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袁世凯临终前,没有指定段祺瑞和袁克定来接班,而选择了黎元洪?

愤青谈足球


袁世凯临终时,嫡长子袁克定本以为皇位非己莫属,孰料风云突变

1916年,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倒行逆施激起了全国民众的极大愤慨和坚决反对,唐继尧、蔡锷、李烈钧等相继起兵反对,讨袁斗争此起彼伏,愈演愈烈,到最后,就连袁世凯心腹四川督军陈宦和湖南督军汤芗铭也加入了倒袁的阵营。

1916年6月6日,被千夫所指、万众唾骂的袁世凯在做了83天皇帝梦后于羞愤交加中一命呜呼,结束了波谲云诡、跌宕起伏的一生 。袁世凯死后,由谁继任总统又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摆在大家的面前。

史载,袁世凯生前曾将“皇位”继承人的名号写好后置于金匮密室之后,他众多的妻妾都想窥视其中的奥秘 。袁的正室于氏认为自己的儿子袁克定为嫡长子,继位定是是理所当然的事;而长妾所生的袁克文认为自己才学出众,文采斐然,也抱有希望;袁的其他儿子都有觊觎皇位、横刀夺嫡之心。但谁都无法弄清袁世凯究竟属意何人 。“嫡长子” 袁克定曾就立储一事咨询过徐世昌,但徐讳莫如深,一口回绝,袁的大老婆于氏后来又请教徐,徐世昌仍未泄露天机。但于氏察言观色,断定金匮中必然写着袁克定之大名。


袁克文

对于立谁做接班人一事,袁世凯将方方面面都考虑到了

直到1916年6月袁世凯暴亡后,大家打开密室,开启金匮一看,袁亲手指定的继承人居然依次是黎元洪、徐世昌、段祺瑞三人,不仅没有袁克定的名字,袁氏子弟均无一人在列。后来,有袁的亲信侍从泄露段祺瑞本没有入选 ,其名下原先写的是袁克定之大名,袁世凯病入膏肓时瞒着他人改成段祺瑞的名字,故于氏、克定均蒙在鼓里。袁世凯因何临终前变卦,改弦易辙?熟悉他的人说,老谋深算的他临死前还在绞尽脑汁的算计。他很清楚,自己一死,麾下那些实力雄厚的部属绝不会辅佐“皇太子”袁克定去继承大统的,克定对这些人没有恩惠,也镇不住场子,抑或会引火烧身,殃及袁门。与其自己身后骤生变乱,还不如未雨绸缪,早早做些改动,以免将“家天下”的把柄留在人世间,将口舌是非授之与人。

在北洋系统中,袁世凯昔日的两员爱将段祺瑞和冯国璋均拥兵自重、野心勃勃,而且暗中都在觊觎总统宝座。特别是实力雄厚、精于权谋、有“北洋之虎”称谓的段祺瑞,实际上已经全面掌控北洋政权,俨然成了“袁世凯第二”。

但老奸巨猾的段祺瑞深知,尽管北洋系表面上是一个整体,但内部派系复杂,早已是四分五裂、山头林立、明争暗斗;资格甚老的冯国璋又一直想当北洋领袖,如果自己悍然宣布继任总统,势必引发北洋集团更进一步的分裂,不仅自己人会大动干戈,也势必会招致西南护国军的坚决反对。

段祺瑞

黎元洪虽被推为继任总统,却沦为段祺瑞的盖章机器

北洋集团必须加强内部团结,争取尽早实现南北统一,而要获得各方的支持,继任总统就必须为西南护国军中的实力派所认可。此时,因辛亥元老黎元洪曾拒绝袁世凯拉拢,对其开出的优厚条件嗤之以鼻,不为所动,坚决反对袁开历史倒车,复辟称帝,因而被南方政府以及西南护国军当做重建民国的一面旗帜而衷心拥戴,这些代表进步力量的人士很早就提出由黎元洪继承袁世凯总统之位为南北议和的先决条件。那么,长袖善舞的段祺瑞大可以另辟蹊径,完全可以将袁世凯的总统独裁制改为“责任内阁制”,自己任内阁总理,一手掌握军政实权,但深谙权谋的段祺瑞没这样做,因为在他看来,抬出南方军人出身的黎元洪当傀儡总统,既能为西南护国军所认可,也可以转移北洋集团的内部矛盾,冯国璋亦无话可说,最重要的是,黎元洪没有一兵一卒,手无寸铁,性格柔顺,甚至有些优柔寡断,很容易掌控,不足为北洋的心腹之患,在当时错综复杂的局势下作权宜之计,黎元洪是最合适不过的人选。

6月6日,袁世凯死亡当日,段祺瑞伪造袁氏“遗嘱”,宣布副总统黎元洪依约法第二十九条代行中华民国大总统职权,随即以国务院名义通电全国。

黎元洪继任总统后,约法问题本不难解决,只要以大总统的名义发布命令就可解决。可黎元洪首鼠两端,患得患失,根本无此胆略。他早就领教过“北洋之虎”段祺瑞的厉害,根本不敢违背其意志。段祺瑞不仅霸气十足,而且气势汹汹,几乎用绑架手段胁迫黎北上,黎从此丢掉了湖北地盘,也丢掉实权,如同进入囚笼,毫无自由可言。黎元洪对段祺瑞虽恨,但更畏之如虎,因此在就职宣言中说:“依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暂时执行大总统职权 ”,后又称“本代理大总统”,语意明显前后矛盾,表现出对北洋军头的屈从与迎合。

黎元洪继任总统后,收到许多对他寄予厚望的西南护国军以及南方各界人士发来的电报,希望他立即恢复临时约法和迅速成立国会等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没有一点实权的黎元洪含混莫名,一律答复道:“已交国务院筹办” ......甚至明确表示:“惟一任段(祺瑞)国务卿之主张”。黎元洪已经默认自己的傀儡身份,唯段祺瑞马首是瞻,已经沦为以段为首之北洋集团的盖章机器,使对其寄予莫大希望的南方各派失望之余难免感到愤慨,于是由拥黎变成倒黎,訾议汹汹,谴责之声不绝于耳......

当初袁世凯考虑让黎元洪接自己的班,而不是直接指定袁克定、段祺瑞做继承者,或许他想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黎元洪

袁世凯

【插图源自网络】

【发文不易 严禁搬运】


铁马冰河wu




用美籍华人历史学家唐德刚先生的话说,袁世凯是一个曹操式的人物,第一流的行政管理人才。晚年称帝,让他一失足成千古恨,最后在郁闷中死去。

袁世凯称帝虽然有自私的念头,但很大程度上也是不得已。当时民主制度在中国不成熟,民主共和的观念就连很多高级官员也不懂。中央政府缺乏权威,税收都收不上来,国家财政困难。

此前国内支持君主立宪的那些人纷纷支持袁世凯称帝,尤其是他的大儿子袁克定也希望能够接班成为皇帝,对帝制非常热衷,甚至不惜制造西方各国纷纷支持袁世凯称帝的假象。

袁世凯早年为了笼络人心,从对自己的手下心腹段祺瑞和冯国璋等人说:将来我的位置还不都是你们的,总统和总理的这些位置永远都属于北洋系。

当袁世凯915年12月称帝后,北洋系的将领就明白自己接不了袁世凯的班了,就也以民主共和的名义反对帝制。1916年3月袁世凯取消帝制,6月6日,袁世凯去世。



在袁世凯去世前,很多人就问他,到底让谁来接班。袁世凯回答道,我死以后你们自己看金匮石屋。当徐世昌等人找出袁世凯的遗书后,发现上边依次写的是黎元洪、徐世昌、段祺瑞。

段祺瑞虽然是袁世凯培养出来的人,但他向来刚愎自用,早就把自己当成了共和国的接班人。他担任陆军总长期间,因为次长的人选问题和袁世凯闹翻了。从此两个人就形同水火,势不两立。

段祺瑞曾被人称为再造共和的功臣,他是反对袁世凯称帝的。在这样的情况下,段祺瑞就把自己塑造成了共和制度的维护者,自然要遵从中华民国的约法。

约法中规定,总统出现不测,由副总统接任。现在总统袁世凯去世了,按照法律规定,就应该由副总统黎元洪接班。



在这个时候段祺瑞的势力还不能一手遮天,如果他自己站出来争取总统的位置,就会被别人骂成伪君子,违反约法。

正好当时段祺瑞担任了内阁总理。早在孙中山担任大总统的时候,当时计划在中国推行总统制,也就是说国家大事由总统说了算。后来南北议和由袁世凯接替临时大总统,孙中山等人又制定了临时约法,把总统制修改成了内阁制,就是说国家大事由内阁总理说了算,总统只有盖章的份儿。



段祺瑞就想利用自己内阁总理的身份来架空总统黎元洪,作为武昌起义领导人的黎元洪自然不愿意当傀儡。黎元洪一怒之下罢免了段祺瑞的内阁总理职务,但当时的军队控制在段祺瑞手中。

后来段祺瑞利用张勋复辟的时机,再次反对帝制,被人称为三造共和的功臣。这时黎元洪早就躲进了天津租界,不可能再回来了,段祺瑞就顺理成章控制了北洋政府的实权。



如果袁世凯的帝制没有取消,那么接班人就必定是太子袁克定。传说袁家世代年龄都不超过60岁,袁世凯称帝的这一年已经56岁了,所以在一开始就确定了袁克定。但当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后,他就要把它修改了。

在袁世凯临死前几天,徐世昌等人问他到时候怎么办?袁世凯就说约法。意思就是说按照法律规定去办,前边已经说了,如果按照当时的法律规定,由副总统来接班,这和美国的制度是一样的。


民国的约法规定:总统和总理不能由同一个人担任。当时段祺瑞在担任内阁总理,除非他辞去内阁总理的职务,才有机会担任总统。但这又与约法的规定不合,很难操作。

在这样的情况下,北洋系的大佬们经过商议就只有推举黎元洪接替总统职务。袁克定根本不可能进入总统的候选名单,他是最没有机会的。后来徐世昌曾经担任过总统职务,最有权势的段祺瑞担任过很长时间的内阁总理,但一直没有担任过总统。


新知传习阁




袁世凯是个很聪明的人,也是个很会做事的人,关键时刻总能做出对整体最有利的选择,当然,“称帝”之事确实没做好,除此之外,其职业生涯堪称完美。

“袁世凯称帝”确实很闹心,不仅天下群雄反对,后来,袁世凯自己也后悔不已,尽管他只是想走“君主立宪制”,而不是走“传统称帝路线”,但那个风起云涌的年代,哪里有解释时间?

因为“称帝失败”,袁世凯肠子“悔青了”,肾也“整坏了”,最终在1916年的6月6日去了黄泉。

因为在任上去世的,所以袁世凯可以指定三个总统候选人。也许很多人会认为“北洋系”的人会接过袁世凯的担子,但结果是,袁世凯安排的第一人选是:黎元洪,其次是段祺瑞、徐世昌,至于袁克定根本就没有出现在给候选人名单里。

为什么是这样,为什么“非北洋系”的黎元洪,成了第一指定人选?

袁世凯作为总统去世,担任近五年副总统的黎元洪接任,合情合理



黎元洪是武昌起义的大功臣,此人胸怀很大,先是在武昌起义后期把军事指挥权交给了黄兴,后是拥护袁世凯做民国大总统。

袁世凯上了总统之位,为了平衡各方势力,将武昌起义的代表人物黎元洪放在了副总统的位置,这一放就是四五年时间。曾经的革命军代表人物孙中山早已远赴了日本,而黎元洪却长期“矗立”在民国高层中,看来此人是高手。



(黎元洪)

那么,袁世凯是不是很器重黎元洪?其实,也不完全是。袁世凯其实对黎元洪多有忌惮,因为黎元洪背后也有一帮人,那就是武昌起义的那一伙,可以说,黎元洪在湖北等地“树大根深”,人脉不少。只是,相比袁世凯的北洋系而言,黎元洪的势力还是差了不少。

但是,袁世凯死前,非常清楚,虽然黎元洪不是自己阵营的,但从整体来看,副总统接任总统之位,最为顺理成章,波澜最小,而且黎元洪此人绝非“小人之列”。

于是,黎元洪成了总统人选的第一选择。

袁世凯指定黎元洪上任,可以“避嫌”



袁世凯的最大失误是“称帝”,在杨度、袁克定等人来回地忽悠下,袁世凯走了“复辟道路”,此举让全国沸腾,到处都是揭竿而起的“护国军”。

如果袁世凯死的时候,指定“袁克定”为总统人选,或者指定袁世凯的嫡系“北洋系”徐世昌、段祺瑞等人为总统,那么全国的护国大军会继续进京征讨,因为袁世凯把“国家利器”交给了“自己人”。

只有交给其他人,全国反对的浪潮才会小一点,因此黎元洪成了非常重要的选择。但,即使是黎元洪登上总统之位,国家这个权利机构中,影响力最大的还是“北洋系人物”,段祺瑞、冯国璋等人无不是在重要岗位把持。所以,老袁的棋走得还是很妙。



(袁克定)

有人说,袁世凯对段祺瑞、冯国璋等兄弟“反对他称帝”怀恨在心,而不愿意将权力交给段祺瑞、冯国璋等人,因此排在了后面,这个可能还是相当小,因为,袁世凯的“胸怀不小”。

为了整体平稳过渡,为了避嫌,是袁世凯将总统之位不交给袁克定等人的又一个原因。

袁世凯将总统之位交给黎元洪,是因为黎有执政的能力



国家领导人,这个职位,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担当的。像袁克定这样的公子哥,放到位置上,真待不了几天,因为实在没有那个执政能力,强行上任,只会成为别人的傀儡,或者丢了性命,袁世凯在这点上看得很清楚。

而黎元洪有这个执政能力,武昌起义前,就是清朝的官员,早年在北洋水师工作,后来随张之洞历练了很多,1898年赴日本考察学习三年,1905年成为了湖北常备军第二镇第三协统领,1906年又担任了陆军第二十一混成协统领,1909年代表军界代表参加了湖北铁路协会。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后,黎元洪被革命党人推举为湖北都督,领导起义。1912年,当了袁世凯的副总统兼领鄂督,直到袁世凯“称帝”。

看得出来,黎元洪的经历很丰富,一路过来,积累无数人脉。像袁克定这样的人相比起来,差得太远。

不说袁克定,就说段祺瑞等人,在能力和履历方面也没有黎元洪丰富。特别是,近五年的副总统任职,让黎元洪对国家运转体系熟悉无比,理性来说,黎元洪就是最合适的总统继位人选,段祺瑞等人只能排在其后。



袁世凯指定黎元洪为继任总统第一人选,可以说是非常得当,眼光真的是非常老辣。

能力够,资历够,还能“避嫌”,还能让权力平稳过渡,袁世凯的继任总统,再没有比这更合适的了。


蓝风破晓


一,袁世凯的遗书

袁世凯临死前,留下了一个金匮,里面放着自己的继承人的顺序。

金匮中的名字,依次是黎元洪、、徐世昌和段祺瑞,从这三个名字中,可以看到袁世凯这个人,还是很有政治手腕的。

除了继承人的名字,还有袁世凯的遗书,主要内容如下:

“恨只恨我,读书时少,历事时多。今万方有事,皆由我起。帝制之误,苦我生灵,劳我将士,群情惶惑,商业凋零,如此结果,咎由自取。误我事小,误国事大,摸我心口,痛兮愧兮!”

可以看出,袁世凯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是充满悔恨的。这种悔恨,主要来自于对实行帝制的错误上。袁世凯认为,实行帝制造成了国家混乱,主要责任在自己,无法推脱。从这个方面看,袁世凯是一个负责人的政治家。

同样是晚节不保,汪精卫很明显就差太多了。袁世凯是在生命的最后半年误入歧途的,汪精卫是在生命的最后3年当了汉奸的,汪精卫临死前,也没有对自己的错误进行过任何的反省,甚至她的妻子陈碧君在抗战胜利后还拼命为他洗白,可见这是一个铁杆的汉奸家族。汪精卫的坟墓,是钢筋水泥打造的,最终还是被挫骨扬灰了。

二,袁世凯有权力制定继承人吗?

按照《中华民国约法》国家实行内阁制,一切大小事务都由总理及其内阁说了算。对于总统的位置,则是一旦总统去世,由副总统接任。按照《中华民国约法》袁世凯无权制定继承人。

可是,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把革命党变成了实现个人权力的工具,袁世凯也把中华民国政府当成了实现个人利益的工具。袁世凯修改约法,规定了中华民国实行总统制,并且规定了总统可以无限期连任,且有制定继承人的权力。袁世凯制定的这个《中华民国约法》被人称为袁记约法。

按理说,二次革命后,袁世凯早已成为集中华民国行政权、立法权、军权等权力于一身的独裁者,并且得到了革命党以外所有人的认可。段祺瑞为首的北洋派、徐世昌为首的清朝遗老遗少、梁启超为首的立宪派、朱启琴为首的交通系,这些人要兵权有兵权,要财权有财权,要知识有知识,要文化有文化。可是袁世凯依旧决定搞帝制。

袁世凯搞帝制,反对最激烈的三个人,正是三个最有力的继承人——黎元洪、徐世昌和段祺瑞。袁世凯如果让袁克定当总统,那等于给他判了死刑。

帝制既然失败了,那就按照原《中华民国约法》的规定,让副总统继承吧。

这种安排,既符合袁记约法,也符合临时约法,两全其美。

三,袁世凯的识人用人功夫。

在“副总统”继任总统的这个大原则之下,袁世凯还加了两个人,分别是徐世昌和段祺瑞。这里能看出,袁世凯的识人用人功夫简直太强了。

首先来看黎元洪。

黎元洪是武昌起义的头号功臣,是推翻清廷的急先锋。这样的人,不管是在革命党还是在北洋派那里都由很高的地位,很强的认同感。袁世凯实行帝制时,要封黎元洪为“武义亲王”,这是唯一的亲王,标志了袁世凯不忘武昌首义的功劳。

黎元洪虽然号称菩萨,可是政治远见和政治才能并不输给孙中山、段祺瑞等任何一个人。袁世凯认为,如果想要国家恢复平静,黎元洪是唯一人选。黎元洪一面拉拢孙中山等在野党,一面弥合段祺瑞和其他北洋将领的关系,能够在袁世凯死后迅速稳定政局。

如果黎元洪不能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只能说天不佑中华民国了。

其次来看徐世昌。

徐世昌在北洋系中,属于地位超高的二把手。如果袁世凯是是刘邦,徐世昌就是他的萧何,杨士奇等人只能算是张良,想要镇住段瑞琪、冯国璋等人,还只有徐世昌能做到。徐世昌掌权,大概率能够整合北洋系势力,让北洋系不至于过分分裂,让国家不至于立刻陷入军阀混战的惨剧之中。

最后来看段祺瑞。

段祺瑞是北洋系大佬中最有才的人,这一点毫无疑问。可是就是因为太有才、锋芒太盛,越容易招致不同派系的不满。袁世凯早就预料到段祺瑞如果掌权,会导致北洋系彻底分裂,陷入军阀混战城头变幻大王旗的死循环中。

袁世凯害怕的那一天,很快就到来了。黎元洪担任总统,被总理府的秘书长徐树铮欺负的要死,引发府院之争。张勋复辟,没想到段祺瑞黄雀在后,反而成了再造共和的英雄。自此,段祺瑞掌握军政大权,谋求武力统一,徐世昌成了橡皮图章,把中华民国带入了军阀混战的深渊。

袁世凯选择继承人,也有无奈的一面。宋教仁的民主改革错了一次,袁世凯的帝制改革又错了一次,民国能经得起几次大错?

很多人认为,袁世凯如果功成身退就是华盛顿那样的英雄,这也是一厢情愿。袁世凯如果急流勇退,顶多是像载沣那样独善其身,绝无可能成为英雄。因为,美国的成功,不在于华盛顿的功成身退,而是十三州代表的大妥协,是共同制定了美利坚宪法,是美国国父们始终恪守了那一份自由和民主的信念。这份信念,推翻清朝建立民国的大多数元勋们,都不具备。


历史知事


袁世凯并没有明确指定总统继承人,袁世凯去世的时候,只留下了一份大总统候选人的名单,在这个名单上有三个人的名字,分别是徐世昌、段祺瑞和黎元洪。


袁世凯没有在名单上留下袁克定的名字,主要是因为袁世凯知道袁克定的能力一般,根本不是这三个人的对手,与其让袁克定当炮灰,还不如让袁克定老老实实的做一个富翁。袁世凯留下的这三个人中,资历最老的是徐世昌,实力最强的是段祺瑞。

徐世昌是北洋军阀中资历最老的一个人,被当时的人称为“徐相国”。徐世昌在北洋政府中的影响力仅次于袁世凯,在清王朝统治时期,徐世昌曾经担任过东北总督和体仁阁大学士,既是封疆大吏又是正一品大员。


不过徐世昌这个人非常的狡猾老练,在袁世凯去世的时候,北洋军阀已经四分五裂,西南军阀和南方军阀都纷纷脱离北洋政府独立,徐世昌不肯趟这趟浑水,便极力推辞了总统的位置。

徐世昌推迟后,总统的最佳人选成为了段祺瑞。段祺瑞是北洋三杰之一,被人们称之为北洋之虎。虽然段祺瑞在北洋三杰里面排名第二,但是北洋之龙王士珍在清朝灭亡后就逐渐淡出政坛,北洋之豹冯国璋一直都不是段祺瑞的对手。


袁世凯去世之后,谁做总统的决定权就掌握在段祺瑞的手中。然而段祺瑞并不想出这个风头,此时的北洋军阀矛盾尖锐,段祺瑞做总统必然会触动了很多军阀的利益。北洋政府总理和总统的职权相差不大,总理远没有总统更加的引人注目,因此段祺瑞更加倾向于总理的职务。

徐世昌和段祺瑞都不想做总统,总统的候选人也就只剩下了黎元洪一个。黎元洪是民国时期非常幸运的一个人,在辛亥革命之前,黎元洪在北洋军阀里面的地位并不高。


黎元洪能够在崛起主要是革命党和袁世凯妥协的结果。革命党在湖北发动武昌起义后,强迫黎元洪做了湖北总督。


黎元洪做了湖北总督后,手中并没有实权,只是湖北革命党人的傀儡。袁世凯看中了黎元洪的这一优点,在中华民国成立后,袁世凯便任命黎元洪做了副总统。

黎元洪的副总统只是徒有虚名,黎元洪在外面没有自己的军队,在北京也没有自己的心腹,在任期间一直碌碌无为。


段祺瑞一直想要一个傀儡总统,黎元洪的这种情况刚好符合段祺瑞的需求。为了不让总统的职权落到旁人的手中,段祺瑞和徐世昌纷纷支持黎元洪做总统。于是在段祺瑞的拥戴下,黎元洪顺利的成为了中华民国的第3任总统。

不过黎元洪的总统做得非常的憋屈,段祺瑞只想把黎元洪变成一个象征性的总统,并不给黎元洪任何实权。黎元洪开始的时候畏惧段祺瑞的势力,不敢得罪段祺瑞,后来由于段祺瑞过于嚣张,黎元洪和段祺瑞爆发了府院之争。


府院之争爆发后,各省军队都支持段祺瑞,仅仅做了一年总统的黎元洪只能被迫下台。


历史总探长


唉,现在一些人,不知是怎么了,总喜欢把以前颂扬的,都拿来质疑一番,找到一点不一样的地方,就马上彻底否定。而把以前不好的,也拿出来质疑,甚至是拿着放大镜找优点,找到了不仅要翻案,而且还要捧上神坛。这么做,真的是有脑子,独立思考吗?不是另有目的,就是真的脑残了!

就象这个问题,网上有些人说,看吧,袁世凯是大公无私的,他死前并没有指定他儿子当接班人,死后人们拿出他事先写好接班人的金匮石室中的遗嘱,上面写着黎元洪、徐世昌、段祺瑞三个人的名字。因为按照《中华民国约法》,袁世凯是可以指明下届总统唯一候选人的。由此看来,袁世凯不仅不搞独裁,还是民主先锋……等等。

不知这上面所说的是否是真实的,就算是事实,看看来龙去脉,决不会得出莫名其妙的结论。袁世凯当上大总统后,一步步在加强自己的权势。先是要改国会制为总统制,废除临时约法,接着解散国会,出兵镇压孙中山的“二次革命”。再后来,强行通过了《中华民国约法》。这个约法对总统选举的规定是一届十年,如果总统认为要连任,不用国会通过,只需由总统指定的参政院通过即可,并可无限连任。如果不想连任了,则由前任总统指定三名候选人,由国会在这三人中选择一个。最后一条,也许就是前面这个“段子”的来源。可是如果上面写的三个人是袁老大、老二、老三呢?这不就是世袭大总统吗?

好吧,我们不假设,接着看史实。就是约法己改成这样了,袁世凯仍不安心,居然上演了袁世凯复辟登基,恢复帝制的闹剧。别说什么是上了袁克定的当,如果袁世凯这么好骗,还能是“袁吹”所捧的伟人吗?反对复辟的,不仅仅是孙中山、蔡锷,包括段祺瑞、冯国璋等他的核心骨干!83天的洪宪皇帝深知己不可为,才不得己宣布退位,恢复共和。如果他死后,还指定袁克定接任大总统,袁克定无德无望,手上还没有兵,他这一世枭雄都无法做到的事,还让笨蛋儿子去做,不说全国人会怎样,就是他身边的这一群骄兵悍将就得把袁家彻底灭了!那不是要被挖坟掘墓,断子绝孙?

还是那种话,看待历史,要全面客观,最重要的,脑袋要长在自己脖子上,里面还得是脑花!





净月暖阳


严格来说,袁世凯在临终前选择的继承人是段祺瑞,而不是黎元洪。

袁世凯最早是希望把权力交给自己子孙的,但是称帝以后遭到包括北洋团体在内的广大国人反对,袁世凯已经清楚这是不可能的事了。所以他退而求其次,把权力交给还能收拾残局、统合北洋的人。

袁世凯开始指定了段祺瑞、徐世昌和黎元洪三个人出面主持政局。这三个人里,黎元洪不属于北洋,而且和袁世凯貌合神离,因此实际上只是个摆设。徐世昌虽然开始出任国务卿,但是他手里缺乏实力,因此也很快出局。只有段祺瑞,还有一定威望整合北洋军。

所以袁世凯很快就任命段祺瑞出任国务卿,并且重新组建了国务院,实际上已经逐步把权力移交给了段祺瑞。

在袁世凯临终前,他召见了段祺瑞、徐世昌、王士珍等人托付后事。大总统的继承人,袁世凯也已经写好放在金匮石屋,段祺瑞等人打开以后,发现写的是黎元洪、徐世昌、段祺瑞三个名字。

徐世昌和段祺瑞商量以后,认为南方护国军以恢复约法为起兵口号,而不管新旧约法,都规定总统不能执政,以副总统继位,所以决定让黎元洪继位,以平息西南兵事。

但是这个大总统职位,不过是一个虚位而已,没有任何实权,更算不上是袁世凯的接班人。所以黎元洪初期也不打算接任,只是没法推脱,才不得不继任大总统,实权则全部掌握在段祺瑞的手中。


不沉的经远


袁世凯在宦海中纵横一生,他的政治智慧和权谋可谓一流,虽然他在晚年称帝而受千万人指摘,可这终究掩盖不了他在政治上的一流权术。

孙中山为了钳制袁世凯,制定了所谓的临时约法,可是,孙先生却似乎忘了,任何的小聪明和手段,在绝对的权势面前,仍然不堪一击!

孙先生能制定临时约法,袁世凯自然也能废了临时约法,然后制定更有利于自己的《中华民国约法》。

此外,袁世凯又授意修正了《大总统选举法》,不仅规定总统可以没有期限的连选连任,从而摆脱了只能当10年总统的桎梏,将总统变成了“终身制”;同时又规定,总统继任人选由现任总统提名推荐3个候选人,人选也没有限制条件,不用避亲,这便意味着他可以传位给自己的儿子。

这两步棋一走,袁世凯的权势和皇帝也差不了多少了。

不过,他在谋士和儿子的怂恿、策划之下,即便明知会遭到无数人的反对,却仍然固执地称了帝,终于惹了一身骚,最终在几乎所有人的反对声中被迫取消了帝制。

此时的袁世凯也走近了人生的终点,他自己似乎也有了这个不妙的预感,所以他在总统继任者的候选名单上写下了三个人的名字。

当时不少人在猜测袁世凯将自己的儿子袁克定放在第一位,可是,当北洋政府的高层们打开了金匮石室,揭开了名单之后,却愕然了,只见名单上赫然写着三个人的名字——黎元洪、徐世昌和段祺瑞。

没有袁克定!

黎元洪被放在了第一位,同时,他又是副总统,所以,袁世凯一死,黎黄陂自然便顺理成章地继位当了总统。

即便段祺瑞心有怨言,也不好明目张胆地反对。

可是,袁世凯辛辛苦苦弄出了《中华民国约法》,又费尽周章地修正了选举法,后来更是冒天下之大不韪称帝,不正是为了给袁克定铺路?

为何在临死前却没有“钦定”袁克定为继承人?即便不好让袁克定接任,也可以选择北洋一系的段祺瑞,可是,他为什么偏偏“钦定”了黎元洪呢?

对于袁克定,袁世凯很清楚自己的儿子有几斤几两,即便是他自己,后期对北洋系中的实权人物的控制也越来越小了,更何况袁克定?袁克定上位,绝没有能力压制住段祺瑞、冯国璋这些野心家。

袁克定没有张学良这么幸运,少帅虽然也是中人之姿,可是却有张作霖的老兄弟,特别是张作相,在背后支持少帅,所以少帅能够顺利掌控奉系。

此外,袁世凯刚刚经历了一场失败的称帝,矛头已经纷纷指向了袁世凯和袁克定,此时再将袁克定推上去,恐怕袁克定的下场会很凄惨。

所以,袁世凯为了保住袁克定,只能放弃让袁克定上位的想法,让他从这场政治漩涡中脱身,将总统宝座腾出来让给别人。

对于段祺瑞,这个时任国务卿的北洋政府二号人物,又是袁世凯一手带出来的人,除了袁克定,他应该是总统继承人的最热门人选了,可是,袁世凯为何没有选他?

袁世凯称帝之时,虽然弄出了所谓的“推戴书”,可实际上多数人是反对的,如蔡锷明着支持,暗着却跑回了云南发动了“护国战争”,又如冯国璋更是公然反对袁的称帝,即便是袁最信任的徐世昌也持反对态度,段祺瑞虽然没有冯国璋这么绝情,可终究是没有站在袁的背后支持他。

所以,袁世凯对段、徐两人终究是生了芥蒂,这恐怕也是他没有选段的一个小小的原因。

当然,袁世凯之所以没有选段,说到底仍是出于全局观的考虑。

从袁世凯废除临时约法、修正总统选举法,再到后来的称帝,已经将他自己和北洋系推到了风口浪尖上,南方的革命党因此掀起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如果他再推段祺瑞上位的话,实际上比推袁克定上位所引起的风波也弱不了多少。

事实上,袁世凯死后,段祺瑞即便没有当总统,也惹来了一场浩浩荡荡的“护法运动”。

所以,袁世凯为了保住北洋系的正统,为了稳定局面,只能让一个能够起到缓冲作用的人来当总统。

这个能够起到缓冲作用的人也是唯一的,因为他既不属于南方阵营,也不属于北洋系人,看似地位超然,同时得到了南北双方的认可,可实则却如风箱里的老鼠——两头受气,可是他偏偏资历够老,让人没办法反对。

这个人自然便是黎元洪了,他曾是一个清军将领,后来被人从床底下拉了出来,便成了辛亥革命的元勋。

黎元洪虽然得到了袁世凯的优待,被任命为副总统,可他从来便不是北洋人,所以在北洋政府中也几乎没有任何的实权,所以,纵然让黎元洪当了总统,他也控制了不了北洋政府,如此一来,北洋政府便仍然处于北洋系的掌控之中。

只要北洋系继续掌控北洋政府,他在死后便能避过清算,袁家也可以托庇于北洋政府,不至于受欺负。

黎元洪当时本便是副总统,让他继位,绝对可以堵住南方的悠悠之口,让他们吃一个哑巴亏,这黎元洪当年是谁推上来的?是南方的革命党。

所以,黎元洪堪称是最好最合适的继承人。

袁世凯也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糊涂,即便是在临死之前,他在政治上的眼光和手段,仍然能够让无数人自叹弗如。

只可惜,他终究是走错了一步,这一步也让他几乎被满盘否定,让人唏嘘。


吾与吾国


袁世凯临终前,并没有指定接班人,而是说按照民国总统约法来选择后续总统。也就是说,关于袁世凯指定接班人,完全是谣言,袁世凯在称帝失败以后声名狼藉,自顾不暇并懊悔不已,自然不可能错上加错指定总统候选人了。

事实上,关于段祺瑞和袁克定,袁世凯就算真的有权利指定接班人,也不会让这两个人继承总统的;而段祺瑞和袁克定自身,恐怕也不敢担任总统。因为在当时,段祺瑞是袁世凯的心腹,而袁克定是袁世凯的公子。无论他们两个谁当总统,都难以承受当时的舆论压力。

关键还是袁世凯称帝,让天下人与袁世凯离心离德。袁世凯死前已经废除了帝制,但是袁世凯死后,涉及称帝的那些人,都必须给国内一个交代。段祺瑞、袁克定与袁世凯的关系都太过于密切,如果冒天下之大不韪当上总统,自然会被当做出头鸟首先进行打击。要知道,以袁世凯这样大权在握的枭雄,在各路诸侯的反对下,尚且难以独善其身。而段祺瑞、袁克定相比袁世凯是更加不如,又怎能掌控全局?因此,低调一点才是上策,他们是不可能往枪口上撞的。


至于黎元洪,黎元洪是当时的副总统。大总统袁世凯在任上辞世,按民国约法来讲,自然是应该由副总统代替大总统职权的。另一方面,当时的黎元洪没有任何实权,对各方军阀都没有威胁。让黎元洪出任大总统,也是各方都能够接受的人物。

虽然黎元洪当上了大总统,但是黎元洪并没有取得相应的总统权力。相反,在黎元洪当总统期间,国家大权集中在总理段祺瑞手上。所以,段祺瑞虽然没有总统的名号,但掌管了实际大权;而黎元洪徒有虚名,实际上不过一个傀儡而已。


苏绽


袁世凯最大的问题,就是在重大问题上摇摆不定,接班人就是如此,做皇帝和做总统,也是如此。

最初,老袁是真心诚意要当好民国这个大总统,这从他对家人的安排便可以看得出来,几个成年的儿子在前清的时候倒在官府里做过一些事情,但到了民国后,在袁世凯的坚持下,反而没有一个人在外做官,这一点,其实日后很多嘴里唱得很好的大佬,都做不到。

而且,老袁的几个儿子也确实不着调。身为袁氏长子的袁克定(李菁神似啊),当初在河南老家骑马,因过于招摇而摔伤,又因医治不及时而落下了一个跛脚的症状。一个跛子,怎么当接班人,以后接见外宾岂不是闹笑话?

老二袁克文又如何呢?据说记性不错,有"过目不忘"的本领,也能写字、作诗、填词,但这一些东西,都是花花草草的东西,论治国安邦,这些有什么用?而且因为袁世凯的偏爱,这小子挥霍、任性、骄奢,吃、喝、嫖、赌、抽(鸦片)五毒俱全,这样的货,又让袁世凯怎么拿得出手?

所以这个时候,袁世凯不当皇帝,也不让自己的家人接班,是明确无疑的。

可稍后袁克定去德国治脚伤,却得到德国皇帝威廉二世的盛情款待,甚至在喝酒的时候扬言,说中国不适合搞美国式的共和制,而应该搞德国式的君主制。

什么是德国式的君主制,说白了也就是君主立宪,只不过德国的君主,要比英国的君主强势一点点而已。结果袁克定这傻小子一听就入脑了,他给自己和弟弟们都定做了一套威风凛凛的德国亲王将校服,这便回国向老爹兜售他的帝国梦。

以袁世凯的智商,能不明白傻儿子打得什么主意吗?他当皇帝,傻儿子不就是太子了吗?

而段祺瑞的才能,显然远高于袁克定和黎元洪这一波人。袁世凯就任大总统之后,段祺瑞被任命为陆军总长兼炮兵司令。北洋军中三个非常有才能的人被称之为“龙、虎、狗”,而段祺瑞就是“北洋之虎”。

段祺瑞有实才,他也在心里掂量:袁世凯现在是大总统,总统是有任期的,一旦任满之后,谁来接班呢?当然黎元洪是最有可能的,但黎是个软货,实力、才能这些必备条件,他一样都没有。至于北洋军中,冯国璋、曹锟这些货的本事,更在他之下。

所以段祺瑞认为,只要一切正常,这中华民国的大权,必然是属于自己的。

但也正是因为这一点,袁世凯对这小子的忌讳是颇深的。

那么黎元洪呢?很多人认为这就是个软货,实际上并非如此。一旦掌握实权,这家伙也是很牛鼻的,譬如在武汉,他就果断诱杀了军务部副部长张振武和湖北将校团团长方维,为什么?因为这俩人是革命党的人,且试图挑战他在湖北的权威。

所以在袁世凯称帝过程中,黎元洪其实是抗拒的。譬如说老袁一称帝,就册封黎元洪为"武义亲王",却被黎元洪数次拒绝。 而在护国运动爆发后,身为副总统的黎元洪,邀集原国务卿徐世昌、代理国务卿段祺瑞等人联名发电,最终,西南四省宣告:"中华民国大总统,依法由副总统黎公继位。"

对于袁世凯来讲,把位子留给儿子,等于祸害了一家子,因为儿子能力不够,必然会在争斗中输给黎元洪段祺瑞等人;而如果给段祺瑞,那就等于给了他统领北洋军阀的名分,一旦段强势起步,那么谁还能阻挡他?只有给黎元洪是最好的,因为黎没有实权,他做大总统,就等于中华民国二元制的权利体制得到了延续(就好比印度,谁知道印度总统是谁?管事的就是印度总理)。

所以,这样的安排,对于袁克定、段祺瑞、黎元洪三人而言,都是最好的——但问题是,段、黎二人不解其中意义,随后又整出所谓“府院之争”,北洋军阀早期的权力稳定体系,就此被击破。而随后,不论是段还是黎,都被时势所淘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