

《保險法》規定:要求保險公司收到齊全的理賠資料後,必須在30天內做出理賠的核定,核定後10天內履行賠償或者給付保險金。所以說正常投保,如實告知健康狀況,只要是保險合同里約定的保險責任,無論公司大小都給賠,不在保障範圍內的,任何保險公司都不賠。另外,保險公司為了提升公司形象,也會跟其他保險公司競爭理賠速度。

我們來看一下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截至2019年3月底的官方數據。北京地區商業健康保險服務評價指標(個人健康險業務)---小額簡易案件理賠平均時效。為什麼看這個指標呢,是因為小額快賠案件最考驗保險公司的運營效率和系統能力。

從統計結果看,大小保險公司在小額理賠案的處理時效上,都非常有效率,大多數都在2天以內,平均1.51天。排名前十的竟然都是不怎麼出名的中小型公司,而平安、國壽等大公司只是排名在11-20名之間。當然從時間上看,保險公司無論大小,理賠時效都非常高。



靜享財富


近年來,互聯網保險行業迅速發展,網絡平臺投保、微信投保以其快速、便捷的特點,正在被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接受並依賴。

就像通過互聯網線上購買日常用品一樣,不少保險公司的常規產品以及相關信息也都可以通過移動端輕鬆購買和獲取。

但還有那麼一部分人,對互聯網保險始終處於觀望的態度,因為他們對這種形式還存在很大的疑問:到底靠不靠譜?


今天就來跟大家解釋一下關於互聯網保險最常見的2大誤區。

1.互聯網保險理賠難?

互聯網保險依託的是互聯網平臺、經紀公司以及第三方平臺購買,本質上還是跟保險公司簽訂的合同。出險理賠,也是找保險公司的!至於理賠時效的問題,保險法是作出了明確規定的:

《保險法》第二十三條:

保險人收到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的賠償或者給付保險金的請求後,應當及時作出核定;情形複雜的,應當在三十日內作出核定。

收到理賠資料30天內 ,保險公司必須給出理賠結果。不管你是線上還是線下,都得遵守法律。

還有很多人對電子合同的合法性表示質疑,這個也不用擔心,電子合同屬於數據電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十一條規定:數據電文是合同合法的表現形式之一。

也就是說,電子保單和紙質保單一樣都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所以不管線上還是線下,我們買的保險,都具有法律效力,受保險法約束,兩者理賠起來並沒有什麼差別。

2.互聯網保險便宜沒好貨?

相比傳統保險,互聯網保險產品的價格往往要便宜點,很多人就會陷入“便宜沒好貨”的誤區。

但其實是因為不同的渠道有不同的營銷策略,因為互聯網銷售相比線下銷售可以節省更多的人工費、場地費、運營費,因此互聯網產品的成本更低,導致性價比高。就拿重疾險來說:

1、線下買重疾險

主要保終身,有返還或者分紅,另外還可以增加醫療、意外等保障功能。

產品責任內容更復雜,保險公司所面臨的風險會更高,加上多種的運營成本,自然價格會稍微偏高。

2、線上購買重疾險

通常線上的重疾險投保比較靈活,消費者可以根據需求自由選擇保障期限、繳費年限、附加險等。

比如預算有限的情況下,可以選擇定期重疾險,只選主險,不加其他附加險,並且將繳費期拉長,這樣每年的保費就會少一點,沒那麼大經濟壓力。


精算師講保險


你好,我是簡七,6年專注理財科普。

先說一個事實:保險公司的成立門檻相當高!同時還受到國家的嚴格監管,某種程度上來說,甚至比銀行還安全。

關於理賠,你也不用擔心。原因主要有以下3點:

<strong>

1、現在理賠都是走線上的渠道,在發生理賠的時候,都是拍照把資料上傳或者發郵件給保險公司的理賠部,由他們來統一進行理賠的,並不存在保險公司大小的影響,合同有的一定會賠,合同沒有的哪一家保險公司都不會賠。

2、買保險就像在銀行存錢一樣,在全國是可以“通保通賠”的,即保單購買地和理賠地點沒有地域限制,投保人無論在國內的任何地方都可以享受理賠服務

3、在保險法的第23條也規定了,保險公司收到理賠資料以後30天以內要做出理賠裁定。所以,保險公司的大小不會影響理賠速度,一切以合同為準,這一點大家可以放心。

<strong>

很多時候,當我們談論保險公司的大小時,說的更多的是公司的品牌和名氣,以及我們身邊是否能常常見到公司的實體分支機構。

但換個角度想,一家你時常能聽到和見到的公司,它的品牌和經營成本自然也所費不菲,這些費用在做產品設計時,也會反映在保費上。

名氣的大小也並不代表保險公司的綜合實力,你沒聽過的保險公司也不一定就是小公司。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了,如果你覺得有用,就請點贊給我鼓勵吧~


簡七讀財


理賠服務現在主要分線上部分跟線下部分兩部分。像一些小額件。比如理賠金額低於1萬的。一般的意外險醫療險,或者是旅行險這一類的都是屬於。小額件,小額件現在大多數保險公司都會啟動線上理賠服務。基本流程就是準備好資料,然後在APP,或者官網上提交。如果材料完備,基本上可以實現當日賠付。這類理賠的程序基本上由大數據來風控。技術上實現相對來說簡單,所以以保險公司的經濟實力,是比較容易輕易完成的,沒有太大區別。

而大額件,比如說像重疾險的賠付,大額壽險賠付,這一類需要在線下進行。手續上一般原則是客戶準備齊全材料。然後提交給保險公司進行申請,如果有業務人員進行協助辦理,那也可以由業務人員協助。流程跟時間上都沒有太大的差別。

而理賠最重要的點是。合同是否寫明,比如說合同承保範圍內的產品責任。也就不存在問題,合同內沒有的,也沒有辦法理賠,所以現在市場上最容易出現理賠爭議的問題,有兩塊一塊是發生的情況不符合產品的責任,另一塊是投保的時候沒有如實告知,所以這個跟公司大小關係也不大。所以綜上所述發過來,保險公司大小跟理賠是沒有直接性關係的。



天祥的顧問視角


這個保險公司靠譜嗎?沒聽說過,以後有事能理賠嗎?

關於購買保險選擇大公司還是小公司,大公司與小公司的區別,公司是否靠譜等等問題,一直存在爭論!

不同角度,不同立場,不同利益都會有不同的說法,今天阿步老師就以自己的理解來分析一下這個爭論來又爭論去的問題!

image
一、在保險業務員角度,一般存在這樣的爭論?
  • 一部分業務員會說 我們是大公司,大到不能倒閉,那些沒聽過的小保險公司不行,以後倒閉了沒人管。(阿步老師表示經濟學上確實有“大到不能倒”這個概念,通俗講規模極大的產業瀕臨破產時,政府會出資救助)

  • 另一部分業務員會說 我們公司您可能沒聽過,但是我們公司有什麼什麼強大背景,沒問題的,償付能力也很強,而且《保險法》和各種監管規定中有保證您保單利益的措施,就算公司有問題也會有監管部門或保險保障基金兜底,保證您的保險利益,並且拿出實際案例證明。(阿步老師表示監管方面確實有保險公司出問題之後,保證保單利益的接管措施和實際的案例)

這兩個爭論角度是銷售人員最常用的!

再說,什麼是大公司的問題?銷售人員經常這麼說

  • 我們公司市場規模大
  • 我們公司股東實力強勁……
  • 我們公司是(副部級)央企……
  • 我們公司(理賠過)什麼什麼比較厲害的事件……
  • 我們公司承保過什麼什麼比較厲害的建築物等保險標的……

剛剛引用的這些說法,阿步老師認為只是比較普通的爭論,宣傳,但大多是站在了自己利益的角度說這些話!沒有從消費者的角度考慮問題。

那麼什麼是大公司,有沒有具體標準?

阿步老師認為沒有,因為每個業務員都儘可能從不同角度說自己的公司是大公司,每個消費者的理解也不一樣,所以這個“大”公司很難有絕對的標準。

image
二、消費者的對於大小公司的認知?

消費者經常會提出這樣的疑問

這個保險公司沒聽過,靠譜嗎?

這個保險公司買了能保證理賠嗎,實力可以嗎?(經過實際展業的感受,消費者對於任何保險公司都可能提出這樣的疑問)

消費者認為保險公司靠譜的認知來源(消費者通過哪些渠道習慣性認為這個公司是大公司)

  • 廣告(電視廣告,各種車站廣告等)
  • 口碑(親戚朋友等熟人的推薦等)
  • 實際生活常見(自己的車險,孩子的學平險等等實際使用感受)
image
三、消費者提出這些疑問的真實心理(本質)

第一種心理 我就是要大公司大品牌。(這種心理阿步老師真實體驗過,而且遇到過地區性的這種需求心理,那裡的消費者都以追求某個大品牌的保險產品為榮)很簡單明確需求心理,不需要深刻討論。

第二種心理 以這個公司的實力,我的保險利益能不能有保障?換句話說,我不在乎公司大與小,在這個公司能夠保證我的保險利益的前提下,那我可以先選擇產品,至於是哪個公司的產品,不是很在乎。

第一種心理,很簡單明確的需求,不需要深刻討論,選個自己喜歡的公司就好了。第二種心理就比較值得思考了,怎樣判斷這個公司能夠保證我的保險利益,所以後面我們重點針對第二種心理分析!

image
四、對於保險利益的保證,消費者一般怎麼思考**

消費者最想要的保險利益有兩部分

  • 第一保險合同上的保障責任

  • 第二保險公司服務人員能及時服務我(保全、退保、理賠之類的需求)

消費者對於選擇保險公司的一般思考

  • 不要和我說《保險法》、監管規定、銀保監會和保險保障基金等等,對保險公司出現問題兜底的措施,因為我可能根本不相信,或者就算相信了,但我怕麻煩,直接找一個不會出問題的公司多好。

  • 我經常聽說某個公司,廣告常常看到,周圍人經常說,那這個公司應該不錯。

image
五、結合消費者心理,阿步老師說說自己的建議

上面說到,消費者想要的就是我買了保險以後,符合保險合同的出險,能夠順利理賠,以後關於保單的問題有人能夠服務我,就OK了

那麼怎樣判斷這個公司能夠保證我的保險利益,阿步老師認為歸根到底是判斷這個公司能不能穩健經營?

判斷角度1保險公司償付能力是否充足

通俗地講,就是當所有的保單都找保險公司申請理賠時,保險公司有沒有能力同時支付起所有保單的理賠要求。

某些保險公司的償付能力一直在監管規定的紅線上下浮動,具體數據可參考各保險公司官網的信息披露。

最好尋找歷史上償付能力一直比較不錯的保險公司。

判斷角度2產品是否過於激進

2018年底,某財險公司幾款產品有些激進(過於便宜),其中某款醫療(在價格和保險利益上)秒殺市場同類型產品,但是當時公司這款產品異常火爆,理賠非常多,公司最新的償付能力出現問題,產品緊急下架。

如果一個公司成立時間不長,急需低價產品打開市場,購買這種公司中的長期險需要慎重。

判斷角度3違規操作、負面新聞如何

阿步老師經常關注各種保險新聞,對於主流保險公司的各種違規行為較為關注,也包括銀保監會網站上各種處理違規的文件。大約能夠了解一些保險公司內控機制、治理結構存在的問題,甚至看到過有的保險公司在總公司的產品宣導文件上存在誤導而被處罰。

所以力爭選擇一個違規操作、負面新聞較少的公司。

判斷角度4公司擁有實際業務量怎樣

保險公司的市場份額不能過低,經常看到全國壽險公司業務量佔市場份額的排名,最後幾名公司業務量應該是非常低的,甚至有的公司沒有實際業務,這樣的公司儘量就別選擇了。

判斷角度5服務質量指標

各家保險公司會出具年度理賠報告,裡面的理賠時效和獲取理賠率指標可以參考,還有銀保監會每年發佈的各保險公司綜合服務評級,這些指標中排名較後的幾家公司要慎重選擇。

判斷角度6優秀的企業文化

平時接觸的保險公司較多,不得不說一個保險公司的企業文化和員工素質水平,對服務質量、服務態度有很大的影響,這一點其實大家多去幾個保險公司看看,能夠體會得到!

image
六、大保險公司與小保險公司的區別

前面說過,一個公司的大與小很難有判斷標準,所以這個問題轉化成老牌保險公司與新生保險公司的區別比較好。

消費者購買保險產品時面對這兩類公司最不同的區別就是:名氣、價格、和公司是否靠譜!

是否靠譜前面已經分析完了!

1、名氣

簡單說,老牌公司,品牌效應,成立時間長,業務量大,所以被人們所熟知。新生公司,名氣小。

2、價格

專業角度

保險產品定價策略和經營歷史導致老牌公司產品較貴(在這裡暫不詳細說明)

通俗解釋

水果店的故事(價格競爭)

小區裡有一家老水果店,開5年了,最近又開了一家新水果店,新水果店發現同樣價格同樣品質的水果,競爭不過老水果店,因為老水果店經過幾年經營,口碑還不錯。於是新水果店開始了價格競爭,降低利潤,下調水果價格,搞優惠活動,來提高競爭力。(還有水果籃的故事,以後說到保險產品時講給大家),這個故事也是適應於老牌保險公司與新生保險公司之間的競爭。

一般來講,新保險公司在產品價格上便宜一些。

image

七、總結

消費者購買保險時,會有選擇大公司還是小公司的問題。有一種心理是隻想要大品牌大公司,是很簡明的要求。另一種心理就是,如果保證保險公司靠譜的前提下,不是很在意公司大小。

那對於保險公司大小,基本上每個銷售人員因為利益都有自己的立場,所以說以應該真正從消費者角度去分析這個問題。

結合消費者心理

  • 我的保險利益要得到保證,能理賠,有人服務。
  • 我的不想聽《保險法》和監管部門,對於保險公司瀕臨倒閉的兜底措施,我要的就是直接找一個靠譜的公司。

針對這兩種心理,阿步老師認為公司穩健經營是保證消費者利益的的重要前提。

關於大保險公司與小保險公司的區別,其實對於消費者來說最重要的還是產品價格和長遠的服務。

image

八、附一些專業知識供大家參考

1、大到不可倒

“大到不能倒(Too Big to Fail,縮寫TBTF)”是一個經濟學上的概念,指當一些規模極大或在產業中具有關鍵性重要地位的企業瀕臨破產時,政府不能等閒視之,甚至要不惜投入公帑(公款;國庫)相救,以避免那些企業倒閉後所掀起的巨大連鎖反應造成社會整體更嚴重的傷害,這種情況即稱為“大到不能倒”,事實上是“大而不能倒”,簡單理解就是國家兜底!

2、《保險法》關於公司倒閉的內容

第八十九條 保險公司因分立、合併需要解散,或者股東會、股東大會決議解散,或者公司章程規定的解散事由出現,經國務院保險監督管理機構批准後解散。

經營有人壽保險業務的保險公司,除因分立、合併或者被依法撤銷外,不得解散。

保險公司解散,應當依法成立清算組進行清算。

第九十條 保險公司有《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破產法》第二條規定情形的,經國務院保險監督管理機構同意,保險公司或者其債權人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請重整、和解或者破產清算;國務院保險監督管理機構也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請對該保險公司進行重整或者破產清算。

第九十二條 經營有人壽保險業務的保險公司被依法撤銷或者被依法宣告破產的,其持有的人壽保險合同及責任準備金,必須轉讓給其他經營有人壽保險業務的保險公司;不能同其他保險公司達成轉讓協議的,由國務院保險監督管理機構指定經營有人壽保險業務的保險公司接受轉讓。

轉讓或者由國務院保險監督管理機構指定接受轉讓前款規定的人壽保險合同及責任準備金的,應當維護被保險人、受益人的合法權益。

3、償付能力指標

詳細瞭解這一指標可以搜索我的文章《保險公司會沒錢理賠了嗎?》


呈正圓


一、法理層面

保險法對於理賠服務有明確要求,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管是大公司還是小公司,標準是同樣的。例如保險法23條要求:無論再複雜的案件,30天內必須給出核定,理賠標準只有一個,那就是保險合同條款。

二、實務層面

保險理賠服務,一般來講速度都很快,北京地區平均在2天左右,獲賠率97%以上。無論大小公司,理賠速度都差不多,保險公司一般希望通過理賠服務來快速增加口碑。


七色土保險說


理賠完善不完善,是指公司理賠流程完善與否吧。我感覺樓主是想問理賠速度快慢問題吧。

下面我簡單就上邊兩個問題回答一下。

大公司,通常指的是規模保費排名靠前,成立時間稍早,品牌宣傳不遺餘力,廣告費用上百億每年。

小公司通常指的是保費排名不突出,成立時間稍晚,幾乎沒有做過大額費用廣告宣傳,沒有知名度的公司。

公司已經成立,理賠流程都會相對完善,不會因為大小而有區別。

理賠快慢,可能與大家想像的不一樣,對於小額案件,越小公司理賠速度越快,大公司理賠速度沒有小公司靈活與快捷。

看下圖,大家認為的大公司,在理賠上,有幾個排在前十?



高淨值客戶的財富規劃


理賠服務好壞不能簡單按公司規模大小區分。

大公司理賠服務中規中矩,按章辦事,小公司的服務就不能一概而論,好的特別好,真拿客戶當上帝待,一般的就非常一般,沒有大公司的人力物力,也不會投入更多資源,但是沒有服務特別差的公司,做理賠的人,如果不符合保險條款,說什麼他都不會給你賠,賠了責任他(她)擔不起,但是基本上不會怠慢客戶。

日常做理賠,99%+的客戶非常滿意,不到1%的客戶可能出問題,但問題多出在銷售前端,該說的不說,客戶又不懂保險,一旦出了事故,理賠又有麻煩,客戶什麼難聽的都能說出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