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搶奪兄長皇位,霸佔兄弟王妃,為什麼唯獨不向太子妃下手呢?

孫美斯


想要了解中國歷史,24史是一個很重要的工具,然而這24史裡面還是要做一下區分,以唐朝李世民為分界線,唐朝之前的歷史可以歸納為一類,唐朝之後的歷史可以歸納為一類,這個分界線就是官方修史。

唐朝之前的歷史,雖然年代久遠,很多內容受作者觀點影響深遠,比如司馬遷的《史記》中,很多觀點全憑司馬遷的好惡,然而誰也不敢忽視《史記》在先秦到秦漢時的權威性。

唐朝之後的歷史,得益於造紙術、印刷術、官員選拔制度的進步,再加上官方的參與,史書上記錄的內容增加很多,然而唐朝之後的歷史卻爭議頗多,究其原因,官方參與後的歷史,相比較個人修史,更不客觀。

唐太宗李世民為了將自己奪權篡位合法化,開創了官方改史的先河,史書成了為統治階級服務的工具。

當然,不管你如何修改,也改不了你做過的那些事,玄武門之變中,李世民殺兄逼父這個歷史汙點是洗不掉的。

玄武門事變後,李世民為何要娶弟弟李元吉的媳婦楊氏?

除了殺兄逼父外,李世民在這個過程中,還幹了很多不光彩的事情,最被人詬病的就是娶了弟弟李元吉的老婆楊氏。

關於李世民為何要這樣做,前提條件肯定是楊氏比較漂亮,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另一方面,經歷魏晉南北朝亂世以來的唐朝初年,屬於“禮崩樂壞”的時代,而唐朝皇室本身就有鮮卑血統,所以李世民娶弟媳應該不是很違逆當時的社會風氣,別說李世民娶個弟媳,李世民的兒子連他媽都敢娶,所以,這都是小問題。

要說李世民執意要娶楊氏,其實還有更深層次的含義,李元吉的這個老婆不一般,是弘農楊氏,其祖上就是東漢時期的“四世三公”,堪稱中國第一個傳奇家族,是魏晉南北朝以來最顯赫的門閥士族,歷史上有名的楊修也是其中一分子。曹操當時執掌大權,在殺了楊修之後,還要親自寫信給楊修的父親解釋為何要殺楊修。

可以說,李淵給李元吉安排這門親事,也可以看出對李元吉的寵愛,從東漢到唐朝,門閥士族對婚姻關係有著巨大的影響,在當時的社會體制下,你的出身決定了你的人生,寒門士子想要出頭,實在是太難了。

隋唐時期的門閥士族主要有:崔、盧、李、鄭、王五大姓氏,這五大姓氏相互通婚,榮辱與共,外人想要插進去是十分困難的,比如唐朝出名的魏徵和房玄齡即使位列朝中大員,人生的願望也是能夠和這五大姓通婚。

這種現象一直到唐朝中期才有所改變,所以,李世民娶弟媳楊氏,在政治上可能是為了拉攏楊氏,希望得到這些名門望族的人的支持。

李建成的妻子鄭觀音也是五大姓,李世民為何沒有娶?

相比於李元吉的老婆楊氏來說,李建成的老婆鄭觀音條件也不差,鄭觀音是榮陽鄭氏,也是五大姓之一,榮陽鄭氏最早可以追溯到周宣王分封的鄭國,鄭國被滅後,其王氏仍以鄭為姓氏。

到漢朝時期逐漸發展為豪門望族,到唐朝時期榮陽鄭氏擔任過宰相的就有11人,其他高官無法計算。按照這樣的家族背景來看,李世民既然娶了弘農楊氏的弟媳,應該也不能放過榮陽鄭氏的嫂子。

俗話說,好吃不過餃子,好玩不過嫂子,李世民應該不會放過鄭觀音。李世民最終沒有下手,我認為還是有一定原因的。

首先,從年齡上來說,鄭觀音的年齡可能已經很大,不是李世民理想型。

玄武門事變的時候,鄭觀音已經28歲,很多人認為28歲年齡不算大,其實古代結婚都比較早,而平均壽命比較短,鄭觀音與李建成成婚的時候,才16歲,到28歲的時候,其實已經不年輕了,而且當時鄭觀音已經為李建成生了好幾個孩子,卻又被李世民所殺,有了這種仇恨,李世民肯定要忌憚的,野史中說成吉思汗打敗西夏後,搶了一名公主,結果被這名公主所殺。

娶老婆娶的是一個開心,這娶一個定時炸彈,必然是李世民所無法接受的。

其次,鄭觀音是李世民真正意義上的嫂子,而楊氏可能不是李世民真正意義上的弟媳。

在古代老婆和老婆是不一樣的,鄭觀音和楊氏雖然分別是李建成和李元吉的老婆,但是地位明顯不一樣,鄭觀音是李建成的太子妃,是明媒正娶的正牌妻子,也是李世民真正意義上的大嫂。

楊氏並非李元吉的正妻,也就是一個妾室,在古代的時候,正妻才是妻,小妾只能算作是丈夫的女人,是沒有多大地位,在古代很長一段時間裡面,小妾的子嗣是無法與嫡子抗衡的。

也正是這個原因,楊氏即使到了李世民那裡地位也很低,連個名分都沒有,李世民稱其為“巢剌王妃”,到最後死的時候,也是李元吉的小妾。


史論縱橫


作者無意為李世民洗白,政治鬥爭十分殘酷,李世民殺害兄弟,逼迫父親,確是不忠不孝之舉,但他對待兄弟的老婆還是很客氣的,李建成、李元吉的老婆結局都不錯。

李世民對兄弟侄子,趕盡殺絕

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也是公元626年7月2日),李世民經過縝密謀劃,發動“玄武門之變”,他親手射殺太子李建成,尉遲敬德又射殺了齊王李元吉,取得關鍵成功。

隨後,尉遲敬德又率兵逼迫李淵,李淵無力反抗,被迫冊李世民為皇太子,自己成了傀儡皇帝,又過了一段時間,宣佈“禪位”給李世民,是為唐太宗。

斬草除根是自古皇位爭奪的不二法門,李世民更是貫徹到底,他把李建成的5個兒子、李元吉的5個兒子,也就是自己的10個親侄子全部殺害,從宗室除名,製造了滅門慘案。

李世民還準備幹掉李建成、李元吉的100多名親信,但為玄武門之變立下大功的尉遲敬德勸告李世民適可而止,安定人心,李世民接受了他的意見。

民間傳說兄弟侄子的冤魂們常在夢中索命,李世民睡不好覺,派尉遲恭與秦瓊兩名大將擔任寢宮門前守衛,但兩人畢竟不能每晚上班,於是繪製兩人畫像掛在門口,以為代替,這便是後世門神的由來,如今的門神大多仍是兩人的形象。

李世民對嫂子弟媳,手下留情

對兄弟侄子大開殺戒,對女眷就手軟多了,李世民把原東宮和齊王府的女眷則全部沒入宮中,大多數成為宮中奴婢,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正妻待遇比較特殊。

1,李建成的正妻、太子妃鄭觀音,被李世民安置在長樂門居住,撫養李建成的遺孤女兒,一直活到唐高宗年間才去世,享年78歲,絕對的高壽而終。

2,李元吉的正妻、齊王妃楊氏,天生麗質,被李世民納入後宮,給李世民生下最小的兒子曹王李明。李世民對楊氏倍加寵愛,甚至想把楊氏冊為皇后,後來考慮到影響不好,在魏徵的力諫下放棄,因為沒有正式封號,宮中稱其“巢剌王妃”,名義仍是李元吉的妃子。

李世民為何過嫂子弟媳

作者認為有如下三點原因:

1,古代傳統慣例使然。古代滅門誅族之刑,一般均針對成年男性,幼年男性和所有女眷都不在其中,因為女性只是附庸,根本成不了大氣候。女性的命運一是被罰沒入宮為奴,二是被投入官辦青樓充當官妓,只有少數能避免上述悲慘命運。

2,兩女家族勢力影響。太子妃鄭觀音出身北朝望族滎陽鄭氏,與博陵崔氏、隴西李氏、趙郡李氏、范陽盧氏、清河崔氏、太原王氏並稱為五姓七家;齊王妃楊氏出身高貴,是隋觀王楊雄的侄孫女,乃北朝“四貴”。鄭、楊兩家在隋末唐初仍有很大勢力,李世民出於籠絡豪門世族的考慮,也不便對自己的嫂子、弟媳略有造次。

3,皇室風氣開放所致。李唐皇室有北方胡人血統,思想和風氣十分開放,並不特別在意倫理綱常,兄弟死了,繼承其妻妾的“收繼婚”十分常見,加上齊王妃楊氏天生麗質難自棄,李世民因此將她納入自己後宮,甚至讓對方給自己生兒子的舉動也就不難理解了。

如果我們看看歷史上那些以武力奪位的皇帝,就會發現他們斬草除根的狠辣程度跟李世民如出一轍,甚至更勝一籌,而他們對待女眷的方式也不比李世民更聖潔,所以說李世民對待嫂子和弟媳的做法不足詬病,這是歷史的習慣。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狄飛驚



♥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殺死了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及他們各自的兒子,只留下他們各自的女兒,並將太子妃鄭氏和齊王妃楊氏及其女兒掠入宮中。不同的是,太子妃鄭氏一直受冷落,齊王妃楊氏備受恩寵,併為李世民生下第十四皇子李明,要不是魏徵諫言勸阻,在長孫皇后去世後,楊氏就被李世民立為皇后了。將兩人納入宮中,無非是為了鞏固帝位,穩定政局。



♥鄭家是隋朝沒落貴族,鄭氏的父親鄭繼伯曾是隋朝高官,由於仕途受挫,晚年青衣古佛,已不問政事,李世民將鄭氏掠入宮中,只不過是怕其煽動太子舊部動盪政局,為囚禁之而已。而楊氏則不同,其父楊雄不但是隋朝觀王,玄武門之變時,早年歸唐的楊氏兄弟手握重兵,是不可小覷的政治及軍事力量,李世民納楊氏為妃,實為收攏楊氏兄弟為己所用。

♥楊雄長子楊恭仁,與李淵深交。楊氏一族就是在楊恭仁率領下歸唐的。而且,玄武門之變時,楊恭仁領涼州(今甘肅武威)總管,總督涼州軍政,後歸朝任宰相,領左衛大將軍,但仍兼任涼州總管,遙領涼州軍政,為大唐西部屏障。楊雄幼子楊師道,為李淵第五女兒長廣公主駙馬,任靈州(今寧夏吳中)總管,總督靈州軍政,抗擊突厥,手握雄兵,為大唐北部屏障,直接扼守長安北大門。楊氏兄弟如此重要的軍事地位,李世民能不重視嗎?!


靈山禪師


李世民玄武門之變殺了哥哥弟弟,事後斬草除根殺了十個侄子,唯獨放過了兄弟的妻女,納弟媳楊氏入後宮,為何李世民不把太子妃一起納入自己的後宮?最後李世民為什麼沒有像太子妃下手,且聽我娓娓道來。

太子妃做為長嫂,李世民比較敬重

太子妃鄭氏是李世民的長嫂,俗話說長嫂如母如母啊!特別是李世民他們兄弟的母親竇氏早早的就去世了,因此在唐朝建立前鄭氏這個長嫂對李世民他們兄弟可能平時多有照顧,這樣長期以往的相處,讓李世民內心深處覺得對嫂嫂要敬重,所以再他殺了太子之後,還是不會對自己敬重的嫂嫂做出什麼苟且之事。這些都讓就算是李世民也很難過心理這道坎,要知道李世民畢竟是不如他的後輩唐玄宗這麼厚顏無恥霸佔自己的兒媳的。

同時太子妃是太子的原配,是自己的父親選出來作為國家未來的皇后,太子妃身份和太子是名正言順的夫妻關係,跟一般的王子的嬪妃身份還是不一樣的,李世民再蠢也不可能霸佔國家都知道的太子妃,這樣就算他成為了皇帝,依然沒有人願意追隨他。

個人性格原因,太子妃對李世民仇恨深

鄭觀音的出身,決定了她是一個寧死而不屈的貞潔烈婦。鄭觀音墓誌記載:“罕御芳鉛,獨莊情於禮訓。”說明鄭觀音是一個端莊大氣、恪守禮教之人,並且滎陽鄭氏的背景決定了她從小所受到的教育都是頂尖的,品性自然沒的說。

太子妃鄭觀音,一生為李建成生了六個兒子,三個女兒,可以看出太子妃與李建成感情基礎很好。玄武門之變後,除了長子早夭以外,其餘的五個兒子,年紀最大的不超過十一歲,都被李世民殺害。她和李世民殺了她的丈夫和兒子,她雖沒有辦法報仇,是絕對不可能屈就於李世民的。同時李世民也不可能放心地將鄭觀音作為自己的枕邊人。

雖然李元吉也有五個兒子被殺害了,但是歷史記載顯示,李元吉的這五個兒子,都不是巢王妃楊氏所生,李元吉與楊氏沒有生過兒子。

而且楊氏個人性格跟太子妃鄭氏也不一樣,相反跟太子妃兩個極端的性格。楊氏身為齊王妃,後來納入李世民後宮,並且深受李世民的寵愛,甚至李世民想要立她為皇后。這說明楊氏是一個非常會邀寵和收攏男人心的女人。

魏徵曾經罵過楊氏淫賤,要知道魏徵開始是跟著李建成的,所以對於齊王妃楊氏他必然是有所瞭解的。楊氏是一個非常識時務的女人,她對於自己丈夫齊王的死並沒有很傷心,在得到了李世民的眷顧之後,馬上就轉投了李世民的懷抱。

太子妃鄭氏家族的政治背景

鄭氏家族背後是滎陽鄭氏,是當時名門望族。雖然實力沒有楊氏家族的勢力那麼大,但是好歹也是一大家族,當時李世民的朝局還處於動盪之中,一切求穩,沒有必要節外生技。

如果他強納太子妃,鄭氏不意願入後宮也容易引發鄭氏背後家族的不滿,放太子妃了回鄭氏家族又怕其煽動太子舊部動盪政局,他殺太子李建成取得的皇位是本來就名不正言不順的。既不納入後宮也放鄭氏迴歸家族裡去,利於政局的穩定。留鄭氏在宮中獨自生活,每天為李建成誦經禮佛,對鄭氏也好,的確不失為一舉兩得的辦法。


叨說歷史


李淵在公元618年建立了唐朝。根據歷史記載,李世民是他的第二的兒子,在發生了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便當了皇帝。

按理說,歷代皇帝的寶座都是由太子繼承,李世民並不是長子,所以剛開始這個位置是李建成的。然而李世民在當秦王時,是十分有才能的,並且贏得了不少人的支持,此外,他的作戰指揮能力也很好,名氣一度超過太子。


太子慢慢對他心生不滿,兩人之間矛盾越來越深,於是太子便和李元吉聯合起來想要除掉他。

李世民當然也不示弱,他也做好了打仗的準備。就在公元626年的一天,雙方在玄武門進行了大戰,李世民事先早已買通玄武門的守衛常何,二者裡應外合殺死了李建成,李元吉覺得自己再不逃就沒命了,可在逃跑時被李世民手下尉遲恭一箭射死,就這樣李世民自然而然登上皇位。

一提到玄武門之變,大家第一個想到的始作俑者就是李世民,但其實真正的策劃者是太子李建成,李世民本身對皇位並不感興趣,可他的父親兄弟都認為他要篡奪王位,他的幾個兄弟也聯合起來針對他,他完全處於劣勢沒辦法才做出這樣的狀態,四面包圍,情況也真的是很緊急,他也是被逼得沒辦法才做出這樣的決定。

登上皇位後,為了解除後患,他把自己的親侄子們全部殺掉,不留活口,他也不願看到玄武門的事情再度重演。

李世民殺死兄弟本就是無奈的舉動,他對兄弟們的後代以及女眷都沒下過毒手,再加上這些人對他也沒有什麼威脅。然而對於太子妃和齊王妃,他的態度就不同了。

齊王妃雖然之前的地位很高,但是生活在唐朝後她的地位就不值一提了,可她憑藉著自己的美貌吸引了李元吉,被封為齊王妃。

在李元吉被殺死後,李世民覬覦她的美貌,心裡就想娶她,甚至還想立為皇后,最終在魏徵的勸阻下才作罷。

然而對於太子妃,李世民的態度就不一樣了。他的妻子鄭觀音是生活在北魏的大氏族甚至還與其他氏並稱為五姓七家,即使他是皇帝,但李世民自然也不敢輕易得罪,和他們作對的。

而李世民為何霸佔其他王妃,唯獨不向太子妃下手,這裡面原因有很多。

1、李唐繼承魏晉時期的傳統,當時的曹操自己很多帝王都會佔據戰敗者的家室,這樣一來,大家都會覺得恍然大悟。

而且李唐家族中本來就帶有少數民族的血統,他們身上也有很多胡人的傳統,胡人對男女之事本身也是很開放的。

2、楊氏長得的確很吸引人,李世民非常想要娶她,李世民對這位楊氏的確非常喜歡,甚至讓李世民瘋狂到想要立她為後。


再加上楊氏是楊雄的侄孫女,背後的政治勢力很大,通過她來拉攏貴族也是情理之中的。

3、鄭觀音之前就一直跟隨太子,她覺得自己一定是皇后,可惜在玄武門之變中,丈夫被殺,夢寐以求的願望破滅了,她自此對皇帝有了非常深的仇恨,於是她決定閉門不出,獨自守寡50多年,安然度過後半生。

4、至於李世民為何不敢向鄭觀音是唐朝太子妃下手,還有一個原因是她屬於鄭氏,鄭家在當時的地位也是李世民不敢輕易得罪的,但是當時的人還是很講究輩分的,所以即使唐朝很開放,也怕是難以接受他這樣的行為,因此這位太子妃一生安然的為李建成守著節操。他這個人還是很講義氣的,他兄弟的妻子們最後結果都還是很好的。


小小嬴政


李世民搶奪兄長皇位,霸佔兄弟王妃,為什麼唯獨不向太子妃下手呢?(關注葛大小姐,天天曆史故事!)


 眾所周知,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庚申日,即公元626年7月2日,李世民在長安城太極宮的玄武門發動了一次政變,殺死了兄長即太子李建成和四弟李元吉,逼迫李淵立其為太子,並登基皇位,史稱玄武門之變。

常言道: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為斬草除根,殺死了自己的10個侄子,強娶了自己的弟媳齊王妃,但唯獨沒有向嫂子太子妃下手。

太子妃的墓誌銘評價“妃程雲薦彩,喻日摛華。淑韻娉婷,明月晈星河之夕;韶姿婉娩,和風泛桃李之蹊。”意思是,太子妃鄭觀音天生麗質,膚白貌美大長腿,形象好氣質佳。

歷史記載,唐朝李淵一脈身上具有胡人的血統,並不是太在意漢人的倫理綱常。而且,自古成王敗寇,君王愛美女,李世民把兄弟媳婦都佔有了,為什麼對貌美的嫂子鄭觀音沒有下手呢?事情原來是這樣的。

一是鄭觀音是太子妃乃天下盡人皆知的事情,距離皇后一步之遙,並且聰明賢惠也是無人不曉。同時作為李淵的長媳,名分在那裡擺著。雖然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奪得了皇權,但太子妃的影響和李淵的面子還是要考慮的,況且李世民是做大事的人,不會毫無顧忌的因一女人而遭天下人指責。所以,李世民不能也不敢對太子妃動手。

二是太子妃鄭觀音的孃家家世背景強大。鄭觀音出自滎陽鄭氏,是延續數百年的世家大族。從東漢的鄭渾、鄭泰開始,滎陽鄭氏一直人才濟濟,政治經濟實力不俗,北方士族都以娶到鄭家女兒為最大榮耀。鄭觀音的高祖:鄭道玉,北魏太常卿、徐州刺史;祖父:鄭諶,北魏司徒府長史、諫議大夫、穎川太守、吳山郡公;父親:鄭繼伯,北齊北豫州大中正、吳山郡公、隋朝開府儀同三司、金紫光祿大夫、括州刺史,追贈都督潭衡郴道永邵連七州諸軍事、潭州都督。並且,在唐朝,滎陽鄭氏有十一人為宰相。這樣一個大家族,李世民也是惹不起的。

三是在隋朝和初唐時期,屬於士族時代。唐朝初年,最著名的士族有五姓七家,即:博陵崔氏、趙郡李氏、清河崔氏、范陽盧氏、滎陽鄭氏、隴西李氏、太原王氏。這些貴族門閥勢力宏大,控制了全國的經濟命脈和政治格局。李世民所在的李家雖自稱是隴西李氏,但地位遠遠不如其他幾家。這些家族,看不起皇族李姓,更不願意和皇家聯姻。所以,李世民作為李姓皇帝,非常需要貴族門閥的支持。考慮到這裡因素,他也不敢動鄭觀音。

四是李建成雖死,但是太子黨殘部和舊人還在,並未徹底被李世民收服。他為了收服這些人,必須做出明君的樣子。所以,李世民忌憚太子黨舊部,為了收買人心,沒必要也不敢對太子妃動手。

五是鄭觀音的出身,決定了她是一個寧死而不屈的貞潔烈婦。鄭觀音墓誌記載:“罕御芳鉛,獨莊情於禮訓。”說明鄭觀音是一個端莊大氣、恪守禮教之人,並且滎陽鄭氏的背景決定了她從小所受到的教育都是頂尖的,品性自然沒的說,而且她和李建成即便不是很恩愛,也是有感情的,李世民殺了她的丈夫和兒子,她雖沒有辦法報仇,但也絕不會做他的女人。

六是歷史上的鄭觀音雖然貴為太子妃,但是卻生活樸素,端莊有禮,從來不行僭越之事,對於朝堂上的政事也是從來不聞不問,也沒有插手丈夫跟李世民之間的爭鬥。雖然在玄武門之變中李世民有長孫皇后的出謀劃策,但太子妃鄭觀音卻沒有參與,她跟古代傳統的女性一樣,遵從三從四德,她沒有那樣的野心,這也是她倖免於難,沒有被李世民拿下的重要原因。

七是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的幌子,就是李建成淫亂後宮。如果他把鄭觀音攬入懷中,收入後宮,豈不成了第二個李建成嗎?所以,李世民再過分,也不會強娶鄭觀音。放過鄭觀音,更能顯示自己的大度與仁慈。

所以,雖然鄭觀音最終被迫搬出了太子府,與青燈古佛相伴五十年,但畢竟保全了自己和孩子。以李世民的雄才大略,做什麼事都是會慎重考慮的。雖然他成功發動了玄武門之變,奪得了皇權,強佔了兄弟媳婦,但對於嫂子鄭觀音也是有頗多顧忌的,畢竟她曾經的身份、家族,以及身為帝王的社會影響,不得不讓李世民慎重對待太子妃鄭觀音。





葛大小姐


李世民和李建成在唐朝初年因為皇位繼承權問題進行了一系列的鬥爭,最終在玄武門之變時李世民殺死了李建成和李元吉,成功的取得了皇位的繼承權。取得皇位的李世民並沒有放過自己哥哥和弟弟的孩子,李建成和李元吉的10個孩子最終都被李世民殺害。當時李建成僅僅38歲(古人虛歲),李元吉僅僅24歲,他們的孩子中有的還是嬰兒。李世民殺害了10個侄子之後,還娶了自己弟弟的老婆楊氏。雖然娶了弟妹,但李世民對嫂子卻網開一面,允許她出家了。

唐朝的婚戀思想開放,李治娶了父親的小老婆,李隆基娶了自己的兒媳婦,這些在當時都不屬於什麼有傷風化的大事。既然連弟妹都已經娶了,李世民為什麼不把自己的嫂子一起收入後宮呢?其實李世民不把嫂子收入後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嫂子鄭觀音的家族實力很強大。鄭觀音出自名門望族,李世民剛剛發動政變,地位還不夠穩定,正是需要穩定氏族的時候,並不想因此得罪北方的世家大族勢力,所以允許嫂子出家。

其次就是嫂子的容貌可能不如弟妹楊氏更加吸引人,楊氏出身隋朝沒落貴族,如果沒有十分的容貌肯定不會被選入齊王后宮。楊氏在後來和李世民非常的恩愛,李世民甚至想讓她做皇后,不得不說李世民對於弟妹可能是垂涎已久。一些人根據李建成的年齡認為李世民的嫂子鄭觀音年齡比較大了,甚至還有鄭觀音撫養李世民的謠傳。實際上鄭觀音和李世民是同一年出生的,所以不存在年齡的差距。不過鄭觀音和李建成屬於政治婚姻,政治婚姻是不考慮容貌的,鄭觀音可能遠沒有大家想象的那麼美麗。晉惠帝的老婆賈南風就是政治婚姻,史學家都忍不住要說她醜的讓人噁心,可是因為她的出身好,照樣能做到皇后。

最後就是鄭觀音對於李世民的態度非常反感,李世民殺死了鄭觀音的孩子,鄭觀音是一個講骨氣的女人。所以寧可皈依佛門,也不肯住進皇宮裡面。而楊氏則是在玄武門之變不久後就搬進了皇宮裡面,不僅和李世民發生了關係,還給李世民生了孩子。只能說楊氏在這一點上比起來鄭觀音差遠了,丈夫和孩子都被殺死,自己卻和仇人生起了孩子。

楊氏非常受李世民寵愛,在長孫皇后去世後,李世民一度想要立楊氏為皇后。從這點筆者不禁要懷疑楊氏的個人魅力和她的權謀果然不一般。如果不是國舅爺長孫無忌為了李治的前途拼命勸諫,楊氏可能真的做了皇后,或者未來做上太后。

楊氏在唐太宗時期就去世了,鄭觀音在信佛之後一直不問世事,活到了78歲才去世。也許唐太宗去世的時候鄭觀音要好好的慶賀一番,從她給亡夫唸佛誦經五十年之久來看,她一生也不會原諒李世民的殺夫殺子之仇的。


鄧海春


李世民搶奪兄長皇位,霸佔兄弟王妃,為什麼唯獨不向太子妃下手呢?

  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殺了哥哥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然後逼退了父親李淵,成功登頂,成為大唐第二任皇帝,經過一番波折,他成功地接收了弟弟李元吉的妻子楊氏,並生下一子李明,但是卻沒有接收哥哥李建成的王妃鄭觀音,為什麼呢?

  雖然李世民算得上是位明君,但也是個男人,是男人就會有好色的一面,楊氏風姿綽約,李世民心動了,所以不計較流言,也要納入後宮。

  不納鄭觀音,是因為鄭觀音年紀大嗎?不是的,她比李世民還要小一歲,玄武門之變時,鄭觀音才27呢。

  那是因為她醜嗎?在鄭觀音的墓誌銘上有這麼一句:“淑韻娉婷,明月皎星河之夕;韶姿婉娩,和風泛桃李之蹊。”這麼一看,鄭觀音應該不醜,雖然史書寫來,往往溢美之詞多,但是能成為太子妃的女人,再怎麼醜都很有限。

  不過呢,美不美,其實很主觀,也許李建成看來的美妻,在李世民看來就不怎麼樣,鄭觀音端莊大方,可能是另一個長孫皇后的類型,不是李世民的菜。既然不是他最愛的類型,也不就需要費盡心機了,何況這個前太子妃名鄭觀音,而他家的正室小字觀音婢,這一來,更不合適了。

  再說了,李世民納楊妃,是為了繼續籠絡弘農楊氏,納鄭氏,滎陽鄭氏會同意嗎?也許會同意,畢竟人在屋簷下,但也許不會同意。滎陽鄭氏是唐時最尊貴的世家大族之一,能成為五姓七宗一分子的鄭氏,也是要臉面的。當初鄭觀音成了太子妃,那是要成國母的,嫁給李家人當正妻,當然沒什麼問題。可是現在千金大小姐,前太子妃,大嫂子竟然要嫁給小叔子當小妾,打臉不要太響了!真的要討好李世民,鄭氏完全可以獻出一個庶出的姑娘,或者旁支嫡出的來,犯不著把前太子妃往人家枕邊塞。鄭氏丟不起這人。

  何況就鄭觀音本人,估計也是不願意這樣做的。楊氏與長孫氏原來關係很好,畢竟兩人同為王爺的妻子,可以有成為閨蜜的機會,可是鄭觀音呢,人家本來是當國母當皇后的,真的要轉當小妾,鄭觀音怎麼會答應呢?改弦更張有損名節,簡直是對她受過的教育的侮辱,所以,寧可玉碎,不為瓦全,誓死不改嫁,才是她會做出來的事情。何況李世民殺了她的丈夫,殺了她的兒子,不共戴天之仇仍在,怎麼可能不要臉面地侍奉新君?退一萬步講,就算她肯,李世民敢睡嗎?

  就李世民個人而言,本身沒有多喜歡鄭觀音,還要冒著多重風險去接納她,這肯定不可能。史官們的筆不是好惹的,他們會把他寫成什麼樣的呢?如果做了這事的話。李世民不是毛頭小子,他明白自己的底線,他不會納嫂子,但也不能殺嫂子,得留著她,好吃好喝地供著,方顯他的正統,方顯他的仁義無邊。(文/宛如清揚 網絡圖)


宛如清揚


在唐朝的統一過程中,形成了兩大勢力,一派是以李建成、李元吉為首的太子系,另外一派就是以李世民為首的秦王系。當大唐王朝的整體形勢穩定下來之後,兩大派系必然要一決雌雄,畢竟皇位只有一個。

勝者王侯,敗者寇,臨陣脫逃,也並不能平息事端,最終還是死路一條。所以,李世民決定放手一搏。

李世民奪位,斬草除根

唐高祖武德九年(626年)六月初四,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他親率長孫無忌、尉遲恭等人,埋伏在玄武門,伏擊入宮的李建成、李元吉二人。結果,李建成被李世民當場射殺,而李元吉也被尉遲恭射死。數天後,高祖李淵做了太上皇,禪位給了李世民。

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又毫不遲疑的將李建成的五個兒子,以及李元吉的五個兒子,全部殺害。原本秦王府諸將,還準備將李建成和李元吉的一百多名親信部下全部誅殺,幸得尉遲恭相勸,才保住了這些人的性命。

而太子和齊王的女眷,全被李世民沒入了宮中,其中就包括年輕貌美的太子妃鄭觀音和齊王妃楊氏。

太子妃、齊王妃均年輕貌美

據太子妃墓誌記載,鄭觀音的容貌如“程雲薦彩,喻日摛華。淑韻娉婷,明月皎星河之夕;韶姿婉娩,和風泛桃李之蹊。” 這太子妃絕對是一位溫柔而賢惠的絕色佳人呀。

而齊王妃楊氏,同樣是“玉貌雪膚,眉目如畫”,容貌非凡。

那為什麼李世民納了齊王妃楊氏,還生有一子曹王李明,卻沒有將同樣年輕貌美的太子妃納入自己的後宮呢?畢竟兩人都具有同樣的美貌。

看來,美貌不是主要原因。

唐初的婚俗觀念允許

唐朝,原本就是在五胡亂華之後,胡人的風俗當時在北方很盛行。而李世民早已經被認定帶有鮮卑血統,北魏、北周也都是鮮卑人建立的,自然在婚俗觀念上,受胡人的觀念影響較重。

在胡人進入中原之初,親兄妹、堂兄妹相婚,都很普遍,更不要說父死子繼了。漢朝的王昭君,不就是先嫁父親,再嫁兒子。

而兄弟之間的妻妾,相互繼承更是非常普遍,甚至是在漢人中。兄弟去世,大伯或者小叔納了去世兄弟的妻子,是很常見的習俗。

哪怕是在近代,一些民族還保留有“共妻”的風俗,就是兄弟幾人,只娶一位妻子。

因此,李世民納李建成、李元吉的妻子入自己的後宮,在當時不存在什麼世俗的約束。要不然李世民也不會納了齊王妃李氏之後,又想將李氏立為皇后,而且還大方的讓史官記錄了下來了。

看來,這個也不是主因。

兩人同樣出身於名門望族

太子妃鄭觀音,出身滎陽鄭氏。其家族最早可以追隨到西周時期的鄭國,東漢末年逐漸發展為望族。到了北魏時期,和范陽盧氏、清河崔氏、太原王氏並稱四大姓。在唐朝,滎陽鄭氏一共出了“十個宰相”。太子妃如果被李世民納入後宮,對鄭氏一族更有利呀,他們根本不會強烈阻撓。類比一下楊玉環、武則天,這點很容易理解。

齊王妃楊氏,同樣來自名門望族弘農楊氏,也是隋朝楊氏宗親,相比滎陽鄭氏,發跡的更早。西漢時,宗族就有人位居宰相,東漢時,數代人皆為太尉,時人稱之為“四世太尉”。在唐朝,弘農楊氏素有“十一宰相”世家的稱號。這麼看,楊氏家族也根本沒必要跟齊王妃切割清楚,如果齊王妃得寵,反而對楊氏一族有利呀。

看來,出身也不是主要原因。

既不是容貌,也非婚俗,更不是出身的原因,那到底是什麼原因,讓李世民納了齊王妃,卻放過了太子妃呢?

主要原因出在太子妃鄭氏自己身上

據《續高僧傳·智越傳》記載,鄭觀音的父親鄭繼伯(也寫作系伯),信奉佛教,所以,才給女兒取名“觀音”。而鄭觀音受家庭影響,也信奉佛教,自然心情就會比較寡淡。根本不會跟武則天一樣,有那麼大的慾望,主動去勾引李世民和李治。

而在鄭觀音的墓誌中有:“寧窺寶匣,唯取鑑於緹緗;罕御芳鉛,獨莊情於禮訓。”可見鄭氏根本不貪戀富貴榮華,而是一名恪守禮訓的女子。同時還記載有:“巢傾穴毀,重承胎卵之仁”,這很可能是在李建成被殺時,她已經身懷有孕。

這……讓李世民去強迫一名孕婦,應該還沒到那個禽獸地步。

時間是治癒心理創傷的良藥。

等到鄭氏生下了孩子,再加上鄭氏的寡淡,即使貌美,也讓李世民提不起精神了。這時的李世民,根本就沒了剛殺死李建成,並霸佔其妻女時的興奮了。既然如此,李世民何不以禮待之。正因為這個原因,鄭觀音才被遷居別館,加以厚待,並在唐高宗時安然離世,終年78歲。

當然,也無需譴責齊王妃楊氏,畢竟她也只是一名弱女子而已。命運都掌握在李世民手中,她也無可奈何呀。


奕天讀歷史


李世民搶奪兄長皇位,霸佔兄弟王妃,為什麼唯獨不向太子妃下手呢?

關於“玄武門之變”的功過,我們就不說了,因為成王敗寇,李世民勝利了,並且開創了大唐盛世,確實稱得上是雄才大略。

  • 下面說的就是關於李世民的個人汙點。

公元626年7月2日,玄武門之變後,李建成和李元吉當場被殺,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兒子,李世民的10個侄子也全部遇害。當然,還有幾個侄女,李世民沒有對她們下手。

李建成和李元吉身為唐朝的皇子,除了正妻以外,肯定還有其他的妃子,但是都沒有在歷史上留下記載。只有兩人的正妻,也就是李建成的太子妃鄭觀音,李元吉的巢王妃楊氏,能夠在歷史上留下痕跡。

  • 但是,太子妃鄭觀音和巢王妃楊氏的遭遇,截然不同。

巢王妃楊氏,後來被李世民納入宮中,並且還給李世民生了一個兒子,叫李明。後來,李世民晚年的時候,也是深切地感受到了諸子奪嫡的悲劇,將李明過繼給巢王李元吉,繼承李元吉的香火。

也就是說,巢王妃楊氏,雖然被李世民強納入宮,但是很顯然,得到了李世民的寵愛,在皇宮裡生活的很好。

  • 但是,太子妃鄭觀音,距離母儀天下只有一步之遙的女性,卻沒有遭到這個命運。據歷史記載,太子妃鄭觀音“終日悼念亡夫、撫育幼孤”。

太子妃鄭觀音,一生為李建成生了六個兒子,三個女兒。玄武門之變後,除了長子早夭以外,其餘的五個兒子,年紀最大的不超過十一歲,都被殺害。所以,在這樣的深仇大恨之下,太子妃鄭觀音,是絕對不可能屈就於李世民的。換句話說,李世民也不可能,放心地將鄭觀音放在自己的身邊。

至於說,巢王妃楊氏。雖然李元吉也有五個兒子被殺害了,但是,並沒有記載顯示,李元吉的這五個兒子,是巢王妃楊氏所生。甚至於李元吉的5個女兒,雖然有所記錄,但是,也只是奉巢王妃楊氏為嫡母,就是說,這幾個女兒都不是巢王妃楊氏親生的。所以,在丈夫被殺的情況下,巢王妃楊氏,能夠得到唐太宗李世民的寵愛,並且為李世民生下兒子。

  • 太子妃鄭觀音“終日悼念亡夫”,這我能夠理解,所謂的“撫育幼孤”,是為什麼呢?

李建成一共有五個女兒,是其中只有長女,次女和五女,是太子妃鄭觀音所生。雖然長女和五女都沒有留下什麼記載,但是,次女聞喜縣主李婉順,留下的記載非常清楚。

聞喜縣主李婉順,出生的時候是623年,就是說在李建成玄武門之變被殺的時候,李婉順才四歲。而且,聞喜縣主李婉順,還有一個更小的妹妹,都需要太子妃鄭觀音養育,所以才會有“撫育幼孤”的情況。當然,這也成為了太子妃鄭觀音,堅強的活下來的唯一理由。最終孀居五十年,直到七十八歲時去世。

  • 這樣一個值得敬重的母親,也許就連李世民,都不想對她下手吧。

我是春秋百曉生,和大家共同分享不一樣的歷史人物。想了解歷史人物,學習歷史知識的可以關注我,感謝大家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