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為先蠶,民間歷祀為蠶神,行神,中華女祖第一陵,四川嫘祖陵

嫘祖陵,位於四川鹽亭縣金雞鎮青龍山,遠在秦漢以前就已建成,是人們思古懷親追憶祭祀嫘祖的地方。嫘祖--黃帝元妃,中華民族的偉大母親,她"首創種桑養蠶之張,抽絲編織之術、旨定農桑、法制衣裳、興嫁娶、尚禮儀、架宮室、奠國基",被歷代帝王尊為"先蠶",民間歷祀為"蠶神"、"行神"。

尊為先蠶,民間歷祀為蠶神,行神,中華女祖第一陵,四川嫘祖陵


嫘祖陵為八卦形,以山為陵,外露三方,內藏五方。陵墓邊長為24.95m,意為二十四節、九五至尊,陵直徑60m,高190m,屬中華女祖第一陵。“嫘祖陵”三個古篆體大字是由新加坡著名華人書法家丘程光先生到鹽亭書寫的。

尊為先蠶,民間歷祀為蠶神,行神,中華女祖第一陵,四川嫘祖陵


碑亭前的香爐也是目前全國別具特色的石制龍鳳浮雕香爐,長7m,寬1.5m,高2.5m。

尊為先蠶,民間歷祀為蠶神,行神,中華女祖第一陵,四川嫘祖陵


陵(墓)區墓臺為半圓形,左右兩邊各設圓形化錢爐一個,正中為排樓。排樓前面是直通嫘祖湖起點平臺的神道。神道全長400m,寬20m。設下平臺、中平臺和上平臺。平臺與平臺之間分12組階梯相通,象徵每年12個月。各組階梯依據農曆每月天數設計梯步數,按“地支”順利排列,並在每組梯步中雕刻十二生肖圖案。神道兩側是56根圖騰柱,象徵中華56個民族。中平臺設計為正方形九宮大祭壇,邊長90m,分9塊正方形-臺,每個-臺邊長30m,高低錯落,寓意九宮八卦。大平臺正面設20m高嫘祖像浮雕牆,東南西北設4道石刻門,寓意春夏秋冬。大平臺主要用於大型祭祀活動,可容數千人。嫘祖陵(墓)左右兩側山嘴將各建鍾亭鼓亭一個,晨鐘暮鼓,山谷傳聲,使人肅然起敬。

尊為先蠶,民間歷祀為蠶神,行神,中華女祖第一陵,四川嫘祖陵


景區看點;南大門廣場佔地9000平方米,全部以大理石鋪裝而成,配以約500平方米的大型地面浮雕,游魚、天書、水紋、祥雲等栩栩如生。1800平米的生態水景觀駁岸讓整個南大門廣場區靈動而充滿活力,各類景觀綠化約5000平方米。南大門廣場是嫘祖陵的主入口,也是舉行大型祭祀慶典活動的主要功能入口。目前已建成的南大門莊嚴柔美,"華夏母親國家紀念公園"熠熠生輝,遊客中心為兩層青瓦仿古建築,建築面積約1500平米,功能完善,可為遊客提供諮詢、導遊、電子商務、特殊人群服務及特色旅遊商品,線路展示等服務,為遊客提供方便快捷準確的旅遊信息。南大門同時也是景區主要的機動車停放和電瓶車換乘點,大型停車場佔地8000平方米,有各類大小型停車位90個。

大壩浮雕;從南大門進入景區,道路兩邊各類花卉樹木層疊錯落,一年四季鳥語花香,漫步其中,移步換景,美不勝收。遙望栩栩如生的大壩浮雕,800多平方米的大壩從天賜鳳女、嘗草濟民、發現天蟲、野蠶家養、繅絲製衣、嫘軒聯姻、傳技於民、巡行天下、輔弼黃帝,講述了嫘祖的光輝的一生。

親水木棧道;從嫘祖湖大壩浮雕往上,是新建完成的親水木棧道,棧道全長450m、均寬6.5m,全木質結構,莊嚴古樸,與環境和諧自然,棧道全線錯落分佈有大小5個觀景平臺,讓嫘祖陵美色盡收眼底。

和平島;步出木棧道便是朝拜之路的核心景區起點--和平島,站在和平島上,放眼眺望,嫘祖陵巍峨壯觀屹立於青龍山之巔,和平島廣場佔地約1900平方米,圍合形成太極圖形。

和平島往上是莊嚴的神道廣場,廣場面積約5000平方米,全部採用花崗岩石材鋪裝而成,恢弘大氣,廣場入口處是兩座雄偉的漢闕,廣場兩邊對稱雄偉佇立"十二地支"花崗石浮雕特色文化柱,與由鼎和鳳元素雕刻的欄杆遙相對望,渾然天成。

神道往上是雄偉的祭壇,整個祭壇廣場佔地3600平米,祭壇佔地1500平方米,共三層,第一層周邊輔以祥雲紋地刻,整個祭壇各類雕刻巧奪天工,祭壇各層欄杆上的鳳鳥栩栩如生,置身祭壇中央,用心感悟,達到自己心靈的洗禮。

祭壇後,五鳳來儀牌坊雄偉壯觀,牌坊開始,抬眼望去是高聳雲端的陵道,嫘祖陵道工程總面積為27065㎡,依山就勢而建,高度93米,共620步。陵道中央的兩幅巨型地刻,似兩隻展翅欲飛的鳳鳥盤旋在青龍山;鳳鳥往上矗立著兩隻巨型的玉蠶,以彰顯嫘祖"德佩三皇化干戈,功高五帝養天蠶"的偉大功績。再往上,百鳥朝鳳牌坊光彩燁燁,牌坊後的石階兩旁威嚴佇立十二隻鎮墓神鳥,日月春秋,守護著嫘祖的安寧。


分享到:


相關文章: